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公铁两用桥梁建设大规模发展,双层引桥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这种引桥结构下层为
铁路梁,上层为公路梁,公路梁建造要在铁路梁建设完成之后,因此,公路梁现浇就需要在铁路梁上设置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往往需要在铁路梁上设置
预埋件,以方便支架
立柱生根,保障支架结构整体稳定性;但是,支架立柱的预埋件数量较多,预埋钢筋繁杂,容易与铁路梁结构钢筋冲突,影响铁路梁结构,同时埋置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埋错、漏埋等现象,而且后期会有大量拆除工作,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支架搭设过程中出现预埋件数量多,影响铁路梁结构、埋置工作量大,影响施工进度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竖直架设在位于上方的公路梁模板和位于下方的铁路梁之间,
所述装配化支架包括:
5.多个立柱架,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架设在所述公路梁模板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公路框架墩之间,任一立柱架包括多个由平联连接成框架结构的立柱,任一立柱竖直设置且其顶部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接触;
6.其中,任一与所述公路框架墩相邻的立柱的底部通过预埋件与所述铁路梁固定连接,其余立柱通过连接件搁置于所述铁路梁的顶面。
7.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
8.多个分配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分配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公路梁模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接触;
9.贝雷梁,其分布在多个所述分配梁的下方并与其接触,所述贝雷梁水平覆盖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
10.多个主横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主横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主横梁的顶面与所述贝雷梁接触,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立柱的顶部接触。
11.优选的是,任一通过预埋件与铁路梁固定连接的立柱还通过连墙件与相邻的公路框架墩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垫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垫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垫梁的顶面与位于其正上方的立柱的底部接
触,所述垫梁的底面水平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铁路梁之间设有混凝土层。
13.优选的是,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有刻槽。
14.优选的是,所述垫板的两侧水平延伸出所述垫梁的外部,所述垫板位于所述垫梁外部的区域设有多个挡块,任一挡块的底部与所述垫板固定连接,内侧壁与所述垫梁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是,任一立柱的外部还设有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与对应的立柱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斜向上与相邻的主横梁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16.优选的是,任一立柱的下端呈树根状。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仅在公路框架墩的位置设置预埋件,将公路框架墩旁的立柱通过预埋件与铁路梁连接,其余立柱通过连接件搁置于铁路梁上,大大减少了铁路梁上预埋件数量,降低预埋件与铁路梁自有钢筋冲突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后续拆除工作,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19.2、本实用新型在公路梁模板和立柱架之间设置支撑架,提高支架刚度的同时还可分担公路梁向下的荷载,保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墙件将立柱架和公路框架墩连接形成整体,进一步提高了支架整体的稳固性。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化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26.1、立柱,2、平联,3、预埋件,4、垫梁,5、连墙件,6、斜撑,7、公路框架墩,8、垫板,9、挡块,10、公路梁模板,11、铁路梁,12、主横梁,13、分配梁,14、贝雷梁。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竖直架设在位于上方的公路梁模板10和位于下方的铁路梁11之间,所述装配化支架包括:
30.多个立柱架,其沿所述铁路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架设在所述公路梁模板10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公路框架墩7之间,任一立柱架包括多个由平联2连接成框架结构的立柱1,任一立柱1竖直设置且其顶部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10的底面接触;
31.其中,任一与所述公路框架墩7相邻的立柱1的底部通过预埋件3与所述铁路梁11固定连接,其余立柱1通过连接件搁置于所述铁路梁11的顶面。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立柱1和平联2之间可拆卸连接,立柱架可在加工后场拼装后再运输至铁路梁11上,沿铁路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架设,多个立柱架的长度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立柱架架设完毕后,将立柱架上与公路框架墩7相邻的立柱1与铁路梁11上的预埋件3进行连接,预埋件3由钢板和螺栓组成,螺栓提前预埋至铁路梁11上,钢板与立柱1的底部焊接,钢板的四周开设有螺栓孔,钢板与螺栓之间通过螺母连接,预埋件3用于对立柱架的位置进行初步固定;其它的立柱1通过连接件直接搁置在铁路梁11的顶面,以减少预埋工作,随后在立柱架的顶部安装支撑架,支撑架上铺设公路梁模板10,公路梁模板10铺设完成后与公路框架墩7连接,以将立柱架和支撑架卡设在公路梁模板10和铁路梁11之间,以保证支架架设时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架也可分担公路梁模板10向下的荷载,进一步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相邻的立柱1之间通过平联2连接为整体,提高支架架设时的稳固性,为进一步提高其稳固性,沿立柱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平联2;本实用新型仅在公路框架墩7的位置设置预埋件3,将公路框架墩7旁的立柱1通过预埋件3与铁路梁11连接,其余立柱1通过连接件搁置于铁路梁11上,大大减少了铁路梁11上预埋件3数量,降低预埋件3与铁路梁11自有钢筋冲突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后续拆除工作,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化支架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求,沿着铁路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3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
34.多个分配梁13,其沿所述铁路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分配梁13沿所述铁路梁1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公路梁模板10的下方,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10的底面接触;
35.贝雷梁14,其分布在多个所述分配梁13的下方并与其接触,所述贝雷梁14水平覆盖所述公路梁模板10的底面;
36.多个主横梁12,其沿所述铁路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主横梁12沿所述铁路梁1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主横梁12的顶面与所述贝雷梁14接触,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立柱1的顶部接触。
37.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公路梁模板10和立柱架之间由上至下依次布设分配梁13、贝雷梁14以及主横梁12,一方面可提高装配化支架的刚度,另一方面在浇筑公路梁时,支撑架可分散公路梁向下的荷载,保证装配化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3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通过预埋件3与铁路梁11固定连接的立柱1还通过连墙件5与相邻的公路框架墩7可拆卸连接。
39.在本技术方案中,位于立柱架外侧的立柱1通过连墙件5与公路框架墩7连接,以将立柱架与公路框架墩7连接形成整体,进一步提高立柱架整体的稳固性。
4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垫梁4,其沿所述铁路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垫梁4沿所述铁路梁1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垫梁4的顶面与位于其正上方的立柱1的底部接触,所述垫梁4的底面水平设有垫板8,所述垫板8与所述
铁路梁11之间设有混凝土层。
41.在本技术方案中,立柱1通过垫梁4搁置于铁路梁11的顶面,可增大立柱1与铁路梁11之间的接触面积,垫梁4的下方通过垫板8和混凝土层平,保证垫梁4的水平度,提高立柱架架设时的平稳性。
4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有刻槽。在本技术方案中,刻槽用于增大垫板8与混凝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摩擦力足够抵抗风荷载引起的支架水平力,保证立柱1的稳固性。
4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垫板8的两侧水平延伸出所述垫梁4的外部,所述垫板8位于所述垫梁4外部的区域设有多个挡块9,任一挡块9的底部与所述垫板8固定连接,内侧壁与所述垫梁4抵接。在本技术方案中,垫梁4和垫板8之间焊接挡块9用于增加水平限位措施,保证立柱1的水平约束。
4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立柱1的外部还设有斜撑6,所述斜撑6的一端与对应的立柱1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斜向上与相邻的主横梁1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45.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立柱1的外部设置斜撑6与主横梁12连接,可提高支架整体的稳固性,可拆卸连接便于支架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支架周转利用率,降低支架材料成本;相邻的立柱1之间也可在两个平联2之间设置斜撑6以进一步提高立柱架整体的稳固性。
4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立柱1的下端呈树根状。在本技术方案中,立柱1的下端呈树根状,稳固效果更好。
4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竖直架设在位于上方的公路梁模板和位于下方的铁路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化支架包括:多个立柱架,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架设在所述公路梁模板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公路框架墩之间,任一立柱架包括多个由平联连接成框架结构的立柱,任一立柱竖直设置且其顶部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接触;其中,任一与所述公路框架墩相邻的立柱的底部通过预埋件与所述铁路梁固定连接,其余立柱通过连接件搁置于所述铁路梁的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分配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分配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所述公路梁模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接触;贝雷梁,其分布在多个所述分配梁的下方并与其接触,所述贝雷梁水平覆盖所述公路梁模板的底面;多个主横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主横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主横梁的顶面与所述贝雷梁接触,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立柱的顶部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一通过预埋件与铁路梁固定连接的立柱还通过连墙件与相邻的公路框架墩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垫梁,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垫梁沿所述铁路梁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任一垫梁的顶面与位于其正上方的立柱的底部接触,所述垫梁的底面水平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铁路梁之间设有混凝土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设有刻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两侧水平延伸出所述垫梁的外部,所述垫板位于所述垫梁外部的区域设有多个挡块,任一挡块的底部与所述垫板固定连接,内侧壁与所述垫梁的外侧壁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一立柱的外部还设有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与对应的立柱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斜向上与相邻的主横梁的底部可拆卸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一立柱的下端呈树根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公铁两用引桥现浇箱梁装配化支架,其竖直架设在位于上方的公路梁模板和位于下方的铁路梁之间,所述装配化支架包括:多个立柱架,其沿所述铁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架设在所述公路梁模板的下方,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公路框架墩之间,任一立柱架包括多个由平联连接成框架结构的立柱;其中,任一与所述公路框架墩相邻的立柱通过预埋件与所述铁路梁固定连接,其余立柱通过连接件搁置于所述铁路梁上。本实用新型仅在公路框架墩的位置设置预埋件,将公路框架墩旁的立柱通过预埋件与铁路梁连接,其余立柱通过连接件搁置于铁路梁上,大大减少了铁路梁上预埋件数量,降低预埋件与铁路梁自有钢筋冲突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后续拆除工作。了后续拆除工作。了后续拆除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
曾健 付甦 邓松涛 庾焱秋 成涛 方威 王文龙 徐安祺 何文涛 黄凤达 刘崇敬 朱斌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