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C21/02 B02C23/00
1.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包括破碎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设备(1)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2),所述破碎设备(1)后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3),所述破碎设备(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机构(4),所述破碎设备(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2),所述进料口(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表面套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的表面套设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材质为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箱(401),所述放置箱(4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02),所述放置箱(401)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401)前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第一支柱(2)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5)配合使用的卡槽(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支柱(2)相反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螺栓(7),所述第一支柱(2)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7)配合使用的通孔(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7)配合使用的螺纹槽(9),所述螺栓(7)穿过螺纹槽(9)并延伸至卡块(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401)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第二支柱(3)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10)配合使用的固定槽(1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
煤矿破碎是煤矿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当使用者将煤矿开采完成后需要将煤矿进行破碎,当煤矿破碎完成后,使用者需要将加工完成后的煤矿进行收集,但现有的煤矿破碎设备并不能有效的对加工完成后的煤矿进行收集,且煤矿在破碎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落,从而造成了煤矿在收集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方便使用者对破碎完成的煤矿进行收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煤矿在收集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方便使用者对破碎完成的煤矿进行收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影响破碎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包括破碎设备,所述破碎设备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所述破碎设备后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破碎设备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机构,所述破碎设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表面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橡胶。
为了使煤矿在加工时达到稳定收集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放置箱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
为了使螺栓达到安装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优选的,所述放置箱前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支柱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为了使放置箱达到安装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优选的,所述放置箱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支柱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配合使用的固定槽。
为了使卡块达到安装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优选的,两个第一支柱相反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螺栓,所述第一支柱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通孔。
为了使螺栓达到移动完成后更加稳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螺纹槽,所述螺栓穿过螺纹槽并延伸至卡块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煤矿用粉碎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支柱,能够使卡块在移动时能有效的固定住,且通过设置第二支柱,能够使固定块在移动完成后不会发生偏移,通过设置放置机构,能够使煤矿在破碎完成后能有效的收集,通过设置连接柱,能够使套筒在安装完成后能有效的固定住,且通过设置套筒,能够使挡板在安装完成后不会发生偏移,并通过设置挡板,能够使煤矿在破碎时不会发生掉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煤矿在收集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方便使用者对破碎完成的煤矿进行收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影响破碎效果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用粉碎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口的剖视图。
图中,1、破碎设备;2、第一支柱;3、第二支柱;4、放置机构;401、放置箱;402、把手;403、滑轮;5、卡块;6、卡槽;7、螺栓;8、通孔;9、螺纹槽;10、固定块;11、固定槽;12、进料口;13、连接柱;14、套筒;15、挡板。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用粉碎装置,包括破碎设备1,破碎设备1前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柱2,破碎设备1后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柱3,破碎设备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放置机构4,破碎设备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表面套设有套筒14,套筒14的表面套设有挡板15,挡板15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柱2,能够使卡块5在移动时能有效的固定住,且通过设置第二支柱3,能够使固定块10在移动完成后不会发生偏移,通过设置放置机构4,能够使煤矿在破碎完成后能有效的收集,通过设置连接柱13,能够使套筒14在安装完成后能有效的固定住,且通过设置套筒14,能够使挡板15在安装完成后不会发生偏移,并通过设置挡板15,能够使煤矿在破碎时不会发生掉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煤矿在收集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方便使用者对破碎完成的煤矿进行收集,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从而影响破碎效果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放置机构4包括放置箱401,放置箱4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402,放置箱401底部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40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放置机构4,能够使破碎设备1在工作时更加方便,方便了使用者对破碎完成后的煤矿进行收集,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放置箱401前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第一支柱2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5配合使用的卡槽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卡块5和卡槽6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放置箱401在移动时能有效的固定住,防止了放置箱401在安装完成后发生偏移,同时有效的增强了卡块5的固定效果,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放置箱401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第二支柱3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10配合使用的固定槽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10和固定槽11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放置箱401在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定,有效的防止了放置箱401在安装完成后发生偏移,方便了使用者对放置箱401进行安装,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第一支柱2相反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螺栓7,第一支柱2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7配合使用的通孔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栓7和通孔8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卡块5在安装完成后能有效的固定住,防止了卡块5在安装完成后发生偏移,且有效的增强了螺栓7安装后的稳定性,减少了螺栓7移动对第一支柱2产生的摩擦力,方便了使用者对螺栓7进行移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块5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栓7配合使用的螺纹槽9,螺栓7穿过螺纹槽9并延伸至卡块5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纹槽9,能够使螺栓7在移动进卡块5后不会发生偏移,大大加强了螺栓7移动进卡块5后的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对螺栓7进行移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需要将螺栓7移动出通孔8,当螺栓7移动完成后,使用者需要将放置箱401移动到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3上,当固定块10移动进固定槽11,卡块5卡进卡槽6时,使用者将螺栓7移动进第一支柱2内,当螺栓7移动进螺纹槽9时完成固定,当破碎完成后,使用者需要将收集箱移动出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3,当使用者需要移动时,使用者将螺栓7移动出螺纹槽9,当螺栓7移动完成后,使用者拉动把手402,当把手402移动的同时带动放置箱401移动,当放置箱401移动的同时带动滑轮403移动,当滑轮403移动的同时放置箱401带动固定块10和卡块5移动,当固定块10和卡槽6移动出第一支柱2后完成移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4:4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2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