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管线规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


背景技术:



2.管线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入地管线的数量与种类极速攀升,已建成的管线也常需扩容,致使道路常常需破开路面埋置管线施工,滋生出为市民所诟病的拉链路现象。为解决此问题,一是需要在市政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地下管线的布设需求,在设计初期即预留管位;二是可采取综合管廊的形式,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中布置在地下隧道内,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3.在对各相关单位进行协同管理时需要展示结构模型,现有的展示方法与技术手段常忽略了道路的地下结构,只展示地上的部分;或者单独展示管线,无法体现出管线、管廊布置与道路板块布置之间的关系,难以匹配高速发展的管综技术。
4.常见的道路模型无法体现主辅路分离时板块单独拉坡而产生高差的情形,忽略了市政路常见的路内支挡结构物。尤其是当道路产生下穿、地下通道时,其与管线布置产生的冲突问题更是应该被业主、设计单位重点关注的。
5.构建怎样的三维模型既能反映道路和管线结构属性,又便于安装、拆卸和展示,且能规避各种干涉,是当前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列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包括框架结构、道路结构、管廊结构和入地管线,所述框架结构顶部支撑起所述道路结构,管廊结构平行于道路方向置于框架结构底部靠边位置,所述入地管线悬挂于所述道路结构下方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框架、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顶面的支撑板和悬挂网以及围于所述支撑框架四周能拆卸的面板。
8.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上顶面为长方形的顶框、下底面为长方形的底座和作为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棱来连接所述顶框和底座的立柱,所述顶框自上而下包括上箍、沿道路两侧边摆放、槽口向内的e字支架和下箍,并组合为相框式。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阵列方格式镂空的薄板,插入所述e字支架的上层凹槽中,所述悬挂网为网状薄板,插入e字支架的下层凹槽中。
10.优选的,所述框架结构均由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所述上箍与下箍之间还设有标尺。
12.优选的,所述道路结构包括地面道路和与之榫卯拼接的路内支挡结构物。
13.优选的,所述地面道路包括薄板制成的平行排列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侧分带,所述路内支挡结构物包括挡土墙和在其上方设置的护栏。
14.优选的,所述管廊结构包括管廊隧道、管道支架、多类管线,所述多类管线置于管道支架上,所述管道支架固定于管廊隧道内。
15.优选的,所述入地管线包括管道节段和检查井,竖直向上的所述管道节段拼插于对应地点的检查井上,所述入地管线整体悬挂于所述悬挂网上。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可以统筹展示市政道路中地面道路、地下通道、一般入地管线、综合管廊之间的整体关系,既可以作为市政道路与管线专业设计的辅助手段,也可以做为高等院校的实用教具,还可以作为工程会展、与业主或施工单位交流汇报的展示模型。
18.本实用新型主要部分均可任意组合、拆除、拼接,既可用于常规的市政道路项目、独立的综合管廊项目、也可以用于主辅路分离(板块间有挡土墙而产生高差)的项目,更可以用于综合性的项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19.现有类似产品在管网定位方面仅能达到示意或近似程度,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网眼密集的悬挂网进行悬挂定位,可以在埋深(竖向高差)、横向间距、管线走向偏角三个维度上均进行调整,防止干涉。
20.本实用新型拆卸后组件可以存放于框架内部,易于收纳整理,便于储存和运输。可重复拼装拆卸使用,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型正面透视渲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型线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模型爆炸线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结构正视线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结构轴测视角爆炸线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道路结构正面透视视角分解渲染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廊结构削竹式剖切轴测渲染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入地管线示例轴测线框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常规的市政道路项目(地面道路无抬高、不涉及管线)的模型正面透视渲染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主辅路分离、辅路抬高、有横穿管线的项目时的模型正面透视渲染图;
31.图中:1、框架结构,2、道路结构,3、管廊结构,4、入地管线;
32.图中:1-1-a、上箍,1-1-b、e字支架,1-1-c、下箍,1-1-d、立柱,1-1-e、底座;1-2、面板;1-3、支撑板;1-4、悬挂网;
33.图中:2-1、地面道路,2-2、路内支挡结构物,2-1-a、人行道,2-1-b、非机动车道,2-1-c、机动车道,2-1-d、侧分带,2-2-a、挡土墙,2-2-b、护栏;
34.图中:3-1、管廊隧道,3-2、管道支架,3-3、成套各类管线;
35.图中:4-1、管道节段,4-2、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该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参见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包括框架结构1、道路结构2、管廊结构3和入地管线4四个部分。
38.参见说明书附图4至附图5,框架结构1是整个模型的支撑骨架,也是模型储存时的收纳空间,它包括上箍1-1-a、两侧边的e字支架1-1-b、下箍1-1-c组合而成的顶框、立柱1-1-d和底座1-1-e;还包括可拆卸的面板1-2、支撑板1-3和悬挂网1-4。
39.进一步的,面板1-2通过下箍1-1-c底部及底座1-1-e顶部的井字凹槽固定于框架结构1的四个外立面,拼装模型时可以拆除;展示与收纳时则装上,起到防止模型磕碰损坏及防尘的作用。
40.进一步的,支撑板1-3为阵列方格式镂空薄板,可从框架1-1侧向插入e字支架1-1-b的上层凹槽中,用于承托道路结构2。
41.进一步的,悬挂网1-4为网状薄板,其网眼以0.5cm为间距密集排列,可从框架1-1侧向插入e字支架1-1-b的下层凹槽中,用于悬挂管廊结构3和入地管线4。
42.进一步的,整个框架结构均采用透明硬质材质。
43.可选的,上箍1-1-a与下箍1-1-c之间的空间可插入标尺。
44.参见说明书附图6,所述道路结构2包括可拆卸的地面道路2-1和路内支挡结构物2-2两个部分。
45.进一步的,道路结构2各组件之间通过侧边缘的榫卯拼接。
46.进一步的,地面道路2-1包括人行道2-1-a、非机动车道2-1-b、机动车道2-1-c和侧分带2-1-d,均为薄板组件。
47.进一步的,路内支挡结构物2-2包括挡土墙2-2-a和护栏2-2-b两个部分。
48.进一步的,挡土墙2-2-a在墙根和墙顶分别有两排插槽,从而适应路堑墙和路肩墙两种不同的功能,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10。
49.进一步的,护栏2-2-b可以插在侧分带2-1-d或挡土墙2-2-a顶部。
50.进一步的,非机动车道2-1-b、机动车道2-1-c表面印制有固定的标线。
51.进一步的,道路结构2各组件均为不透明硬质材质,且印有仿相应材质的涂料。
52.参见说明书附图7,所述管廊结构3包括管廊隧道3-1、管道支架3-2、可拆卸组合的成套各类管线3-3。成套各类管线3-3支撑于管道支架3-2之上,管道支架3-2固定于管廊隧道3-1内壁中,管廊结构3则整体放置于框架结构1底座1-1-e之上,或悬挂于框架结构1的悬挂网1-4下方。
53.参见说明书附图8,所述入地管线4包括管道节段4-1和检查井4-2;可弯折的管道节段4-1拼插于检查井4-2上。入地管线4整体悬挂于框架结构1的悬挂网1-4下方。
54.参见说明书附图9和附图10,本实用新型亦可用于常规的市政道路项目及主辅路
分离、辅路抬高、有横穿管线的项目,使用范围广,
55.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10,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埋深(竖向高差)和横向间距、管线走向偏角三个维度上均进行高精度的管网布置。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道路结构、管廊结构和入地管线,所述框架结构顶部支撑起所述道路结构,所述管廊结构平行于道路方向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底部靠边位置,所述入地管线悬挂于所述道路结构下方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框架、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顶面的支撑板和悬挂网以及围于所述支撑框架四周能拆卸的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支撑框架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上顶面为长方形的顶框、下底面为长方形的底座和作为所述长方体结构的棱来连接所述顶框和底座的立柱,所述顶框自上而下包括上箍、沿道路两侧边摆放、槽口向内的e字支架和下箍,并组合为相框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支撑板为阵列方格式镂空的薄板,插入所述e字支架的上层凹槽中,所述悬挂网为网状薄板,插入e字支架的下层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框架结构均由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上箍与下箍之间还设有标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道路结构包括地面道路和与之榫卯拼接的路内支挡结构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地面道路包括薄板制成的平行排列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侧分带,所述路内支挡结构物包括挡土墙和在其上方设置的护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管廊结构包括管廊隧道、管道支架、多类管线,所述多类管线置于管道支架上,所述管道支架固定于管廊隧道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其特征为:所述入地管线包括管道节段和检查井,竖直向上的所述管道节段拼插于对应地点的所述检查井上,所述入地管线整体悬挂于所述悬挂网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管线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及管廊结构拼装式模型,包括框架结构、道路结构、管廊结构和入地管线,其中管廊结构平行于道路方向置于框架结构底部靠边位置,入地管线悬挂于所述道路结构下方的框架结构上,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框架、自上而下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顶面的支撑板和悬挂网以及围于所述支撑框架四周能拆卸的面板。解决了常见的道路模型或管线模型难以统一至一个立体模型中展示,且不易装拆、运输、调整及规避干涉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展示时使用。划展示时使用。划展示时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陆洋 牛圣宽 刘新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5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06:4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4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管线   结构   道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