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接触粉尘人数、尘肺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接触面广并且致肺纤维化(尘肺)作用强的粉尘,常见有各种矿石粉尘、大理石尘、水泥尘、煤尘、石棉尘、电焊尘等。烟草尘也是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粉尘,但接触人数占各行业总的接尘人数比例较低,且烟草尘引起典型尘肺病例很少,使得过去对烟草尘造成的呼吸系统损害研究认识不充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调查研究文献,对烟草尘造成呼吸系统损害的病理特征、功能损害特征等的描述都很少。近些年烟草尘造成的肺功能损害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 该项目是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确定粉尘作业点,对作业点烟草尘危害情况每年进行监测评价,然后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进行肺功能测试、计算、分析,比较从事粉尘作业工人与对照组肺功能之差异。
观测对象分布于烟草粉尘浓度较高的烟叶前期处理、制丝过程各车间工段。多年来监测粉尘浓度6.5~38.2mg/m3,只有极个别点次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3 mg/m3)。
分散度分析<5μm以下者占80%以上,游离SiO2含量<10%。
肺功能测试选用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中期平均流量(MMEF)、50%和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V50和V25。后四项为通气阻力指标,其中后三项指标能敏感反映小气道阻力。各指标异常判定标准为%FVC、FEV1%<80%,%MMEF、%V50、%V25<70%。结果显示接尘组整体肺功能指标值明显下降,低于正常标准的个体也明显增多;随工龄延长肺功能逐渐下降,接触10年以上肺功能指标占理论预计值出现有显著统计差异的改变;吸烟与吸入烟草粉尘有协同作用,接尘又吸烟者肺功能下降幅度更大;烟草尘对女性肺功能影响大于男性。肺通气功能下降较肺容量指标下降明显,尤以小气道阻力指标MMEF、V50 、V25下降突出。肺功能的明显损害,说明烟草尘危害不仅限于尘肺,还有潜在的致病作用。
经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检索,类似调查文献较少。本研究突破在于观测周期长,有客观准确的监测资料,调查样本大,分析测试项目多,比较时既用实测值也用相对值,接尘者又进行了吸烟与不吸烟的比较分析,最终结论更为客观可靠。
本研究探明了烟草尘对肺功能的损害,揭示损害特点及规律,提出了防治策略,对今后加强烟草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卷烟、烤烟行业经济良性发展具有积极作
用。对烟草尘从业人员科学正确的健康监护和临床内科学均具有指导意义。在烟草尘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研究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