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3J15/00
1、一种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上除尘体(1),下除尘体(2),在上除尘体上部有内外环形喷淋管(3),在气流回旋中部设有惯性栅板环(4),下除尘体内装有螺旋引伸管(6),下部设有浮伐水封装置(9)和螺旋输灰机(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内外环形喷淋管(3)至上除尘体(1)上部螺旋面均匀布置各六组喷头(10),喷头出口的开角及喷头轴线与水平均成一定角度,内外环喷头交错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其特征是在内、外旋气流中部的φ650周径上均匀布置一周用3×30×660毫米钢板做成的惯性栅板环(4),其钢板宽度的排列方向与惯性栅板环半径的夹角为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其特征是为控制输灰机出灰量的带水率使螺旋体叶片转动的最大线速度控制在1.2米/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其特征是在上除尘器(1)的粉尘进口处及周壁上,用铸石耐酸混凝土做成一定厚度的耐磨层(7),下除尘体(2)的沉降室周壁采用氯磺化聚乙稀防腐涂料做成一定厚度的防腐层(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了的立式消烟综合除尘器,是对捕集机械工程燃烧废气气流中的尘粒及SO2、NO3等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
现有的工业除尘设备繁多,但在粉尘净化效率、粉尘收集、使用寿命、制造成本、节省能源、减少二次污染等方面,都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美国1980年专利:4198290提供的由大旋风、小旋风、除灰斗组成的除尘器,其占地面积大、有两个下灰口,大小旋风之间还要加设一台风机来提高除尘效率。国内除尘设备也以旋风除尘器居多,1985年11月第一版印刷发行的“除尘器设备设计”一书中提供的各种旋风除尘器,均为干法除尘,净化效率一般在84-90%,这对达到国家最近颁发的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要求:一类区域小于200mg/Nm3,二类区域小于400mg/Nm3的要求是很难实现的,再加上粉尘容重较轻,易飞扬,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国内现有的湿法除尘设备主要是以水膜麻石除尘器为多,该除尘器具有使用寿命长、除尘效率高等特点,一般在6~20t/h工业锅炉中选用的较多,但该除尘器设备投资较大,耗水量很高, 一般10吨锅炉除尘设备投资近5万元。设备运行每小时耗水近8吨,还需设二至三级沉淀池,占地面积庞大,积灰清理困难,管理费用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粉尘净化效率,提高对SO2、NO3等有害气体的净化效率,保护环境、提高设备寿命,节省能源、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除尘体(1)、下除尘体(2)、环形喷淋管(3)、惯性栅板环(4)、螺旋输灰机(5)、螺旋引伸管(6)和浮伐水封装置(9)组成旋风、水幕、惯性、自动清灰、水封式综合除尘器,其设计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旋风、惯性综合除尘机理,利用含尘烟气流在除尘器内部作旋转运动时,尘粒籽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烟气粘度所引起的斯托克司阻力被甩至器壁,在内外旋气流中部形成的涡流区加设一级惯性栅板环(4),以提高对0.05毫米左右的微粒籽的净化效果,其净化效率可提高5-11%。
本实用新型在上除尘器(1)的烟气入口上部加设了两组环形喷淋管(3),喷淋管至上除尘体(1)上部螺旋面均匀布置六组喷头(10),喷头的出口开角、喷头轴线与水平均成一定角度,同时内、外环喷头交错布置。外环喷淋管与锅炉连续排污水或炉水 接通。通过螺旋引伸管(6)返至上部进行喷淋。锅炉连续排污水为废水,且PH值一般在8以上,可中合亲水性的SO2、NO3等有害气体、喷淋管下部配有螺旋引伸管,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炉水压力,减少蒸汽施放量,提高水幕形成效果,二是防止除尘器下部受冻。内环喷淋管的水源为自来水,与浮伐水封装置(9)串联,成水封式密封形式,密封可靠,且能自动控制水位。
本实用新型设有自动清灰的螺旋输灰机(5),为控制输出灰量的带水率,根据粉尘沉降速度的要求,将输灰机(5)叶片转动的线速度控制在1.2米/分以下,这样即减少了设备磨损又使清灰可靠。这种湿式清灰,不易造成二次污染、节约水资源、方便用户管理。
本实用新型在上除尘体(1)的烟气进口处及周壁加了用铸石耐酸混凝土做的耐磨层(7),其耐磨度可比一般旋风除尘器用的矾土水泥提高七倍以上。下除尘体(2)的沉降室周壁用氯磺化聚乙稀防腐涂料做为防腐层(8),可使寿命提高3~5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节省能源、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适用于1~20t/h工业锅炉配套。
图1是立式消烟除尘器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沿B~B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沿C~C向的剖视图。
其中:
(1)——上除尘体。 (2)——下降尘体。
(3)——环形喷淋管。 (4)——惯性栅板环。
(5)——螺旋输灰机。 (6)——螺旋引伸管。
(7)——耐磨层。 (8)——防腐层。
(9)——浮伐水封装置。 (10)——喷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5所示。其结构由上除尘体(1)、环形喷淋管(3)、惯性栅板环(4)、下除尘体(2)、螺旋引伸管(6)、螺旋输灰机(5)和浮伐水封装置(9)所组成,上除尘体(1)上部螺旋面上有用3/4″钢管做的内外环喷淋管(3),在管上均匀布置各有六组喷头(10),喷头(10)出口开角为120°,外环喷淋管喷头轴线与水平成45°夹角,内环喷淋管喷头轴线与水平成30°夹角,同时内、外环喷头(10)交错布置。在内外旋气流中部的φ650周径上用3×30×660毫米的钢板做成并均匀布置一周的惯性栅板环(4),其钢板的宽度方向与栅板环半径的夹角为60°,用以提高对0.05毫米左右的微尘粒籽的净化效果。外环喷淋管与炉水连接,通过用 3/4″钢管做成的螺旋引伸管(6)返至上部进行喷淋。螺旋引伸管(6)的位置要在下除尘体(2)水位线以下,以保证冷却。内环喷淋管与除尘器下部的浮伐水封装置(9)串联,浮伐水封装置(9)设在比螺旋输灰机(5)出口低150至200毫米处,为控制输出灰量的带水率小于40%,把输灰机(5)叶片转动速度控制在1.2米/分以下。输灰机(5)的外径为φ159毫米,其螺旋体直径为φ137毫米。在上除尘体(1)的烟气入口处及周壁加有25毫米厚用铸石耐酸磨混凝土做成的耐磨层(7),其中部与机体采用每平方分米4目的钢丝为骨架焊接固定,使耐磨层(7)牢固。在下除尘体(2)的沉降室周壁上涂有0.4毫米厚的采用氯磺化聚乙稀防腐涂料做的防腐层(8)。本实施例主要参数如下表:(为60吨锅炉配套时)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3:2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