【免费下载】06褶皱地区剖面图

阅读: 评论:0

转轴读褶皱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
一、目的
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的分布特征,学会作褶皱区地质剖面图,并用文字描述褶皱。
双人雨披二、内容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1.本区地形地貌特征:
图区范围,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XX公里。面积为XX平方公里。区内主要村镇为北部的北庄与南东角的李家村。图区中部地形相对
较高,其最高峰为暮云岭海拔大于450米,南北地形相对较低,其最低风筝绞盘
点海拔小于15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水系主要为北部的细水与南部的东流水,总体走向约为北东65度,流向由西向东。
区内山系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区内中部广大地区,海拔高度多大于200米,山谷多为南东、北西向展布。
2.图区地层发育特点:
黄军导航
区内区内发育地层为Q4、J3、J2、P2、P1、C3、C2、C1、S1、O2地层。根据地质图及地层产状特点,S1与C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
系;P1与J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C3 与J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
系;Q4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老地层之上。
音乐枕头内河航标灯地层分布特点:Q4主要分布于细水、东流水两侧低洼地带。J3分布于图区的北西角,倾向约为315度,倾角24度。J2分布于图区的北
西部与南部倾向X度,倾角X度。其他(略)。
3.图区褶皱构造特征: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总体展布方向(轴线走向)为NE45°。
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北庄向斜、暮云岭背斜、青岩顶向斜(倒转
向斜)等。各褶皱的要素(略)。
(二)绘制褶皱区剖面图
1.剖面线的选择:选择区内垂直于主要褶皱的轴线延伸方向(构造线
方向)。
2.地形曲线的绘制(同前)特别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3.投影地质界线(同前),一定要准确。
4.Q4界线的处理与下伏地层界线的勾绘。
5.先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与褶皱核部的地层,在绘制不整合面以
下的地层和褶皱翼部的地层。特别注意褶皱两翼的次级变化。
6.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见书)与剖面深部褶皱转折端位置的确定。
7.褶皱翼部地层产状不一致时,地层界线的勾绘(利用等厚原则)。(三)整饰图件
1.擦去辅助线或点。
2.确定图例图上10个,再加角度不整合界线1个,剖面及代号1
个,共12个。
3.写好图名、比例尺、标上剖面上的重要地名地物(青岩顶)等。
4.上墨、上。
5.各组成部分的放置一定要合理。
(四)作业
1、按“褶皱的描述”的要求,用文字描述青岩顶向斜。
2、作《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的A-B剖面并着。
3、按规笵要求在《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上着。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21:5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21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褶皱   地层   分布   地质图   地形   云岭   整合   界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