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护
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园林的建设普遍涉及花草树木的移栽和种植,为保证这些植物的生长和存活,一般的园林管理者都需要定期的对植物进行养护,而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浇水和喷药,以保持植物的活力、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3.现有的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2779840.6,名称为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的实用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包括装置
底板,
所述装置底板顶部与装置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板顶部与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右端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内壁固定连接。该园林绿化养护装置,通过将药剂和水通过药剂导入口和进水管导入搅拌箱之中,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上的搅拌棒,便于对药剂进行搅拌,搅拌好的药剂通过连通管进入增压箱之中,活塞运动挤压药剂进入调整好角度的伸缩管,便于对高处的植物进行药物喷洒,通过增压喷头二次加压,提高药物喷洒的高度,从而解决了装置不便对园林内较高的植物进行养护的问题。
4.上述装置达到了便于对药剂和水进行混合的作用,但在使用时,存在部分药剂落在搅拌桶底部的可能,影响药剂与水的混合,影响喷出药水中药剂的含量,不便于后续对园林的喷洒。
5.因此,提供了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
9.搅拌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
10.
气泵,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
11.多组出气分管,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桶底部,所述出气分管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2.多组旋转喷头,分别与所述出气分管连接。
13.为了新一步提高搅拌能力,优选地,所述搅拌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进液管、出液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搅拌桶,所述电机的贯穿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分别连接在搅拌桶的顶部与底部。
14.为了便于补充水和喷洒药液,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上转动连接有管盖,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喷洒头。
15.为了便于在不使用时固定出液管,优选地,所述搅拌桶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夹持环,
所述夹持环用于固定出液管。
16.为了便于伸长出液管,优选地,所述出液管为伸缩软管。
17.为了便于推动本装置,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产生气体使旋转喷头转动,通过旋转喷头的转动使位于底部的液体和药剂流动,促进搅拌桶底部的水和药物的混合,避免出现药物沉底与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喷出的气体还能起到促进液体与药剂混合的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的三维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的三维示意图二;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中搅拌桶的三维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中出气分管的三维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中旋转喷头的三维示意图。
25.图中:1、底板;101、扶手;2、搅拌桶;201、电机;202、进液管;203、出液管;204、搅拌轴;3、气泵;301、出气管;302、出气分管;303、旋转喷头;4、喷洒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5,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包括底板1,还包括:搅拌桶2,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气泵3,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气泵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01;多组出气分管302,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搅拌桶2底部,出气分管302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多组旋转喷头303,分别与出气分管302连接,搅拌桶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201、进液管202、出液管203,电机201的输出端贯穿搅拌桶2,电机201的贯穿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04,进液管202、出液管203分别连接在搅拌桶2的顶部与底部,进液管202上转动连接有管盖,出液管203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喷洒头4。
30.使用者在使用时,需先将本装置与外电连接,或者安装蓄电池,随后打开进液管202上的管盖,将药品和水根据比例投放进入,其中可为药品使用于杀虫或者向园林内林木补充营养的营养物质,此时进入对药品进行搅拌的过程,启动电机201与气泵3,电机201的转动将带动搅拌轴204进行搅拌,便于药品与水进行混合,同时气泵3将外界空气吹进搅拌
桶2内,通过搅拌桶2底部的出气分管302排出,进入旋转喷头303内,由于气体的进入,旋转喷头303会转动,旋转喷头303的旋转部分为带有倾斜弧度的短杆,通过短杆能使液体向上流动,进而使位于搅拌桶2底部的液体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掉落到搅拌桶2底部的药品浮起,同时旋转喷头303在旋转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气泡,而气泡会在搅拌轴204的作用下,被打散成众多小气泡,通过小气泡扰乱液体的流向,以此促进药品与水的混合,避免出现药品与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此时使用者只需耐心等上一段时间,等待搅拌完成。
31.在搅拌完成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的喷洒环节,此时拧上罐盖,对进液管202进行密封,此时便可以关闭电机201,仅启动气泵3,通过气泵3将外界气体吹进搅拌桶2内,以此增加搅拌桶2内的气压,此时便能通过手持出液管203,通过出液管203上的喷洒头4对林木进行浇洒,而使用者在使用时能通过调整气泵3的进气效率,来调整喷洒头4的喷洒高度,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林木进行浇洒,即可实现对园林的养护。
32.其中为旋转喷头303需尽量贴合搅拌桶2的底部。
33.其中本实施例提到的电机201、气泵3、喷洒头4均为市场上能购买到的常规产品,气泵3需为变频式,便于调节气泵3的排气量,喷洒头4为常规带有雾化功能的喷头。
34.实施例2:
35.参照图1-3,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搅拌桶2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夹持环,夹持环用于固定出液管203,出液管203为伸缩软管,底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扶手101。
36.使用者在使用时,可通过用手推动扶手101,进而通过万向轮带动本装置移动,夹持环便于在不使用时,放置出液管203,避免出液管203的损伤。
37.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3产生气体使旋转喷头303转动,通过旋转喷头303的转动使位于底部的液体和药剂流动,促进搅拌桶2底部的水和药物的混合,避免出现药物沉底与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喷出的气体还能起到促进液体与药剂混合的作用。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桶(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气泵(3),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气泵(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01);多组出气分管(302),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桶(2)底部,所述出气分管(302)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多组旋转喷头(303),分别与所述出气分管(3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201)、进液管(202)、出液管(203),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贯穿搅拌桶(2),所述电机(201)的贯穿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04),所述进液管(202)、出液管(203)分别连接在搅拌桶(2)的顶部与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02)上转动连接有管盖,所述出液管(203)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有喷洒头(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夹持环,所述夹持环用于固定出液管(20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203)为伸缩软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扶手(101),所述底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属于养护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园林绿化养护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搅拌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气泵,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多组出气分管,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桶底部,所述出气分管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多组旋转喷头,分别与所述出气分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产生气体使旋转喷头转动,通过旋转喷头的转动使位于底部的液体和药剂流动,促进搅拌桶底部的水和药物的混合,避免出现药物沉底与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喷出的气体还能起到促进液体与药剂混合的作用。混合的作用。混合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
钟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舒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7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