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葡糖浆生产工艺:
玉米收购T去杂T玉米仓T浸泡罐T粗破T胚芽分离T针磨T纤维分离T蛋白 分离T淀粉洗涤T液化T糖化T板框过滤T离子交换T预浓缩T异构化T离子 交换T成浓缩T成品 、原辅材料质量控制
果葡糖浆的生产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丁原辅材料的质量, 进厂原辅材料均 需按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原料不能进入生产,原辅材料控制及检验方法如下:
原辅材料名 | 检验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验方法 |
玉米 | 淀 | > 68 | GB5514 |
发芽 | > 40 | |
杂 | < 1 | |
不元善粒 | < 10 (其中霉变粒< 1) | GB5494 |
盐酸 | 盐酸含 | > 31 | GB1897 |
碳酸钠 | 碳酸钠含 | > 90 | GB1886 |
业硫酸 | 业硫酸钠含 | > 96 | GB5009 |
烧碱 | 40%H业用宕机检测 | GB5157 |
离了交换树 | 根据需要 | |
酶制剂 | 异构化酶 | > 2000 | GB8274 |
生物航煤a 一淀粉酶 | 8000 | GB8275 |
糖化酶 | 100000 | GB8276 |
包装材料 | 液体食品包装用原辅材料 | ZBY39002 |
| | | |
、过程检验及控制
1、
收购的玉米中含有的各种尘芥、 有机和无机杂质、石铁等,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 产品质量,对玉米中的杂质必须活理,在能力范围内去除杂质越多越好。 如果杂 质含量高,会影响淀粉乳质量,尤其是石、铁活理不干净,会损坏脱胚磨,影响 正常生产。
检查内容:品控员要每天检看排石、排铁记录,不定期抽测玉米杂质含量。
2、 浸泡
玉米浸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脱胚及蛋白质分离效果, 影响淀粉得率及其质 量。为提高淀粉的抽提率及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业硫酸水 中SO的浓度对玉米浸泡有重要影响。
控制工艺参数:
1) SO浓度:0.25%〜0.35%
2) 浸泡温度:50〜55 C
3) 浸泡时间:68〜70h
浸泡后质量指标:
1)浸后玉米质量:用手指能压碎,胚芽易脱开;水分 40吩46%含可溶物不大
于2.5%;胚芽水分约为80%浸后玉米酸度应控制在100g十物质不超过70〜 90mg0.1mol/L的氢氧化钠为宜。
2) 玉米浸出液质量:每吨十玉米应提出500〜1000L浸出液,其含量应为雅莱减肥饼干6〜10° Be, 酸度13恕上最好(或控制pH值为3.9〜4.1,酸度10吩14%。
3) 过程水SO捞泥浓度:0.025%〜0.035%。
SO浓度控制:设置两个过程水罐,在过程水罐中将 SO浓度调好,再输送到浸泡罐内 使用。由于SO浓度控制不当出现的问题:
浸泡过程中,浸泡水进行循环,在浸泡水进口处充入 SO,并检测含量,发现:
1SO含量长时间上不去,造成浸后玉米质量差,在进行破碎时,脱胚困难。所得
的淀粉乳进入液化工序进行液化后,液化液过滤性差。
2②SO含量远远超标,浸后玉米进入淀粉车间进行加工时, SO气味浓重,甚至在
车间加大通风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影响正常生产。
检查内容:品控员要每天检查浸泡记录,抽测 SO浓度、浸泡温度。
3、 破碎
微型音箱破碎效果不好,胚芽分离不彻底,将影响液化、糖化效果,所以要控制好玉米破 碎程度。
控制工艺参数:
一次破碎:将玉米分成4〜6瓣,整粒率< 1%浆液浓度8〜10° Be。
二次破碎:玉米破碎程度达到10〜12瓣,整粒率为0,浆液浓度7.0〜9.0 0 B&
进料时控制好加水(过程水)量,使固液比约为 1: 3,并保持进料均匀;工作 中应根据物料情况调节齿盘间距,保证玉米破碎程度。
检查内容:品控员不定期检查破碎记录,并抽测浆液浓度,查看破碎程度。
4、胚芽分离
破碎后的玉米经胚芽旋流分离器分离胚芽。 胚芽分离不彻底,会影响淀粉乳质量。 控制工艺参数:
1)调节胚芽洗水量,控制进料浓度:一次分离进料浓度: 8〜10° Be;二次分离进
料浓度:7〜9° Be;物料温度:30〜40C。
2) 进入提胚旋流器压力0.5〜0.7Mpa
3) 调节A旋液分离器的溢流阀和B旋液分离器的底流阀,使溢流进料比(O/S):
| A旋液分离器 | B旋液分离器 |
第一次分离(O/S) | 20% | 30% |
第二次分离(O/S) | 30% | 30吩 50% |
| | |
检查内容:品控员每天检查胚芽分离记录,检测第一次“ A”胚芽旋液器溢流浓
度,在8〜9° Be。
5、细磨和筛分
分离胚芽后的玉米要进行胚乳和皮的分离, 玉米经过浸泡,皮的韧性增强,粉碎
时胚乳易粉碎而皮较完整,通过管道粉碎和筛分,可除去绝大部分皮层得到胚乳的 浆液。曲筛筛分工序主要控制的是:浆液的浓度和筛上物纤维皮内淀粉洗出的完全 程度。这可以通过调节过程水及料液的进量来控制。
由丁过程水用量和料液流量控制不好出现的问题:
1) 加大过程水用量,能将纤维皮内淀粉洗净,但淀粉浆浓度达不到要求;不加过程 水,则淀粉浆浓度能达到,但纤维皮内淀粉不能完全洗出。
2) 料液流量过大,造成溢料;料液流量过小,造成泵抽空。
检测内容:品控员自己检查细磨和筛分记录。
抽测:过程水 SO含量:0.05%; PH值:4.3 — 4.5;
浆液浓度:11吮14%,其中含淀粉89吩92%^基)、蛋白质6阮10%脂肪
0.5 —1.0%。
6、 淀粉乳精制
为进一步提高淀粉乳的质量,要进一步分离去除蛋白质等杂质,提取纯淀粉乳。
1) 蛋白质分离:出料淀粉乳含量为 22吮40%
2) 淀粉洗涤:蛋白含量0.4%〜0.5%。
在这一工序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出料淀粉乳的蛋白含量。
蛋白质含量控制:定时检测出料淀粉乳的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淀粉乳回流 继续进行洗涤,直至检测达标后才能往下一工序出料。 并分析蛋白含量不达标的 原因,是洗涤不彻底,还是蛋白质分离效果不好,及时调整洗涤水流量,同时控 制分离机蛋白分离效果。
如果淀粉乳蛋白含量过高,在后续生产中,虽然离子交换工序有去除蛋白质
和氨基酸的功能,但是因其浓度高,漏过离子交换树脂的机率也增大, 所以,有 时虽离子交换后糖液泽好,但一经加热后泽就变深。这是由于糖类的还原性 球基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氨基在加热过程中进行美拉德反应, 产生具有特殊
气味的棕褐缩合物。
检测内容:品控员每天检查旋流分离器分离记录,抽测精制淀粉乳蛋白质含量, 控制在0.4%〜0.5%。
7、 液化
1)液化调浆
为液化做准备,在液化之前将各工艺参数调到工艺指标:
1淀粉乳浓度
一般控制淀粉乳十物质含量30阮35% (16〜18° Be)。实际生产中,为了 达到比较好的液化效果和好的流速, 结合所使用的酶制剂,并通过生产实践,淀 粉乳浓度控制在17° Be。最高可调到18.5 0 Be,再高就影响液化效果。在酶质 量受限、蒸汽压力达不到等不利于液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淀粉乳浓度。
②pH值
所使用的液化酶来自诺维信,其使用pH值范围:5.2〜5.8 ,最佳pH值5.5。(市 场上出售的液化酶,使用pH值范围一般在6.0〜6.5。)在此范围内,pH值低, 液化液泽相对比较好;液化时产生的麦芽酮糖比较少,能保证糖化时 DX值A
96% 淀粉乳pH值不稳定,液化时pH值一直在下降,喷射结束后仍处于淀粉糊状态, 无法生产。
3电流器Ca2+^量
耐热性a -淀粉酶只需要很少量的钙离子维持活力的稳定性, 5mg/kg已足够。淀
粉乳中一般含有此量的钙离子,无须另外添加。
4加酶量:加酶量与酶活力有关,加入耐高温a -淀粉酶4L/T十基淀粉,在生产 设备及操作完备的情况下可降低加酶量, 使用0.35L/T十基淀粉,在生产稳定条 件下,可减少原辅料用量。
2) 喷射液化
采用的是间歇调浆,连续喷射。喷射使淀粉乳黏度在最短时间内降到最低。 同时, 酶有部分失活。
喷射温度:105〜110C,管道液化反应10〜15min。喷射温度超过上限,酶失活 严重,生产中选用107C,在此温度下,BW舌力降低约 30%二次加酶可以保证 液化效果。
喷射时,要求在喷射温度下延时 5min,即在承压罐内存留5min。也有的厂家设 置一段延时管道来进行延时。
3) 层流罐液化
1温度95〜98C,工艺要求最佳温度97C,从承压罐出来的料液进入闪蒸罐, 使其 卸压到常压状态,并降温到 97Co
2液化时间:根据加酶量、喷射速度来定,一般延时 90 min〜120 min, DE值达到 15知右。从层流罐出来后糖浆DE值最好不要超过20% DE值高,会降低DX值,对 生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