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2H3/10 H02H3/32 H02H3/28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电子控制器,其内部结构是:1、3为输入220V/50HZ单相电源,2、4为交流220V/50HZ输出端电源,CY1为漏、窃电传感器,CY4为过流传感器,CY2、CY3为户外漏窃电监控传感器,上述4个传感并联,它们分别将信号传给由可控硅SCR和压敏电阻MY等元件组成的主控制器1,主控制器的电流通过导线流向由脱扣开关和线圈组成的脱扣器Ⅱ,它的下面有1′、2′、3′、4′四个接点(可直接与用户单相220V/50HZ交流电度表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的电路包括:
a、户内防漏、窃电监控电路由传感器CY1、电容C1、R1、二极管D1和稳压二极管DZ1组成,传感器CY1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后的火线A-B和零线C-D之间,电容C1并联在传感器CY1线圈的两端,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容C1一端和二极管D1阳极上,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在执行电路可控硅SCR控制极上,稳压二极管DZ1一端连接在电阻R1和二极管D1之间阳极上,另一端接在电源零线上;
b、户内过流监控电路由传感器CY4、电容C4、C5、电阻R4、二极管D3和稳压二极管DZ4组成,传感器CY4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后的零线L-M之间,电容C4并联在传感器CY4线圈两端,电阻R4两端分别接在电容C4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上,稳压二极管DZ4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Z4一端接在电阻R4和二极管D3之间,另一端和电容C5的阴极接在电源零线上;
c、过压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MY、稳压二极管DZ5和二极管D5组成,压敏电阻MY和稳压二极管DZ5接在电源火线和零线之间,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在压敏电阻MY与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接点上,二极管D5的阴极接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上;
d、户外漏、窃电监控电路和传感器CY2、CY3、电容C2、C3、电阻R2、R3、二极管D2和稳压二极管DZ2、DZ3组成,传感器CY2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DT后的火线上E-F之间,传感器CY3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DT前的火线H-G之间,电容C2、C3分别与传感器CY2、CY3的线圈并联,R2和R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和C3的一端相连,R2、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稳压二极管DZ2、DZ3阴极一端接在电阻R3和二极管D2之间阳极a点,阳极一端接在电源零线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各监控电路的输出端即二极管,D1、D2、D3、D5的阴极与电源零线之间接有用于控制可控硅SCR控制极电位的公共可调电阻R5 ※。
多功能电子控制器是一种多功能防窃电保安装置。
目前国内防窃电保安装置较多,但功能较少,一般只有防窃电和防触电功能,如中国专利“CN85205773”、“CN87210003”、“CN86204342”,而且它们采用的电子元件较多,均设有放大电路,控制线路较为复杂,此外,它们的执行电路均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因此其可靠性较低,耗电能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路简单、可靠性高、耗电能少,具有多种功能的防漏窃电保安装置。它包括有防漏电、触电、短路的户内窃电监控电路,户内过流监控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户外漏窃电监控电路以及由可控硅组成控制电路和脱扣开关组成的执行电路,各监控电路均采用由磁环和缠绕在磁环上的线圈组成的传感器作为监控元件,户内防漏窃电监控电路传感器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后的火线和零线上,火线和零线作为传感器的初级线圈,正常用电时,流经磁环内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平衡,在磁环中产生的磁通相等且方向相反,因此缠绕在磁环上的线圈(即传感器的次级线圈),没有感应电压产生,监控电路无电压信号输出。当发生漏电、触电、短路或户内窃电时,流经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失去平衡,在磁环中的合成磁通不为零,致使磁环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监控电路便输出电压信号给执行电路中的可控硅控制极,触发可控硅导通并由此使脱扣开关工作,从而切断电源。
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电子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电子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图中标注:1、3为输入交流220V/50HZ的单相电源,2、4为交流220V/50HZ 输出端电源,CY1为漏、窃电传感器,CY4为过电流传感器,CY2、CY3为户外漏、窃电监控传感器,Ⅰ为主控制器,Ⅱ脱扣器,1’、2’、3’、4’接点(可与用户单相220V/50HZ交流电度表相接),D1-5为二极管,DZ1-5为稳压二极管,C1-5电容,R1-6为电阻,MY为压敏电阻,SCR为可控硅,DT为脱扣开关、A-B、E-F、H-G和C-D、L-M为火线和零线穿过磁环,a为接点。
多功能电子控制器由在机壳的上盖有检验按扭、脱扣开关,在机内有线路板等部件,其内部结构是:1、3为输入交流220V/50HZ单相电源,2、4为交流220V/50HZ输出端电源,CY1为漏窃电传感器,CY4为过电流传感器,CY2、CY3为户外漏窃电传感器,上述四个传感器并联,它们分别将信号传给由可控硅SCR和压敏电阻MY等元件组成的主控制器Ⅰ,主控制器Ⅰ的电流经导线流向由脱扣开关和线圈组成的脱扣器Ⅱ,它的下面有1’、2’、3’、4’四个接点,和1、2、3、4四个接点相对应,可直接与用户单相220V/50HZ交流电度表相接。
多功能电子控制器的电路设置如图2所示包括:户内防漏、窃电监控电路,户内过电流监控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户外防漏窃电监控电路,脱扣开关DT,以及检验电路K组成,各监控电路的电子元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如下:
a、户外防漏、窃电监控电路由传感器CY1,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及稳压二极管DZ1组成,传感器CY1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后的火线A-B和零线C-D之间,电容C1并联在传感器CY1线圈的两端,电阻R1的两端分别接在电容C1一端和二极管D1阳极上,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执行电路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上,稳压二极管DZ1一端接在电阻R1和二极管D1之间阳极上,另一端接在电源零线上;电源火线A-B和零线C-D穿过CY1磁环的中心作为传感器CY1的初级线圈,正常用电时流经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磁环上的合成磁通为零,缠绕在磁环上的线圈(即CY1的次级线圈)无感应电流产生,当发生漏电、触电、短路或户内窃电时,流经火线和零线中的电流失去平衡,磁环中的合成磁通不为零,致使磁环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该线圈和与其并联的电容C1构成谐振触发电路,经积分电阻R1和钳位二极管D1输出电压信号给可控硅SCR的控制极,触发可控硅导通并使脱扣开关DT工作,从而切断电源,稳压二极管DZ1起过压保护作用。
b、户内过流监控电路由传感器CY4、电容C4、C5、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Z4和 电阻R4组成;传感器CY4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后的零线L-M之间,电容C4并联在CY4线圈的两端,电阻R4两端分别接在电容C4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上,稳压二极管DZ4的阳极接在传感器CY4的阴极和电容C5的阴极上,稳压二极管DZ4一端连接在电阻R4和二极管D3之间,D3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阳极连接在传感器CY4的信号线上,将信号传给SCR的控制极。当用电设备超过电源线路额定电流时,传感器CY4的线圈感应电流便达到一确定值,通过电容C4谐振,积分电阻R4,二极管D3输出电压信号给可控硅SCR控制极,触发可控硅导通并使脱扣开关DT工作,从而切断电源;
c、过压保护电路由压敏电阻MY、二极管D5和稳压二极管DZ5组成,压敏电阻MY和稳压二极管DZ5、串连在火线和零线之间,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在压敏电阻MY和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上,二极管D5的阴极接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上,正常用电时压敏电阻MY为高阻值,即近似于开路状态,压敏电阻MY与稳压二极管DZ5的连接点无电压信号输出,当电源电压达到270V时,压敏电阻MY呈低阻值,即近似于短路导通状态,此时压敏电阻MY与稳压二极管DZ5的接点有电压信号输出,经钳位二极管D5给可控硅SCR的控制极,触发可控硅导通,切断电源,起过压保护作用;
d、户外防漏窃电监控电路由传感器CY2、CY3、电容C2、C3、电阻R2、R3、二极管D2和稳压二极管DZ2、DZ3组成,传感器CY2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DT后的火线E-F之间,传感器CY3的磁环套在脱扣开关DT前的火线H-G之间,电容C2、C3分别与传感器CY2、CY3的线圈并联,R2和R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2、C3的一端连接,R2、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上,稳压二极管DZ2和DZ3的阴极分别接在电阻R3一端和二极管D2之间阳极a点,由二级管D2输出信号到可控硅SCR控制极;传感器CY2,CY3均套在一根火线上且方向相反,电阻R2、R3与传感器CY2、CY3的线圈构成桥路,正常用电时两个传感器CY2、CY3的线圈感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桥路输出端a点无输出电压信号,当户外发生漏窃电时,在两个传感器CY2、CY3的线圈感应电流大小不等,CY3线圈感应的电流大于CY2线圈感应的电流,在桥路中电阻R3上的电压大于电阻R2上的电压,于是在桥路输出端a点产生差压信号,该差压信号通过二极管D2给可控硅SCR的控制极,触发可控硅导通,使脱扣开关DT工作,从而切断电源。
检验电路由电阻R6和按钮开关K组成。
各监控电路的输出端,即二极管D1、D2、D3、D5的阴极与电源零线之间还接有公共调整电阻R5※,通过调整电阻R5※阻值,调整可控硅SCR触发电压。
附图中的1、2、3、4端可与单相电度表的四个接线柱相接,实现表前防漏窃电与表后防漏窃电的目的。
本电子控制器除以上特征外,还可单独使用,保护一种和多种电器。例如:BX1-2,BX3-4安装实用电量的保险丝,也起防漏电及保安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1)由于监控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直接传给主控制器Ⅰ的可控硅的控制极,省掉了中间放大环节,因此可靠性大大提高,并简化了线路;(2)采用可控硅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不仅可靠性提高,而且减少了电能的损耗;(3)监控、保护传感措施完善,具有多种保护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01:4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