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及系统、设备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210070969.7
  • 20120316
  • CN103313207A
  • 20130918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周志宏;袁乃华;魏明华;范晨;李明春;贺刚
  • H04W4/10
  • H04W4/10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9号叶青大厦13-15层
  • 中国,CN,北京(11)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丁琛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及系统、设备。方法包括:第一UE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该第一UE通过向CN设备发送话权申请,该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所述话权申请 为携带所述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 对点话权申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基 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本地所存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所述话 权申请的消息内容计算短信息验证码;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话权申请中携带所述短信息验证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 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与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传输链路;所述 传输链路的建立是由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话权申请结果发起的;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的话权申 请结果,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 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的。

4.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所述第一 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 对点话权申请;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 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话权申请中还携带 有短信息验证码时,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发送的话权 申请之后,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从接收的所述话权申请中获取所述短信息验证码,所述 短信息验证码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本地的完整性密 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话权申请的消息内容计算 得到的;

所述核心网设备确定所述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确定所述 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核心网设备本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 及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的所述话权申请的消息内容计算所述短信息验证码;

所述核心网设备确定从接收的所述话权申请中获取的所述短信息验证码 与计算得到的所述短信息验证码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根 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 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话权申请结果,通过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 设备建立传输链路;

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话权申 请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授 予话权申请时,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话权申请结果,通过所述与所 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传输链路,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与所述 第一用户设备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时还要建立相应 的语音专用承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

当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时,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话 权申请结果,通过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传输链路,包括:所述 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 的专用承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

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所述话权申请为 携带所述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对 点话权申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通过所述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 述话权申请之前,根据本地所存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所述话权申 请的消息内容计算短信息验证码;

携带模块,用于在所述话权申请中携带所述短信息验证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与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传输链路;所述传 输链路的建立是由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话权申请结果发起的;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发送的话权申请 结果,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 用户设备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的。

12.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所述 第一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的点对点话权申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 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确定模 块;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话权申请中还携带有短信息验证码时,在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发送的所述话权申请之 后,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所述 组调度系统获取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之前,从所述话权申请中获取所述短信息 验证码,所述短信息验证码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本地 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话权申请的消 息内容计算得到的;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核心网设备本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 及所述核心网设备接收的所述话权申请的消息内容计算所述短信息验证码;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获取模块从接收的所述话权申请中获取的所述 短信息验证码与计算得到的所述短信息验证码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从所述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之后,根据所述话权申请结果,通过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传输 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话权申 请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申请时,通过 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 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

或者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时, 通过所述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 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

17.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 要求9‑11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2‑16任一所述的核心网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 请的方法及系统、设备。

数字集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 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和普通的移动通信不同,数字集系统最大的特点是 语音通信采用即按即说(Push To Talk;以下简称PTT)按键,以一按即通的 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组呼叫等 功能。因此数字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在如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社会联动、 市政管理、水利电力、厂矿企业等等领域中。

现有技术中,在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还可以进一步简称为TD‑LTE)中,UE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的 流程可以包括如下:UE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以下简称 RRC)空闲(IDLE)状态下,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以下简称RNC)向核心网(Core Network;以下简称CN)发起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先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话权申请。

由于在数字集系统中对时延的要求极为苛刻,若在基于TD‑LTE的数 字集系统中,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流程,先通过发 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会造 成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较大,从而导致呼叫建立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应用于数字集系统中的话权申请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及系统、设备, 能够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所述话权申请 为携带所述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 对点话权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的方法,包括:

核心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所述第一 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 对点话权申请;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 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话权申请,所述话权申请为 携带所述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的点对 点话权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所述 第一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标识 的点对点话权申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标识,从组 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系统,包括上述所述 的用户设备和上述所述的核心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及系统、设备,第 一用户设备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标识;第一用户设备直 接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 用户设备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 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 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用户设备 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 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的 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 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 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 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系统的 结构示意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 话权申请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0、UE1向通过向CN设备发起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

其中UE在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IDLE状 态下。

101、UE1、CN设备和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 载;

该承载建立由UE1发起。具体地,CN和之间,是CN设备通过S1 口向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Initial Context Setup)消息,与之间建立 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而和UE之间是在RRC重配中建 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和UE之间的承载空口承载; 从而实现在UE、和CN设备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 载。详细亦可以参考现有LTE系统的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102、UE1在建立和恢复的承载上向CN设备发起携带UE2标识的话权 申请;

其中UE2标识为UE1的点呼对端的UE的标识。

103、CN向调度系统发送携带UE1标识和UE2标识的话权申请;

104、调度系统根据UE2的状态确定话权申请结果;

例如当UE2空闲授予UE1话权申请,当UE2占线不授予UE1话权申请。

105、调度系统向CN设备发送话权申请结果;

106、CN设备、和UE1建立话权使用的专用承载;该承载建立由 CN设备发起。

107、CN设备向UE1发送话权申请结果;

这样,UE1接收话权申请结果,当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申请时,UE1 与UE2通话,当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时,UE1不能与UE2进行 通话,UE1挂断电话。

上述现有技术中,发起话权申请过程中包括步骤100‑102,具体先通过发 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会造 成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较大,从而导致呼叫建立效率较低。 因此,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数字集系统中的话权申请,以 有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的流 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的执行 主体为第一UE,如可以为UE1。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 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0、第一UE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

201、第一UE通过向CN设备发送话权申请;

本实施例的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 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

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 案,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 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 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 够有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 建立效率。

可选地,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话权申请具体可以为组业务请求 (Trunk Service Request)。

可选地,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201中第一UE发起的话权申请以供 CN设备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201之后,具体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UE通过与CN设备建立传输链路;其中传输链路的建立 是由CN设备根据话权申请结果发起的。

(2)第一UE接收CN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发送的话权申请结果,该话权 申请结果为CN设备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 的。该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或者不授予话权。

其中的步骤(1)“第一UE通过与CN设备建立传输链路”,具体地, 该传输链路的建立是由CN设备发起的,例如是由CN设备根据话权申请的 结果发起的,当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时,第一UE、和CN设备之间 不仅要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语音 专用承载。而当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时,第一UE、和CN设备之 间仅需要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理,CN和之间, 是CN设备通过S1口向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消息,与之间建立 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而基 站和UE之间是在RRC重配中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基 站和UE之间的承载空口承载;从而实现在UE、和CN设备之间建立默 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详细亦 可以参考现有LTE系统的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UE1与之间的 承载建立、与CN设备之间的承载建立,从而才实现第一UE通过 与CN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的建立。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步骤201之前, 还可以包括:第一UE根据本地所存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话权申 请的消息内容计算短信息验证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然 后第一UE在话权申请中携带该短MAC,以供CN设备根据该短MAC对该 话权申请消息进行完整性验证。其中该短MAC具体可以携带在话权申请的 消息中的一个信元中。

例如,在可以参考公网的协议中的相关技术,UE可以根据UE本地所存 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话权申请消息的内容计算一个MAC值出来。携 带在话权申请消息的一个信元中发给CN设备。而CN设备侧,同样可以根 据CN侧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接收到的话权申请消息内 容计算一个短MAC值;其中UE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与CN侧 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相同。同时CN设备还需要将两个短MAC 比较,若两个短MAC一样,则此话权申请消息没有被篡改,即通过完整性 验证,否则完整性验证不通过,CN设备丢弃该话权申请消息。在完整性验证 通过之后,CN设备才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 话权申请结果。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话权申请结果包括授予话权申请或者不授予话 权申请。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的 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CN设 备。本实施例的发起话权申请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00、CN设备接收第一UE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

该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 点对点话权申请。

301、CN设备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 权申请结果。

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 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 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 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 率。

可选地,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话权申请具体可以为组业务请求 (Trunk Service Request)。

可选地,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1之后,具体还可以包括:CN 设备根据话权申请结果,通过与第一UE建立传输链路;CN设备通过传 输链路向第一UE发送话权申请结果。其中“CN设备通过与第一UE建 立传输链路”,具体地,该传输链路的建立是由CN设备发起的,例如是由 CN设备根据话权申请的结果发起的,当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时,CN设 备通过与第一UE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时还要 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以形成传输链路,具体地第一UE、和CN设 备之间不仅要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时还要建立相应 的语音专用承载。而当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时,CN设备通过与第 一UE仅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形成传输链路,具体 地第一UE、和CN设备之间仅需要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 承载。同理,CN和之间,是CN设备通过S1口向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消息,与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建立 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而和UE之间是在RRC重配中建立默认承载和恢 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和UE之间的承载空口承载;从而实现在UE、 和CN设备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建立相 应的语音专用承载。详细亦可以参考现有LTE系统的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 再赘述。UE1与之间的承载建立、与CN设备之间的承载建立,从 而才实现第一UE通过与CN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的建立。

其中话权申请结果包括授予话权申请或者不授予话权申请。

可选地,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的步骤301“CN设备根 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具体可 以包括如下步骤:

(a)CN设备向组调度系统发送携带述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 以及第一UE标识的第二话权申请;

即当第一话权申请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时,CN设备向组调 度系统发送携带述组标识以及第一UE标识的第二话权申请。当第一话权 申请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时,CN设备向组调度系统发送 携带第二UE标识以及第一UE标识的第二话权申请。

(b)CN设备接收组调度系统发送的话权申请结果;

其中该话权申请结果为调度系统根据组标识对应的组的当前信息或 者第二UE的当前信息,以及预设规则确定的。

其中组调度系统确定话权申请结果之前,需要根据组调度系统中预 设的规则和第一UE标识,以及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的各种信息来确定, 例如需要确定该组标识对应的组有无资源、该组标识对应的组中是 否有人通话,或者第二UE标识对应的UE是否正在通话,以及预设规则中包 括优先级机制等等信息,来确定话权申请的结果。

例如当预设规则中包括优先级机制时,组调度系统可以查询组标识 对应的组中是否有UE正在讲话,若有UE正在讲话,那么可以暂时不授予 该第一UE话权。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正在讲话的UE的优先级是否低于第 一UE,若正在讲话的UE的优先级低于第一UE,可以让正在讲话的UE暂 停讲话,授予该第一UE话权。或者组调度系统可以查询第二UE标识对应 的第二UE是否正在通话中,若正在通话中,那么可以暂时不授予该第一UE 话权。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正在与第二UE讲话的UE的优先级是否低于第 一UE的优先级,若正在与第二UE讲话的UE的优先级低于第一UE的优先 级,可以让正在与第二UE讲话的UE暂停讲话,授予该第一UE话权。以上 仅为可选地实例,实际应用中,组调度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任意规则,确 定话权申请结果。

进一步可选地,当组中有UE正在讲话或者第二UE正在通话时,调度 系统也可以将该第一UE排在通话队列中,此时组调度系统确定的话权申 请的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但是该不授予话权申请为暂时不授予话权申请, 同时还可以在告知CN,第一UE需要等待才会被授予话权。对应地当CN设 备收到组调度系统发送的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且已经将第一 UE排在通话队列中。

进一步可选地,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的后续扩展实施例相似,在上 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步骤300中接收的话权申请中还携带有短 MAC时,CN设备接收第一UE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之后,CN设备根据 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之前,还可 以包括如下步骤:

(a)CN设备从接收的话权申请中获取短MAC,该短MAC码为第一 UE根据第一UE本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第一UE发送的话权申 请的消息内容计算得到的;

(b)CN设备确定该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b)CN设备确定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具体可 以包括:CN设备根据CN设备本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核心网设 备接收的话权申请的消息内容计算短MAC;以及CN设备确定从接收的话权 申请中获取的短MAC与计算得到的MAC相同。

具体地,CN设备根据CN侧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接 收到的话权申请消息内容计算一个短MAC值;其中CN设备接收到的话权申 请消息中携带的短MAC值为UE根据UE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 话权申请的内容计算出来的。其中UE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与 CN侧本地所存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相同。同时CN设备还需要将两个短 MAC比较,若两个短MAC一样,则此话权申请没有被篡改,即通过完整性 验证,否则完整性验证不通过,CN设备丢弃该话权申请。在完整性验证通过 之后,再执行步骤301。

进一步,可选地,在步骤301之前,步骤300之后,还可以包括:

CN先对第一UE发起的话权申请进行验证,例如当话权申请为组呼叫 时,对第一UE发起的话权申请进行验证包括对第一UE的身份进行验证,即 验证该第一UE是否属于组标识对应的组。或者对第一UE发起的话权申 请进行验证包括对第一UE发起话权申请的权限的验证等等,详细亦可以参 考相关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话权申请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00、UE1通过向CN设备发送携带组标识的组呼话权申请;

例如UE1具体可以通过向CN设备发送携带组标识的组呼话权申 请。

401、CN设备根据组标识,向组调度系统发送携带组标识和UE1 标识的话权申请;

402、组调度系统根据预设规则以及UE1标识和组标识,确定授予 UE1的话权申请;

例如组调度系统确定当前讲话的UE的优先级低于UE1的优先级,便 可以确定授予UE1话权申请。组调度系统根据预设规则以及UE1标识和 组标识,确定授予UE1的话权申请的过程,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 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是以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UE1的话权申请为例介绍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

403、组调度系统向CN设备发送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

404、CN设备根据授予UE1的话权申请,与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 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

405、与UE1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及 建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

通过步骤402和403,CN设备、与UE1之间建立传输链路。

406、CN设备向UE1发送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

例如CN设备通过上述建立的承载向UE1发送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 息。

407、UE1接收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并在组标识对应的组中 讲话。

例如UE1通过上述建立的语音专用承载在组标识对应的组中发起讲 话。

本实施例中,当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UE1的话权申请时,对应地,UE1 接收不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后,挂断呼叫。当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 UE1的话权申请,但是组调度系统已经将可UE1排入呼叫队列,即UE1 可以继续等待时,UE1也可以选择继续等待。

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 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 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 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 率。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的信令 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话权申请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00、UE1通过向CN设备发送携带与UE1同属一个组的UE2标 识的点呼话权申请;

例如UE1具体可以通过向CN设备发送携带UE2标识的点呼话权申 请。本实施例的方案中以UE1和UE2属于同一个组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实际应用中该UE1和UE2也可以不属于同一个组。

501、CN设备根据UE2标识,向组调度系统发送携带UE2标识和UE1 标识的话权申请;

502、组调度系统根据预设规则以及UE1标识和UE2标识,确定不授 予UE1的话权申请;

例如组调度系统确定UE2正在讲话,便可以确定不授予UE1话权申请。 组调度系统根据预设规则以及UE1标识和UE2标识,确定不授予UE1的 话权申请的过程,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是以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UE1的话权申请为例介绍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

503、组调度系统向CN设备发送不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

504、CN设备根据不授予UE1的话权申请结果,与之间建立默认承 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

505、与UE1之间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

通过步骤502和503CN设备、与UE1之间建立传输链路。

506、CN设备向UE1发送不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

507、UE1接收不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挂断呼叫或者继续等待。

其中当不授予UE1话权申请的消息中还携带有已经将UE1排入呼叫队列 时,此时UE1可以选择继续等待,否则UE1直接挂断呼叫。

当本实施例中的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UE1的话权申请时,处理情况可以 参考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 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 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 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 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 的UE,具体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0和发送模块11。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被呼叫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设备标识;发 送模块11与获取模块10连接,发送模块11用于通过向CN设备发送话 权申请,该话权申请为携带获取模块10获取的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 为携带获取模块10获取的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与上 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 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与现 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 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的 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地 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 UE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UE,还包括计算模块12和携带模块13。其中 计算模块12与用于根据本地所存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话权申请的 消息内容计算短MAC;携带模块13与计算模块12连接,携带模块13用于 在话权申请中携带计算模块12计算的短MAC。发送模块11与携带模块13 连接,发送模块11用于通过向CN设备发送携带模块13处理后的话权 申请,即携带短MAC的话权申请。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UE中,发送模块11发送的话权申请是用以供CN 设备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UE中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14和接收模块15。其中 建立模块14用于通过与CN设备建立传输链路;其中传输链路的建立是 由CN设备根据话权申请结果发起的。接收模块15与建立模块14连接,接 收模块15用于接收CN设备通过建立模块14建立的传输链路发送的话权申 请结果,该话权申请结果为CN设备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 组调度系统获取的。该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或者不授予话权。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UE中,话权申请结果包括授予话权申请或者不授 予话权申请。且本实施例的UE,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后续扩 展技术方案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2所示实施 例的后续扩展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与现 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 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的 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地 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 实施例的CN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0和获取模块21。

其中接收模块20用于接收第一UE通过发送的话权申请,话权申请 为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 获取模块21与接收模块20连接,获取模块21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接收的 话权申请中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 果。

本实施例的CN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 请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 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CN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 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 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 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 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 效率。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 本实施例的CN设备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如 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CN设备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2。其中获取模块21还用于 当话权申请中还携带有短MAC时,在接收模块20接收第一UE通过发 送的话权申请之后,获取模块21根据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组调 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之前,从话权申请中获取短MAC,短MAC为第一 UE根据第一UE本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第一UE发送的话权申 请的消息内容计算得到的。确定模块22与获取模块21连接,确定模块22用 于根据获取模块21获取的短MAC,确定话权申请通过完整性验证。

进一步可选地,其中确定模块22具体可以包括计算单元221和确定单元 222。其中计算单元221与接收模块20连接,计算单元221用于根据CN本 地的完整性密钥、本地计数器以及接收模块20接收的接收的话权申请的消息 内容计算短MAC;确定单元222分别与获取模块21和计算单元221连接, 确定单元222用于确定从获取模块21从接收的话权申请中获取的短MAC与 计算单元221计算得到的短MAC相同。获取模块21还用于当确定单元222 确定从获取模块21从接收的话权申请中获取的短MAC与计算单元221计算 得到的短MAC相同之后,根据话权申请中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从 组调度系统获取话权申请结果。

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CN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23和发送 模块24。

建立模块23与获取模块21连接,建立模块23用于根据获取模块21获 取的话权申请结果,通过与第一UE建立传输链路。发送模块24分别与 获取模块21和建立模块23连接,发送模块24用于通过建立模块23建立的 传输链路向第一UE发送获取模块21获取的话权申请结果。

本实施例中话权申请结果包括授予话权申请或者不授予话权申请。例如 建立模块23具体用于当获取模块21获取的话权申请结果为授予话权申请时, 通过与第一UE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同时还要建 立相应的语音专用承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或者述建立模块23具体用于 当获取模块21获取的话权申请结果为不授予话权申请时,通过与第一 UE建立默认承载和恢复没有删除的专用承载,以形成所述传输链路。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UE中获取模块21,具体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接 收单元。发送单元与接收模块20连接,发送单元用于向组调度系统发送携 带接收模块20接收的话权申请中的组标识或者第二UE标识、以及第一 UE标识的话权申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组调度系统发送的话权申请结果; 话权申请结果为调度系统根据组标识对应的组的当前信息或者第二UE 的当前信息,以及预设规则确定的。此时对应的建立模块23与接收单元连接, 建立模块23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话权申请结果,通过与第一UE建 立传输链路。发送模块24与接收单元连接,发送模块24用于通过建立模块 23建立的传输链路向第一UE发送接收单元接收的话权申请结果。

且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CN设备中,具体还可以采用上述图3所 示实施例的后续扩展技术方案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详细可以参考 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后续扩展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CN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 请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 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CN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 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 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 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 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 效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集系统中发起话权申请的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系统包括UE30 和CN设备40。

其中本实施例的UE3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6或者图7所示的UE。本实 施例的CN设备4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8或者图9所示实施例的CN设备, 且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的状态调整系统中UE30和CN设备40具体可 以采用上述图2‑图5所示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方法实现话权申请,详 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系统,通过采用上述UE和CN设 备实现数字集系统中话权申请,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点对点话权申请相比, 不用先通过发起服务请求建立信令链接以及相应的承载,然后通过信令来发 起呼叫,而直接发起携带组标识的组话权申请或者为携带第二UE标识 的点对点话权申请,从而能够有效地缩短基于TD‑LTE的数字集系统中的 时延,从而有助于提高呼叫建立效率。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 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 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 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 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 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22:0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6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