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稻田养虾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氧管
组件。
背景技术:
2.稻田养虾主要是在稻田的四周开辟养殖沟,将小龙虾养殖在养殖沟中,与水稻混养。
3.在稻田养虾时,到了夏季天气多变,天气闷热时常见现象,天气闷热的同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就会降低,同时水中的含氧量也会降低,在养虾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氧气,很容易出现小龙虾死亡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供氧;
4.专利申请号cn202022209666.1公开了一种稻田虾养殖供氧装置,该专利通过浮板、配重板以及喷气罩的设计,不仅使得增氧软管在供氧的过程中可漂浮在稻田植株的行间水面上,有效避免了增氧软管对水稻植株的压迫,同时避免增氧软管的腐蚀,而且有效增加了装置了供氧面积,提高了供氧的效率;
5.夏季暴雨天气频繁,并且伴随大风,浮板在水面上漂浮会造成浮板漂浮至一起,导致养殖水域的增氧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同时该专利中的喷气罩上的孔易被杂物堵塞。
6.因此本技术设置了一种供氧管组件,能够更加均匀、稳定的供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氧管组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漂浮式供氧组件易跟随水流漂浮,导致供氧不均衡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供氧管组件,包括
9.若干三通软管,一端管口分别与增氧管
可拆卸的连通、另外两端管口分别于第
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可拆卸的连通;
10.其中,该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结构完全相同;
11.若干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之间,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固定连接;
12.
两个支撑组件,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出氧管组件和第二出氧管组件的下端;
13.其中,该支撑组件用于将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浸没在水中。
14.优选的:该第一出氧管组件包括、
15.两个连管,其中一该连管与三通软管的一端管口可拆卸连通;
16.若干出氧管,位于两个连管之间并与连管连通;
17.其中,该出氧管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出氧孔。
18.优选的:该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的其中一连管上均具有第二外螺纹管,该三通软管的每个管口均具有螺纹管,该增氧管上具有第一外螺纹管,该三通软管的螺纹管分别与第一外螺纹管和两个第二外螺纹管连接。
19.优选的:该支撑组件包括
20.底板;
21.两个平衡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并呈十字形;
22.两个第二伸缩杆,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两端;
23.两个定位套,具有弹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伸缩杆的上端;
24.其中,两个该定位套分别套在第一出氧管组件或第二出氧管组件的两个连管上。
25.优选的:该出氧管的外壁套有弹性的网罩,该网罩的两侧具有弹性的c型侧网,该出氧管的外圆周壁上具有两个位置对称的挡板,该挡板沿着出氧管分布,该挡板在网罩内。
2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27.通过网罩能够阻挡秸秆等杂质将出氧孔堵住,通过支撑组件能够使得第一出氧管组件和第二出氧管组件浸没于水中,同时也能够利用支撑组件的重量避免其跟随水流漂浮。
28.同时三通软管能够将增氧管中的扬起送至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内。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氧管组件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33.其中:增氧管10、第一外螺纹管11、三通软管20、螺纹管21、第一出氧管组件30、连管31、出氧管32、出氧孔33、第二外螺纹管34、第二出氧管组件40、第一伸缩杆50、第一锁紧螺栓51、支撑组件60、定位套61、第二伸缩杆62、第二锁紧螺栓63、底板64、平衡板65、网罩70、侧网71、挡板7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35.如图1-4,在本实施例一中,一种供氧管组件,包括
36.若干三通软管20,一端管口分别与增氧管10可拆卸的连通、另外两端管口分别于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可拆卸的连通;
37.其中,该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结构完全相同;
38.若干第一伸缩杆50,位于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之间,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固定连接;
39.两个支撑组件60,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出氧管组件30和第二出氧管组件40的下端;
40.其中,该支撑组件60用于将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浸没在水中。
41.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
42.本技术的增氧管10通过外接的增氧泵(未画出)来提供氧气;
43.然后通过三通软管20将扬起送至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内,从而实现对水中打氧,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60能够将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支撑在水体中,并且支撑组件60本身的重量能够使得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
不会跟随水流飘动,提高稳定性。
44.同时第一伸缩杆50能够调节第一出氧管组件30和第二出氧管组件40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一锁紧螺栓51能够锁定第一伸缩杆50。
45.作为本实施的优化方案,该第一出氧管组件30包括
46.两个连管31,其中一该连管31与三通软管20的一端管口可拆卸连通,使得三通软管20内的氧气能够进入连管31中;
47.若干出氧管32,位于两个连管31之间并与连管31连通,使得连管31中的氧气能够进入出氧管32中;
48.其中,该出氧管32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出氧孔33,使得出氧管32中的扬起能够从出氧孔33流出。
49.作为本实施的优化方案,该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的其中一连管31上均具有第二外螺纹管34,该三通软管20的每个管口均具有螺纹管21,该增氧管10上具有第一外螺纹管11,该三通软管20的螺纹管21分别与第一外螺纹管11和两个第二外螺纹管34连接。
50.本优化方案,通过三通软管20的三个管口上连接的螺纹管21,能够与增氧管10上的第一外螺纹管11、连管31上的第二外螺纹管34分别连接,在使用时便于拆卸维修。
51.作为本实施的优化方案,该支撑组件60包括
52.底板64;
53.两个平衡板65,固定连接于底板64上并呈十字形,使得底板在水底更加的稳定;
54.两个第二伸缩杆62,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64的两端,能够根据水体的深度调节底板64与第一出氧管组件30、第二出氧管组件40之间的距离;
55.两个定位套61,具有弹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伸缩杆62的上端;
56.其中,两个该定位套61分别套在第一出氧管组件30或第二出氧管组件40的两个连管31上,通过弹性的定位套61能够将连管31与第二伸缩杆62连接。
57.作为本实施的优化方案,该出氧管32的外壁套有弹性的网罩70,该网罩70的两侧具有弹性的c型侧网71,该出氧管32的外圆周壁上具有两个位置对称的挡板72,该挡板72沿着出氧管32分布,该挡板72在网罩70内;通过设置的网罩70和侧网71能够避免杂质进入出氧孔33,避免出氧孔33堵塞。
58.以上该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三通软管,一端管口分别与增氧管可拆卸的连通、另外两端管口分别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可拆卸的连通;其中,该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结构完全相同;若干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之间,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组件,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出氧管组件和第二出氧管组件的下端;其中,该支撑组件用于将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浸没在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氧管组件包括、两个连管,其中一该连管与三通软管的一端管口可拆卸连通;若干出氧管,位于两个连管之间并与连管连通;其中,该出氧管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出氧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的其中一连管上均具有第二外螺纹管,该三通软管的每个管口均具有螺纹管,该增氧管上具有第一外螺纹管,该三通软管的螺纹管分别与第一外螺纹管和两个第二外螺纹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组件包括底板;两个平衡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并呈十字形;两个第二伸缩杆,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两端;两个定位套,具有弹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伸缩杆的上端;其中,两个该定位套分别套在第一出氧管组件或第二出氧管组件的两个连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出氧管的外壁套有弹性的网罩,该网罩的两侧具有弹性的c型侧网,该出氧管的外圆周壁上具有两个位置对称的挡板,该挡板沿着出氧管分布,该挡板在网罩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氧管组件,涉及稻田养虾的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三通软管,一端管口分别与增氧管可拆卸的连通、另外两端管口分别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可拆卸的连通;其中,该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结构完全相同;若干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之间,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组件,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出氧管组件和第二出氧管组件的下端;其中,该支撑组件用于将第一出氧管组件、第二出氧管组件浸没在水中;本申请具有使用方便、不易漂浮、稳定性强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王敬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敬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