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药——地骨皮

阅读: 评论:0

清虚热药——地骨皮
热水泵机械密封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釆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至棕黄,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至灰黄,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内层灰白。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炮制交流汇流箱
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心,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性状
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黄至棕黄,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至灰黄,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内层灰白。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经方摘录
1.地骨皮汤《圣济总录》
地骨皮(去土)1两,甘菊花(择)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决明子(微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竹叶(洗)。上除竹叶外,共为粗末。
主治风毒冲眼,赤痛干碜。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2.地骨皮汤《肘后方》
知母2两,鳖甲(炙)2两,常山2两,地骨皮3两(切),竹叶1升(切),石膏4两。
主治温疟,不下食。以水7升,煮2升5合,分3次温服。忌蒜、热面、猪、鱼。
3.地骨皮汤《女科密要》
地骨皮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知母1钱,麦冬1钱,甘草5分。
防潮密闭门
主治妇人肥盛,肠胃多痰,壅滞经络,血闭带下。空心服。
4.地骨皮饮《奇效良方》
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上药研为粗末。
智能蓝牙遥控器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5.地骨皮散《太平圣惠方》
地骨皮30克 柴胡30克(去苗)人参6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 甘草30克 (炙微赤,锉)生地黄汁30毫升。上药捣筛为散。
溶角蛋白酶
主治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无力,肌肉抖动,两脚酸胀,鼻中衄血,身无大热,喜卧冷处。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黄汁,温服。
地热电缆6.地骨皮散《丹溪心法》
地骨皮 茯苓各15克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30克 石膏60克 羌活 麻黄各22.5克
上药㕮咀。主治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7.清骨散《证治准绳·类方》
银柴胡4.5克 胡黄连 秦艽 鳖甲(醋炙)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主治清骨退蒸,滋阴潜阳。治虚劳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身体羸瘦,脉细数。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血虚甚,加当归、芍药、生地;嗽多,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
方中银柴胡能清骨髓之热,治虚劳之骨蒸;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均入阴分,而清伏热于里;青蒿、秦艽均具辛散之功,能宣内伏之热而出于表;更以鳖甲滋阴潜阳,补益肝肾,又引诸药入里;甘草调和脾胃,以免寒凉滋腻之味损伤脾胃之气。配合成方,共奏清骨退蒸,滋阴潜阳之功。
8.麻黄地骨皮汤《圣济总录》
麻黄(去节)3分,地骨皮半两,玄参半两,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桔梗(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知母半两。上锉,如麻豆大。
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咽喉壅塞,语声不出。
文献摘录
1.《临床中药学》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23:5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0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治   脾胃   地骨皮   甘草   知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