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和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010286512.0
  • 20100919
  • CN101959182A
  • 2011012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邱圣华;张碧君;汪智勇;冯玉慧;孟宪衡;张毓华
  • H04L29/12(2006.01)I
  • H04L29/12(2006.01)I H04W8/26(2006.01)I H04W12/06(2006.01)I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北区)梦溪道2号
  • 中国,CN,广东(44)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郭伟刚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实施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存储号码和与所述号码通过存储SIM卡的IMSI号和设置其权限,实现了在多个移动终端的多张SIM卡均使用一个号码。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

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

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包括:

当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相同时:

向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告知消息;

在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维持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拒绝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进一步包括: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是否与所述第一张SIM卡位于同一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如果是则直接建立所述收发机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修改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所述第二张SIM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包括:

当所述第一张SIM卡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不同时: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是否是主卡权限,如果是,则直接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判定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是否为主卡权限,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确认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对所述确认消息的回复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否则重新设置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拒绝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没有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时,所述第二张SIM卡向服务器发送申诉请求,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张SIM卡发送鉴权消息,如果所述第二张SIM卡答复正确,则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进一步包括: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是否与所述第一张SIM卡位于同一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如果是则直接建立所述收发机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修改来访用 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所述第二张SIM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设置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包括:向所述登录的SIM卡发送鉴权信息,并基于第二张SIM卡对所述鉴权信息的回复设置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和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均存储在数据库中。

10.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归属用户寄存器,其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

权限设置模块,用于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

搜索模块,用于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通信链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其功能已经不限于打电话,其往往包含多种功能,比如拍照、便携式存储、蓝牙通信等等。这虽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对企业的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因此,在一些安全要求比较严格的场所,往往不能将自己手机带入,只能使用特定的手机,所以导致进入这些场所时需要将手机卡拆下放在另一台手机上,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时,需要将手机卡卸下并重新装到另一台手机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

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

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包括:

当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相同时:

向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告知消息;

在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维持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拒绝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进一步包括: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是否与所述第一张SIM卡位于同一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如果是则直接建立所述收发机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修改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所述第二张SIM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基 站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包括:

当所述第一张SIM卡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不同时: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是否是主卡权限,如果是,则直接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判定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是否为主卡权限,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确认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对所述确认消息的回复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否则重新设置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拒绝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当没有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时,所述第二张SIM卡向服务器发送申诉请求,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二张SIM卡发送鉴权消息,如果所述第二张SIM卡答复正确,则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进一步包括:

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是否与所述第一张SIM卡位于同一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如果是则直接建立所述收发机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否则,修改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所述第二张SIM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新设置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包括:向所述登录的SIM卡发送鉴权信息,并基于第二张SIM卡对所述鉴权信息的回复设置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在本发明所述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和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均存储在数据库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归属用户寄存器,其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

权限设置模块,用于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

搜索模块,用于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通信链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和/或所述第一张SIM卡对所述告知消息的回复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实施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和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存储号码和与所述号码通过存储SIM卡的IMSI号和设置其权限,实现了在多个移动终端的多张SIM卡均使用一个号码,省去了在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时,需要将手机卡卸下并重新装到另一台手机上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呼入呼出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110中,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此后,每张SIM卡都可以通过其IMSI号来进行识别。这样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中就存储了对应一个号码的多张SIM卡的信息,并具有了将号码与多张SIM卡对应的功能。

在步骤S120中,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当然,这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可以设置成相同,也可以设置成不同,如至少一张SIM卡的权限设置成主卡权限,其他的SIM卡的权限设置成附卡权限,或者是先只将所有的SIM卡的权限都设置成附卡权限,在需要时才进行更改。也可以将其中多张SIM卡的权限设置成主卡权限。在此,本发明不受其具体权限设置的限制。

在步骤S130中,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

在步骤S140中,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搜索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相同。此时,向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告知消息。如果第一张SIM卡同意所述第二张SIM卡登录注册入网,其可以向该第二张SIM卡发送同意消息。当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当第一张SIM卡不同意所述第二张SIM卡登录注册入网时,可以向其发送不同意消息。也可以默认当没有收到所述第一张SIM卡的同意消息即为被拒绝。此时,可以维持到第一张SIM卡的通信链路,拒绝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在本发明的简化实施例中,该第一张SIM卡和第二张SIM卡一般位于相邻的位置。也就是,第一张SIM卡所在的移动终端和第二张SIM卡所在的移动终端一般是位于同一个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因此直接建立从该收发机到第二张SIM卡的通信链路即可。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张SIM卡和第二张SIM卡相隔较远,也就是,第 一张SIM卡所在的移动终端和第二张SIM卡所在的移动终端不是位于同一个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此时,需要修改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所述第二张SIM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这时,第一张SIM卡和第二张SIM卡的权限是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张SIM卡的权限被设置成主卡权限,其他的SIM卡的权限被设置成附卡权限。此时,首先判定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是否是主卡权限,也就是说判定第二张SIM卡是不是主卡。如果是,那么该第二张SIM卡为主卡,其具有任何时刻登录的权限。因此,直接建立到该主卡的通信链路。当然如果有其他附卡在线,当即时拆除到该附卡的通信链路。如果不是的话,判定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是否为主卡权限。如果是,那么说明正在使用的第一张SIM卡是主卡,也就是说主卡已经登录。申请登录的第二张SIM卡为附卡。此时,向主卡发送确认消息。在收到所述主卡发送的同意消息后,拆除到主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附卡的通信链路。由于此时主卡可能接收不到该确认消息。也有可能是用户没有对主卡所在的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确认消息进行处理,或者是主卡所在的移动终端的用于需要继续使用该主卡,因此拒绝向附卡发送同意消息,此时,该附卡登录请求将会被拒绝。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只要没有接收到主卡的同意消息,就会导致附卡不能登录。然而,主卡没有发送同意消息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用户没有看到确认消息,或者是主卡所在的移动终端无法正常工作等等情况,可能出现附卡需要登录但是又无法登录的情况,给用户造成不便。因此,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主卡注册登录。此后,一张附卡申请登陆,其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请求。该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是移动运营商服务器,也可以是联通运营商服务器或者甚至是电信运营商服务器,本发明不受此限制。运营商服务器在接收到附卡的发送请求后,将其转发到主卡。主卡接收到该发送请求以后,可以同意附卡登录。此时,可以拆除到该主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附卡的通信链路。如果主卡不同意附卡登录。在此,不同意可以指代主卡直接拒绝附卡登录,也可以是主卡不进行同意回复。此时,附卡可以有向服务器申述的机会。附卡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申述发送申诉请求。所述服务器接收到申述请求后,可以向该附卡发送鉴权消息,供附卡进行答复。其中该鉴权信息可以是用户在注册主卡和附卡时填写的问题,也可以是服务器根据存储其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的问题。本发明不受鉴权消息的具体内容的限制。如果所述附卡答复正确,则拆除到所述主卡的通信链路并建立到所述附卡的通信链路。如果回答错误,附卡则登录失败。

在本发明的简化实施例中,该主卡和附卡一般位于相邻的位置,也就是,主卡所在的移动终端和附卡所在的移动终端一般是位于同一个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因此直接建立从该收发机到附卡的通信链路即可。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主卡和附卡相隔较远,也就是主卡所在的移动终端和附卡所在的移动终端不是位于同一个收发机所覆盖的区域下。此时,需要修改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中所述号码的位置信息,并建立附卡到覆盖其所在区域的收发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如前所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通过检索发现,第一张SIM卡和第二张SIM卡(也就是已经登录的SIM卡和申请登陆的SIM卡)的权限都不是主卡权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这两张SIM卡的权限的时候,将这两张SIM卡的权限都设置成 了附卡权限。也有可能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用户自己的设置,将SIM卡的权限从主卡权限改成附卡权限。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主卡登录的时候,主卡的卡属性自动设置为在线。当主卡没有登录的时候,或者是登录的时候,用户可以将主卡属性设置为注销,从而取消主卡权限。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登录的时候将其设置为注销,将主卡将取消登录。此时,需要重新设置正在登录的SIM卡的权限。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3,在开始步骤,任意一张附卡登录。在步骤S410中,运营商服务器会自动判定是否有主卡。在此是否有主卡是指,是否有SIM卡的权限被设置为主卡权限,包括有权限为主卡权限的SIM卡在线,或者是虽然权限为主卡权限的SIM卡没有在线,但是存储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中的至少一张SIM卡的权限为主卡权限。如果有主卡,那么执行步骤S420,对附卡进行鉴权。其中该鉴权可以是要求附卡回答用户在注册主卡和附卡时填写的问题,也可以是服务器根据存储其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的问题。本发明不受鉴权的具体内容的限制。在步骤S430中,判定附卡答复是否正确,如果答复正确的话,执行步骤S450,准许其作为附卡登录。否则执行步骤S440,拒绝其登录。当在步骤S410中判定没有主卡时,可执行步骤S460,即运营商服务器可以提示附卡是否需要将其权限设置为主卡权限。如果附卡拒绝将其权限设置为主卡权限,则执行步骤S420,进行附卡鉴权。如果附卡同意将其权限设置为主卡权限,将执行步骤S470,运营商服务器将向其发送主卡鉴权信息。如果在步骤S480中,附卡回答正确,执行步骤S490,将其权限设置为主卡权限,该SIM卡作为主卡登录,否则执行步骤S420,进行附卡鉴权。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对主卡和附卡的定制业务进行限定。主卡和附卡可以对号码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例如主卡可以查看短信而附卡不可以;主卡可以上网浏览网页而附卡不可以等等。在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中,主卡还可以在移动终端跟运营商服务器交互,从而随时对附卡进行权限设置,这样主卡就可以很好得控制附卡的功能。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的呼入呼出流程示意图。图4是将运营商服务器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例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运营商服务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MS),子系统(BSS)、网络与交换子系统(NSS)、操作和维护子系统(OSS)。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子系统(BSS)包括收发信机(BTS)和控制器(BSC)。网络与交换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来访用户位置寄存器(V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操作与维护子系统(OSS)包括网络管理中心(NM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上述各个部分的组成和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不再累述,只对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进行介绍。

如图4所示,MSb为一号多卡用户的移动终端,MSa为另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当MSa需要呼叫MSb时,其与普通用户的呼叫过程相同,需要完成如信道请求,业务请求,鉴权请求,信道指配等步骤。此后,MSa将发送MSISDN。MSISDN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GSM PLMN中的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号码(也就是本申请中所说的号码),其存储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和来访用于位置寄存器(VLR)中,例:13900188210。当MISDN经BSSa传送到MSCa中。MSCa向HLR/AUC要MSRN。MSRN在移动被叫或切换过程中由 所在移动业务区域内的MSC/VLR临时分配,用于寻址VMSC用,它指向了当前移动设备所在MSC的路由号,使呼叫能到达移动设备当前所在的MSC。HLR/AUC此时根据存储的用户MSb的一号多卡信息分析得出现在是哪个唯一识别号(IMSI)号对应的SIM卡在用。IMSI可以存储在SIM卡、HLR和VLR中,其可在无线接口及MAP接口上传送。此后,将该消息发送给VLRb。VLRb提供MSRN并回送至MSCa。MSCa与MSCb建立了连接。随后,MSCb向VLRb发一个S.F.I.C(为来话发送信息)。VLRb结合HLR分析得出的MSISDN号和IMSI号到MSCb并向MSCb发寻呼请求。MSCb向BSSb发出寻呼请求并到MSb。至此,MSa就可以与MSb进行通话了。

实施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存储号码和与所述号码通过存储SIM卡的IMSI号和设置其权限,实现了在多个移动终端的多张SIM卡均使用一个号码,省去了在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时,需要将手机卡卸下并重新装到另一台手机上的麻烦。此外,由于加入了对等、主从模式,方便了用户对多张SIM卡的管理,更加保证了多张SIM卡登陆的安全。并且更进一步地设置了主卡和附卡的权限,使得用户的登录更加安全并且可以防止手机丢掉后重要信息外漏。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的系统框图。本发明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可以通过在现有的运营商服务器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增加来实现,其可以包括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610、搜索模块620、通信链路模块630和权限设置模块640。其中归属用户寄存器610上存储至少两张SIM卡的IMSI号和与所述至少两张SIM卡对应的同一个号码。所述权限设置模块640,用于在归属用户寄存器上设置所述至少两张SIM卡的权限。所述搜索模块620,用于当所述号码对应的第一张SIM卡已经登录且又有所述号码所对应的第二张SIM卡申请登录时,搜索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所述通信链路模块63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张SIM卡的权限和所述第二张SIM卡的权限处理所述第二张SIM卡的申请。

其中所述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610、搜索模块620、通信链路模块630和权限设置模块640完成的其他功能可以参照图1-4以及相关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构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已经能够基于图1-4及其相关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构建相关的实现移动终端的一号多卡的系统,在此就不再进行累述了。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1:5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7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