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烟降温的
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高端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发电机尾气排放的污染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柴油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连接发电机进行发电,其燃烧后会产生有害的废气,同时排气的温度会有接近400~500℃,故在对尾气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有害的废气进行处理并降低其排气温度。
3.现有的柴油发电机组的尾气排放管道上设置尾气净化器进行尾气的净化,而柴油发电机组在功率提升的过程中其尾气的浓度和排量相应提高,如申请号为cn201921969828.2的专利中记载的尾气净化器在使用时只能对尾气进行除杂无法实现降温,再者存在净化效果和净化效率不足,影响尾气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然而净化器尾气的排放的多少是环保部门治理的标准,许多业主在购买尾气净化器后,尾气处理不达标,排出的废气温度高并且杂质多,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该尾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置静电除尘机构可以将柴油发电机组排出的高温废气利用静电使粉尘、酸雾等沉积在电除尘机构内,经过静电除尘机构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并利用
冷却液管道内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将流过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气体进行逐级降温至自然环境温度,最终经过除尘、降温的气体被排出,该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开机被压小、再生清理方便快捷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相互连通的静电除尘机构和液体降温机构;
6.
所述液体降温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所述第一冷却管段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却管段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均设有冷却液管道,且冷却液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柴油发电机组的出烟口与所述静电除尘机构通过转接管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一端通过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位于设置固定架的一端;所述出气口位于设置连接管的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壳体、旁通管道
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除尘壳体内的若干过滤组件,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口组件、捕集箱体和排气口组件;所述旁通管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组件连通,旁通管道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
口组件连通,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捕集箱体内。
10.进一步的,所述捕集箱体的一侧设有集气箱,所述捕集箱体的侧壁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过滤组件的一端贯穿固定孔并延伸至捕集箱体内,所述捕集箱体靠近集气箱一侧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将集气箱与所述排气口组件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箱远离捕集箱体一侧的侧壁设有汇流槽,所述汇流槽沿气流流动的方向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捕集箱体还设有电极棒,所述电极棒位于靠近进气口组件的一端。
13.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棒与所述捕集箱体的连接处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位于捕集箱体的外侧壁。
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板、金属滤网、加强环和排气筒,所述排气筒的筒壁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排气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金属滤网套设于所述排气筒的外侧壁,且所述金属滤网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加强环套设于所述排气筒的另一端,且所述金属滤网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加强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集气箱的侧壁,排气筒的出口端贯穿固定孔延伸至集气箱内。
15.进一步的,所述旁通管道组件设有泄压阀。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置静电除尘机构可以将柴油发电机组排出的高温废气利用静电使粉尘、酸雾等带有电荷,碰撞失去电荷后的酸雾及粉尘颗粒沿着气流方向被阻隔沉积在过滤组件表面,经过静电除尘机构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并利用冷却液管道内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将流过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气体进行逐级降温至自然环境温度,最终经过除尘、降温的气体被排出,该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开机被压小、再生清理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除尘机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除尘机构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除尘机构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却管段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为:1-柴油发电机组、2-静电除尘机构、21-旁通管道组件、211-泄压阀、22-进气口组件、23-捕集箱体、231-固定孔、232-排气孔、233-电极棒、234-绝缘片、24-排气口组件、25-过滤组件、251-固定板、252-金属滤网、253-加强环、254-排气筒、255-透气孔、26-集气箱、261-汇流槽、3-液体降温机构、31-第一冷却管段、311-进气口、32-第二冷却管段、321-出气口、33-冷却液管道、331-进液口、332-出液口、34-固定架、35-连接管和4-转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见图1-8,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1、相互连通的静电除尘机构2和液体降温机构3;所述液体降温机构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所述第一冷却管段31设有进气口311,所述第二冷却管段32设有出气口321,所述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内均设有冷却液管道33,且冷却液管道33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冷却液管道33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331和出液口332;所述柴油发电机组1的出烟口与所述静电除尘机构2通过转接管4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的一端通过固定架34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管35连通;所述进气口311位于设置固定架34的一端;所述出气口321位于设置连接管35的一端。
28.本实施例中的尾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置静电除尘机构2可以将柴油发电机组1排出的高温废气利用静电使粉尘、酸雾等带有电荷,碰撞失去电荷后的酸雾及粉尘颗粒沿着气流方向被阻隔沉积在过滤组件25表面,经过静电除尘机构2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并利用冷却液管道33内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将流过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的气体进行逐级降温至自然环境温度,最终经过除尘、降温的气体被排出,该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开机被压小、再生清理方便快捷的优点;而进气口311、出气口321上述位置的设置以及连接管35位置的设置是为了延长尾气在液体降温机构3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了降温效果,控制冷却液管道33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冷却管段31和第二冷却管段32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保证冷却液的温度一直维持较低温度,进一步保证降温效果。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电除尘机构2包括除尘壳体、旁通管道组件21,以及设置于所述除尘壳体内的若干过滤组件25,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口组件22、捕集箱体23和排气口组件24;所述旁通管道组件21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组件22连通,旁通管道组件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组件24连通,所述过滤组件25设置于所述捕集箱体23内,所述旁通管道组件21设有泄压阀211,所述旁通管道组件21内设有自动监控报警系统,所述自动监控报警系统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通,所述捕集箱体23内设有用于采集背压的压力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泄压阀211与中央处理器通过电信号连通;所述捕集箱体23还设有电极棒233,所述电极棒233位于靠近进气口组件22的一端;所述电极棒233与所述捕集箱体23的连接处设有绝缘片234,所述绝缘片234位于捕集箱体23的外侧壁。所述捕集箱体23的一侧设有集气箱26,所述捕集箱体23的侧壁设有若干固定孔231,所述过滤组件25的一端贯穿固定孔231并延伸至捕集箱体23内,所述捕集箱体23靠近集气箱26一侧的侧壁设有排气孔232,所述排气孔232将集气箱26与所述排气口组件24连通;所述集气箱26远离捕集箱体23一侧的侧壁设有汇流槽261,所述汇流槽261沿气流流动的方向设置。
30.本实施例中柴油发电机组1尾气通过转接管4从进气口组件22的进气口311端进入捕集箱体23,经高压静电作用下,电极棒233不断放射出电子,使电极间气体被电离成正负离子,粉尘、酸雾等与电子碰撞而发生荷电,负离子和电子移向电极棒233,将电荷传给电极
棒233,失去电荷后的酸雾及粉尘颗粒沿着气流方向被阻隔沉积在过滤组件25表面,通过过滤组件25的过滤作用,过滤后的尾气将进入集气箱26,通过汇流槽261,最后通过排气孔232排入排气口组件24将尾气排放出去;如果过滤组件25堵塞,此时会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发电机组排放尾气背压的大小,选择是否开启泄压阀211,如果气体排放的背压过大,则会开通泄压阀211以保证装置能够稳定运行不被破坏,让多余的尾气经过泄压阀211达到排气口组件24,经过排气口组件24将尾气排放出去。如果排放气体背压合适,此装置的泄压阀211就会关闭,让进入捕集箱体23的尾气全部经过过滤组件25过滤,达到气体标准后,最后尾气进入集气箱26后集中通过排气孔232由排气口组件24将气体排出,避免了当过滤组件25上吸附了过多的碳颗粒后造成堵塞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25包括固定板251、金属滤网252、加强环253和排气筒254,所述排气筒254的筒壁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透气孔255,所述排气筒25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51,所述金属滤网252套设于所述排气筒254的外侧壁,且所述金属滤网252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51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加强环253套设于所述排气筒254的另一端,且所述金属滤网252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加强环253,所述固定板251固定于所述集气箱26的侧壁,排气筒254的出口端贯穿固定孔231延伸至集气箱26内。
32.本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组件25结构孔隙率高,对颗粒物的拦截率高,净化效果好,废气阻力小,过滤效率高,易于清洗。由于在过滤组件25上增加了加强环253,使过过滤组件25的支撑强度加强,筒形金属滤网252不容易弯曲变形,延长了过滤组件25的使用寿命;尾气从进气口组件22进入捕集箱体23后穿过筒形金属滤网252,尾气中的颗粒物被拦截在筒形金属滤网252上,净化后的尾气从排气筒254的透气孔255汇入所述排气筒254排入集气箱26,从而达到对尾气的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过滤组件25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3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连通的静电除尘机构和液体降温机构;所述液体降温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所述第一冷却管段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却管段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均设有冷却液管道,且冷却液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柴油发电机组与所述静电除尘机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一端通过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设置固定架的一端;所述出气口位于设置连接管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机构包括除尘壳体、旁通管道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除尘壳体内的若干过滤组件,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口组件、捕集箱体和排气口组件;所述旁通管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组件连通,旁通管道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组件连通,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捕集箱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箱体的一侧设有集气箱,所述捕集箱体的侧壁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过滤组件的一端贯穿固定孔并延伸至捕集箱体内,所述捕集箱体靠近集气箱一侧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将集气箱与所述排气口组件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箱远离捕集箱体一侧的侧壁设有汇流槽,所述汇流槽沿气流流动的方向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箱体还设有电极棒,所述电极棒位于靠近进气口组件的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棒与所述捕集箱体的连接处设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位于捕集箱体的外侧壁。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板、金属滤网、加强环和排气筒,所述排气筒的筒壁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排气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金属滤网套设于所述排气筒的外侧壁,且所述金属滤网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加强环套设于所述排气筒的另一端,且所述金属滤网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加强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集气箱的侧壁,排气筒的出口端贯穿固定孔延伸至集气箱内。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道组件设有泄压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烟降温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静电除尘机构和液体降温机构;液体降温机构包括第一冷却管段相互连通的第二冷却管段,第一冷却管段设有进气口,第二冷却管段设有出气口,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均设有冷却液管道,且冷却液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冷却液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静电除尘机构可以将柴油发电机组排出的高温废气中的粉尘、酸雾等沉积在电除尘机构内,并利用冷却液管道内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将流过第一冷却管段和第二冷却管段的气体进行逐级降温至自然环境温度,最终经过除尘、降温的气体被排出。降温的气体被排出。降温的气体被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
李柏吾 查道松 杨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绿联净化技术(东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