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710332267.4
  • 20170511
  • CN107186222A
  • 20170922
  • 佛山实瑞先导材料研究院(普通合伙)
  • 不公告发明人
  • B22F9/24
  • B22F9/24 B82Y40/00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西路131号2#楼自编第四层404-405号之118号
  • 广东(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在超声反应条件下,以硝酸铜为铜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乙醇为有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铜粒径分布范围窄、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可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其次,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展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硝酸铜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一定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硝酸铜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 至30~7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一段 时间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高速离心,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铜颗 粒。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中硝酸铜溶液制备方法为:取一定量硝酸铜溶于乙醇中,配置浓度为0.06~0.35mol/ L的硝酸铜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中抗坏血酸溶液制备方法为:取一定量抗坏血酸溶于乙醇中,配置浓度为0.5~ 1.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中硝酸铜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1~1:30。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3)中硝酸铜与抗坏血酸摩尔比为1:1~1:3。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3)中超声反应时间为10~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4)中离心条件为:转速10000rpm/min,离心时间10min。

说明书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 它们作为基本组成单元构成的材料。当常态物质被加工到极其微细的纳米尺度时,会出现 特异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此会显示出特异 的光、磁、电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纳米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代替贵金属银在制备导电 材料、高效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及抗菌剂等方面大大降低成本,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 此,近年来对纳米铜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纳米铜 极易被氧化,且存在稳定性和分散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制备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形貌和 尺寸可控的铜纳米材料已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制备纳米铜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球磨法、机械化学法)、气相法(等离子体 法、γ-射线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液相法(微乳液法、化学沉淀法、电解法、还原法)。固相法 制得的纳米材料粒径较大,且在机械操作过程中易引入杂质;等离子体法制备温度高、反应 速率快,能获得均匀、小颗粒的纳米粉体,易于实现批量化生产,但此方法的能量利用率低, 产物的稳定性差;γ-射线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易行,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较好地扩 大规模生产,但是必须在射线强照射下将二价铜逐级还原成单质金属铜粒子;沉积法对设 备要求较高,且设备昂贵,不便操作;微乳液法能够制备均一尺寸及形貌的产品,但除去产 物表面的表面活性剂需要苛刻的条件及大量洗涤剂,生产成本较高且易污染环境;化学沉 淀法反应过程简单、便于推广和工业化生产,但是固溶体沉淀物的组成情况是相当有限的, 如要得到产物微粉,必须注重溶液的成分控制和沉淀组成的管理,成本相对增加;电解法生 产纯度高,但粒径大、形状不规则;液相还原法采用的还原剂大多有毒副作用,若使用不慎 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合肼、硼氢化钠、甲醛和盐酸羟胺等均对人体有害。通过简单地 原料、温和的反应条件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抗菌性能良好的纳米铜,已经成为工程研究领 域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制备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超声液 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良好、颗粒大小可控、生产成本较 低、且对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展前景广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硝酸铜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一定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硝酸铜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 加热至30~7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 一段时间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高速离心,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优选地,步骤(1)中硝酸铜溶液制备方法为:取一定量硝酸铜溶于乙醇中,配置浓 度为0.06~0.35mol/L的硝酸铜溶液。

优选地,步骤(1)中抗坏血酸溶液制备方法为:取一定量抗坏血酸溶于乙醇中,配 置浓度为0.5~1.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优选地,步骤(2)中硝酸铜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1~1:30。

优选地,步骤(3)中硝酸铜与抗坏血酸摩尔比为1:1~1:3。

优选地,步骤(3)中超声反应时间为10~40min。

优选地,步骤(4)中离心条件为:转速10000rpm/min,离心时间10min。

纳米铜:纳米铜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电阻小、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随道效 应等特点,可代替贵金属银在制备导电材料、高效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及抗菌剂等方面大 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以纳米铜粉为原料制成药物(重量比为 0.2%~0.4%),具有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改善由于氧自由基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害, 增强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调节其功能活性表达的特性,从而干预、推迟机体组织结构 向衰老转化。研究发现,纳米铜还对脑缺血、脑血栓后遗症、骨质疏松症等有显著疗效。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 低毒性、生理相容性及优异的溶解性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PVP分子中 O、N的孤对电子可与Cu2+之间形成共价键,在反应体系中形成PVP-Cu2+的复杂络合体,当还 原剂把Cu2+还原成铜纳米粒子时,这种络合体形成的空间位阻能起到阻止铜粒子团聚的作 用。纳米铜粉由于颗粒较小,处在晶体表面区域的原子数目较多,使得其活性比处于晶体内 部的原子高出许多,极不稳定。因此,在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PVP作为保护剂,能够有效防 止纳米铜颗粒团聚,增加颗粒稳定性,从而得到粒径分布范围窄、分散性好、晶型较好的纳 米铜粉。

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是一种高度水溶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极性,其分子结构中由 羧酸双键、羟基孤对电子、内酯环的羰基双键形成一个共轭体系,该体系可以提供足够的电 子,把Cu2+还原成单质铜,而抗坏血酸则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硝酸铜和抗坏血酸溶于乙醇中,在有机相中进行无机物的合成反 应,能够更好地控制反应速率,提高纳米铜尺寸的单分散性。

2、本发明采用在超声反应条件下,通过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铜制备纳米铜,同时采 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保护剂,可有效促进纳米铜颗粒的形成及在溶液中的分散,防止纳 米铜颗粒团聚,增加颗粒稳定性,从而得到粒径分布范围窄、分散性好、晶型较好的纳米铜 粉。

3、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重 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发展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0.06mol硝酸铜和1.5mol抗坏血酸,分别溶于1L乙醇中,配置浓度为 0.06mol/L的硝酸铜溶液和浓度为1.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1.8mol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1L0.06mol/L硝酸铜溶液中,使硝酸铜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30,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至5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 1.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使硝酸铜与抗坏 血酸摩尔比为1:1,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40min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10000rpm/min离心10min,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 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实施例2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0.2mol硝酸铜和1.0mol抗坏血酸,分别溶于1L乙醇中,配置浓度为 0.2mol/L的硝酸铜溶液和浓度为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4mol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1L 0.2mol/L硝酸铜溶液中,使硝酸铜与 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20,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至3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400mL 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使硝酸铜与抗坏 血酸摩尔比为1:2,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20min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10000rpm/min离心10min,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 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实施例3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0.35mol硝酸铜和0.5mol抗坏血酸,分别溶于1L乙醇中,配置浓度为 0.35mol/L的硝酸铜溶液和浓度为0.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0.35mol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1L0.35mol/L硝酸铜溶液中,使硝酸铜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1,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至7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2100mL0.5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使硝酸铜与抗坏 血酸摩尔比为1:3,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10min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10000rpm/min离心10min,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 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对比例1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制备过程中不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 剂,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0.2mol硝酸铜和1.0mol抗坏血酸,分别溶于1L乙醇中,配置浓度为 0.2mol/L的硝酸铜溶液和浓度为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2)将1L0.2mol/L硝酸铜溶液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至3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400mL 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使硝酸铜与抗坏 血酸摩尔比为1:2,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20min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10000rpm/min离心10min,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 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对比例2

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制备过程中使用蒸馏水取代有机溶剂乙 醇,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0.2mol硝酸铜和1.0mol抗坏血酸,分别溶于1L蒸馏水中,配置浓度为 0.2mol/L的硝酸铜溶液和浓度为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

(2)称取4mol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其溶于1L 0.2mol/L硝酸铜溶液中,使硝酸铜与 聚乙烯吡咯烷酮摩尔比为1:20,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水浴加热至30℃;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400mL 1.0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使硝酸铜与抗坏 血酸摩尔比为1:2,混合均匀,置于超声反应器中反应20min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的溶液用乙醇稀释后,10000rpm/min离心10min,去除上层清液,此过程 重复3次;

(5)将步骤(4)所得产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红棕粉末即为纯净的纳米 铜颗粒。

试验例1

纳米铜平均粒径的测定

1、试验目的:检测通过本发明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所得纳米铜 平均粒径。

2、检测样品:按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纳米铜样品。

3、检测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样品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4、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纳米铜平均粒径测定结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纳米铜平均粒径(nm) 47 35 43 96 87

5、结论

经检测,与对比例1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铜平均粒 径分别减小49nm、61nm、53nm;与对比例2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纳 米铜平均粒径分别减小40nm、52nm、44nm,其中实施例2效果最佳,表明本发明的一种超声液 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铜纳米颗粒的团聚,抑制铜的继续生长,达到控制其 尺寸的目的。

试验例2

纳米铜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1、试验目的:检测通过本发明的一种超声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的方法所得纳米铜 的分散稳定性。

2、检测样品:按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纳米铜样品。

3、检测方法:重力沉降法。即将制备好的纳米铜粉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Cu-H2O 纳米胶体,置于相同规格的刻有标度的试管中超声20min后,静置一周,测量上面澄清液的 高度h,然后除以液面总高度H得到沉降比,沉降比越小,分散稳定性越佳。

4、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纳米铜分散稳定性测定结果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沉降比 0.07 0.05 0.07 0.21 0.13

5、结论

经检测,与对比例1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铜沉降比 分别减小0.14、0.16、0.14;与对比例2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 铜沉降比分别减小0.06、0.08、0.06,其中实施例2效果最佳,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铜分散 稳定性好。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21:3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5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