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阅读: 评论:0

【实验项目】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实验室名称
显微分析实验室
实验室地点
学时
2
实验类型
验证
每组人数
2-4
选做或必做
必做
实验目的
学习细胞减数分裂切片的制作方法以及减数分裂的观察
内容提要
蝗虫精巢的制片方法及观察;植物小孢子母细胞的制片方法及观察
重点难点
重点:蝗虫精巢的制片方法及观察。难点: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区别,及各个时期细胞的特征。
主要仪器及耗材
显微镜、解剖器械、天平 、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二 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方法,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动态变化。了解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体只复制一次,核分裂两次,形成的配子中染体的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雌、雄配子的结合就保证了染体数目的恒定。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中的分析、染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归路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
〖实验材料〗
    植物花及花序,性成熟的蝗虫
〖用具和药品〗
显微镜 、剪刀、镊子、单面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等
卡诺氏固定液、石炭酸品红(或醋酸洋红)染液、改良苯酚品红
〖实验步骤〗
(一)花药涂压法
1. 取材: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减数分裂时的植株形态和花蕾的大小,依植物种类和品种不同,须经过实践记录,以备后来参考。通常应从最小的花蕾起试行观察,在花冠现和花药变黄(或红、紫)之前为好。凡是白天开花的,可在上午7—10时固定。
2. 固定: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h。固定后,保存在70%的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供用。
3. 染与压片:
1)取固定好的花蕾置载玻片上,吸去多余的保存液,用解剖刀及刀片解剖出一个花药,视花药大小横切为3—4段(纵切)。
2)加一滴染液,用解剖针轻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从切口出来,静置染5~10分钟,此时可从不同大小的花中连续取出几个花药,进行同样的染处理。
3)依次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来回移动几次轻微加热,同时用解剖针轻微拨动花药以促进着,进一步去除残存的花药壁,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4)加盖玻片,在盖玻片上覆以滤纸,用拇指均匀用力压下,勿使盖玻片移动或压破。
4. 镜检。先在低倍镜下寻花粉母细胞,一般花粉母细胞较大,圆形或扁圆形,细胞核大,着较浅。而一些形状较小,整齐一致着较深的细胞是药壁体细胞,一些形状处于中间略呈扇形的细胞是从四分体脱开后的小孢子或幼小花粉粒。如形状较大,内部较透明并具有明显外壳的细胞则是成熟的花粉粒。观察到有一定分裂相的花粉母细胞后,用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体的行为和特征。
(二)蝗虫精巢制片
1.取材和固定
野外捕捉成体雄性蝗虫,浸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或摘去头部浸泡在生理盐水内。
2.解剖精巢。取出蝗虫,用剪刀剪去头胸部,然后在腹部两侧各剪一刀,掀开背板,取出消化道背面两条黄的团块即是精巢。它是由许多精小管组成。
3.染及压片。
1)用镊子取一小段管状精巢(长度最好不超过1mm),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精小管纵向挑开,滴加适量的醋酸洋红液(改良中性红液),染15~20min。
2)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过2~3次热,上覆吸水纸,压片。
4. 镜检。镜下可见呈圆形、核大、染较深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同时可观察到细胞小、核大、胞质少的精细胞和精子。
〖注意事项〗      1.注意取材的时间                2. 压片时,防止起泡产生。
〖作业〗1. 根据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典型细胞,侧重于染体的动态变化,绘成见图,并加以注释。
2. 列表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09: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8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