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711214675.6
  • 20171128
  • CN109840763A
  • 20190604
  • 天津捷赢科技有限公司
  • G06Q20/28
  • G06Q20/28 G06Q20/34 G06Q20/38

  •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环西路19号泰达服务外包产业园5号楼5702-1
  • 天津(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包括校园平台系统,与校园平台系统实现网络连接的银行端口,与银行端口实现网络连接的结算终端,与结算终端实现网络连接的卡发行管理平台,所述校园平台系统包括校园用户注册模块和平台管理员系统;所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与所述平台管理系统互通网络连接;所述结算终端包括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本发明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实现了使用校园智能卡时既能替代网银和支付宝的网上交易又能在购物时替代银行卡的透支消费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校园平台系统,与校园平台系统实现网络连接的银行端口,与银行端口实现网络连接的结算终端,与结算终端实现网络连接的卡发行管理平台,所述校园平台系统包括校园用户注册模块和平台管理员系统;所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与所述平台管理系统互通网络连接;所述结算终端包括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

所述平台管理员系统设有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与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互通网络连接的数据分析端口,及与数据分析端口互通网络连接的确认信息端口;所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里包含一智能卡申请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申请模块与所述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互通网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银行端口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银行端口之间设置第一安全密钥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安全密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一所述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安全密钥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之间关联绑定。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

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校园中,均实现了网络信息化,而在校园中,学生人流量也大,在各种购物的平台上学生也是消费的一个主流体,但现在的校园网络平台上一般还没有能与银行端口实施连接的专门网络系统及结算终端,往往在校园中,学生网上消费,只能使用网银或支付宝交易,而在外购物时也只能使用银行卡刷卡交易,还并不能实现使用校园中的智能卡时就达到网银和支付宝的消费功能和在购物时替代信用卡的透支消费功能。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就能达到使用校园中的智能卡时既能替代网银和支付宝的网上交易过程,又能在购物时替代银行卡的透支消费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包括校园平台系统,与校园平台系统实现网络连接的银行端口,与银行端口实现网络连接的结算终端,与结算终端实现网络连接的卡发行管理平台,所述校园平台系统包括校园用户注册模块和平台管理员系统;所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与所述平台管理系统互通网络连接;所述结算终端包括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所述平台管理员系统设有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与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互通网络连接的数据分析端口,及与数据分析端口互通网络连接的确认信息端口;所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里包含一智能卡申请模块。

优选地,所述智能卡申请模块与所述用户数据接收端口互通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银行端口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银行端口之间设置第一安全密钥通道。

优选地,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安全密钥通道。

优选地,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建立网络安全连接,所述网银申请端口和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与所述卡发行管理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安全密钥通道。

优选地,所述网银申请端口与所述支付宝用户端之间关联绑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学生在使用校园中的智能卡时,可实现替代网银和支付宝的交易过程,又能在外出购物时替代信用卡的透支消费功能。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校园平台系统,1a. 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1.智能卡申请模块,1b. 平台管理员系统,1b1.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2.数据分析端口,1b3.确认信息端口,2. 银行端口,3.结算终端,3a.网银申请端口,3b.支付宝用户端,4. 卡发行管理平台,1-2a.第一安全密钥通道,1-3a1.第二安全密钥通道,1-3a2. 第三安全密钥通道。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包括校园平台系统1,与校园平台系统1实现网络连接的银行端口2,与银行端口2实现网络连接的结算终端3,与结算终端3实现网络连接的卡发行管理平台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校园平台系统1还包括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和平台管理员系统1b,其中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和平台管理员系统1b互通网络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其中结算终端3进一步包含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其中银行端口2与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之间设有第一安全密钥通道1-2a而建立网络安全连接,请参阅图3中,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进一步的包含了一智能卡申请模块1a1,而平台管理员系统1b又进一步的包含了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1,数据分析端口1b2和确认信息端口1b3,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卡申请模块1a1与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1互通网络连接,而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1与数据分析端口1b2互通网络连接后,数据分析端口1b2再与确认信息端口1b3互通网络连接,请继续参阅图3,网银申请端口3a与卡发行管理平台4之间通过第二安全密钥通道1-3a1建立安全网络连接。请参阅图4中,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将网银申请端口3a与支付宝用户端3b可实施关联和绑定,将支付宝绑定在网银上后,那么此时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与卡发行管理平台4之间将通过第三安全密钥通道1-3a2建立安全网络连接。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校园内的用户或学生打开网站上的校园平台系统1,进入界面后会出现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和平台管理员系统1b。点击校园用户注册模块1a后接着会出现智能卡申请模块1a1和其他申请类模块(本申请中未作描述和图中未示),而本实施例中的是智能卡申请模块1a1,接着点击智能卡申请模块1a1,注册并申请成为校园平台系统1中的智能卡使用会员,填写相关注册信息后,将注册信息发送给平台管理系统1b中的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1,用户数据接收端口1b1,接收相关注册信息后又将此信息发送给数据分析端口1b2,然后数据分析端口3b2将分析注册信息,并提取有用的注册数据给确认信息端口1b3,确认信息端口1b3接收相关的注册数据后,将帅选后注册数据发给给银行端口2,银行端口2处理信息后,再将此信息发送给结算终端3,结算终端3中包含有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将信息发送给结算终端2中的网银申请端口3a,网银申请端口3a中会产生信贷信息,在此过程中,银行端口2会通过第一安全密钥通道1-2a发送验证码或密码给用户,当输入系统发送的验证码或密码通过后,结算终端2中的网银申请端口3a会通过第二安全密钥通道1-3a1发送验证码或密码给用户,当输入系统发送的验证码或密码通过后,则将相关有用的信贷信息发送给卡发行管理平台4,此时卡发行管理平台4会自动的生成一张电子智能卡的信息,然后再根据电子智能卡的信息制作和发行实物的智能卡,这样学生就能用上智能卡了,在使用中,因智能卡的密码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所以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登陆校园平台系统1中自行设置安全密码,另在本过程中,因结算终端3也包含了支付宝用户端3b,学生或用户可根据需要将支付宝绑定在网银上。银行端口2则将信息发送给结算终端2中的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中也会产生信贷信息,在此过程中,银行端口2会通过第一安全密钥通道1-2a发送验证码或密码给用户,当输入系统发送的安全验证码或密码通过后,结算终端2中的网银申请端口3a和支付宝用户端3b也会通过第三安全密钥通道1-3a2发送验证码或密码给用户,当输入系统发送的验证码或密码通过后,则将相关有用的信贷信息发送给卡发行管理平台4,此时卡发行管理平台4会自动的生成一张绑定支付宝的电子智能卡的信息,然后再根据电子智能卡的信息制作和发行实物的智能卡。

本发明的一种与银行端口对接的校园结算平台终端,实现了使用校园智能卡时既能替代网银和支付宝的网上交易又能在购物时替代银行卡的透支消费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10:0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7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