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PLEX的银行双活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阅读: 评论:0

基于 VPLEX 的银行双活数据中心方案设计天文圆顶
【摘要】数据作为金融行业的生命基石,追求其安全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因此衍生出同城灾备、两地三中心,多地多中心等等,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中小规模的农商银行,按照监管要求需要建立同城灾备中心。基于这样的监管要求,农商行的科技规划者一般都会选择“同城双活”的灾备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保持较低的RPO、RTO,切实达成监管要求,能够让备中心真正使用起来,分散主中心负载,降低资源浪费,降低企业成本。
目前“同城双活”整体方案已经较为成熟,各层的解决技术也有很多,本文中将重点介绍存储的双活解决方案。目前可以选用的存储双活方案较多,比如华为HyperMetro、Dell EMC VPLEX、IBM SVC、HDS GAD、NetApp MetroCluster等,各方案均有其优缺点,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使用,在我行中我们选择了Dell EMC VPLEX作为存储双活方案。
1. 背景及综述
按照《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第二十五条要求,我行的重要业务恢复时间目标(RPO)不得大于4小时,重要业务恢复点目标(RTO)不得大于半小时。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业界通用做法,建立同城双活灾备中心。应用双活主要通过动态DNS解析+GTM+LTM的架构实现,数据层的双活则通过Oracle Extend RAC+Dell EMC VPLEX来实现,除主备中心外增加了一个仲裁中心,部署Witness,与主备中心实现以太网高可用,具体架构如下:
2. 方案分析
个人认为同城双活的实现是基于两个层面:其一是网络引流,其二是数据引流,通过正确的负载配置将业务请求分配到正确的应用服务器处理,应用服务器又能将数据读写合理分配,最终满足业务要求的响应时间,那么这个双活方案就是可以落地的。
而在大部分业务交易中,数据的处理更加消耗时间,因此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案是大部分方案的重点,
本文将结合我行采用的存储双活方案介绍数据的处理。
2.1 存储双活需求分析
桥梁应力检测
双活中心的字面意思是两个“活着”的中心,也就是说两个中心都能处理业务请求,那么两个中心的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时如何获取数据或者存储数据?
网络雷达无线接收器在相同条件下,传输距离越短,数据传输越快基本是我们的共识,基于这个共识我们都想将存储和服务器放在一起,这样获取数据或者存储数据的时间最短,但是现实中,灾备中心的服务器与主中心的存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那么由于传输距离的拉长,存储数据势必会产生较长的处理时间,但是如果双数据中心各自存储数据,那么又与数据一致性的原则相背离,如何平衡这种需求是存储双活的重点。
目前市场主要有以Dell EMC VPLEX为代表的分布式全局读缓存的存储双活;以华为HyperMetro为代表的使用Vdisk mirror技术的存储双活;以IBM SVC为代表的MDG 技术的存储双活等等,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双活方案?
加热片首先考虑业务的响应容忍性,传统银行业务仍然以线下业务为主,也就是柜面业务为主,对业务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核心的响应时间要在100MS以内;
其次考虑业务的对重要业务的中断容忍性,银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业务中断会引起普通民众恐慌,会造成国家秩序的混乱,因此业务系统的稳定性是银行业首要注重的,推及银行科技方面,银行业的科技发展也是最注重安全性与稳定性的;
再次考虑本行的科技能力,我行维护人员较少,因此尽量减少变更,设备故障时尽量避免手工切换动作;科技发展成本较少,因此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行内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业务种类较多,设备的可扩展性尤为重要;
最后,大部分存储双活技术都与其存储产品相绑定,是否接受被厂商成为我们选择技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行选择Dell EMC VPLEX产品为我行实现存储双活。
Dell EMC VPLEX具有哪些优劣势,又是如何和我们的需求相结合的呢?
•Dell EMC VPLEX是透写,同时在传输路径中增加存储网关设备,拉长了传输路径,
所以其在写操作中不占据优势,影响一定的写I/O,但是仍然能够达到RTT<5ms的要求,完全满足业务对于写交易类操作对响应时间的要求;
•其读I/O加速功能较为优秀,能够有效提升读交易类操作的响应时间;
•Dell EMC存储设备销量世界前三,其稳定性、安全性均超越同行业大多数产品,与我行发展首重稳定的原则相适应;
•磁盘镜像功能完全下放到存储层面,主机仅需要安装一个多路径软件,大大降低主机配置复杂性与主机消耗的同时,能够自动进行路径的智能选择,减少变更操作,而且扩容时也降低主机操作的风险。
•使用存储网关,可以支持异构存储的使用,避免被厂家绑定,同时存储设备的扩容工作也相对简单。
2.2 存储双活架构设计
对于双活存储架构的讲解主要从物理架构、存储逻辑以及分布式缓存一致性逻辑三个方面。物理架构
1、双中心分别部署两台VMAX10K、1台VPLEX、多台SAN Switch、以及两台DWDM;
2、双中心的SAN网络传输通过DWDM+裸光纤完成,既能对链路稳定性有所保障,DWDM的渠道分层能力也能承载业务数据按重要程度进行传输;
电子蜂毒采集器
3、两台VPLEX组成Metro cluster,通过AccessAnywhere能力实现双中心读写,通过mirror volume功能实现双中心的数据一致性;
4、第三方仲裁站点的使用,保证双中心连接网络故障时的主存储判断。
发电机集电环存储逻辑
1、 VMAX10K存储提供出LUN交给VPLEX,VPLEX将其claim,纳管到VPLEX形成storage volume;
2、 Storage volume经过一层封装形成extend;
3、各中心的两个extend再次封装成local device;
4、两个中心的local device组成跨集的 distributed device;
5、 distributed device再次经过封装成virtual volume通过storage view让主机识别到,识别到的盘相当于主机的一个dev。
分布式缓存一致性逻辑
VPLEX的关键能力AccessAnywhere是通过分布式一致性缓存技术(Distributed Cache Coherenece)来实现,在集内及跨区域的另一集间完成缓存数据的一致性;实现跨主机、跨集、跨数据中心的访问和在节点之间同步镜像。VPLEX通过把控制器的单个内存系统进行合并以形成分布式缓存。分布式设计可以跨 VPLEX Metro 系统进行扩展,以提供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11:1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1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心   业务   数据   方案   实现   分布式   要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