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节能热水炉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87209561
  • 19870630
  • CN87209561
  • 19880203
  • 尹俊生
  • 尹俊生;尹春生
  • F24B1/185
  • F24B1/185

  • 北京市通县西营房8号
  • 中国,CN,北京(1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取暖设备领域。炉体采用立面夹层和斜面夹层,在斜面夹层炉体内有吸热板,用以提高炉体的热利用率,有二次进风设备装置以加速煤层的充分燃烧,达到节能目的,本实用新型热利用率为78%。节煤率为40%,远远超过一般民用炉,还具有供暖、供热水等多种功能。
权利要求

1、多用节能热水炉由出烟口、上炉盘、下炉座和炉体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炉筚上端的炉体(17)为立面夹层,调风节门(4)的上部是向里收缩的斜面夹层炉体,其斜面夹层炉体的里部夹层有吸热板(6),其外部夹层有出热水口(3),在炉体的铁圈膛泥线(9)上部有进风管(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节能热水炉,其特征是:炉体(17)的立面夹层的外层上端有调风节门(4),其下端有    入水口(11)。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节能热水炉,其特征是:炉体(17)的直径与高度的比值是1,1.8~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取暖设备领域。

目前,国内所有的各种类型的热水取暖炉,其不足之处在于热利用率较低,通常为50%左右,而耗煤率较高,通常为12平方米,保持温度16°以上(月)耗煤500~600斤。而且热水自然循环性能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先进结构的多用节能热水炉,使其具有较高的热利用率,和较低的耗煤率,此外还具有良好的自然热水循环性能和安全性。

炉体采用立面夹层和斜面夹层,在斜面夹层炉体的里部夹层有吸热板(6),在其外部夹层有出热水口(3)。在炉体的立面夹层上端外部有调风节门(4)。调风节门(4)与炉体内的进风管(7)连接。这种结构设计,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优点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与其它热水炉相比,热利用率达到78%,节煤率为40%。用本实用新型通用50型,在外界温度为2°的情况下,60平方米的暖棚的情况下,长80米,最高点为3米,直径3/4”的水管进行自然循环性能试验,点炉半小时后各处水温从2℃即能提高10-15℃,一小时后能升高50~60℃,在冬季外界-5~-10℃时可供每天8人吃饭,20人用开水。

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热利用率,通常每小时耗煤1.2公斤。按每公斤发热3500大卡算,共能发热4200大卡,加热55公斤的水,从45℃加热到炉出水口温度105℃,只需用热量3300大卡热利用率达78%,远远超过一般民用炉。

本实用新型除上述优点外,还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多用节能热水炉。

1、出烟口        2上炉盘        3出热水口        4调风节门        5斜面聚热器        6吸热板        7进风管        8水层支撑块        9铁圈膛泥线        10膛泥层        11入水口        13炉筚        14炉门条        15活动炉门        16下炉座        17炉体。

用金属材料例如铸铁制作本实用新型的炉体(17),下炉座(16)活动炉门(18),炉门条(14)、炉筚(13)、出烟口和上炉盘(2)、用炉排与下联接板(12)使炉筚(13)固定在炉体(17)内,炉门条固定在炉体(17)上,使活动炉门(18)能在下炉座与炉门条之间开启和封闭炉体,炉筚(13)上端与炉体铁圈膛泥线之间的内壁有膛泥层,进风管(7)绕炉体内壁一周,位于铁圈膛泥线 之上,铁圈膛泥线(9)为炉体燃烧区上部,进风管(7)由炉体外部的调风节门控制进风,以控制空气的补给,使煤层充分燃烧,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炉体(17)的立面和斜面按装夹层。炉体(17)在调风节门之上向里收缩,可使斜面夹层贴近火焰更好的受热,斜面加层内壁安装吸热板,提高了热利用率。立面夹层与斜面夹层之间的存水间隙可根据炉子的大小,选出最理想的存水间隙,立面夹层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用水层支撑块支撑。在炉体上的立面夹层的外壁下部有入水口,斜面夹层上部有出热水口,出烟口(1)和上炉盘(2)位于斜面夹层之上。用螺丝连接。炉体(17)的直径与其高度之间最佳比例为1,1.8~2。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3:2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