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MCs)的研究进展作者:欧小蕾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9二节滑轨期 [摘 要]微囊藻毒素(MCs)是一类由蓝藻水华产生的一类具有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的七肽单环肝毒素。其具有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生物毒素之一。本文主要对微囊藻毒素的来源、分布、化学结构、毒性、毒理效应、分离检测及脱除技术等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新型化粪池19-03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排放,导致我国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和赤潮的发生日趋普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rc延时电路图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是一类分布最为广泛的肝毒素,其能造成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的中毒死亡,人类饮用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体也会导致人体肝脏器官的损伤或者诱发肝癌的高发。因此,MCs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 一。为保障人类对饮用水的食用安全,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规定了对饮用水体中MCs含量的实时监测,同时对MCs的来源、分布、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理毒性、检测及降解脱除技术的改进等,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1.MCs的来源、分布
骨刺消痛膏
MCs在蓝藻水华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产毒量最大,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生命安全。MCs属于一种藻细胞内毒素,其主要在蓝藻活细胞内产生合成,当细胞衰老、死亡、溶解或破裂后,毒素就会被释放到水体中。MCs有毒株(toxic strains)和无毒株(nontoxic strains)之分,它的毒性均由遗传基因决定。MCs的产生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pH值、营养盐浓度锻造操作机[1]等,其中光照是毒素产生的一个最重要制约因子[2],其次是温度。
>调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