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1M5/00 A61M5/31
1、一种用于临床输液无菌用物的输液通气过滤装置,装有通气管(2),普通通气针(20),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进气口装有过滤器(1)或过滤器(1)直接与本实用新型特制的通气针(3)组成输液通气过滤器装置,其过滤器(1)由外壳(7),滤膜(8),滤膜盖(5)组成,特制通气针(3)的针拴(12)上装有小球(14)或旋扭(15),滤膜(8)侵有杀菌和抑菌的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1)由无毒塑料制成,外壳(7)与滤膜盖(5)连接处为螺纹连接或滤膜盖(5)与外壳(7)粘结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7)由圆锥管、圆柱管、小钩(19)和小槽(21)组成。或由圆锥管、小钩(19)、小槽(21)、圆柱管端面带外螺纹的支口(6)组成,滤膜盖(5)为空心圆环,其上有与外壳(7)上的支口(6)相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滤膜(8)厚0.1~0.4毫米,直径10毫米的圆形薄膜,滤膜(8)上的小孔直径为0.2~0.45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特制的通气针(3),针梗(11)的材料用不锈钢,针栓(12)材料用不锈钢或无毒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球阀式通气针,针栓(12)内腔为球腔(18),球腔(18)内有条形档板(13),小球(14),挡板(13)用无毒塑料或不锈钢,小球(14)由直径为1mm,重5~10mg,比重为1.5~3的无毒塑料或合金材料制成,旋扭式通气针,针拴(12)的一侧装有旋扭(15),旋扭(15)中部有一小孔(16),旋扭用无毒塑料材料或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护理输液无菌用物。
密闭式输液是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一种 输液方法,输液时须在输液瓶内插一通气管与病房空气相通,以便空气不断进入瓶内(约进450~500mL空气),保持大气压力,使瓶内液体不断输入静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少许医用脱脂棉或海棉填充于输液瓶通气管上端内,或用一小块沙布包裹在通气管上端,以达到过滤病房空气中微粒杂质的目的。有的亦采用一根长约200mm的通气针直接插入输液瓶内以代替通气管;不少医院甚至将通气管直接暴露于病房空气中。上述简易过滤方法,因棉花、沙布、海棉的空隙过大,往往不易达到较好地清除病房空气中的微粒杂质、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目的,从而导致随通气产生的输液液体的污染,污染液体的细菌还可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气温高时,输血、氨基酸液、糖盐水时)依靠液体中的养分进行繁殖,加重液体污染,被污染的液体一旦输入人体,可导致输液反应或细菌感染,加重病情。另外棉花和沙布上的细小棉纤维脱落随通气进入液体造成污染。而且这些方法操作消毒极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输液通气过滤装置,能将病房中的微粒杂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过滤净,使干净的空气进入输液瓶内,被免液体的污染。而且使用消毒均方便,不影响输液速度。
本实用新型完成上述任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原输液装置的通气管进气口处装过滤器或将过滤器直接装入本实用新型特制的通气针上。过滤器采用一次性使用过滤器或多次使用过滤器。特制的通气针设计成球阀式通气针或旋扭式通气针。
具体结构用下图表示:
附图1是过滤器装在原输液通气装置通气管上的示意图。图中(1)为过滤器,(2)为通气管,(20)为普通通气针(即12号针头),(4)为输液瓶。
附图2是过滤器直接装入特制通气针上的示意图。图中(1)为过滤器,(3)为特制通气针,(4)为输液瓶。
附图3为一次性使用过滤器结构图。图中(7)为T形外壳,外壳(7)由圆锥管和圆柱管组成。其圆柱管外径突出一小钩(19)作为挂钩;圆锥管上有两条小槽(21),增加装配时的摩察力,(8)为滤膜,在滤膜上布置许多孔径为0.2~0.45μ的小孔,(5)为滤膜盖,其滤膜盖(5)为空心圆环结构,外壳(7),滤膜盖(5),均为无毒塑料或金属制成,滤膜(8)用纤维素酯制成,并用药物侵泡过,起杀菌和抑制病菌作用。
附图4为多次性使用过滤器结构图。此种与一次性使用过滤器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圆柱管端面突出一段带外螺纹的支口(6),滤膜盖(5)的内孔有与支口(6)相配合的内螺纹,这样可以更换滤膜多次使用。
附图5为旋扭式通气针,附图6为球阀式通气针,此两种结构是,(10)为针尖,(11)为针梗,(12)为针栓。不同之处是,球阀式通气针,在针拴(12)有球腔(18),球腔(18)内装有一块条形挡板(13)和小球(14),小球直径为1mm,重5~10mg,比重为1.5~3的塑料或合金材料。旋扭式通气针在针拴(12)的侧面装有旋扭(15)。旋扭处于关闭位置,即小孔(16)与通道(17)不通。
附图7是旋扭式通气针旋扭(15)处于打开位置,即小孔(16)与通道(17)相通。
特制通气针的针梗(11)用不锈钢制成,针拴(12),挡板(13)旋扭(15)由不锈钢或无毒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过滤器(1)上的滤膜(8)能阻止病房空气中的 微粒杂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致病性微生物进入输液瓶(4),使液体保持洁净地输入人体。
输液通气过滤装置的装配如下:
过滤器(1)装在通气管(2)上端进气口的情况见图1,过滤器(1)的T形外壳(7)圆锥管的小端插入通气管(2)的进气口端,通气管(2)的另一端端插入普通通气针(20),然后将普通通气针(20)插入输液瓶(4)。
过滤器(1)直接装入特制通气针(3)的情况。见图2,过滤器(1)的T型外壳(7)圆锥管小端插入特制通气针(3)的针拴(12)的孔内,特制通气针(3)的针梗再插入输液瓶(4),此种装置可废除通气管(2)的使用,从而减少通气管的清洗、消毒工作,减化操作,而且美观。
球阀式通气针的工作原理是:开始输液时,输液瓶内有空气,这时瓶内空气压力等于外部大气压力,小球(14)在自身重力下落在球腔(18)底端封闭空气进口,(此时,如瓶内液体从针梗漏出,则球阀可起防漏作用以免浸湿滤膜,如图6),当瓶内空气压力减少到小于大气压力时,大气压力便自动顶开小球,空气进入输液瓶。如图(8)。
旋扭式通气针的工作原理是,当特制通气针(3)针梗(11)插入输液瓶时,旋扭(15)上的孔(16)与特制通气针(3)针梗上的通道(17)不通,旋扭(15)处于关闭位置(此时,瓶内有足够压力(1个大气压)使液体流出),如图5,待输液排气操作完毕后,因瓶内压力已小于大气压,故可将旋扭(15)扭转一个位置,使其旋扭(15)上的孔(16)与针梗通道(17)相通,空气不断进入瓶(4)内直到输完液。
本过滤装置可以使清洁、无病原微生物的空气进入输液瓶,其效果如下:
1) 可以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大部份微粒杂质(直径大于0.2-0.45μ的颗粒均可被滤除),这些微粒杂质上往往吸附有各种病原微生物。
2) 可以过滤除去病房空气中的真菌、球菌、弧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球菌平均直径1μ左右,杆菌一般长1-5μ,宽0.5-1μ;弧菌大小为1.0-3.0×0.3-0.6μ,细菌芽孢平均直径为1-2μ左右,病原致病菌的大小一般均大于过滤膜孔径0.2-0.45μ,故可被滤除)。
3) 可以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病毒颗粒大小多在0.1μ以下,但它常附着在空气中其它较大的颗粒上,故仍可被滤除之列。
4) 过滤膜本身不会象棉花、沙布一样会脱落出纤维等杂质进入输液液体内造成污染。
5) 本过滤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消毒,成本低、价廉、具有较大的、广泛的临床实用意义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滤膜(8)厚度为0.2mm直径10mm,滤膜(8)上小孔直径0.2-0.45μ。
一次性使用的过滤器,将滤膜(8)用胶粘结在外壳(7)圆柱端面,然后滤膜盖(5)盖在外壳(7)圆柱端面,并用粘结剂将外壳(7)与滤膜盖(5)连接处粘结成一体。
多次性使用的过滤器,滤膜(8)放在壳(7)圆柱端支口(6)的端面上,然后将滤膜盖(5)内螺纹旋扭在支口(6)的外螺纹上。用过的滤膜(8)可旋下滤膜盖(5)更换新的滤膜(8)。
球阀式通气针,针梗(11)的通道(17)孔径为0.6mm,外径为1mm,针拴球腔(18)直径为1.5mm,小球(14)直径为1mm,重5-10mg,小球(14)用比重为1.5-3的塑料或合金制作。小球(14)装入针拴(12)的方法是,针拴从球腔(18)中心分为(12) (12)两段制作,如图(8)先将挡板(13)放入球腔(18)固定(粘结),再将小球(14)放入,然后将针拴(12′)(12″)两段装配粘结成一体。
旋扭式通气针、针拴(12)的一侧开一锥形通孔,旋扭(15)装入通孔内。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05:0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