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液压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泵。
背景技术:
2.液压泵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液压系统动力元件。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液压泵按结构分为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和螺杆泵。液压泵在使用的时候,一般都会产生比较高的温度,而现有液压泵的散热方式一般都是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的,散热效率低下,并不能快速的将液压泵内部的高温发散出去,而液压泵内部高温的长期滞留,会对液压泵内部的元件进行烘烤,严重的还会发生烧毁短路的现象,不便于人们的使用,降低了实用性。
3.因此,需要对液压泵进行设计改造,从而有效的防止其出现现有液压泵的散热方式一般都是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的,散热效率低下,并不能快速的将液压泵内部的高温发散出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泵,具备高效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液压泵的散热方式一般都是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的,散热效率低下,并不能快速的将液压泵内部的高温发散出去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泵,包括泵体和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套设在泵体的表面;
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套设在泵体表面的
工作环,所述工作环的内部开设有储蓄仓,所述储蓄仓的内部填充有制冷液,所述工作环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的且与储蓄仓连通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
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远离制冷液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朝向制冷液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器,所述工作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泵体表面的制冷环,所述工作环的内壁开设有与储蓄仓连通的导热槽,所述导热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的内壁与制冷环贴合且固定连接。
7.所述工作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更换阀口,所述更换阀口与储蓄仓连通。
8.所述制冷环内壁的形状可根据泵体表面的形状进行设置,从而使所述制冷环能完美与泵体贴合。
9.所述工作环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器设置。
10.所述吹风机远离散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工作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交换来对储蓄仓内部的制冷液进行制冷,之后通过导热环可将制冷液内部的低温通过制冷环传导给泵体,进而通过低温与泵体产生的高温进行热交换,从而中和并降低泵体的温度,相较于现有只能通过热交换进行散热的泵体,本装置具有高效散热的优点,从而增加泵体的散热降温效率,避免热量长时间在泵体的内部进行聚集。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更换阀口,使本装置具有便捷更换制冷液的优点,可定时且便捷的对储蓄仓内部的制冷液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制冷液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泵包括泵体1和散热机构2,散热机构2套设在泵体1的表面;
18.散热机构2包括套设在泵体1表面的工作环21,工作环21的材质为保温材料制成,从而可避免热量轻易发生交换或发散的现象,工作环21的内部开设有储蓄仓22,储蓄仓22的内部填充有制冷液23,工作环2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的且与储蓄仓22连通的散热孔24,散热孔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5,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端远离制冷液23设置,半导体制冷片25的冷端朝向制冷液23设置,半导体制冷片25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6,半导体制冷片25通过密封圈26与散热孔24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器27,工作环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泵体1表面的制冷环28,工作环21的内壁开设有与储蓄仓22连通的导热槽29,导热槽2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环210,导热环210的内壁与制冷环28贴合且固定连接。
19.参考图2,工作环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更换阀口3,更换阀口3与储蓄仓22连通。
20.本实施例液压泵通过设置更换阀口3,使本装置具有便捷更换制冷液23的优点,可定时且便捷的对储蓄仓22内部的制冷液23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制冷液23的工作效率。
21.参考图2,制冷环28内壁的形状可根据泵体1表面的形状进行设置,从而使制冷环28能完美与泵体1贴合。
22.本实施例液压泵通过设置制冷环28的内壁形状,使本装置具有保证导热效率的优点,保证制冷环28与泵体1之间的完美贴合,避免制冷环28与泵体1之间存在空气,避免空气这种不良导热体影响到热量的传播。
23.参考图1和图2,工作环21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吹风机4,吹风机4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器27设置。
24.本实施例液压泵通过设置吹风机4,使本装置具有增加气流速度的优点,可增加散热器27表面的气流速度,从而利用气流快速的带走散热器27内部的热量,从而可增加半导体制冷片25的制冷效率。
25.参考图2,吹风机4远离散热器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与工作环21固定连接,支撑板5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设置。
26.本实施例液压泵通过设置支撑板5,使本装置具有增加稳定性的优点,可利用三角形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特性增加吹风机4的稳定性,避免吹风机4在工作的时候,轻易发生晃动现象。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孔24内部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交换来对储蓄仓22内部的制冷液23进行制冷,而散热器27的存在又会加快半导体制冷片25的制冷效率,之后通过导热环210可将制冷液23内部的低温通过制冷环28传导给泵体1,进而通过低温与泵体1产生的高温进行热交换,从而中和并降低泵体1的温度,相较于现有只能通过热交换进行散热的泵体1,本装置具有高效散热的优点,增加泵体1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长时间在泵体1的内部进行聚集。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泵,包括泵体(1)和散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2)套设在泵体(1)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套设在泵体(1)表面的工作环(21),所述工作环(21)的内部开设有储蓄仓(22),所述储蓄仓(22)的内部填充有制冷液(23),所述工作环(2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均布的且与储蓄仓(22)连通的散热孔(24),所述散热孔(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端远离制冷液(23)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5)的冷端朝向制冷液(23)设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器(27),所述工作环(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泵体(1)表面的制冷环(28),所述工作环(21)的内壁开设有与储蓄仓(22)连通的导热槽(29),所述导热槽(2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环(210),所述导热环(210)的内壁与制冷环(28)贴合且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环(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更换阀口(3),所述更换阀口(3)与储蓄仓(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环(28)内壁的形状可根据泵体(1)表面的形状进行设置,从而使所述制冷环(28)能完美与泵体(1)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环(21)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吹风机(4),所述吹风机(4)的出风口朝向散热器(27)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4)远离散热器(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与工作环(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泵,属于液压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套设在泵体的表面;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套设在泵体表面的工作环,所述工作环的内部开设有储蓄仓,所述储蓄仓的内部填充有制冷液。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交换来对储蓄仓内部的制冷液进行制冷,之后通过导热环可将制冷液内部的低温通过制冷环传导给泵体,进而通过低温与泵体产生的高温进行热交换,从而中和并降低泵体的温度,相较于现有只能通过热交换进行散热的泵体,本装置具有高效散热的优点,从而增加泵体的散热降温效率,避免热量长时间在泵体的内部进行聚集。进行聚集。进行聚集。
技术研发人员:
陈军 郑益鸣 周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派迪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