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9因子介绍
最后更新:2008-8-14 阅读次数:15 【字体:小 中 大】
1988年Uyttenhove等报道了一种来自小鼠T细胞的细胞因子, 能支持某些Th细胞克隆的生长,分子量在30~40kDa,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Ⅲ(T cell growth factor Ⅲ,TCGF-Ⅲ)或P40。人IL-9最初是从HTLV桰感染的T细胞系培养上清中发现的, 能刺激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7e的增殖。1990年命名为IL-9。 1. IL-9的产生 IL-9由活化T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产生,PHA或抗CD3McAb、Ca2+载体可诱导T细胞分泌IL-9,PMA有协同作用。PMA和Ca2+载体刺激人PBMC可转录大量IL-9 mRNA。此外,HTLV-Ⅰ转化的T细胞株C5MJ2细胞、肥大细胞也可产生IL-9。目前还没有检测到静止T细胞或活化B细胞中有IL-9 mRNA的表达。 2. IL-9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人和小鼠IL-9基因结构相似,在DNA水平上有67%同源性。人IL-9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基因长约4kb, 与IL-3、IL-4、IL-5、M-CSF、GM-CSF、c-fms、PDGFR基因位于第5号染体中,在小鼠位于13号染体。IL-9基因5'非翻译
区(UTR)含有TATA盒以及活化蛋白(activator protein, AP) 1,2和3,NF-κB, specificity protein-1(SP-1)位点和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等识别位点。小鼠 IL-9分子的前体由1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人成熟IL-9由1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4.2kDa。人和小鼠IL-9在氨基酸水平有56%同源性,均含有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在生理情况下可能形成复杂的二硫键。IL-9为碱性蛋白,有多个N糖基化点。
快速水分测定 3. IL-9受体 IL-9 R结构上属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ERS),与配体结合为高亲和力。小鼠IL-9R含468个氨基酸,人IL-9R为553个氨基酸,两者有53%同源性。在小鼠已发现有缺乏穿膜区和胞浆区的可溶性IL-9受体(sIL-9R)。
4. IL-9的生物学功能 与其他的细胞因子不同,小鼠IL-9可作用于人的细胞,而人的IL-9却对小鼠细胞无刺激活性。水力冲洗门
(1)维持T细胞生长,为一种自分泌生长因子,因此又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Ⅲ(TCGF-Ⅲ)。由于抗CD3McAb能诱导IL-9产生,故推测IL-9对T细胞抗原刺激后启动的免疫应答有重要调节作用。(中生网收集整理)
(2)IL-9对于IL-4诱导PBL中正常B细胞IgG、IgE和IgM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3)小鼠IL-9协同IL-3或IL-4刺激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产生IL-6。
(4)刺激巨核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此外,人和鼠IL-9均可与EPO协同,支持体外骨髓细胞红细胞系的爆发形成单位(erythoid burst forming units,BFU-E)的产生。IL-9单独能支持BFU-E的短期存活。
IL-9可能与Hodgkin氏病的发生有关。原代或传代培养的Hodgkin氏瘤和Reed-Sternberg细胞表达IL-9和IL-9R。
提示:本文IL-9因子介绍属于遗传免疫文章,主要介绍IL方面的知识,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与参考,不代表中生网的观点。
原文地址:/biotech/Immunity/2008/w81115490.html
IL-10因子介绍
最后更新:2008-8-14 阅读次数:16 【字体:小 中 大】
1989年美国DNAX研究所Fiorentino等发现小鼠Th2细胞株D10.G4.1产生一种新的细胞因子,
能抑制Th1细胞株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 CSIF),同年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0(interlenkin 10, IL-10)。
三菱plc学习机 1. IL-10的产生 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小鼠Th2细胞株D10.G4.1以及CDC25、CDC35、D9、MB2-1等细胞可分泌IL-10。在小鼠,活化胸腺细胞、巨噬细胞、角朊细胞、Ly1+(CD5+)和正常B细胞也可产生IL-10;在人类,某些CD4+T细胞克隆、来自AIDS病人B细胞系、EBV感染的淋巴母细胞、Burkitt氏淋巴瘤、活化单核细胞、外周血T细胞(包括CD8+细胞、CD4+、CD45RA+ naive T细胞、CD4+ CD45RO+记忆T细胞)均可产生IL-10。
2. IL-10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小鼠和人IL-10基因都定位于第1号染体, 其基因组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并可能有NF-κB和AP-1的结合位置。人和小鼠IL-10在DNA和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81%和73%的同源性。DNA序列分析表明,IL-10与EB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框区Ⅰ(BCRF-Ⅰ)有70%左右的同源性。有人把BCRF-Ⅰ的基因产物称为病毒IL-10(vIL-10),提示EBV可能摄取了哺乳动物IL-10的基因,以求自身的生存。 如EBV感染过程中通过产生vIL-10抑制宿主细胞 IFN-γ产生,保持EBV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繁殖。Moore等已克隆成功IL-10cDNA,并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人和小鼠IL-10均含178个氨基酸残基,内
有18氨基酸信号肽序列,裸肽分子量18.7kDa,PI8.1。成熟IL-10分子为160氨基酸残基, 小鼠和人IL-10分子中分别含5个和4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于不同糖基化可使分子量有所差别,在35~40kDa之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在溶液中呈非共价连接的同源双体。人IL-10可作用于小鼠源性细胞,而小鼠IL-10对人的细胞则无作用。
3. IL-10的生物学功能 丝网除沫器安装
(1)抑制小鼠Th1细胞的增殖以及IL-2、IL-3、IFN-γ、TNF以及GM-CSF等细胞因子合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IL-10作用于APC细胞,降低其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或诱导APC细胞产生另一种细胞因子,改变细胞内信号的传递途径,从而选择性抑制某些细胞因子mRNA转录。IL-10可抑制人THO、TH-1、TH-2样T细胞克隆的增殖。(中-生-网-整-理)
(2)促进肥大细胞和胸腺细胞增殖,IL-10也是淋巴结、脾脏细胞生长的复合因子(cofactor)。
(3)协同IL-2诱导ConA活化脾细胞中CTL前体细胞(CTLp)分化为成熟的CTL。
(4)提高B细胞的存活率,促进B细胞的增殖、 MHCⅡ类抗原表达以及Ig的分泌,并与Th2
所产生的IL-4、IL-5有协同作用。
(5)抑制NK细胞因子的产生。se110
IL-10的拮抗剂可能具有抗EB病毒的作用;而IL-10通过促进单核细胞表达IL-1ra而可能成为抗炎症的手段,动物实验表明,IL-10可有效地避免LPS诱导小鼠休克而造成的死亡。
提示:本文IL-10因子介绍属于遗传免疫文章,主要介绍IL方面的知识,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与参考,不代表中生网的观点。
原文地址:/biotech/Immunity/2008/o81125138.html
IL-11因子介绍
最后更新:2008-8-14 阅读次数:6 【字体:小 中 大】
IL-11最初由Paul等在灵长类动物骨髓基质细胞株Pu-34培养上清发现的。这种生长因子可刺激IL-6依赖的小鼠浆细胞瘤细胞系T1165.85.2.1的生长,即使在有中和活性抗IL-6 McAb的
存在,仍有这种刺激作用,以后证实这种因子与脂肪形成抑制因子(adip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AGIF)是同一物质。1990年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 11, IL-11)。
1. IL-11的产生 主要由间充质来源的粘附细胞(mesenchymal-derived adherent cell)产生,如骨髓基质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和滋养层细胞。IL-1 刺激Pu-34细胞后IL-11明显升高。
2. IL-11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杨育中等首先发现并克隆人IL-11基因,至今小鼠IL-11基因尚未克隆成功。人IL-11基因定位于19号染体,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在5'UTR含有与RNA多聚酶Ⅱ结合的TATA盒; 3 UTR含有多个ATTTA重复序列,可能与降低mRNA的稳定性有关;此外,还有一些序列可能与干扰素诱导元件(或因子)(interferon-inducible elements或interferon-inducible factors) 如SP-1 (specificity protein 1或promotor-specific factor)和AP-1(activator protein 1)相结合。成熟的人IL-11分子含17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3kDa,不含半胱氨酸残基,亦无潜在的糖基化位点。
3. IL-11受体 迄今为至特异性结合IL-11的人IL-11受体α链尚未基因克隆成功。PU34细胞每个细胞有138个IL-11结合位点,亲和力Kd为1.2×10-10M。目前已经证实,gp130是IL-
手摇三轮车11受体的信号转导亚单位,gp130是IL-11R以及IL-6R、LIFR、OSMR、CNTFR所共有的。IL-11可诱导靶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gp130中和活性抗体可抑制IL-11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有关gp130的基因的分子的结构参见本节IL-6受体和本章第三节。 1994年Hilton等从成年小鼠肝cDNA文库中克隆成功小鼠IL-11Rα链cDNA,与IL-6Rα链有24%同源, 属于造血因子受体家族。
原文地址:/biotech/Immunity/2008/n81131976_1.html
4. IL-11的生物学活性 IL-11的功能与IL-1、IL-6、G-CSF和SCF的功能相近。
(1)促进B细胞抗体的生成,这一作用依赖于CD4T细胞的存在。体内实验证明, IL-11可使小鼠脾脏抗原特异性PFC水平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升高。
(2)促进某些IL-6依赖细胞株如TF-1的生长,IL-11与IL-6可诱导靶细胞产生相似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以及原癌基因jun-B的表达。
(3)与IL-3、IL-4协同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缩短干细胞Go期。
(4)与IL-3等协同促进骨髓巨核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生长和成熟,并增加细胞体积, 增加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
(5)IL-11对小鼠骨髓和胎儿肝脏来源的不同分化阶段红系祖细胞具有刺激作用,在早期阶段需要与IL-3或SCF协同,而在分化晚期,IL-11单独可促进CFU-E的成熟。
(6)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
(7)抑制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和脂肪细胞的分化,因此,又称为脂肪形成抑制因子(A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