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研究

阅读: 评论:0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现有盈利模式,提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信用卡盈利模式优化策略
 
信用卡在国外的发展,已经走过了 50多个年头,信用卡在国际上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支付工具。在我国,信用卡的起歩则较晚,自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初期,各大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采取降低年费、增加附加值等措施来争取客户,导致经营成本很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同质化严重、没有明确的客户定位、新卡激活率低等等,使得在国际上高盈利的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市场出现相反的状况。因此,如何优化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增强信用卡的盈利能力成为我国各大发卡行与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1.高成本。信用卡业务的成本项目有: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风险成本和手续费支出等几大部分。信用卡的高成本主要表现在初期的一次性固定投入和每年持续的营销,宣传与推广费用以及运营费用投入,而且前几年的持续投入一般还没有相应的产出。
2.高回报。信用卡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年费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商户交易手续费收入等。按照国外的经验,信用卡业务是金融行业利润较高的收入部分。信用卡业务为持卡人提供消费信贷,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而取得高额的透支贷款利息收入和其他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开办信用卡业务的前期阶段,通常都是大力发展持卡人队伍,增大发卡量,以期每年获得稳定可观的年费收入;还有通过银行推出的消费激励措施引导持卡人多刷卡消费,以期获得结算手续费收入。纵观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征,这也是信用卡发展初期主要盈利增长点,是银行盈利能力较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3.高风险。信用卡业务是一种信用免担保的信贷业务,具有资产业务的风险性。事实上,信用卡小额贷款的特征,更是具有受众广、催收成本高的不利因素。信用卡业务实质上是一种信贷业务,发卡行在审核客户资质的时候,仅仅是以客户个人资信作为贷款保证。这种信用免担保性质的信用卡业务是吸引信用卡持卡人的一大亮点,也给信用卡用户带来很
大程度上的便利;但相对于发卡行而言,却增加了业务风险成本,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客户恶意透支和信用卡欺诈损失的现象。
二、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
1.以收入来源划分的盈利模式。国内信用卡收入来源包括年费收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包括POS消费手续费收入、逾期手续费收入、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预借现金费)几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非利息收入,尤其商户折扣成为我国信用卡盈利的主要增长点。如果按照信用卡利润来源划分我国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取得非利息部分收入是目前我国信用卡盈利模式的共性,尤其消费手续费部分是主要利润来源,甚至在有些银行只有信用卡消费手续费的收入。而在利息收入部分,各银行的侧重点则是各有不同。
2.以客户细分划分的盈利模式。在传统信用卡盈利瓶颈难以攻破的背景下,多数发卡行另辟蹊径,广泛开发利润来源,针对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等特点,划分出不同的客户细分市场,推出具有功能的卡种来赢得消费者。
3.以目标市场划分的盈利模式。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为了优化自己的盈利模式,除了有针对目标客户细分的盈利模式,还有针对目标市场的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往往在细分市场中会发现一些良好的市场机会,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对信用卡盈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往往需要银行确认企业的运营与获利目标,确认企业的优势资源,同时需要银行规划最具优势的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推出不同的卡种,进而采取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的收入难点
1.年费免收降低了信用卡收入来源。我国信用卡市场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扩大市场规模是银行现阶段首要的追逐目标,因此,为吸引更多的用户办卡,多数银行实施免年费的政策,这使此部分原本稳定的收入来源变得名存实亡。
2.循环授信使用意愿低造成循环信贷利息收入难以得到提高。国际上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占比在2/3左右,而我国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占比仅在1/3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的消费
心理和习惯的差异,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使得用户对循环授信的使用意愿难以提高。
3.商户回佣水平低影响消费手续费的收入。由于我国现阶段信用卡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对商户的争夺战,各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放弃利润最大化原则,纷纷降低手续费,这就使得商户的议价能力在不断增高,从而使得信用卡在消费手续费的收入能力上受到限制。
4.其它类型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仍不高。对比国外成熟信用卡市场,我国分期手续费、预借现金等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仍不高,也是影响信用卡收入来源的重要因素。
(二)盈利模式的成本难点
1.开发阶段的投入高。信用卡具有典型的规模效益,发卡量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可以盈利。而我国信用卡处于信用卡发展初期,发卡数量虽然逐年递增,但有效卡数量偏低,目前无法填补开发阶段的高投入支出成本。
2.低激活率造成的高沉没成本。我国信用卡的发卡量虽然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新卡
的激活率却很低,国内平均水平只有20%—40%,也就是说,在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当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睡眠卡,大量的睡眠卡不仅不会为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效益,还占据了资源,成为银行的高沉没成本。
3.管理费用较高。我国信用卡业务成本当中,管理费用(包括人员工资等)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相比国外,管理费用占了运营成本的8%,而我国则占到了 36%左右,并且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经营的集中度不是很高,这部分的费用短期内将难以下降,会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成为信用卡成本控制的难点。
四、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优化策略
如果信用卡业务能够对信用卡客户进行细分,到目标客户的深层次需求,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对于提高信用卡的收入来源,扩大信用卡的盈利范围无疑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客户细分优化策略
在激烈竞争的信用卡市场中,客户是在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的因素。客户不仅是发卡单位
销售和服务的对象,而且是其竞争的资本。对客户进行细分,就是要从中分辨出不同层次的客户,并开发不同的信用卡产品、营建不同的盈利模式来迎合不同的目标客户。
(二)目标市场优化策略
信用卡目标市场优化策略就是着眼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市场,并做好市场分割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银行可以利用自有资源,设计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为依据,抓住特定目标市场,选择最适合接受这类产品和服务的客户。
(三)成本方面的优化策略
目前影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成本问题,主要在于解决成本压力问题。而要解决成本压力的可行性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减少睡眠卡,提高卡激活率,进而减少由此产生的高沉没成本。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到提高信用卡激活率,减少睡眠卡的有效方法。
造成信用卡低激活率和大量睡眠卡存在的可能性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对信用卡不存在需求;另一种是用户虽具有一定的需求,但现有信用卡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
需求。针对上述两种可能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对信用卡用户体进行细分,出具有用卡需求、能够为银行带来收入的潜在用户和不具有使用信用卡意愿的用户,对于不具备使用信用卡意愿的用户,设置一定的收费门槛,减少睡眠卡的存在,从而降低无效卡的成本;二要对潜在用户体,挖掘其使用偏好和对信用卡的内在需求,在信用卡的生命周期中,提供各种服务满足潜在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静,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策略,海南金融,201207).
[2] 安超,如何进行信用卡客户细分[J],中国信用卡,200910).
[3] 陈建,现代信用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21:0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7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用卡   收入   成本   业务   银行   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