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微量元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锌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锌存在于众多的酶系中,如碳酸酐酶、呼吸酶、乳酸脱氢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dna和rna聚中酶等中,是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维生素a利用的必需物质,锌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和创伤的愈合,维持雄性正常的生精功能等重要作用,在畜禽生产过程中,缺锌也是动物较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锌元素的缺乏直接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生产性能减退、繁殖机能异常、发病率高、脱毛、皲裂等病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补锌剂有无机锌和有机锌两大类,无机锌离子易与部分营养物质如钙、碘、铜、铁、锰、钼等发生拮抗作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易受饲料中植酸、氨基酸、纤维素、糖的复合物、维生素d、不饱和脂肪酸等影响,导致吸收利用率低,许多研究证明,有机锌比无机锌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且对动物的生长、生殖、健康及饲料转化率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肽螯合锌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新型有机锌源补充剂,是锌离子与小分子肽或短肽物质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在制备小肽螯合锌时则需要使用生产装置进行生产制作;
3.目前现有的一些生产装置在制备小肽螯合锌时,需要进行多个生产步骤,其中就包括混合搅拌和加热等步骤,而在进行混合搅拌和加热时则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设备进行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取放原料更换设备,较为不便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例如已授权专利cn206196967u公开的一种微量元素预混料生产装置,在混料的同时不具有加热功能;
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总的来说,是针对技术问题:目前现有的一些生产装置在制备小肽螯合锌时,需要进行多个生产步骤,其中就包括混合搅拌和加热等步骤,而在进行混合搅拌和加热时则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设备进行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取放原料更换设备,较为不便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包括料筒,
所述料筒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侧架,两个所述侧架的外侧固定有
环形架,所述环形架的内侧固定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架的外侧还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与环形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滑座远离环形架的一端固定有延伸座,所述滑座与延伸座内部相通,所述延伸座的内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电加热器,所述环形架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固
定有第一
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下端且位于料筒的内侧设置有混合组件。
8.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连接座、固定板、第二电机、螺杆、连接板、滑杆、防护座、第三电机和搅拌叶片,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且位于螺杆的外侧固定有两个滑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防护座,所述防护座与两个滑杆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座的内侧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叶片。
9.优选的,所述防护座远离搅拌叶片的一端还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防护座的一端固定有刮片,所述刮片与料筒的内侧相贴合。
10.优选的,所述防护座的两侧均固定有搅拌辊。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四电机、齿轮和滑块,所述滑座靠近环形架一端的内侧固定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环形架内侧,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与环形架活动连接,所述齿轮与环形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滑座靠近环形架的一端还对称固定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位于环形架内侧并与环形架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刮片为橡胶材质。
13.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技术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4.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能够充分对
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还能够对物料进行加热,进而无需取放原料更换设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且在加热前后均能够通过驱动组件方便带动电加热器进行移动,进而在不使用电加热器时方便收纳,而在搅拌混合物料的同时,通过固定杆和刮片方便对料筒内部粘连的物料进行刮除,避免物料堆积导致混合不均匀。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料筒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电加热器移动至料筒内侧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料筒;2、侧架;3、环形架;4、固定座;5、第一电机;6、连接轴;7、连接座;8、固定板;9、第二电机;10、螺杆;11、连接板;12、滑杆;13、防护座;14、第三电机;15、搅拌叶片;16、搅拌辊;17、固定杆;18、刮片;19、滑座;20、延伸座;21、电动伸缩杆;22、电加热器;
23、环形齿条;24、第四电机;25、齿轮;2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图5,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包括料筒1,料筒1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侧架2,两个侧架2的外侧固定有环形架3,环形架3的内侧固定有环形齿条23,环形架3的外侧还设置有滑座19,为了使滑座19通过环形架3和环形齿条23方便进行移动,滑座19与环形架3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
25.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有第四电机24、齿轮25和滑块26,滑座19靠近环形架3一端的内侧固定有第四电机24,第四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25,齿轮25位于环形架3内侧,第四电机24的输出端与环形架3活动连接,齿轮25与环形齿条23啮合连接,通过齿轮25和环形齿条23的啮合连接方便带动滑座19在环形架3外侧进行移动,而滑座19在移动时为了对滑座19进行限位,滑座19靠近环形架3的一端还对称固定有滑块26,两个滑块26均位于环形架3内侧并与环形架3滑动连接;
26.当滑座19通过驱动组件移动时,为了方便对料筒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进而无需在更换加工步骤时取放原料更换设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滑座19远离环形架3的一端固定有延伸座20,滑座19与延伸座20内部相通,延伸座20的内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1,电动伸缩杆21的伸缩端固定有电加热器22,通过电动伸缩杆21方便带动电加热器22进行伸缩,进而在不需要使用电加热器22时方便对电加热器22进行收纳,而为了方便启动电加热器22进行使用,电加热器2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7.为了方便对料筒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环形架3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固定座4,固定座4的内侧固定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6,连接轴6与料筒1的轴心位置相同,连接轴6的下端且位于料筒1的内侧设置有混合组件;
28.具体的,混合组件包括有连接座7、固定板8、第二电机9、螺杆10、连接板11、滑杆12、防护座13、第三电机14和搅拌叶片15,连接轴6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座7,连接座7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8,连接座7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10,螺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贯穿固定板8并与固定板8转动连接,螺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1,为了方便对连接板11进行限位固定,固定板8与连接板11之间且位于螺杆10的外侧固定有两个滑杆12,滑杆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8和连接板11固定;
29.螺杆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防护座13,为了对防护座13进行限位,使螺杆10转动时能够带动防护座13进行移动,防护座13与两个滑杆12滑动连接,为了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防护座13的内侧固定有第三电机14,第三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叶片15,防护座13的两侧还均固定有搅拌辊16;
30.在搅拌混合物料的同时,为了避免物料堆积粘连在料筒1内壁上,防护座13远离搅拌叶片15的一端还固定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远离防护座13的一端固定有刮片18,刮片18与料筒1的内侧相贴合,而刮片18在上下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电机5方便带动其进行转动,使得方便对料筒1内壁的物料进行刮除,为了刮除物料的同时避免对料筒1造成划伤,刮片
18为橡胶材质;
31.综合上述可知:
32.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目前现有的一些生产装置在制备小肽螯合锌时,需要进行多个生产步骤,其中就包括混合搅拌和加热等步骤,而在进行混合搅拌和加热时则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设备进行加工,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取放原料更换设备,较为不便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33.将本装置外接电源后,当将物料投入料筒1内后,同时启动第二电机9和第三电机14,使得螺杆10转动的同时方便带动防护座13通过滑杆12进行上下移动,且方便带动搅拌叶片15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而启动第一电机5带动连接轴6进行转动,使得方便带动搅拌叶片15和搅拌辊16以连接轴6为轴心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对物料充分混合,并且固定杆17和刮片18在上下移动的同时以连接轴6为轴心进行转动,方便对料筒1内壁粘连的物料进行刮除;
34.当物料充分混合后,无需取出物料更换设备,启动第四电机24带动齿轮25进行转动,进而方便带动滑座19通过滑块26的限位移动至环形架3上端的中心处,进而启动电动伸缩杆21带动电加热器22伸入物料内,使电加热器22没入物料内进行加热处理;
35.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36.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能够充分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还能够对物料进行加热,进而无需取放原料更换设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且在加热前后均能够通过驱动组件方便带动电加热器进行移动,进而在不使用电加热器时方便收纳,而在搅拌混合物料的同时,通过固定杆和刮片方便对料筒内部粘连的物料进行刮除,避免物料堆积导致混合不均匀。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包括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侧架(2),两个所述侧架(2)的外侧固定有环形架(3),所述环形架(3)的内侧固定有环形齿条(23),所述环形架(3)的外侧还设置有滑座(19),所述滑座(19)与环形架(3)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滑座(19)远离环形架(3)的一端固定有延伸座(20),所述滑座(19)与延伸座(20)内部相通,所述延伸座(20)的内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1),所述电动伸缩杆(21)的伸缩端固定有电加热器(22),所述环形架(3)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内侧固定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的下端且位于料筒(1)的内侧设置有混合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有连接座(7)、固定板(8)、第二电机(9)、螺杆(10)、连接板(11)、滑杆(12)、防护座(13)、第三电机(14)和搅拌叶片(15),所述连接轴(6)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连接座(7)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贯穿固定板(8)并与固定板(8)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固定板(8)与连接板(11)之间且位于螺杆(10)的外侧固定有两个滑杆(12),所述螺杆(10)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防护座(13),所述防护座(13)与两个滑杆(12)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座(13)的内侧固定有第三电机(14),所述第三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叶片(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13)远离搅拌叶片(15)的一端还固定有固定杆(17),所述固定杆(17)远离防护座(13)的一端固定有刮片(18),所述刮片(18)与料筒(1)的内侧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座(13)的两侧均固定有搅拌辊(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四电机(24)、齿轮(25)和滑块(26),所述滑座(19)靠近环形架(3)一端的内侧固定有第四电机(24),所述第四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有齿轮(25),所述齿轮(25)位于环形架(3)内侧,所述第四电机(24)的输出端与环形架(3)活动连接,所述齿轮(25)与环形齿条(23)啮合连接,所述滑座(19)靠近环形架(3)的一端还对称固定有滑块(26),两个所述滑块(26)均位于环形架(3)内侧并与环形架(3)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2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刮片(18)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微量元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肽螯合锌生产装置。包括料筒,料筒的外侧对称固定有侧架,两个侧架的外侧固定有环形架,环形架的内侧固定有环形齿条,环形架的外侧还设置有滑座,滑座远离环形架的一端固定有延伸座,延伸座的内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电加热器,环形架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侧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下端且位于料筒的内侧设置有混合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能够充分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还能够对物料进行加热,进而无需取放原料更换设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刘金松 李慧 曾新福 张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