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结构、散热装置及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尘结构、散热 装置及收割机。


背景技术:



2.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 经济增速逐年攀升,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收割转变 为机械收割,尤其在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方面,因此收割机 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收割机工作时,水箱散热器外装防尘罩,水 箱散热器导风罩内有散热风扇,收割机工作时散热风扇高速转动, 透过水箱散热芯体从防尘罩外往内吸风,高速气体通过水箱散热芯 体起到快速散热作用,水箱散热芯体上的两个端口与发送机内的水 路连通,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存在以下的问 题:收割小麦或水稻时,收割机粉碎麦秆后,大多数的麦秆在重力 的作用下落至地面,但仍有一部分碎小的麦秆漂浮空中,散热装置 的吸风扇产生较大的吸风力,使得散热装置内部压强小于外部的压 强,即与外部的空气存在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得漂浮的麦秆在 下落中被吸附在防尘罩,现有技术中因防尘罩结构的限制,使得防 尘罩内的负压差异很小,从而导致整个防尘罩被堵死,防尘罩采用 方形结构进一步使得麦秆容易落至防尘罩上,当防尘罩被堵死后, 此时吸风扇虽然在工作,但因无散热空气吸入导致水箱温度直线上 升,进而引起发动机水温过高,此时需将发动机熄火,然后人工将 防尘罩上麦灰清理干净后再启动发动机散热,否则发动机就会拉缸 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收割机的防尘装置因空气中杂质麦秆过多 而被堵死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尘结构、散热装置及收割 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防尘结构,包括:防尘罩体,被配置在散热器上,所述防尘 罩体的第一端形成为异形体,所述异形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防尘罩体 的截面积且所述异形体形成有斜向面;除尘件,所述除尘件转动装配 在所述防尘罩体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除尘件朝向散热器的回风口, 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除尘件通过旋转除去所述防尘罩体上的杂质。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异形体设置为蘑菇头状。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的安装侧形成有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的安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的斜向面对 所述连接部形成遮挡。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吸风 件,所述第一吸风件带动所述除尘件转动。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吸风驱动模组,所述吸风驱动 模组驱动所述第一吸风件转动。
9.一种散热装置,上述的防尘结构。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上形成有 至少两个梯形散
热通道,相邻两个所述梯形散热通道的斜边相邻且平 行设置,所述梯形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吸风件的位置对应。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散热 通道,所述内散热通道设置与所述梯形散热通道连通,所述内散热通 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吸风件,所述第二吸风件 设置在所述散热件远离所述第一吸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吸风件、所 述梯形散热通道,所述第二吸风件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13.一种收割机,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5.1.本技术的防尘罩体的第一端设置为异形体且远离除尘件,异形 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端的截面积,这样使得第一端与外部空气的负压 小于第二端的负压,从而使得小的麦秆更容易经第二端进入防尘罩体 内;异形体上形成有斜向面,小的麦秆等杂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 落至斜向面上后将沿着斜向面滑落而不是停留异形体上;通过上述的 方式使得防尘罩体第一端不会被杂质堵死,而现有技术中防尘罩的两 端均为规则形状,使得防尘罩的两端负压大小差异很小,导致防尘罩 体容易全部堵死。
16.2.本技术的除尘件出去防尘罩体的杂质,使得外部空气可以进入 防尘罩体中,以避免防尘罩体的第二端被堵死后,外部的空气只能从 第一端进入,最后第一端也被空气中杂质被堵死。
17.3.本技术的第一端的安装侧形成有里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二端的 安装侧固定连接,第一端的斜向面对连接部形成遮挡,空气中的杂质 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下使被斜向面阻挡,从而无法落至连接部上, 进而使得连接部不会被杂质吸附。
18.4.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件和第二吸风件,散热件上形成有 至少两个梯形散热通道,相邻两个梯形散热通道的斜边相邻且平行设 置,相对于矩形和正方形散热通道,梯形散热通道可尽可能利用空间, 从而增到散热通道的截面积,以便风和风中杂质快速通过。
19.5.本技术的第二吸风件设置为吸风扇,第二吸风件在驱动装置的 驱动转动产生强大的吸风力,吸风力通过吸风驱动第一吸风件的扇叶 转动,从而带动除尘件转动,这样减少了一个驱动装置来驱动除尘件 转动。
附图说明
20.图1为防尘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第二端、除尘件和第一吸风件的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除尘件和第一吸风件的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第二端、除尘件和第一吸风件的配合的爆炸俯视图;
25.图6为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28.图9为第二端与散热件的配合的俯视图;
29.图10为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第二吸风件与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防尘罩体;11-第一端;111-斜向面;12-第二端;13-连接部; 14-进风孔;2-除尘件;3-第一吸风件;31-风扇安装筒;32-转轴; 33-轴承座;34-轴承;35-卡簧;36-隔套;4-散热件;41-梯形散热 通道;42-内散热通道;5-吸风组件;51-第二吸风件;52-导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 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 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 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
”ꢀ
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 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 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 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 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 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 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 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 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 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 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
ꢀ“
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
ꢀ“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 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 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 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 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 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 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
”ꢀ
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 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 解释。
3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 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 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39.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罩体1和除尘件 2,防尘结构被配置在散热器上,防尘罩体1的第一端11形成为异形 体,异形体的截面积大于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的截面积且异形体 形成有斜向面111;除尘件2转动装配在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的 外侧且除尘件2朝向散热器的回风口,在外力的作用下除尘件2通过 旋转除去防尘罩体1上的杂质。
40.由上述类容可知,本实施例的端11设置为远离除尘件2的一端, 靠近防第二端12的设置的外部装置产生的吸风力传递至第一端11后 是逐渐减小的,因除尘件2靠近回风口设置且在外力的作用下可除去 第二端12上的杂质,如此,外部的空气更容易经第二端12进入防尘 罩体1,即第一端11与外部空气的负压小于第二端12的负压,使得 空气中杂质容易吸附在在第二端12上,然后再被除尘件2除去。
41.本实施例的第一端11被设置为异形体,而第二端12设置为规则 形状,相同高度内,异形体的内部的空间大于第二端12形成的空间, 空间的空气在吸风力吸取时,大的空间被吸取的空气要多,这样使得 第一端11与外部空气的负压小于第二端12的负压,这样,外部的空 气容易从第二端12进入防尘罩体1中,使得空气中的杂质吸附在第 二端12上。
42.本实施例的异形体形成有斜向面111,碎小的麦秆等杂质在自身 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斜向面111上后将沿着斜向面111滑落,而不是 停留异形体上,即不会粘附在异形体上,而现有技术中防尘罩的上端 设置的都是平面,这样,麦秆很容易落至平面上,然后在上端与外部 空气的负压产生的作用下吸附在上端,使得防尘罩被堵死。
43.通过上述的内容可知,本实施例的防尘罩体1的第一端11始终 不会被空气中麦秆堵死,这样使得外部的空气始终可以进入防尘罩体 1中,而现有技术中防尘罩设置为规则形状,使得防尘罩被麦秆堵死, 导致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进而使得散热器无法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 交换,无法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4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尘罩体1被设置为蘑菇状,从而 使得防尘罩体1不会被完全堵死,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异形体被设置 为蘑菇头状,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设置为长方体,使得异形体的 截面积大于长方体的截面积,从而使得蘑菇头内的负压小于第二端 12的负压,此外蘑菇头的表面是斜向下设置的,这样麦秆落在蘑菇 头上后将滑落至地面,从而使得防尘罩体1的第一端11不会被完全 堵死,当然了,异形体还可以设置为有锥度的t形、三角形、梯形等, 只要设置有斜向面111,并使得异形体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端12的截 面积即可。
4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蘑菇头的安装侧与第二端12的安装侧固 定连接,具体地,蘑菇头的安装侧形成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呈弧 形并与第二端12的安装侧固定连接,连接处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 方式,使得蘑菇头的斜向面111对连接部13形成遮挡,如此,空气 中的麦秆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下使被斜向面111阻挡,从而无法落 至连接部13上,进而使得连接部13不会被杂质吸附,也就避免了防 尘罩体1被完全堵死。
46.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防尘罩体1的上阵列设置有进风孔14,进 风孔14的直径为ф1.2-1.5mm,这样使得较小的麦秆可以通过进风孔 14,并可阻挡较大的麦秆和杨絮等杂质。
47.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被麦秆堵死后, 外部的空气只能从防尘罩体1的第一端11进入,从而使得防尘罩体 1完全被堵死,本实施例的除尘件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清理防尘罩体 1的第二端12上的麦秆,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除尘件2设置为毛刷, 毛刷上设置有锁紧孔,毛刷可在驱动模组如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 使得第二端12上的杂质被清理。
4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除尘件2清理第二端12产生的细小的麦 秆可吸进防尘罩体1内,以免堵死进风孔14,如图3、4、5所示, 具体地,第二端12的内侧与毛刷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吸风件3,第 一吸风件3设置为吸风扇,吸风扇固定装配于风扇安装筒31内,风 扇安装筒31与第二端12固定连接,吸风扇内壁上设置有转轴32, 转轴32穿过轴承座33内的轴承34,转轴32与轴承34之间设置有 卡簧35,以防止转轴32与轴承34相对滑动,转轴32的一端形成有 螺纹,转轴32的螺纹端依次穿过靠近第二端12内侧的另一个轴承 34、第二端12上的避让孔和毛刷上的锁紧孔,锁紧孔与转轴32螺纹 连接,并借助螺母限位固定,使得毛刷与转轴32形成固定连接,吸 风扇在吸风驱动模组如电机等驱动下转动,以吸取细小的杂质,并同 时带动毛刷转动,从而使得毛刷清理第二端12外侧的杂质。
49.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吸风扇在散热器产生的吸风力作用下转动, 这样,可减少一个驱动第一吸风件3转动的驱动装置,以简化防尘罩 体1的结构,此外,两个轴承34之间设置有隔套36,以限位两个轴 承34的相对位置,防止两个轴承34碰撞。
5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使用了上述的防尘结 构,散热装置位于防尘罩体1内,这样可防止麦秆等杂质进入散热装 置,使得散热装置可以长时间的工作。
51.如图6、7、8、9、10、11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将经防尘 罩体1进入小的麦秆等杂质快速排出,具体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件 4和吸风组件5,吸风组件5上设置有第二吸风件51,散热件4上形 成有至少两个梯形散热通道41,相邻两个梯形散热通道41的斜边相 邻且平行设置,相对于矩形和正方形散热通道,梯形散热通道41可 尽可能利用空间,以增到散热通道的截面积,从而便于风和风中小麦 秆在外力的作用下快速通过,第二吸风件51设置在散热件4远离第 一吸风件3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风件51也设置为吸风扇, 第二吸风件5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产生强大的吸风力,驱动装 置可设置为电机皮带传动等,吸风力将梯形散热通道41的空气抽空, 使得散热装置与外部的空气存在巨大的负压,这样外部的风先穿过进 风孔14,第一吸风件3,并驱动第一吸风件3的扇叶转动,然后再进 入梯形散热通道41,以便与散热件4进行热交换动作,使得散热件4 内的液体温度降低。
5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第二吸风件51位于导风罩52内, 这样可以保证外部的空气均匀通过散热件4,即避免空气流动是杂乱 的,以加快热交换效率;第二吸风件51的直径远大于第一吸风件3, 以便第二吸风件51吸风产生的吸风力吸取的风能驱动第一吸风件3 的扇叶转动,此外,第一吸风件3、梯形散热通道41,第二吸风件 5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如此,外部的风在散热装置里的行走路径 为直线,从而提高了风和风中杂质通过梯形散热通道41的效率,可 起到很好的热交换效果,同时杂质还不会对散热件4造成堵塞。
53.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件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散热通道42, 内散热通道42与梯形散热通道41连通,内散热通道42的开口朝向 第一端11,这样内散热通道42可快速与经第一端11进入空气进行 热交换,可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5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吸风件51、第一吸风件3均设置为两组。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收割机,采用了上述的散热装置对发动机 进行冷却,具体地,散热装置上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与发动机内的 管路连通,在外力的作用下,液体在散热装置和发动机之间不断循环, 从而使得散热装置与发动机之间进行热交换,以使得发动机内的温度 降低。
56.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57.第二吸风件51的扇叶在电机皮带轮组的驱动下转动,从而产生强 大的吸风力,使得外部的空气依次穿过防尘罩体1和梯形散热通道41,使得散热装置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外部的风被吸取后穿过 进风孔14将驱动第一吸风件3的扇叶转动,第一吸风件3扇叶的转 动将带动毛刷转动,使得毛刷可除去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外侧的 杂质,使得第二端12不会被堵死,这样就不会只有第一端11通风, 而使得防尘罩体1堵死,即防尘罩体1两端始终都可通风,如此使得 散热装置始终可以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动作。
5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罩体(1),被配置在散热器上,所述防尘罩体(1)的第一端(11)形成为异形体,所述异形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截面积且所述异形体形成有斜向面(111);除尘件(2),所述除尘件(2)转动装配在所述防尘罩体(1)的第二端(12)的外侧且所述除尘件(2)朝向散热器的回风口,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除尘件(2)通过旋转除去所述防尘罩体(1)上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体设置为蘑菇头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1)的安装侧形成有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第二端(12)的安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11)的斜向面(111)对所述连接部(13)形成遮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吸风件(3),所述第一吸风件(3)带动所述除尘件(2)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风驱动模组,所述吸风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一吸风件(3)转动。6.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防尘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件(4),所述散热件(4)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梯形散热通道(41),相邻两个所述梯形散热通道(41)的斜边相邻且平行设置,所述梯形散热通道(41)与所述第一吸风件(3)的位置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散热通道(42),所述内散热通道(42)设置与所述梯形散热通道(41)连通,所述内散热通道(4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1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吸风件(51),所述第二吸风件(51)设置在所述散热件(4)远离所述第一吸风件(3)的一侧,所述第一吸风件(3)、所述梯形散热通道(41),所述第二吸风件(51)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10.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尘结构、散热装置及收割机。一种防尘结构包括防尘罩体和除尘件,被配置在散热器上,所述防尘罩体的第一端形成为异形体,所述异形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防尘罩体的第二端截面积且所述异形体形成有斜向面;所述除尘件转动装配在所述防尘罩体的第二端的外侧且所述除尘件朝向散热器的回风口,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除尘件通过旋转除去所述防尘罩体上的杂质,收割机的防尘装置因空气中杂质麦秆过多被堵死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13

技术公布日:

2022/10/17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7:3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9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防尘罩   麦秆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