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RM(莱歇)立磨LM46×2C

阅读: 评论:0

12. 主要设备施工技术方案
12.1 LM46C/S2+2莱歇立磨施工技术方案
12.1.1 概述
12.1.1.1 莱歇立磨的特点
原料粉磨是水泥厂工艺线上极为重要的环节,磨机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线生产能否正常和全厂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莱歇立式辊磨机主要特点如下:带有耐磨衬板的平磨盘与锥形磨辊,采用4辊液压式,为便于磨机检修,磨上附有翻出磨辊用的轻便型油压装置;磨机负荷运转在起动时磨辊能自动从磨盘上提起,减少了起动转矩;磨机设有保护装置,当辊压超过或低于调定范围极限值时,自动报警并自行停磨,确保磨机安全运行;磨机液压系统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功能,可提高操作上的灵活性、可靠性;各磨辊有独立的液压加压装置,每个液压缸都配置了足够的蓄能器,保证磨机运转中辊压波动最小,以使磨机运转平稳;分离器采用直流电机传动,改变转速即可满足各条件下对产品细度的要求,细度调节灵活方便。风环设计成可调节的,改变风环截面积可以调节风环风速,适应不同物料;磨辊
辊套与轮毂之间,以及辊轴与摇臂之间分别采用锥面结构和胀套结构连接,拆装方便。和球磨机相比,该磨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更高的研磨效率,工艺流程大大缩短,电耗降低,物料的研磨在限定压力下进行。
12.1.1.2 莱歇立磨的工作原理
主电机按设计功率旋转通过齿轮箱带动磨盘转动,原料从磨机三门装置喂入,落到磨盘中央,然后在离心作用下甩到辊子下边,在磨盘外边的挡圈使原料形成了层状,称为粉磨床。辊子与磨碗间的压力由液压装置施加,物料层带磨辊转动产生连续不断挤压生料的作用,粉磨后的物料越过挡圈落下,这时用于烘干物料的热风从磨盘下引入,从环向缝隙吹起细料,这时上升的气流把扬起的物料带到磨机上部的离心式选粉机里进行粗细分离,粗粒落回粉磨室中央再次粉磨,细粉则随气流排出磨外。由于磨机从主电机水平传动经大型齿轮箱转换后带动装有扇形耐磨衬板的磨盘按垂直回转轴线的连续旋转,而上部选粉机壳体靠磨机筒体支撑,选粉机立轴带着转子也按同一垂直回转轴线连续旋转。所以,在设计磨机时按磨盘垂点回转中心对磨机筒体、选粉机壳体及立轴垂直轴线的同轴度在安装技术文件中已有明确要求,安装磨机时要注意此项尺寸或要求。根据磨机正常生产原料的要求,
粉床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磨盘与磨辊之间有不低于25mm的料层,对磨辊支撑架、磨辊施压油缸、磨辊翻转油缸的安装定位尺寸显然十分重要。
12.1.1.3 莱歇立磨的构成
主要由磨机底座、齿轮箱抽出滑轨、磨辊支撑架及液压缸支座、齿轮箱及传动装置、磨盘装置、磨辊装置、环槽及气厢、摇臂装置、磨机筒体、选粉机、三门装置、液压系统、润滑系统、送风系统、开关控制等组成。
12.1.2 立磨施工工序流程图(图一)及安装网络计划图(图二)
12.1.3 施工准备
12.1.3.1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安装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2.1.3.2 清理施工现场,确定设备堆放场地,熟悉设备到货情况。
12.1.3.3 准备施工机具及材料,接通施工电源。
12.1.3.4 搭设组对钢平台。
12.1.3.5 设备出库、验收和检查
12.1.3.5.1 设备验收应检查下列部位,并认真作好设备检验记录。
各部件有无缺件;各部轴承的密封情况;空气管路、润滑管路及液压管路的密封及清洁情况;减速机的清洁情况和齿轮的啮合情况;各零部件的数量和几何尺寸及有无损伤变形情况;主要配合与连接部位的几何尺寸及有无损伤变形情况;各部件组对标记是否清晰。
12.1.3.5.2 设备出库注意以下内容:
设备应按安装的先后顺序依次出库以免重复倒运;设备吊装严防设备变形和损伤设备;严禁在接触面及相互配合面绑扎绳扣;设备堆放时要垫平垫稳以防变形;需防潮防雨的部件出库后尽量一次进入室内或采取防潮措施;易损易丢件或出库暂不安装的部件,应妥善保管,待试运转前再装。
12.1.4 基础验收及划线
12.1.4.1 应会同甲方和土建单位对设备的基础进行验收。
参照执行GB50231-98JCJ03-90技术标准,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质量要求见下表。
   
允差mm
   
允差mm
基础座标位置(纵、横轴线及磨辊支撑架中心线)
±0.5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基础上平面不水平度(包括地坪上安装设备的部分)
每米
5
基础上平面外形尺寸
±20
全长
10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20
竖向偏差
每米
5
凹穴尺寸
+20
全高
20
预留地脚螺栓孔
中心位置
±10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20
   
+20
-0
标高
±0
中心位置
±5
孔壁的铅垂度
10
不水平度(带槽的锚板)
5
预留地脚螺栓
预留地脚螺栓
+20
不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
2
标高(顶端)
±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测量)
±2
12.1.4.2 基础划线
基础检验合格后,根据土建移交的纵横中心线的边缘上埋设中心标板,在基础表面左或右角位置上埋设标高标点,在基础纵向两侧选择标准高度埋设沉降标高标点,以供安装和设备检修时检查基础沉降情况。
根据磨房平面工艺布置图,复查土建移交的纵横中心线,即X轴与Y轴线(图三),利用钢盘尺和弹簧秤首先复查轴线的定位尺寸(弹簧秤每米按拉力0.50.8kg计算),然后利用经纬仪在磨机中心点复查X轴线的直线度及Y轴线的垂直度,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再放出磨机四个对称支撑架的轴线,然后在各处的中心标板上用洋冲打点做粗测标记。
依磨机中心点,用C尺寸在四个对称支撑架的轴线中心标板上打点,然后用盘尺复测,出现偏差时再用经纬仪从中心点复查轴线并进行微调,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经纬仪的倒角方向和角度值,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和验收规范检测合格后在中心标板上用洋冲打点做精测标记。
基础划线应符合下表
       
允许偏差
mm或秒
       
允许偏差
mm或秒
中心标板上所指示的纵向中心线(X轴线)定位尺寸与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偏差不得大于
±3
磨机磨辊支撑对称中心线依Y轴线为基准线的45°夹角要求偏差不得大于
2
磨机X轴线与Y轴线垂直反差的垂直度其90°夹角要求偏差不得大于
2"
按方形概念校核尺寸
a-a’b-b’不得大于
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
±0.5
12.1.5 垫铁设置
每个地脚螺栓近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
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一般应为400800mm
每一组垫铁的面积应能足够承受设备的负荷;
按设备底座实测,垫铁位置尽可能设在有衬筋(或称立筋)的平面底部。
采用座浆法预制水泥砂墩,方法见JCJ0390附录二。
12.1.6 设备出库及检查
12.1.6.1 根据设备图纸、装箱清单安排设备出库工作,组织好进货检验。
12.1.6.2 设备出库必须按照磨机安装程序和进度计划编排各部件出库的先后。
12.1.6.3 设备出库手续办理完毕,安装应有设备自检记录并负责设备搬运、堆放、防护等的管理工作。
12.1.6.4 设备出库应做好以下清点检查:
12.1.6.4.1 磨机、液压缸、主电机底座——实测底座地脚螺栓孔、减速机底板连接螺栓孔、磨辊支撑架连接螺栓孔、底座高度、垫铁板块焊接位置等主要尺寸,并按图纸进行核对。
12.1.6.4.2 磨辊支撑架、摇臂装置、液压缸系统——实测磨辊支撑架外形尺寸,重点控制四个支撑架高度尺寸是否一致,检查磨辊轴支座中心线及连接螺栓孔孔距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摇臂装置、液压缸系统的外观,核对装配尺寸。
12.1.6.4.3 环槽、气厢另部件及磨机筒体结构件——清点环槽、气厢另部件数量,检查筒体组对接缝的坡口型式。各项清点和检查工作要按图纸进行核对。
12.1.6.4.4 减速机、磨盘、磨辊——这些装置是粉磨床形成和产品达标达产的关键设备,主要是检查外观,核对各连接处的孔距,定位销的形式及润滑油管道和液压油管道各接口的质量,对磨盘面上的耐摩衬板及磨表面上耐摩衬套要重点检查,若发现设备有缺陷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反馈。
12.1.6.4.5 气体密封、百叶阀、保护环等装置——清点设备及结构件的数量,检查另部件的质量,重点控制保护环的圆弧度,核对装配尺寸。
12.1.6.4.6 选粉机——对选粉机的壳体、立轴、风叶、机内导流板及其它装置、选粉机传动装置等要清点设备和结构件的数量,检查外观,核对各连接处的孔距,重点控制选粉机壳体的各段节外形尺寸包括圆弧度、直线度、上下法兰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并检查各接口处焊缝的坡口型式。
12.1.7 润滑油站、液压油站——清点数量,核对型号,随机附带的管道、管件、连接件、紧固件及测温、测压、信号和动作的各类仪表仪器均应定置堆放,各零部件要做上标识,妥善保管。
12.1.7.1.1 磨机主电机和三道阀的喂料装置——清点设备和另部件,检查设备外观和另部件的质量,核对装配尺寸。主要控制主电机地脚孔孔距尺寸,主电机出轴和主减速机入轴联轴器的形式及附带配电设备出库检查。
12.1.7.2 设备出库检查发现的问题由安装向设备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和检查记录,办理签证手续。
12.1.8 主机基座安装
12.1.8.1 基(座)组装、焊接
搭设钢平台,建议尺寸10000×5000mm,要求钢平台搭设结实,表面平坦光滑,水平度控制全长上不应大于1mm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06:5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9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备   磨机   检查   尺寸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