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警示牌及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警示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电厂铁路专用线日常管理需铁路人员定期巡检,另在专用线沿线设置防护围栏,但由于线路较长可能存在较大的巡检盲区,且在翻车机作业期间沿线距离车皮两侧1.5米范围内不得有人员,因此会在线路周围设置在安全警示牌。
3.现有的部分安全警示牌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警示信息展示的多样化,而且使用方式单一、支撑可靠性较低,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警示牌的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现有的部分安全警示牌存在展示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警示牌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警示牌装置,其包括警示牌本体,其包括第一警示牌、第二警示牌、底板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警示牌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警示牌设置在第一警示牌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底板并与第二展板配合连接;以及设置于所述警示牌本体底端的支撑单元。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警示牌与第一警示牌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警示牌的底端均连接有调节块,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与调节块滑动连接的滑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滑槽内壁转动连接的双向螺杆、固定连接在双向螺杆外周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底端的转盘。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调节块均与双向螺杆螺纹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限制螺杆,所述限制螺杆与底板和转盘螺纹连接,所述转盘的底端设置有把手。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警示牌和第二警示牌展示信息,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二警示牌可以收纳在第一警示牌的内部,也可以移动至第一展示牌的一侧展示信息,可根据警示需求进行调整,提升整体警示牌本体展示信息时的多样性。
12.鉴于现有的部分安全警示牌存在使用方式单一、支撑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
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装置。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底端的防滑垫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顶端的支撑组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柱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的顶端,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螺纹杆和插杆,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端,两个所述插杆均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插杆适配的插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开设有供插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插杆贯穿通孔并与其中一个插槽插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连接有移动轮,所述支撑底座和防滑垫均开设有供移动轮穿过的移动孔。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两个所述插杆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槽滑动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底座支撑在地面,整体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整体支撑在地面时的稳定性强,且防滑垫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整体支撑时的可靠性;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柱支撑安全警示牌时的支撑高度可调整,当第二支撑柱向下移动至最低高度时,移动轮可穿过移动孔支撑在地面,方便移动整体,可提升整体实际使用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0.图1为安全警示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安全警示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为安全警示牌装置的警示牌本体的剖视图。
23.图4为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25.图6为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的剖视图。
26.图中:100、警示牌本体;101、第一警示牌;102、第二警示牌;102a、调节块;103底板;103a、滑槽;103b、限制螺杆;104、调节组件;104a、双向螺杆;104b、第一锥齿轮;104c、第二锥齿轮;104c-1、转盘;104c-1a、把手;
27.200、支撑单元;201、支撑底座;201a、移动孔;202、防滑垫;203、支撑组件;203a、支撑架;203b、第一支撑柱;203c、第二支撑柱;203c-1、插槽; 203c-2、移动轮;203d、固定件;203d-1、固定板;203d-1a、导向槽;203d-2、螺纹杆;203d-3、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警示牌装置,其包括警示牌本体100,其包括第一警示牌101、第二警示牌102、底板103和调节组件104,所述第一警示牌101固定连接在底板103的顶端,所述第二警示牌102设置在第一警示牌101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104设置在底板103并与第二展板配合连接;以及设置于所述警示牌本体100底端的支撑单元200。
33.具体的,底板103起承载第一警示牌101和第二警示牌102的作用,第一警示牌101设置为框架结构,其中第二警示牌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警示牌102关于第一警示牌101对称设置。
34.在使用时,第一警示牌101的可用于展示警示信息,当需要更大的展示空间时,可通过体调节组件104将第二警示牌102从第一警示牌101的内部移动至第一警示牌101的两侧,增大警示牌本体100的展示面积,增强警示牌本体 100展示时的多样性。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该实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警示牌102与第一警示牌10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警示牌10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02a,所述底板103的顶端开设有与调节块102a滑动连接的滑槽103a。
37.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104包括与滑槽103a内壁转动连接的双向螺杆104a、固定连接在双向螺杆104a外周的第一锥齿轮104b、与第一锥齿轮104b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04c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104c底端的转盘104c-1,转盘104c-1与底板103转动连接。
38.具体的,两个所述调节块102a均与双向螺杆104a螺纹连接。
39.优选的,所述底板103的底端设置有限制螺杆103b,所述限制螺杆103b 与底板103和转盘104c-1螺纹连接,所述转盘104c-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104c-1a,把手104c-1a延伸至底板103的下方,其中限制螺杆103b的设置,可对转盘104c-1进行限位固定处理,进而对两个第二警示牌102进行限位固定。
40.在使用时,首先螺旋转动限制螺杆103b使其与转盘104c-1分离,解除对转盘104c-1的固定,然后转动把手104c-1a,把手104c-1a带动转盘104c-1和第二锥齿轮104c转动,第二锥齿轮104c带动第一锥齿轮104b和双向螺杆104a 转动,双向螺杆104a转动使得调节块102a沿着滑槽103a移动,调节块102a 带着第二警示牌102移动,进而使得第二警示牌102收纳在第一警示牌101的内部或移动至第一警示牌101的两侧。
41.实施例3
42.参照图4~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单元200,所述支撑单元200包括支撑底座201、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201底端的防滑垫202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201顶端的支撑组件203。
4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203包括支撑架203a、第一支撑柱203b、第二支撑柱203c和固定件203d,所述第一支撑柱203b与支撑架203a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03a和第一支撑柱203b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201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与第一支撑柱203b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0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03c的顶端,所述固定件203d设置在支撑架203a的顶端,其中第一支撑柱 203b和第二支撑柱203c均设置有两个。
44.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203d包括固定板203d-1、螺纹杆203d-2和插杆 203d-3,所述固定板203d-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03a的顶端,固定板203d-1凸起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柱203b之间,可增强两个第一支撑柱203b 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两个所述插杆203d-3均与螺纹杆203d-2螺纹连接,其中螺纹杆203d-2与固定板203d-1转动连接,螺纹杆203d-2的外周开设有两组走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所述插杆203d-3通过两组螺纹与螺纹杆203d-2螺纹连接,螺纹杆203d-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插杆203d-3适配的插槽203c-1,所述第一支撑柱203b的侧面开设有供插杆203d-3穿过的通孔,所述插杆203d-3贯穿通孔并与其中一个插槽203c-1 插接,其中插杆203d-3设置为l形结构。
45.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的底端连接有移动轮203c-2,所述支撑底座 201和防滑垫202均开设有供移动轮203c-2穿过的移动孔201a,当第二支撑柱 203c向下移动时,可使移动轮203c-2着地,方便移动整体。
46.优选的,所述固定板203d-1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203d-1a,两个所述插杆203d-3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槽203d-1a滑动连接。
47.在使用时,转动螺纹杆203d-2使得两个插杆203d-3相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插杆203d-3分别与对应的插槽203c-1分离,然后向上或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柱203c至合适高度,再反向转动螺纹杆203d-2使得两个插杆203d-3相背移动,进而使得使得两个插杆203d-3分别与第二支撑柱203c对应高度的插槽 203c-1插接,因而整体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支撑需求,需要移动整体时,4可向下调节第二支撑柱203c,使移动轮203c-2着地,方便移动整体。
48.综上所述,转动把手104c-1a,把手104c-1a带动转盘104c-1和第二锥齿轮 104c转动,第二锥齿轮104c带动第一锥齿轮104b和双向螺杆104a转动,使得第二警示牌102收纳在第一警示牌101的内部或移动至第一警示牌101的两侧,满足不同的警示需求,调节第二支撑柱203c与第一支撑柱203b的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支撑需求。
49.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
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50.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51.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52.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警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牌本体(100),其包括第一警示牌(101)、第二警示牌(102)、底板(103)和调节组件(104),所述第一警示牌(101)固定连接在底板(103)的顶端,所述第二警示牌(102)设置在第一警示牌(101)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104)设置在底板(103)并与第二展板配合连接;以及设置于所述警示牌本体(100)底端的支撑单元(2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警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警示牌(102)与第一警示牌(10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警示牌(102)的底端均连接有调节块(102a),所述底板(103)的顶端开设有与调节块(102a)滑动连接的滑槽(103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警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04)包括与滑槽(103a)内壁转动连接的双向螺杆(104a)、固定连接在双向螺杆(104a)外周的第一锥齿轮(104b)、与第一锥齿轮(104b)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04c)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104c)底端的转盘(104c-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警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块(102a)均与双向螺杆(104a)螺纹连接。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全警示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3)的底端设置有限制螺杆(103b),所述限制螺杆(103b)与底板(103)和转盘(104c-1)螺纹连接,所述转盘(104c-1)的底端设置有把手(104c-1a)。6.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安全警示牌装置;以及,支撑单元(200),所述支撑单元(200)包括支撑底座(201)、设置在支撑底座(201)底端的防滑垫(202)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201)顶端的支撑组件(203)。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3)包括支撑架(203a)、第一支撑柱(203b)、第二支撑柱(203c)和固定件(203d),所述第一支撑柱(203b)与支撑架(203a)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03a)和第一支撑柱(203b)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201)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与第一支撑柱(203b)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0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柱(203c)的顶端,所述固定件(203d)设置在支撑架(203a)的顶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3d)包括固定板(203d-1)、螺纹杆(203d-2)和插杆(203d-3),所述固定板(203d-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03a)的顶端,两个所述插杆(203d-3)均与螺纹杆(203d-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插杆(203d-3)适配的插槽(203c-1),所述第一支撑柱(203b)的侧面开设有供插杆(203d-3)穿过的通孔,所述插杆(203d-3)贯穿通孔并与其中一个插槽(203c-1)插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203c)的底端连接有移动轮(203c-2),所述支撑底座(201)和防滑垫(202)均开设有供移动轮(203c-2)穿过的移动孔(201a)。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3d-1)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槽(203d-1a),两个所述插杆(203d-3)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槽
(203d-1a)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警示牌的支撑结构及其装置,包括警示牌本体,其包括第一警示牌、第二警示牌、底板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警示牌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警示牌设置在第一警示牌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底板并与第二展板配合连接;以及设置于所述警示牌本体底端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底座、设置在支撑底座底端的防滑垫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顶端的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警示牌可以收纳在第一警示牌的内部,仅由第一警示牌展示警示信息,第二警示牌也可以移动至第一警示牌的两侧,第一警示牌和第二警示牌的同时展示警示信息,支撑单元的设置可将警示牌本体支撑至不同的高度,且支撑时的可靠性强。强。强。


技术研发人员:

赵志琼 吴海峰 王琳 陈刚 颜廷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能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5:4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2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警示牌   所述   实用新型   底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