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6B1/14
1.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请求模块,用于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审核模块,用于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获取命令模块,用于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核模块, 具体用于: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命令模 块,具体用于: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持状态、保持时间、电梯停留楼层。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梯保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 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终端 模块,用于向获取请求模块发送申请控制请求;用于向获取命令模块发送控制命令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恢复模 块,用于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优选地,用户终端模块,还用于向恢复模块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
6.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S2、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S3、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S4、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 括: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 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持状态、保持时间、电梯停留楼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梯保 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 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5, 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系统 和方法。
目前,电梯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在各种建筑里基本都设有电梯,随着技术的进 步,人们对电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多,现有的电梯运行时一般都是遵行特定的运行程序,当 电梯内有人或有人按下乘梯按钮时,电梯就处于运行状态,并在被按下按钮的所在层停下 实现上下承载用户,但是,在有些特定的场合下,需要电梯一直保持某种特定的状态。
比如,搬家时由于物品较多需要长时间使用电梯进行物品运输,在这种情况下,往 往用户会利用障碍物挡住电梯门不让电梯正常关门继续运行,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安全隐 患,同时会影响其他用户对电梯的使用;又如,当用户发现电梯出现某种故障时,往往只能 通过向物业沟通,让电梯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禁止运行操作,在这多次沟通中,可能就会出 现电梯事故。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 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请求模块,用于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审核模块,用于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获取命令模块,用于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优选地,所述审核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优选地,所述获取命令模块,具体用于: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 持状态、保持时间、电梯停留楼层。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梯保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 常闭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用户终端模块,用于向获取请求模块发送申请控制请求;用于向获 取命令模块发送控制命令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恢复模块,用于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 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优选地,用户终端模块,还用于向恢复模块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
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S2、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S3、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S4、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持状态、保持时间、 电梯停留楼层。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梯保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 常闭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5,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 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本发明通过获取用户发送的申请控制请求,由电梯工作人员对用户发送的申请控 制请求进行审核,审核所述申请控制请求是否合理可行,在所述申请控制请求审核通过后, 获取所述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 态,例如,在用户需要搬家时,工作人员将电梯停留在需要搬家的用户所在楼层,按照用户 保持时间,将电梯轿门常开,方便用户通过电梯进行搬家,在搬家完成后,用户发送取消控 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如此,满足用户对电梯的控制需求,避免用户被 动违规操作电梯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在电梯发生异常时,及时对电梯进行保持安全的操 作,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请求模块,用于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发出申请控制请求后,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审核模块,用于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审核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工作人员对用户的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判断所述请求 是否合理。
获取命令模块,用于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获取命令模块,具体用于: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持状态、保持 时间、电梯停留楼层;
所述控制电梯保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状 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审核通过后,获取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包 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 梯禁用状态。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工作人员根据控制命令信息,进行与控制命令信息对应的 操作,控制电梯状态。
还包括用户终端模块,用于向获取请求模块发送申请控制请求;用于向获取命令 模块发送控制命令信息;
用户终端模块,还用于向恢复模块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模块向获取请求模块发送申请控制请求、向 获取命令模块发送控制命令信息、向恢复模块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终端 模块采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
还包括恢复模块,用于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 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满足用户对电梯的控制需求后,用户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电 梯工作人员根据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参照图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用户指令的电梯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发出申请控制请求后,获取申请控制请求。
S2、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步骤S2,具体包括:通过人工对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工作人员对用户的申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判断所述请求 是否合理。
S3、获取审核通过的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
在步骤S3中,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具体包括:控制电梯保持状态、保持时间、电梯停 留楼层;
所述控制电梯保持状态具体包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状 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梯禁用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审核通过后,获取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所述控制命令信息包 括:控制电梯轿门常开状态、控制电梯轿门常闭状态、控制电梯直达目标楼层状态、控制电 梯禁用状态。
S4、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梯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工作人员根据控制命令信息,进行与控制命令信息对应的 操作,控制电梯状态。
还包括步骤S5,获取取消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 为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满足用户对电梯的控制需求后,用户发送取消控制命令信息,电 梯工作人员根据取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施方式通过获取用户发送的申请控制请求,由电梯工作人员对用户发送的申 请控制请求进行审核,审核所述申请控制请求是否合理可行,在所述申请控制请求审核通 过后,获取所述申请控制请求对应的用户的控制命令信息,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信息控制电 梯状态,例如,在用户需要搬家时,工作人员将电梯停留在需要搬家的用户所在楼层,按照 用户保持时间,将电梯轿门常开,方便用户通过电梯进行搬家,在搬家完成后,用户发送取 消控制命令信息,将电梯恢复为正常工作状态;如此,满足用户对电梯的控制需求,避免用 户被动违规操作电梯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在电梯发生异常时,及时对电梯进行保持安全 的操作,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23:2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6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