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轮同步转向的自行车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320676181.0
  • 20131031
  • CN203544275U
  • 20140416
  • 程大鹏
  • 程大鹏
  • B62M1/38
  • B62M1/38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昌南路祁东新村7栋502室
  • 中国,CN,安徽(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躺式两轮自行车,该车有车架、前后车叉、车把、拉绳、把手、座椅、整流罩、货箱、前轮、后轮、脚踏、曲柄、共轴增变速花鼓等组成;它的前、后车叉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端和中间,并可以在车架上转动;拉绳将车叉、车把连接起来,在转向时,拉绳将车把的力矩传递到前、后车叉上,使前、后轮同时但反向转动;它的脚踏、曲柄、共轴增变速花鼓安装在前轮上,前轮为自行车的驱动轮;整流罩、流线形的货箱和半躺式的骑行方式,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增加了骑行的舒适度;所以,这是一款结构简洁、转向灵活、最适合长途骑行的自行车。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叉及前轮的中心安装了一种具有共轴增速功能的花鼓,自行车为前轮驱动;前、后轮分别安装在前、后车叉上,前、后车叉又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端的叉孔上,车把安装在座椅的下方及车架的中间,在车把的带动下,前、后轮同时但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曲柄安装在花鼓上,脚踏安装在曲柄上,力矩通过脚踏、曲柄传递给花鼓,花鼓增、变速后传递给前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它的前、后车叉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两端叉孔和中间把轴上,叉孔和把轴上安装有轴承、滚珠或其他润滑件,前、后车叉和车把可以在车架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根拉绳将前、后车叉及车把连接起来,在转向时,拉绳将车把的力矩传递到前、后车叉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车叉及车把时,两根拉绳不交叉,而连接后车叉及车把时,两根拉绳交叉,传递到前轮的力矩方向和车把的相同,传递到后轮的力矩方向同车把的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可选用液压、拉杆或轴传动的方式,将力矩在车把和前、后车叉间传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指一种前后轮同步转向的,并由前轮驱动的半躺式自行车。

目前,传统的自行车是有前叉、车把、车架、鞍座、脚踏、曲柄、牙盘、链条、前后轮等组成,骑行时,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将靠鞍座和车把支撑,长时间的骑行会造成会阴、手腕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影响人体健康,且其较高的重心不仅增加了空气阻力还增加了摔倒的几率;作为两轮的躺车,它的脚踏、曲柄、链轮置于车架前端及前轮的上方,人躺在躺椅上,身体就会过于后倾,加上较大的前后轮距,势必造成转向的不灵活,危及行车的安全,且较长的传动距离也增加了自行车的复杂度和重量。

为了提高骑行的舒适度,使长时间、长距离的骑行而不致很快疲劳;在降低重心,减小空气阻力的同时,又能提高转向的灵活性,本人设计了一款结构简单而实用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有车架、前后车叉、车把、拉绳、把手、座椅、整流罩、货箱、前轮、后轮、脚踏、曲柄、共轴增变速花鼓等组成。它的车架呈现“u”字形,两端有叉孔,中间有椅架和把轴,该车的前、后轮分别安装在前、后车叉上,而前、后车叉就安装在车架前、后两端的叉孔上,因装有轴承、滚珠或其他润滑件,使车叉可在车架上转动。

在前轮的中心安装有一种特殊的共轴增变速花鼓,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66293.1的共轴倒刹内三速花鼓,该花鼓轴上同时装有两组行星轮传动机构,第一行星轮系中,通过对太阳轮、内齿轮的锁定与否,而得到三种不同的速比;两组行星轮系间安装了两组棘轮机构作为超越离合器,第二组行星轮系中,行星架输入,轴皮共轴加速输出,它具有共轴增速、三变速等功能。将该花鼓的另一侧安装在前车叉上,而花鼓轴上固定有左、右两只曲柄,曲柄的另一端安装有脚踏,脚踏在曲柄上可以转动。它的座椅固定在车架中间的椅架上,座面略高于前后轮的中心,骑车的人坐在座椅上用脚驱动脚踏,曲柄将力矩传递给花鼓,花鼓增变速后驱动前轮,使车前进。

拉绳从车架的绳孔上穿入穿出,其一部分隐藏在车架里,隐藏在车架里的拉绳还由绳套保护,同常见的带套刹车线一样,是为了减少拉绳的磨损。车叉上,车叉轴的两侧设有叉肩孔,其叉肩孔是用于固定拉绳的绳头,并有一定张紧作用。车把呈羊角形,把它安装在车架上,车把中间的孔和车架上的把轴配合,其间安装有轴承、滚珠或其他润滑件,车把可以在车架上转动。车把的羊角端安装有把手。行驶时,当手握把手带动车把转动,通过车把左右两个压绳孔固定的两根拉绳将力矩传递给前、后车叉,前、后车叉在车架上转动。因连接前车叉及车把的两根拉绳不交叉,而连接后车叉及车把的两根拉绳交叉,传递到前轮的力矩方向和车把的相同,传递到后轮的力矩方向同车把的相反,这样就实现了自行车的转弯。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液压传动,在车把和车架间装上泵或油缸,在车架的两端与车叉间装上油缸或马达,通过油管同样可以传递力矩;也或者,通过拉杆、通过伞齿轮-轴的传动方式也可传递力矩。

还可以根据功能要求,在把手上安装闸把、副把、车铃或调速手柄等,自行车可采用倒踏刹车,或V刹之类的刹车装置。自行车的前端安装了整流罩,座椅的靠背、后轮的上方安装了流线型的货箱,是为了储存行李。

因这种自行车的前、后轮为同步转向,这就减小了车的转弯半径,转向更加灵活。由于采用了座椅、共轴增变速花鼓和前轮驱动方式,骑行时的姿势为半躺,人会觉得比较舒适,三变速的功能也可以合理分配人的体力。车的前、后端安装了整流罩和流线型的货架,进一步地减小了空气的阻力,使用长途骑行更为省力。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进行说明,各图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车架的三维视图;

图4是前、后车叉的三维视图;

图5是车把的三维视图;

图6是自行车左转向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自行车右转向时原理示意图。

图2、6、7中各部件是:1.车架,2.前、后车叉,3.车把,4.拉绳,5.把手,6.座椅,7.整流罩,8.货箱,9.前轮,10.后轮,11.脚踏,12.曲柄,13.共轴增变速花鼓。

图3中表明车架各分部件名称是:1a..叉孔,1b.椅架,1c.把轴,1d.绳孔。

图4中表明前后车叉各分部件名称是2a.叉轴,2b.叉肩绳座。

图5中表明车把各分部件名称是3a.把孔,3b.压绳孔。

如图3所示:车架1呈“u”字形,两端有叉孔1a,中间有椅架1b和把轴1c,其上还有用来穿绳的绳孔1d。

如图4所示:前后车叉2同普通自行车车叉的外形基本相同,叉轴2a在车叉的上端,在的叉肩上留有叉肩绳座2b。

如图5所示:车把3成羊角形,羊角的中间是把孔3a,把孔的两侧是压绳孔3b。

如图2所示:该车的前轮9、后轮10分别安装在前、后车叉2上,车叉2的叉轴2a插入车架1前、后两端的叉孔1a中,并通过轴承、滚珠或其他润滑件配合,使车叉2可在车架1上转动;车把3把孔3a套在车架1的把轴1c上,并通过轴承、滚珠等配合安装,使得车把3可以在车架1上旋转。

将申请号为:201210166293.1的共轴倒刹内三速花鼓13安装在前轮9和前车叉2上,在花鼓轴上固定有左、右两只曲柄12,曲柄12的另一端安装有脚踏11,脚踏11在曲柄12上可以转动,用脚驱动脚踏11,曲柄12将力矩传递给花鼓13,花鼓13增变速后驱动前轮9,自行车前进。

座椅6固定在车架1的椅架1b上;货箱8呈流线型,将其固定在座椅6的背面;整流罩7安装在车架1的前端。

拉绳4从车架1的绳孔1d上穿入穿出,其一部分隐藏在车架1里,隐藏在车架1里的拉绳4还由绳套保护,同常见的带套刹车线一样,是为了减少拉绳4的磨损;两根拉绳4的中间固定在车把3压绳孔3b上,拉绳4的端头分别固定在前后车叉2的叉肩绳座2b上,并张紧。

如图6所示:左转向时,车把3逆时针旋转并带动拉绳4,在拉绳4的作用下前车叉2随之逆时针旋转,连接在车把3与后车叉的拉绳4由于交叉,后车叉将顺时针旋转,此时安装在车叉上的前轮9后轮10形成转角,自行车向左转向。

如图7所示:右转向时,车把3顺时针旋转并带动拉绳4,在拉绳4的作用下前车叉2随之顺时针旋转,连接在车把3与后车叉的拉绳4由于交叉,后车叉将逆时针旋转,此时自行车向右转向。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0:0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