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0420025999.7
  • 20040402
  • CN2682315
  • 20050302
  • 李台
  • 李台
  • F24C15/20
  • F24C15/20

  •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路5号翡翠园4栋303室
  • 中国,CN,安徽(34)
  • 安徽合肥大夏专利事务所
  • 汪敦泳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由排烟主管(11)、进风主管(10)和机箱和U形抽烟管(5)以及阻烟板(24)组成,其特征在于机箱由机箱上罩盖(1)、离心风机(2)和机箱箱体(26)组成,机箱箱体(26)由内隔板(15)隔成三个密闭箱体,中间是负压集烟箱(16),两边分别是左、右动力箱(7),高速电机(14)和离心风机(2)安装在动力箱(7)里;动力箱(7)上部设有进风联管(9),并与进风主管(10)相通,底部开有风机出风口,与U形抽烟管进风口(23)连接固定;机箱下方设有2个并列的U形抽烟管(5),U形抽烟管出风口(22)伸入负压集烟箱(16)中;U形抽烟管(5)的外立面上开有20-60个条形吸烟口(8),每个吸烟口(8)都设有向内倾斜的挡风导流板(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工艺不复杂,且吸排油烟效率高,耗能低,噪音小,安全性高,是现有抽油烟机的理想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由排烟主管(11)、 进风主管(10)、机箱和U形抽烟管(5)以及阻烟板(24)组成,其特征 在于机箱由机箱上罩盖(1)、离心风机(2)和机箱箱体(26)组成,其中 机箱上罩盖(1)上设有上罩盖吸烟口(19)和电源开关(18),机箱箱体(26) 由内隔板(15)隔成三个密闭箱体,中间是负压集烟箱(16),两边分别是 左、右动力箱(7),高速电机(14)和离心风机(2)安装在动力箱(7)里; 动力箱(7)上部设有进风联管(9),并与进风主管(10)相通,底部开有 风机出风口,与U形抽烟管进风口(23)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 机箱下方设有2个并列的U形抽烟管(5),U形抽烟管出风口(22)伸入 负压集烟箱(16)中,并通过负压内排烟管(17)与排烟主管(11)相通; U形抽烟管(5)的外立面上开有20-60个条形吸烟口(8),每个吸烟口(8) 都设有向内倾斜的挡风导流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 排烟主管(11)外套有进风主管(10),呈回字形结构,一端与机箱上罩盖 (1)连接固定,且其室外出烟口高于进风主管(10)开口1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 U形抽烟管(5)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两扇阻烟板(24),阻烟板(24)与U 形抽烟管(5)之间由可拆卸式铰链(25)连接固定,U形抽烟管(5)的最 低点装有抽屉式集油盒(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抽排装置,确切的说是一种带U形抽烟管 的吸油烟装置。

背景技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抽油烟机越来越普及,使家 庭的空气不受油烟污染。但是现有的如″帅康″、″方太″、″村田″等深型直吸式 抽油烟机,普遍存在安装距离相对过高的问题,离烟源过远,有约40%的油烟 在上升过程中飘散,在室内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生产厂家采取 了加大电机功率的措施,不但耗能,效果还不理想。另外,直吸式抽油烟机 的电机、叶片以及相关零件都置于烟道中,油污积垢情况严重,增加了电机 的起动负荷,噪音加大,极大地影响了排烟效率。同时,油污对电机、叶片 和电线有腐蚀作用,极易形成短路,影响整机使用寿命。上述直吸式抽油烟 机还有拆装不便,清洗困难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才能对其进行拆装清洗, 否则就会破坏电机动平衡,加剧了噪音的扩大,严重的会直接造成抽油烟机 的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油烟效 率高,噪音小、能耗少,且寿命长免拆洗的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 烟装置,由排烟主管、进风主管、机箱和U形抽烟管以及阻烟板组成,其特征在 于:

1. 本实用新型的机箱由机箱上罩盖、离心风机和机箱箱体组成,其中机 箱上罩盖上设有上罩盖吸烟口和电源开关,机箱箱体由内隔板隔成三 个密闭箱体,中间是负压集烟箱,两边分别是左、右动力箱,高速电 机和离心风机安装在动力箱里;动力箱上部设有进风联管,并与进风 主管相通,底部开有风机出风口,与U形抽烟管相连通;排烟主管 外套有进风主管,呈回字形结构,一端与机箱上罩盖连接固定,且室 外出烟口高于进风主管开口1米。

2. 机箱下方设有2个并列的U形抽烟管,U形抽烟管的进风口与风机 出风口连通,U形抽烟管出风口伸入负压集烟箱中,并通过负压内排 烟管与排烟主管相通;U形抽烟管的外立面上开有20-60个条形吸烟 口,每个吸烟口都设有向内倾斜的挡风导流板。

3. 在2个U形抽烟管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两扇阻烟板,阻烟板与U形抽 烟管之间由可拆卸式铰链连接固定,U形抽烟管地最低点装有抽屉式 集油盒。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与现有的直吸式抽油烟机完全不同的结构设计,是利用了 离心风机在U形抽烟管内产生高压高速的喷射气流,在抽烟管内外空间产生空气 压差(负压),形成负压区,可将外面的油烟吸入U形抽烟管,并由高速气流经 负压集烟箱和排烟主管排到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 点:

a.抽烟效率大大提高。由于U形抽烟管的安装位置离烟源很近,最低的吸烟 口离灶台仅100mm,而且吸烟口数量很多,再加上机箱上的集烟箱吸烟口 和上罩盖吸烟口,可以确保在油烟上升途中将其全部吸入抽烟管。另外阻风 板张开后,就会使油烟聚集在一个半封闭空间里,防止其向两边扩散,便于 抽烟管抽吸油烟,同时也防止室内气流对油烟产生扰流影响,从而提高了抽 排油烟的效率。经实际测算,本实用新型的吸烟效率达95%以上,基本上保 证了人体和室内环境不受油烟污染。

b.寿命长,免清洗。由于高速电机、离心风机和相关电路被密封于动力箱中, 进风主管开口端又在室外,吸入的是不含油烟的新鲜空气,使上述装置不接 触油烟水汽,从根本上解决了油烟积垢和腐蚀问题,降低了电机的故障率, 从而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c.体积紧凑,噪音小,耗能低。现有的抽油烟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体 形较大,而且位置正好对着人的头部,人们稍不注意就会碰伤头或眼,非常 不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外形扁平,最薄处厚度仅60mm,最厚处厚度才180mm, 且离人体较远,所以很安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最大噪音源—风机,处于密 闭的动力箱中,隔绝了噪音;又由于风机是直接装在墙壁上,与机箱接触面 很小,不会产生振动,从而防止了箱体因振动产生噪音。本实用新型所使用 的高速电机,单机功率仅70W,目前的直吸式抽油烟机的功率最高已达 400W,相比之下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工艺不复杂,且吸排油烟效率高,耗能 低,噪音小,安全性高,是现有抽油烟机的理想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组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a,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b,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c,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d。

1.机箱体上罩盖、2.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扇叶、4.挡风导流板、5.U形 抽烟管、6.集油盒、7.动力箱、8.吸烟口、9.进风联管、10.进风主管、11.排 烟主管、12.炒菜锅、13.厨房外墙体、14.高速电机、15.内隔板、16.负压集 烟箱、17.负压内排烟管、18.电源开关、19.上罩盖吸烟口、20.集烟箱吸烟口、 21.离心风机进风口、22.U形抽烟管出风口、23.U形抽烟管进风口、24.阻烟板、 25.可拆式铰链、26.机箱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一种带U形抽烟管的吸油烟装置,由排烟 主管11、进风主管10和机箱以及U形抽烟管5组成,其中机箱由机箱上罩盖1、 离心风机2和机箱箱体26组成,其中机箱上罩盖1上设有上罩盖吸烟口19和电 源开关18,机箱箱体由内隔板15隔成三个密闭箱体,中间是负压集烟箱16,其 底板上开有集烟箱吸烟口20,两边分别是左、右动力箱7,高速电机14和离心 风机2安装在动力箱7里。参见图3、4、5、6,离心风机进风口21与动力箱7 上部的进风联管9连接固定,并与进风主管10相通,底部开有风机出风口,与U 形抽烟管进风口23连接固定;排烟主管11外套有进风主管10,呈回字形结构, 一端穿过厨房外墙体13,且其室外出烟口高于进风主管10开口1米,另一端与 机箱上罩盖1连接固定。

机箱下方设有2个并列的U形抽烟管5,U形抽烟管出风口22伸入负压集 烟箱16中,并通过负压内排烟管17与排烟主管11相通;U形抽烟管5的外立 面上开有48个条形吸烟口8,每个吸烟口8都设有向内倾斜的挡风导流板4。U 形抽烟管5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两扇阻烟板24,阻烟板24与U形抽烟管5之间由 可拆卸式铰链25连接固定,U形抽烟管5的最低点装有抽屉式集油盒6。

使用时,离心风机2在U形抽烟管5内产生高压高速的喷射气流,在U形 抽烟管5内外空间产生空气压差(负压),形成负压区,可将炒菜锅12产生的油 烟吸入U形抽烟管5,一部分上升的油烟由上罩盖吸烟口19和集烟箱吸烟口20, 吸入负压集烟箱16,并进入负压内排烟管17和排烟主管11排到室外。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1:0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