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03243452.9
  • 20030403
  • CN2611811
  • 20040414
  • 河北保定太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魏德义;萧成;唐立新;冯立英
  • F24H1/36
  • F24H1/36

  •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路一号
  • 中国,CN,河北(13)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将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和卧式锅炉结为一体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具有密封式可调节的一次风装置和二次风装置,通过调节风门的开度,使一次风成为气化风,二次风成为燃烧风。由于采用薄煤层低风速气化工艺,即可防止结渣,减少飞灰量,又可产生高温煤气,保证煤气的稳定燃烧,由于二次风装置是多孔、分层、交错、射流式,可使煤气在煤层上方分级燃烧,大大提高燃烧效率,消除碳黑,并可降低NOx浓度,同时还有利于飞灰的分离,由于炉膛内设置惯性飞灰分离室,使飞灰进一步得到分离。本实用新型排烟无,烟尘排放浓度≤80mg/m3,由于对流受热面采用高效传热元件,热效率≥80%。
权利要求

1.卧式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包括炉部和锅部,其中炉部包 括由前、后、左、右四根方管构成的长方形框架式炉座,炉座的框架 上安装有炉排,炉座的四面框架上安装有前、后、左、右四面炉墙, 四面炉墙所围空间形成炉膛,炉膛内有炉拱,前炉墙上有加煤炉口, 炉部还包括给风装置,给风装置包括风机,锅部安装在炉部上,锅部 包括水平纵置的锅筒和锅筒内的水平纵置的螺纹烟管束,锅筒的筒壁 上安装有进水口和水位指示器,锅筒的最高位筒壁上安装有热媒出口、 安全阀、压力表,锅筒的最低位筒壁上安装有排污管,炉座左右两个 方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彼此对称的水平纵置的集箱,锅筒与左、右两 个集箱之间联通有左、右两组彼此对称的降水管和水冷壁管,两个集 箱的最低位处分别安装有排污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炉座的左、 右、后三个方管内焊接有隔板,方管的管壁和隔板形成一次风箱和二 次风箱,二次风箱位于一次风箱的上面,一次风箱的内侧壁板上有多 个吹向炉排以下空间的喷风孔,在炉座的后方管的外侧壁板上分别安 装有与一次风箱相通的一次风口和与二次风箱相通的二次风口,在一、 二次风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个密封式的调节指示风门,一、二次风口通 过一个三通管件与风机总风口相联通,在炉座左、右两侧的两个方管 上分别安装有多根与二次风箱相通的竖直风管,每个竖直风管皆有喷 风件,这些竖直风管位于炉墙内,这些竖直风管按喷风的层面分多组, 每组的各个竖直风管与其它组的各个竖直风管彼此交错排列,左、右 两侧的同组竖直风管的纵向位置及其喷风件的高度也是交错的,一次 风口及其调节指示风门、一次风箱及其喷风孔构成一次风装置,二次 风口及其调节指示风门、二次风箱、二次风箱上的多组竖直风管及其 喷风件构成多孔、分层、交错射流二次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其特征在 于炉膛出口处有一个惯性飞灰分离室,炉排面积比同规格层燃锅炉的 常规炉排面积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特别涉及燃煤工业锅炉。

背景技术

燃煤工业锅炉的最大缺点:一是热效率低,二是烟尘排放浓度高。国 外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措施:一是锅炉大型化、自动化,二是煤优质化、 商品化、稳定化,三是炉外安装高效率除尘器。我国围绕这两个问题不 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也开发了许多新产品。河北保定太行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并公开了一种立式的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这种 锅炉是将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和锅炉科学地结为一体的产物。它的技术思 想是通过可调的一、二次风装置使一次风成为气化风,使二次风成为煤 气燃烧风,实践证明这种技术思想是可行的,该锅炉的热效率≥80%, 烟尘排放浓度<80mg/m3,NOX<200mg/m3。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和锅炉科学地结为一体的 技术思想应用到卧式锅炉上,开发一种“卧式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 新产品,并且使这种锅炉的热效率达到80%以上,同样不用炉外除尘器 即可使排烟无,烟尘排放浓度达到GB13271-2001标准的要求。

所述的卧式煤气化—无烟燃烧锅炉的结构包括炉部和锅部。其中炉 部包括由前、后、左、右四根方管构成的长方形框架式炉座,炉座的框 架上安装有炉排,炉座的四面框架上安装有前、后、左、右四面炉墙, 四面炉墙所围空间形成炉膛,炉膛内有炉拱,前炉墙上有加煤炉口,炉 部还包括给风装置,给风装置包括风机,锅部安装在炉部上,锅部包括 水平纵置的锅筒和锅筒内的水平纵置的螺纹烟管束,锅筒的筒壁上安装 有进水口和水位指示器,锅筒的最高位筒壁上安装有热媒出口、安全阀、 压力表,锅筒的最低位筒壁上安装有排污管,炉座左右两个方管上分别 安装有一个彼此对称的水平纵置的集箱,锅筒与左、右两个集箱之间联 通有左、右两组彼此对称的降水管和水冷壁管,两个集箱的最低位处分 别安装有排污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炉座地左、右、后三个方管 内焊接有隔板,方管的管壁和隔板形成一次风箱和二次风箱,二次风箱 位于一次风箱的上面,一次风箱的内侧壁板上有多个吹向炉排以下空间 的喷风孔,在炉座的后方管的外侧壁板上分别安装有与一次风箱相通的 一次风口和与二次风箱相通的二次风口,在一、二次风口处分别安装有 一个密封式的调节指示风门,一、二次风口通过一个三通管件与风机总 风口相联通,在炉座左、右两侧的两个方管上分别安装有多根与二次风 箱相通的竖直风管,每个竖直风管皆有喷风件,这些竖直风管位于炉墙 内,这些竖直风管按喷风的层面分多组,每组的各个竖直风管与其它组 的各个竖直风管彼此交错排列,左、右两侧的同组竖直风管的纵向位置 及其喷风件的高度也是交错的。一次风口及其调节指示风门、一次风箱 及其喷风孔构成一次风装置,二次风口及其调节指示风门、二次风箱、 二次风箱上的多组竖直风管及其喷风件构成多孔、分层、交错、射流式 二次风装置。

炉膛出口处有一个惯性飞灰分离室。炉排面积比同规格层燃锅炉的 常规炉排面积大。

本实用新型是将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和卧式锅炉科学结为一体的产 物,由于设有一、二次风调节指示风门,调节一、二次风的风量和比例, 使一次风成为气化风,二次风成为煤气燃烧风。由于加大了炉排面积, 相对于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减少了煤层厚度,使产生的煤气成为高温煤气。 由于二次风的各个竖直风管在炉墙内,提高了二次风的温度,满足了煤气的 燃烧条件。由于一次风的风速较低,产生的煤气中飞灰量也少,由于二次风 是多孔、分层、交错、射流式的,在煤层上空产生多层旋涡式风层,这不仅 使煤气在煤层上方分级燃烧,大大提高燃烧效率、消除碳黑,而且有利于飞 灰的高效分离,降低烟尘排放浓度,大幅度地减少烟气中NOX的浓度,实现 清洁燃烧。由于在炉膛出口处设有惯性飞灰分离室,使飞灰进一步得到分离, 进一步降低了烟尘排放浓度,使排烟无。由于提高了燃烧效率,也提高了 锅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其中锅筒有部分没剖。

图2是实施例的左视图,该图上有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炉部包括由前、后、左、右4根方管组 成的长方形框架式炉座(1)。四根方管上安装有前、后、左、右四面炉墙 (6)。四面炉墙所围空间形成炉膛。炉腔的中后部有一个后炉拱(19), 该炉拱的形状横剖面为“U”形,纵剖面为直角架形。后拱的后面为惯性飞 灰分离室(21)。前炉墙上有加煤炉口(4)。后炉墙上有飞灰清除口(23)。 在炉座内的中前部有一个装在炉座上的固定炉排(2)。炉座的左、右、后 三个方管内焊接有“一”字形隔板,形成一次风箱(25)和二次风箱(24), 二次风箱位于一次风箱的上面,一次风箱的左、右两个侧部的内侧壁板上有 多个吹向炉排下面空间的喷风孔(30)。在炉座的后方管的外侧壁板上分别 安装有与一次风箱相通的一次风口(29)和与二次风箱相通的二次风口 (26)。一、二次风口上分别安装有带指示刻度的密封式的调节阀门(28), 两个调节阀门通过一个三通件(27)与风机的总风口相联通。在左、右两 侧二次风箱的上壁板上分别安装有多根与二次风箱相通的竖直风管(7), 每个竖直风管上都安装有喷风件,这些竖直管按其喷风件喷风的层面分三组, 即下层风竖直风管组、中层风竖直风管组、和上层风竖直风管组,同侧的上、 中、下层风竖直风管交错排列,左、右两侧风箱上的同组竖直风管也不是一、 一对称的,而是交错的。二次风口及其调节指示阀门、二次风箱、以及二次 风箱上的三组竖直风管及其喷风件构成多孔、分层、交错、射流式二次风装 置。本实施例的锅部包括水平纵置的锅筒(15)和锅筒内的水平纵置螺纹 烟管束(9),锅筒上安装有进水口(11)、和水位指示器(31),锅筒 的最高位上安装有蒸汽出口(14)、安全阀(16)、压力表(12)和人 孔(13),锅筒的最低位的筒壁上安装有排污管(22),炉座左、右两侧 方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彼此对称的水平纵置的集箱(3),锅筒和左、右两 个集箱之间联通安装有两组彼此对称的降水管(18)和水冷壁管(5)。 两个集箱的最低位的箱板上分别安装有排污管(33)。靠近锅筒下部筒壁的 外侧有两个彼此对称的水平纵向的八字烟道(32),锅筒的前、后两端分别 有前烟箱(8)和后烟箱(20)。前烟箱的上面有烟气出口(10)。炉膛 后部的飞灰分离室(21)、烟道(32)、前烟箱(8)、锅筒内的部分烟 管、后烟箱(20)、锅筒内的另一部分烟管、烟气出口(10)依次相联通。 炉墙和锅筒的外表面装有保温装饰层(17)。

本实施例烟尘排放浓度≤80mg/m3,NOX<200mg/m3,热效率≥80%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1:3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