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C5/24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新型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其采用立式结构和具有长矩型切向入口的旋风子,旋风子的典型尺寸为,总高度850-1200mm,内径160-210mm,切向入口高度250-320mm,切向入口宽度30-40mm,本实用新型在旋风子的布置方式上作了实质性的改进,其特征是,从除尘器入口方向看,每后排旋风子均比前排旋风子抬高一定的高度,而且每个旋风子的入口均指向除尘器的入口,即迎向气流的方向,在与气流垂直的方向上,旋风子是紧密排列的,每个旋风子的入口段均呈喇叭口状。
2、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其特征是,根据所使用的旋风子的尺寸、数量及每个旋风子的处理烟气量,后排旋风子比前排旋风子抬高的高度在0.3H至0.5H之间,H为旋风子的切向入口的高度。
3、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其特征是,如果两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是相邻的(对称布置),则形成一种两个旋风子共用的喇叭口状进气段,如果两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是同一侧,则在一个旋风子的入口段形成喇叭口状,其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段则可借助另一相邻旋风子形成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其主要适用于2-75T/H各型燃煤锅炉烟气除尘,也可应用在其它方面,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所谓多管除尘器就是把多个旋风分离器(旋风子)并联使用,利用旋风分离器直径小离心力大的优点来获得较高的除尘效率。目前使用的多管除尘器由旋风子、支撑平台、灰斗、密封箱体等所组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立式,即所谓旋风子垂直布置,一类为卧式,旋风子水平布置;由于旋风子又有切向进气和轴向进气两种形式,所以,立式多管除尘器又可分为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多管除尘器和立式轴向进气旋风子多管除尘器,目前轴向进气的旋风子已较少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是一种新型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
根据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参见《切向进气旋风子的优选试验》一文,《电力技术》85年1期),具有长矩型切向入口的旋风子综合性能较好,其典型尺寸为,总高度850-1200mm,内径180-210mm,切向入口高度250-320mm,切向入口宽度30-40mm,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旋风子。
目前国内所生产的、或已提出方案的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多管除尘器,其旋风子均是布置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支撑平台上,为平衡前后排旋风子进气阻力损失的不均匀,又多采用旋风子入口方向逐渐偏转的方式,即第一排旋风子的入口方向与除尘器入口方向垂直,而至最后一排,旋风子的入口方向与除尘入口方向平行,即迎向气流方向(见中国专利ZL86204924和ZL89217064.6等)。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旋风子均布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前排旋风子对后排旋风子 的进气构成阻挡,使得除尘器的内部流场非常复杂,进气气流不平稳,造成各旋风子的处理烟气量不同,阻力损失不同,旋风子之间发生串流,除尘效率降低;这样布置,还会使旋风子入口处的气流速度提高得太突然,从6-8m/s突然提高到20m/s以上,因此除尘器内部气流呈湍流状态,气流不平稳、也造成各旋风子的处理烟气量不同,阻力损失不同,旋风子之间发生串流,除尘效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切向进气旋风子的布置方式,构成一种新型立式切向进气旋风子高效多管除尘器,其内部气流平稳,各旋风子阻力损失一致,串流减小,除尘器性能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其目的,其旋风子不再布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而是后排比前排均抬高一定的高度,减少前排旋风子对后排旋风子进气气流的阻挡;其旋风子也不再采用旋风子入口方向逐渐偏转的方式,而是所有旋风子的入口方向均与除尘器入口地方向平行,即迎向气流方向;在与进气气流垂直的方向上,旋风子之间也不再留有间隙,而是紧密排列,这样会在每个旋风子的入口段形成喇叭口状,使旋风子进气速度变化平稳,阻力损失稳定一致,串流减小,这样的布置还会减小阻力损失。本实用新型可提高除尘效率1-3%,降低阻力损失10%,从目前的实施例看,本实用新型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对提高除尘器性能效果明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参照图1,1是除尘器的入口,2是旋风子,图中H为旋风子切向入口的高度,由图1可见,从除尘器入口方向看,每后排旋风子均比前排旋风子抬高一定的高度,根据所使用的旋风子的尺寸、数量及每个旋风子的处理烟气量,后排比前排抬高的高度取为0.3H至0.5H 为佳,如图1所标明的。
参照图2,1是除尘器的入口,2是旋风子,由图2可见,每个旋风子的入口均指向除尘器的入口1,即迎向气流的方向,在与气流垂直的方向上,旋风子是紧密排列的,这样利用相邻的旋风子就会在每个旋风子的入口段形成喇叭口状,如果两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是相邻的(对称布置),则形成一种两个旋风子共用的喇叭口状进气段,如图中3所示,如果两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是同一侧,则在一个旋风子的入口段形成喇叭口状,如图中4所示,依此规律,其相邻旋风子的入口段则可借助另一相邻旋风子形成喇叭口状,因此每个旋风子的入口段都是喇叭口状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8:0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1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