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1K35/36 A61K36/8966 A61P31/04 A61P17/00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银花25~35;穿山甲15~25;白芷25~35;野菊花15~25;蒲公英15~25;浙贝母25~35;无花粉25~35;皂利25~35;当归尾25~35;紫花地丁15~25;紫背无葵15~25;赤芍25~35;乳香15~25; 没药15~25;木芙蓉5~15;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浅部脓肿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银花30份;穿山甲20份;白芷30份;野菊花20份;蒲公英20份;浙贝母30份;无花粉30份;皂刺30份;当归尾30份;紫花地丁20份;紫背无葵20份;赤芍30份;乳香30份; 没药30份;木芙蓉10份;加水1800份,煎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内后,高温灭菌后,备用。
浅部脓肿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
背景技术
常见的浅部脓肿是肿脓范围,皆因是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病症发展成为局限性的脓液积聚而成,所在部位在浅部者为浅部脓肿,也可称为痛,属阳痛,一般患者多体质壮实,可见患者所患部位发红而高肿,灼热、疼痛(红、肿、热、痛)附近淋巴结可有肿大及触痛,脓成时有波动感,溃后可愈合,基本没有全身症状。
中医在临床中常采用,解毒清热、散结的中草药,现代医学通常采用抗菌素消炎手段、用中西结合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都有待在实践中检验观察。为此,为弘扬中医中方文化,传承国粹精神,挖掘、开发、提升民间有效验方,为浅部脓肿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浅部脓肿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银花25~35;穿山甲15~25;白芷25~35;野菊花15~25;蒲公英15~25;浙贝母25~35;无花粉25~35;皂利25~35;当归尾25~35;紫花地丁15~25;紫背无葵15~25;赤芍25~35;乳香15~25; 没药15~25;木芙蓉5~15;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
优选的,所述的浅部脓肿的中草药,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银花30份;穿山甲20份;白芷30份;野菊花20份;蒲公英20份;浙贝母30份;无花粉30份;皂刺30份;当归尾30份;紫花地丁20份;紫背无葵20份;赤芍30份;乳香30份; 没药30份;木芙蓉10份;
加水1800份,煎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内后,高温灭菌后,备用。
本发明的配伍思想:本方药以银花为君;以穿山甲、白芷为臣;以野菊花、蒲公英、浙贝母、无花粉为佐;以皂刺、当归尾、紫花地丁、紫背无葵、赤芍、乳香、 没药、木芙蓉为使。
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性味与归经:寒,甘、微苦。归心、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穿山甲:为鳞甲目,鳞鲤科地栖性哺乳动物的鳞片入药。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用于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性味与归经:微寒;辛、苦;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用于风热、燥恶、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心胸郁闷等症。
天花粉: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皂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
当归尾:为伞形科植物当归根的尾部。性味与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用于血虚,面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0017] 紫花地丁: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 ; 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紫背无葵: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性味归经:味甘,微酸,性凉。功能主治: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性味与归经,性辛,温味苦。入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脾、肾二经。功能主治: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木芙蓉:锦葵科、木槿属。性味与归经:微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有名的“玉露散”和“芙蓉花油”就是用木芙蓉的花和叶制成的。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高温灭菌备用。水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浅部脓肿的中草药组合物,能有效组织或器官化脓性炎症所致局限性脓液积聚的浅部脓肿。经过多年临床的实践证明该中草药组合物安全、无副作用,效果非常明显,服用方便,成本低,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银花20克;穿山甲25克;白芷25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5克;浙贝母20克;无花粉35克;皂刺25克;当归尾25克;紫花地丁10克;紫背无葵15克;赤芍20克;乳香20克; 没药25克;木芙蓉5克;
加水1800克,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服用时,将药液取280~3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服用,每日服3次。
实施例2
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银花30克;穿山甲20克;白芷30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0克;浙贝母30克;无花粉30克;皂刺30克;当归尾30克;紫花地丁20克;紫背无葵20克;赤芍30克;乳香30克; 没药30克;木芙蓉10克;
加水1800克,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服用时,将药液取280~3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服用,每日服3次。
实施例3
一种浅部脓肿的中草药,该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银花30克;穿山甲20克;白芷35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5克;浙贝母35克;无花粉35克;皂刺35克;当归尾35克;紫花地丁25克;紫背无葵25克;赤芍35克;乳香35克; 没药35克;木芙蓉15克;
加水1800克,烧开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匀后,分装瓶内高温灭菌、备用。服用时,将药液取280~3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热后服用,每日服3次。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23:1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3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