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

阅读: 评论:0

异步起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较大,试验时将涉及到危险的电流、电压和机械力,所以应对被试电机的安装及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对所有试验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各项试验顺利进行。所有试验应由有相关知识和有经验的人员操作。
6.1.2 被试电机施以额定频率的电压,电压的变化范围从125%的额定电压开始逐步降低,其中应包括100%额定电压的测点。随电压降低,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出现拐点后,应继续降低电压,直至电流回升到超过100%额定电压时的电流值出现,取10 12 个电压点(大致均匀分布)。但在电流出现拐点处,测点应适当加密。在每个电压点,测取I0U0P0,并应测取θ 0R0,根据温度与电阻成比例关系,利用试验开始前测得的绕组初始端电阻R1、初始温度θ 1及测取的每点温度,可确定每个电压点处的端电阻R0
当按B法(见10.2.2条)测定电机效率时,必须测取每点的θ 0R0 煮面炉
6 6.3 空载反电动势测定
空载反电动势测定为永磁同步电动机特有的试验项目。可用反拖法和最小电流法测定,推荐采用
反拖法。
6.3.1 反拖法(发电机法)
用原动机与被试电动机机械连接。原动机拖动被试电动机在同步转速下作为发电机空载运行。分别测量被试电动机的出线端电压电动机铁心的温度和环境温度
6.3.2 最小电流法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空载运转达到稳定,调节电动机的外加端电压。使其空载电流最小, 此时的外加端电压可近似认为电动机的空载反电动势。分别测量被试电动机的出线端电压U , ab 环境温度。
7 堵转试验
7.1 堵转时的电流、转矩和功率的测定
堵转试验在电机接近实际冷状态下进行。试验前,应尽可能事先用低电压确定对应于最大堵转电流和最小堵转转矩的转子位置。试验时,应将转子堵住。电机在堵转状态下,转子
振荡较大,应考虑采取措施减小波动。试验时,可以先将电源电压调整到额定值的20%以下,接入被试电机,保持额定频率,尽快升高电源电压,并在电气稳定后,迅速同时读取电压、电流、输入功率和转矩的稳定读数。为避免电机过热,试验必须从速进行。
试验时,施于定子绕组的最高电压尽可能从不低于0.9倍额定电压开始,然后逐步降低电压,其间、共测取57点读数,每点应同时测取下列数值: UK IK TKPK 。每点读数时,通电持续时间应不超过10s,以免绕组过热。
7.1.2 如限于设备,对100kW 以下的电动机,堵转试验时的最大IK应不低于4.5 倍IN ;对100kW~300kW
的电动机,应不低于2.5~4.0 倍IN ;对300kW~500kW 的电动机,应不低于1.5~2.0 倍IN ;对500kW
以上的电动机,应不低于1.0~1.5 倍IN 。在最大电流至额定电流范围内,均匀地测取不少于5 点读数。
根据试验数据,绘制三相线电流平均值对三相线电压平均值的关系曲线如图3 所示,并将电压-
电流曲线上的最高试验电压处顺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与横轴交于U′ 点。
图3 堵转特性曲线(Ⅱ)
7.1.3 对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如限于设备不能实测转矩时,允许用公式(13)计算转矩。此时应在
每点读数后,测量定子绕组端电阻。
试验时,电源的频率应稳定,功率测量应按需要采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其电压回路应接至被试电机的出线端。被试电机通电后,应迅速进行试验,并同时读取UK 、IK和PK 。试验结束后,立即测量定子绕组的端电阻。
K=f(UK)
TK=f(UK)
GB/T ××××—××××
I
8 7.2 试验结果计算
7.2.1 堵转电流和堵转转矩的确定
KN 则额定电压下被试电机的堵转电流KN I 和堵转转矩T (N · m)按下式求取:
N I KN
U′
U′
U .
UK .
N
沙画制作I . = K
K T KN
式中:U ——额定电压值,V; N
=
U ——堵转时最高试验电压值,V; K
7.2.2 转矩计算
GB/T ××××—××××
若堵转试验时的最大电压在0.9~1.1倍额定电压范围内,堵转电流IKN和堵转转矩TKN可由图2堵转
U 、IK 和U′ 值, 特性曲线查取;若堵转试验时的最大电压低于0.9倍UN,则可由图3堵转特性曲线查取K
·
智能卡制作······················(12)
······················(13)
···········································(14)
U .
UK .
U′ ——电压-电流曲线上最高试验电压处顺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与横轴交点的电压值,V;
K I ——试验电压为UK 时测得的堵转电流值,A
K T ——试验电压为UK 时测得的堵转转矩值,N · m。
如堵转时不实测堵转转矩,则堵转转矩TK (N · m)可按下式计算:
Kcu1
) U′ 2 超高压食品
U′
. PKS P .
T . (
K T = 9.549. K
式中: PK
波纹管换热器P
S n
堵转时的输入功率,W;
堵转时的定子绕组I2R 损耗,W;
PKS = 0.10 PK ;
同步转速,r/min;
PKcul
P 堵转时的杂散损耗(包括铁耗),W;对低压电机,取PKS=0.05PK;对高压电机,取KS
ns
8 负载试验
8.1 概述
进行负载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电机的效率、功率因数、转速和电流。其它试验中,有的项目也是带负
载进行的。负载机械与电机轴线应对中并保证安全。读取读数的过程是先读取最大负载时的读数,然后
读取较低负载时的读数。
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开始读取试验数据之前,定子绕组温度与额定负载热试验时
8.2 额定电压负载试验
测得的温度之差应不超过5℃。
用合适的设备(如测功机,陪试电机等)给电动机加负载。用符合4.2.3款要求的转矩测量仪器测
量转矩。
9 9 各项损耗的确定
9.1 规定温度下定子绕组I2R损耗
式中: I1
规定负载状态下测得的线电流有效值或计算值(A)
换算到规定温度θs 时的绕组端电阻(Ω)
根据相关标准或协议,按9.1.1条或9.1.2条规定, 确定θs值。
9.1.1 规定温度θs 为换算到基准冷却介质温度为25℃时的绕组温度。
N
Rs
θa
额定负载热试验结束前测得的定子绕组最高温度(℃ )
额定负载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温度(℃ )
式中: θ
注: 重复生产的复制电机(duplicate machine),可不做热试验,用已有的θs值。
9 . 1 . 2 规定温度θs 为按绝缘结构热分级规定的基准温度θr e f (见表2 )
θ
表2
基准温度θr e f
绝缘结构热分级
(℃ )
130(B) 95
155(F) 115
180(H) 130
9.3 风摩耗Pfw
见6.2。
9.4 负载杂散损耗
9.4.1 概述
GB/T ××××—××××
在六个负载点处给电机加负载。四个负载点大致均匀分布在不小于25%到100%额定负载之间(包
括100%额定负载),在大于100%但不超过150%额定负载之间适当选取2个负载点。电机加负载的过程是
从最大负载开始,逐步按顺序降低到最小负载。试验应尽可能快地进行,以减少试验过程中电机的温度
变化。
在每个负载点处,测取U、I1、P1、Td、、f(或n)、θt (或Rt
) 及θf 。
推荐使用温度传感器(埋置于定子线圈端部)测量绕组的温度。
当按B法测定电机效率时,必须测取每点的θt或Rt
每个负载点处定子绕组的电阻值也可用本条的a)或b)规定的方法确定电阻值。
a) 100%额定负载及以上各负载点的电阻值是最大负载点读数之前的电阻值。小于100%额定负载各
点的电阻值按与负载成线性关系确定,起点是100%额定负载时的电阻值,末点是最小负载读数之后的电
阻值。
b) 负载试验之后,立即测取定子绕组端电阻,将此电阻作为各负载点的电阻值。
Pc u 1 s = 1 . 5 I1
2 Rs ······························································(15)
θs = θN - θa + 2 5 ·····························································(16)
s =θr e f ······························(17)
如按照低于结构使用的热分级规定温升或温度限值,则应按该较低的热分级规定其基准温度。
9.2 铁耗PFe
见6.2。
负载杂散耗是指总损耗中未计入定子I2 R损耗,铁耗及风摩耗之和的那一部分损耗。
9.4.2 输入—输出法间接测量负载杂散损耗
9.4.2.1 试验方法
10 K1
t R = 1 R .
1 K1
θ1
R1
1
见8.2
见8.2
见5.2
见5.2
铜:K
K
按下式计算各负载点P2
1
θt
式中: I
9.4.2.2.3 剩余损耗PL
式中:
2
1 =235;铝:K1=225。
T . n
2 P =
式中: T = Td + kd , kd 求取方法见附录A
Td和n
9.4.2.2.4 剩余损耗PL 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L
见8.2
为剩余损耗。
P1
新型避孕套P2
Pcu1
PFe
Pfw
见8.2
见式(19)
见式(17)
见6.2
见6.2
式中: T
. 9 549
A. P = T
间接测量法需做额定负载热试验(见11.7.1条);负载试验(见8.2条)和空载试验(见第6.1条)。
测出总损耗,从中减去定子I2 R损耗,铁耗及风摩耗之和,可确定负载杂散损耗。B法确定电机效率时,
采用本方法。
Pcu1=1.5I1
2Rt ···························································(18)
·······························································(19)
································································(20)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19:2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100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试验   电压   电机   电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