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K3/28
1、螺旋关风器,包含有动力、输送体、筒体,本实用新型的的特征 在于螺旋输送体与动力传动装置相联接,并安装在筒体内,其前端有压力 门,压力门联接在出料斗的内腔里,并可绕联接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关风器,其特征在于出料斗的内腔固 定联接有能包容压力门的压力门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关风器,其特征在于出料斗的内腔里 装有调节螺钉弹簧,其前端部抵触压力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关风器,联接件可以是联接轴或联接 铰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关风器,它适用于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风 网(路)系统中。
现有的通风除尘和气力输送风网(路)系统中的关风器多为叶片关风 器,其关风、防漏风、防堵料的性能较差,其原因如下:1、叶片关风器 采用叶片与筒体内沿相接触作循环圆周运动达到连续关闭和排卸物料的目 的。由于叶片与筒体之间若配合过紧,则会使电机负荷过大;若间隙不大, 叶片与筒体产生磨擦,容易磨损,增大间隙,间隙大了,物料挤入间隙中, 叶片、物料、筒体三者之间的磨擦磨损就更大,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使之 漏风。2、叶片关风器中的叶片轴两端的端板由于支持叶片运转而同时运 转,那么端板与筒体两端需要间隙才能运动,存在间隙就会漏风。3、叶 片运转时始终只能作一个方向的运转(正转或反转),那么,物料在筒体 内也只随一个方向排出,则另一个方向会因叶片运转而产生断续性空间, 空间中叶片与筒体存在的间隙即会漏风。4、若排卸粘结性物料,物料易 粘于叶片上,因叶片转速慢(36特/分),离心力较小,物料难以脱离 叶片,而叶片上循环运行时,则沉降下来的物料又堆积在关风器之上,不 能排卸。5、若遇较大较硬物料落入叶片与筒体或叶片与叶片之间,则会 发生卡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螺旋关风器,具 有多重关风、防漏风、防堵料性能优良、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螺旋关风器包含有动力传动装置、 螺旋输送体、筒体、压力门、压力门框、出料斗、调节螺钉弹簧。螺旋输 送体与动力传动装置相联接,安装在筒体内,其前端有压力门,压力门联 接在出料斗的内腔里,并可绕联接件转动。联接件可以是联接轴或联接铰 链。出料斗内腔里还固定联接有能包容压力门的压力门框。出料斗内腔里 装有调节螺钉弹簧,其前端部抵触压力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构思新巧、结构紧凑,具有多重关风的特, 防漏风、防堵料性能良好。多重关风是指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力门、螺旋 体和物料三重关风,是因为:1、不管有无物料和物料的形状,正压或负 压工况,压力门均起关风作用。2、由于螺旋体只往一个方向不断地运转, 向出口端推进,而且螺旋输送体上的螺旋片直径是变化的,螺距亦是变化 的,进料口端大,出料口端小,故物料不会在关风器内作循环运动或停在 原处,从而真正防堵。3、由于调节螺钉弹簧的端部始终抵触压力门,调 节螺钉,可调节抵触压力,封闭可靠,调节方便。4、当关风器输送排卸 物料时,物料充盈筒体和压力门的出料口,亦起关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关风器主视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螺旋关风器包含 有动力传动装置7、螺旋输送体1、筒体2、压力门3、压力门框4、调 节螺钉弹簧5、出料斗6。筒体1两端分别联接动力传动装置7和出料斗 6,其上有进料口,进料口法兰盘与网(路)中的上一个部件联接。螺旋 输送体含有轴和螺旋片,其直径是变化的,靠出料口端小,进料口端大, 其螺距亦是变化的,出口端大于进口端。螺旋输送体1与动力传动装置相 联并由其驱动而转动推送物料向出料斗。螺旋输送体1安装在筒体2内, 其前端有压力门3,压力门3联接在出料斗6的内腔里,并可绕联接轴转 动。出料斗内腔里还固定联接有压力门框4,其安装位置恰好能包容压力 门3。出料斗内腔里装有调节螺钉弹簧5,其前端部始终抵触压力门3, 抵触压力可调。
简述本螺旋关风器的工作过程:筒体2上有进料口,进料口法兰与网 路中的上一个部件联接,出料斗6下方有出口料口,出料口法兰与网路中 的下一个部件联接,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螺旋输送体转 动,将物料推送向压力门方向,当物料克盈到一定程度,能克服压力门的 开启压力时,压力门开启,物料下落从出料口排出。压力门的开启压力可 由调节螺钉弹簧预调。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实施方案,简述如下:
1、压力门可以联接在筒体上。
2、压力门可以联接在压力门框上;
3、压力门框可以联接在筒体上。
4、弹簧可以为拉簧,两端分别联接在压力门和筒体上。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07:3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