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及强化采油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及强化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2.油田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以后,注入水按照固定流线向前推进,形成无效循环,导致注水井到不同油井间所对应的剩余油分散位置和分散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实现对不同油水井间剩余油的判断,并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动用,是目前油田急需解决的开发问题。
3.目前剩余油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了单井剩余油饱和度测定方法、井间剩余油测定方法以及物质平衡法,其中单井剩余油饱和度测定方法包括了取心、示踪剂、测井等方法。井间剩余油测定方法包括了电阻率法、井间示踪剂测试。但是不同的方法其适应性和准确度各不相同,而且涉及的各种不同的方法需要配合相应的测试检测技术,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所用的部分试剂存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所以需要更加准确、有效、经济、环保的新技术,实现对井间剩余油的有效判断。
4.微生物驱油作为一种发展较快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不同的油田开展了规模化的推广应用,见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功能菌能够综合作用油藏中的原油,有效动用剩余油,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5.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10452866 a公开了一种定向激活核心微生物的激活剂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激活剂,可以定向激活油藏内部核心微生物,从而调控整个油藏微生物落代谢活动中的核心代谢途径,降低原油粘度、凝固点,提高原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6.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2983367 a公开了一种弓形菌在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方法,通过测定微生物驱油前后地层弓形菌的丰度变化,判断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的效果。
7.以上专利针对微生物驱油从激活剂或者微生物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法,但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现有专利的方法均是对油藏中不同功能微生物的笼统激活,无法实现真正准确有效的定向激活作用剩余油;(2)微生物激活以后在油藏中无法实现对不同部位剩余油的高效作用,大部分即使是有效激活功能菌,也会随着注入水从大孔道无效循环采出,无法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判断,并准确作用剩余油;(3)现场检测某种特种功能菌能够体现某种功能菌的激活生长或者运移产出作用,但是不一定能够代表现场效果的好与坏,也不能代表微生物对剩余油的作用好坏,需要进一步考察评价。所以针对以上专利,需要通过对剩余油准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实现对油藏不同剩余油的高效作用。
8.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嗜烃类的微生物菌种,利用产出液嗜烃菌的菌浓高低判断注水井到油井间的剩余油情况,从而进一步针对不同单井制定相应的微生物驱
油的措施,从而实现对油藏剩余油的准确判断,并实现对剩余油的高效动用。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及强化采油方法。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操作强和现场效果好的优点,可以实现对油藏中剩余油的高效动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15%以上。
10.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试验油藏的筛选;
12.(2)模拟实验;
13.(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
14.(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
15.进一步地,步骤(1)中试验油藏筛选的条件为:试验油藏为正常生成的油藏,油藏温度<90℃、原始地层压力<20mpa、渗透率>100
×
10-3
μm2、地层水矿化度<200000mg/l、原油粘度<50000mpa
·
s、原始含油饱和度>50%。
16.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步骤为:
17.(21)将试验油藏的填砂岩心进行洗油,制成φ38
×
600mm的标准岩心;
18.(22)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
19.(23)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的原油;
20.(24)老化放置7d后一次水驱,岩心水驱至不同剩余油饱和度;
21.(25)向一次水驱后的岩心中注入嗜烃菌,注入量为0.1pv,注入后跟踪检测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数量。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嗜烃菌为烃降解菌、互营单胞菌、毛螺菌、嗜盐单胞菌、海杆菌、嗜烃假单胞菌、产氢菌中的一种。
23.更更进一步地,所述嗜烃菌为烃降解菌或海杆菌。
24.进一步地,步骤(25)中所述的嗜烃菌数量的确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跟踪判断,通过功能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判断其浓度的高低,其具体步骤为:
25.(251)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配置:
26.嗜烃菌定量检测反应体系20μl,体系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酶体系10μl,0.02n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dna 1μl,无菌水8.6μl,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实验,反应液配置在96孔无菌反应板中;
27.构建标准曲线的标准质粒反应体系20μl,体系组成同上,其中模板dna分别选择1μl的1
×
102copy/ml、1
×
104copy/ml、1
×
106copy/ml和1
×
108copy/ml 4个梯度的标准质粒溶液,每个标准质粒做3组平行实验;
28.(252)荧光定量pcr扩增步骤
29.当反应引物tm值大于等于60℃时,扩增包括:
30.步骤1:95℃预变性3min;
31.步骤2:95℃变性10s,60℃退火30s,步骤2循环40次,60℃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32.当反应引物tm值小于60℃时,扩增包括:
33.s1:95℃预变性3min;
34.s2:95℃变性10s,退火温度30s,72℃延伸30s,步骤2循环40次,72℃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35.(25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36.以标准质粒拷贝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嗜烃菌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样品的ct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中嗜烃菌基因拷贝浓度。
37.进一步地,步骤(25)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9。
38.进一步地,步骤(3)中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数量的多少判断嗜烃菌菌浓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根据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
39.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嗜烃菌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
40.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
41.序号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140%-45%2-3230%-40%3-4325%-30%4-5420%-25%5-65《20%》7
42.。
43.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44.(41)在试验油藏注水井中注入嗜烃菌,其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9;
45.(42)在油井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检测周期为3-5d,检测次数8-10次;
46.(43)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以及步骤(3)确定的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确定试验油藏的剩余油。
47.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通过上述任一一种方法确定试验油藏的至少一个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其中:油水井的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如下表所示:
49.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措施对应关系表
50.进一步地,所述的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玉米浆干粉2.5-4.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硝酸钠0.2-0.5g/l、微量元素液15-20ml/l,余量为水,其中:
51.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
52.进一步地,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葡萄糖10-15g/l、蛋白胨1.2-2.4g/l、磷酸二氢钾0.6-1.2g/l、氯化钠0.1-0.4g/l、微量元素液10-26ml/l,余量为水,其中:
53.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
54.进一步地,所述的产生多糖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淀粉5-15g/l、豆粉水解液1-5g/l,磷酸氢二钾0.4-1.2g/l、氯化钙0.1-0.3g/l、硫酸镁0.05-0.2g/l,微量元素液15-30ml/l,余量为水,其中:
55.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
56.进一步地,所述的聚合物凝胶包括聚丙烯酰胺2-4g/l、氯化铬0.3-0.6g/l、柠檬酸0.02-0.05g/l。
57.进一步地,所述的聚合物弱冻胶包括聚丙烯酰胺3-6g/l、氯化铬0.5-0.8g/l、柠檬
酸0.05-0.08g/l。
58.本发明是利用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根据嗜烃菌对原油特有的趋向性,剩余油丰度高的区域,嗜烃菌更加容易在油水界面吸附作用,从而在产出液中检测到的嗜烃菌浓度就会相应降低;而剩余油丰度较低时,嗜烃菌在油水界面的吸附作用减弱,所以对应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浓度增加。依据上面的规律认识,通过注入具有特定浓度的嗜烃菌,同时对产出液中嗜烃菌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的丰度高低。进而根据油水井间剩余油的情况,制定针对不同油井的措施,从而提高单井产量,最终达到作用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5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60.(1)利用嗜烃菌注入后检测其浓度变化的方法判断剩余油饱和度的情况,具有准确、简便、可靠的有益效果;
61.(2)针对不同剩余油饱和度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保证了现场的效果;
62.(3)利用检测生物菌浓的方法判断剩余油饱和度,消除了用其他方法可能产生环境危害,实现了安全环保的要求;
63.(4)现场应用以后油藏单井产量提高20%以上,含水降幅5%以上,井组平均增油超过1万吨,进一步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65.实施例1:
66.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a概况:油藏温度67℃,原始地层压力12mpa,生产油层厚度3.6m,渗透率850
×
10-3
μm2,产出水矿化度7500mg/l,地下原油粘度130mpa
·
s,原始含油饱和度56%,井组为1注4采,综合含水86.5%。
67.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8.(1)试验油藏的筛选:
69.区块a的条件符合油藏筛选要求;
70.(2)模拟实验;
71.(21)将试验油藏的填砂岩心进行洗油,制成φ38
×
600mm的标准岩心;
72.(22)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
73.(23)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的原油;
74.(24)老化放置7d后一次水驱,岩心水驱至不同剩余油饱和度;
75.(25)向一次水驱后的岩心中注入嗜烃菌,注入量为0.1pv,注入后跟踪检测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数量;
76.(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
77.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数量的多少判断嗜烃菌菌浓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根据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
78.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嗜烃菌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
79.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
80.序号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140%-45%2-3230%-40%3-4325%-30%4-5420%-25%5-65《20%》7
81.。
82.(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
83.(41)在区块a中的注水井中注入嗜烃菌0.1pv,其中:嗜烃菌的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
84.(42)在油井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检测周期为3d,检测次数8次;
85.(43)从四口对应油井(a-1、a-2、a-3、a-4)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判断其剩余油饱和度如下:
86.表3不同嗜烃菌浓度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对应关系
[0087][0088]
进一步地,所述嗜烃菌为烃降解菌(tistrella)。
[0089]
进一步地,步骤(25)中所述的嗜烃菌数量的确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跟踪判断,通过功能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判断其浓度的高低,其具体步骤为:
[0090]
(251)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配置:
[0091]
嗜烃菌定量检测反应体系20μl,体系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酶体系10μl,0.02n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dna 1μl,无菌水8.6μl,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实验,反应液配置在96孔无菌反应板中;
[0092]
构建标准曲线的标准质粒反应体系20μl,体系组成同上,其中模板dna分别选择1μl的1
×
102copy/ml、1
×
104copy/ml、1
×
106copy/ml和1
×
108copy/ml 4个梯度的标准质粒溶液,每个标准质粒做3组平行实验;
[0093]
(252)荧光定量pcr扩增步骤
[0094]
当反应引物tm值大于等于60℃时,扩增包括:
[0095]
步骤1:95℃预变性3min;
[0096]
步骤2:95℃变性10s,60℃退火30s,步骤2循环40次,60℃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097]
当反应引物tm值小于60℃时,扩增包括:
[0098]
s1:95℃预变性3min;
[0099]
s2:95℃变性10s,退火温度30s,72℃延伸30s,步骤2循环40次,72℃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100]
(25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0101]
以标准质粒拷贝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嗜烃菌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样品的ct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中嗜烃菌基因拷贝浓度。
[0102]
进一步地,步骤(25)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
[0103]
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4]
通过上述的方法确定试验油藏的4个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其中:油水井的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如下表所示:
[0105]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措施对应关系表
[0106][0107]
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及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油井的增产措施。
[0108]
a-1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2-3,剩余油饱和度40%-45%,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功能菌,注入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其包括玉米浆干粉3.6g/l、磷酸二氢钾1.5g/l、硝酸钠0.2g/l、微量元素液15mg/l。
[0109]
a-2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3-4,剩余油饱和度30%-4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分别注入嗜烃菌激活体系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其中:
[0110]
激活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为玉米浆干粉3.6g/l、磷酸二氢钾1.5g/l、硝酸钠0.2g/
l、微量元素液15mg/l;注入的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2.4g/l、磷酸二氢钾1.2g/l、氯化钠0.4g/l、微量元素液26ml/l。
[0111]
a-3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2-3,剩余油饱和度40%-45%,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功能菌,注入的激活体系为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玉米浆干粉3.6g/l、磷酸二氢钾1.5g/l、硝酸钠0.2g/l、微量元素液15ml/l。
[0112]
a-4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4-5,剩余油饱和度25%-3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产生物多糖功能菌,分别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和产生多糖功能菌激活体系,其中:
[0113]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2.4g/l、磷酸二氢钾1.2g/l、氯化钠0.4g/l、微量元素液26mg/l;
[0114]
产生多糖功能菌激活体系为淀粉5g/l、豆粉水解液5g/l,磷酸氢二钾1.2g/l、氯化钙0.3g/l、硫酸镁0.1g/l,微量元素液26ml/l。
[0115]
不同油井的注入量是按照常规的微生物单井增产措施所规定的量设计,施工过程是高压泵车将不同激活体系从油井注入地层,其中:
[0116]
本实施例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g/l、mncl2·
4h2o0.1g/l、kal(so4)
2 0.01g/l、nacl 0.5g/l、na2moo
4 0.01g/l、fecl2·
4h2o 0.2g/l、cocl2·
6h2o 0.05g/l、zncl
2 0.05g/l、cacl20.01g/l、h3bo
3 0.01g/l。
[0117]
4、效果分析
[0118]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86.5%下降到73.7%,含水降低12.8个百分点,产量从实施前的11.1t/d增加到16.2t/d,井组增产原油1.2
×
104t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0119]
实施后效果
[0120][0121]
实施例2:
[0122]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b概况:油藏温度78℃,原始地层压力17mpa,生产油层厚度3.1m,渗透率460
×
10-3
μm2,产出水矿化度17500mg/l,地下原油粘度210mpa
·
s,原始含油饱和度58.9%,井组为1注3采,综合含水96.5%。
[0123]
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4]
(1)试验油藏的筛选;
[0125]
试验区块b的条件符合油藏筛选要求。
[0126]
(2)模拟实验;
[0127]
(21)将试验油藏的填砂岩心进行洗油,制成φ38
×
600mm的标准岩心;
[0128]
(22)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
[0129]
(23)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的原油;
[0130]
(24)老化放置7d后一次水驱,岩心水驱至不同剩余油饱和度;
[0131]
(25)向一次水驱后的岩心中注入嗜烃菌,注入量为0.1pv,注入后跟踪检测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数量;
[0132]
(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
[0133]
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数量的多少判断嗜烃菌菌浓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根据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
[0134]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嗜烃菌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
[0135]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
[0136]
序号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140%-45%2-3230%-40%3-4325%-30%4-5420%-25%5-65《20%》7
[0137]
(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
[0138]
(41)在区块b中的注水井注入嗜烃菌,其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9;
[0139]
(42)在油井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检测周期为5d,检测次数10次;
[0140]
(43)从3口对应油井(b-1、b-2、b-3)产出液中检测烃降解菌的浓度,判断其剩余油饱和度如下:
[0141]
不同嗜烃菌浓度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对应关系
[0142][0143]
进一步地,所述嗜烃菌为海杆菌(marinobacter)。
[0144]
进一步地,步骤(25)中所述的嗜烃菌数量的确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跟踪判断,通过功能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判断其浓度的高低,其具体步骤为:
[0145]
(251)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配置:
[0146]
嗜烃菌定量检测反应体系20μl,体系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酶体系10μl,0.02n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dna 1μl,无菌水8.6μl,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实验,反应液配置在96孔无菌反应板中;
[0147]
构建标准曲线的标准质粒反应体系20μl,体系组成同上,其中模板dna分别选择1μl的1
×
102copy/ml、1
×
104copy/ml、1
×
106copy/ml和1
×
108copy/ml 4个梯度的标准质粒溶液,每个标准质粒做3组平行实验;
[0148]
(252)荧光定量pcr扩增步骤
[0149]
当反应引物tm值大于等于60℃时,扩增包括:
[0150]
步骤1:95℃预变性3min;
[0151]
步骤2:95℃变性10s,60℃退火30s,步骤2循环40次,60℃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152]
当反应引物tm值小于60℃时,扩增包括:
[0153]
s1:95℃预变性3min;
[0154]
s2:95℃变性10s,退火温度30s,72℃延伸30s,步骤2循环40次,72℃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155]
(25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0156]
以标准质粒拷贝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嗜烃菌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样品的ct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中嗜烃菌基因拷贝浓度。
[0157]
进一步地,步骤(25)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9。
[0158]
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59]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区块b的三口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其中:油水井的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如下表所示:
[0160]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措施对应关系表
[0161][0162]
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及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油井的增产措施。
[0163]
b-1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5-6,剩余油饱和度20%-25%,优选的措施为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弱冻胶,分别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和聚合物弱冻胶,其中:
[0164]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葡萄糖15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0.6g/l、氯化钠0.1g/l、微量元素液10ml/l;
[0165]
聚合物弱冻胶包括聚丙烯酰胺3g/l、氯化铬0.5g/l、柠檬酸0.05g/l。
[0166]
b-2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3-4,剩余油饱和度30%-4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分别注入嗜烃菌激活体系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其中:
[0167]
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为玉米浆干粉2.5g/l、磷酸二氢钾0.5g/l、硝酸钠0.3g/l、微量元素液18mg/l;
[0168]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0.6g/l、氯化钠0.1g/l、微量元素液10ml/l。
[0169]
b-3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7,剩余油饱和度《2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凝胶,分别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和聚合物凝胶,其中:
[0170]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1.2g/l、磷酸二氢钾0.6g/l、氯化钠0.1g/l、微量元素液10ml/l;
[0171]
聚合物凝胶包括聚丙烯酰胺2g/l、氯化铬0.3g/l、柠檬酸0.02g/l。
[0172]
本实施例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5g/l、mncl2·
4h2o 0.2g/l、kal(so4)
2 0.02g/l、nacl 2g/l、na2moo
4 0.05g/l、fecl2·
4h2o0.6g/l、cocl2·
6h2o 0.2g/l、zncl
2 0.2g/l、cacl
2 0.03g/l、h3bo30.03g/l。
[0173]
不同油井的注入量是按照常规的微生物单井增产措施所规定的量设计,施工过程是高压泵车将不同激活体系从油井注入地层。聚合物弱冻胶和聚合物凝胶的注入量是按照常规的油井堵水所规定的量设计,施工是用油田常规的调剖堵水设备完成。
[0174]
4、效果分析
[0175]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95.4%下降到89.5%,含水降低5.9个百分点,产量从实施前的4.7t/d增加到8.2t/d,井组增产原油1.03
×
104t,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0176]
实施后效果
[0177][0178]
实施例3:
[0179]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c概况:油藏温度37℃,原始地层压力4mpa,生产油层厚度13.6m,渗透率2850
×
10-3
μm2,产出水矿化度10500mg/l,地下原油粘度830mpa
·
s,原始
含油饱和度60%,井组为1注4采,综合含水92.6%。
[0180]
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81]
(1)试验油藏的筛选;
[0182]
区块c的条件符合油藏筛选要求;
[0183]
(2)模拟实验;
[0184]
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步骤为:
[0185]
(21)将试验油藏的填砂岩心进行洗油,制成φ38
×
600mm的标准岩心;
[0186]
(22)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
[0187]
(23)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的原油;
[0188]
(24)老化放置7d后一次水驱,岩心水驱至不同剩余油饱和度;
[0189]
(25)向一次水驱后的岩心中注入嗜烃菌,注入量为0.1pv,注入后跟踪检测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数量;
[0190]
(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
[0191]
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数量的多少判断嗜烃菌菌浓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根据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
[0192]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嗜烃菌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
[0193]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
[0194]
序号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140%-45%2-3230%-40%3-4325%-30%4-5420%-25%5-65《20%》7
[0195]
(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
[0196]
(41)在试验油藏注水井中注入嗜烃菌,其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
[0197]
(42)在油井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检测周期为4d,检测次数9次;
[0198]
(43)在区块c中的注水井(c-1、c-2、c-3、c-4)中注入烃降解菌(tistrella)0.1pv,从4口对应油井产出液中检测烃降解菌的浓度,判断其剩余油饱和度如下:
[0199]
不同嗜烃菌浓度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对应关系
[0200][0201]
进一步地,所述嗜烃菌为烃降解菌(tistrella)。
[0202]
进一步地,步骤(25)中所述的嗜烃菌数量的确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跟踪判断,通过功能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判断其浓度的高低,其具体步骤为:
[0203]
(251)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配置:
[0204]
嗜烃菌定量检测反应体系20μl,体系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酶体系10μl,0.02n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dna 1μl,无菌水8.6μl,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实验,反应液配置在96孔无菌反应板中;
[0205]
构建标准曲线的标准质粒反应体系20μl,体系组成同上,其中模板dna分别选择1μl的1
×
102copy/ml、1
×
104copy/ml、1
×
106copy/ml和1
×
108copy/ml 4个梯度的标准质粒溶液,每个标准质粒做3组平行实验;
[0206]
(252)荧光定量pcr扩增步骤
[0207]
当反应引物tm值大于等于60℃时,扩增包括:
[0208]
步骤1:95℃预变性3min;
[0209]
步骤2:95℃变性10s,60℃退火30s,步骤2循环40次,60℃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210]
当反应引物tm值小于60℃时,扩增包括:
[0211]
s1:95℃预变性3min;
[0212]
s2:95℃变性10s,退火温度30s,72℃延伸30s,步骤2循环40次,72℃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
[0213]
(25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0214]
以标准质粒拷贝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嗜烃菌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样品的ct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中嗜烃菌基因拷贝浓度。
[0215]
进一步地,步骤(25)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
[0216]
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217]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试验油藏的四口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其中:油水井的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如下表所示:
[0218]
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措施对应关系表
[0219][0220]
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及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油井的增产措施。
[0221]
c-1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7,剩余油饱和度《2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凝胶,分别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和聚合物凝胶,其中:
[0222]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2g/l、蛋白胨2g/l、磷酸二氢钾1g/l、氯化钠0.2g/l、微量元素液20ml/l;
[0223]
聚合物凝胶包括聚丙烯酰胺4g/l、氯化铬0.6g/l、柠檬酸0.05g/l。
[0224]
c-2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3-4,剩余油饱和度30%-40%,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分别注入嗜烃菌激活体系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其中:
[0225]
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为玉米浆干粉4.9g/l、磷酸二氢钾1g/l、硝酸钠0.5g/l、微量元素液20ml/l;
[0226]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2g/l、蛋白胨2g/l、磷酸二氢钾1g/l、氯化钠0.2g/l、微量元素液20ml/l。
[0227]
c-3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2-3,剩余油饱和度40%-45%,优选的措施为激活嗜烃功能菌,注入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其中:
[0228]
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为玉米浆干粉4.9g/l、磷酸二氢钾1g/l、硝酸钠0.5g/l、微量元素液20ml/l。
[0229]
c-4井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5-6,剩余油饱和度20%-25%,优选的措施为激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弱冻胶,分别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和聚合物弱冻胶,其中:
[0230]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为葡萄糖12g/l、蛋白胨2g/l、磷酸二氢钾1g/
l、氯化钠0.2g/l、微量元素液20ml/l;
[0231]
聚合物弱冻胶包括聚丙烯酰胺6g/l、氯化铬0.8g/l、柠檬酸0.08g/l。
[0232]
本实施例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0.15g/l、kal(so4)
2 0.015g/l、nacl 1g/l、na2moo
4 0.02g/l、fecl2·
4h2o 0.4g/l、cocl2·
6h2o 0.1g/l、zncl
2 0.1g/l、cacl20.02g/l、h3bo
3 0.02g/l。
[0233]
不同油井的注入量是按照常规的微生物单井增产措施所规定的量设计,施工过程是高压泵车将不同激活体系从油井注入地层。聚合物弱冻胶和聚合物凝胶的注入量是按照常规的油井堵水所规定的量设计,施工是用油田常规的调剖堵水设备完成。
[0234]
4、效果分析
[0235]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92.6%下降到86.2%,含水降低6.4个百分点,产量从实施前的6.8t/d增加到10.5t/d,井组增产原油1.3
×
104t,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0236]
表8实施后效果
[0237][0238][0239]
实施例4-8
[0240]
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试验油藏的区块环境不同,导致嗜烃菌不同:
[0241] 嗜烃菌实施例4互营单胞菌(alternaria)实施例5毛螺菌(spirulina)实施例6嗜盐单胞菌(halomonas)实施例7嗜烃假单胞菌(pseudomonas)实施例8产氢菌(tepidiphilus)
[0242]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模拟实验;(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试验油藏筛选的条件为:试验油藏为正常生成的油藏,油藏温度<90℃、原始地层压力<20mpa、渗透率>100
×
10-3
μm2、地层水矿化度<200000mg/l、原油粘度<50000mpa
·
s、原始含油饱和度>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步骤为:(21)将试验油藏的填砂岩心进行洗油,制成φ38
×
600mm的标准岩心;(22)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23)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的原油;(24)老化放置7d后一次水驱,岩心水驱至不同剩余油饱和度;(25)向一次水驱后的岩心中注入嗜烃菌,注入量为0.1pv,注入后跟踪检测产出液中嗜烃菌的数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嗜烃菌为烃降解菌、互营单胞菌、毛螺菌、嗜盐单胞菌、海杆菌、嗜烃假单胞菌、产氢菌中的一种;所述嗜烃菌优选烃降解菌或海杆菌。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中所述的嗜烃菌数量的确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跟踪判断,通过功能基因拷贝数的数量判断其浓度的高低,其具体步骤为:(251)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配置:嗜烃菌定量检测反应体系20μl,体系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酶体系10μl,0.02n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l、模板dna 1μl,无菌水8.6μl,每个样品做3组平行实验,反应液配置在96孔无菌反应板中;构建标准曲线的标准质粒反应体系20μl,体系组成同上,其中模板dna分别选择1μl的1
×
102copy/ml、1
×
104copy/ml、1
×
106copy/ml和1
×
108copy/ml 4个梯度的标准质粒溶液,每个标准质粒做3组平行实验;(252)荧光定量pcr扩增步骤当反应引物tm值大于等于60℃时,扩增包括:步骤1:95℃预变性3min;步骤2:95℃变性10s,60℃退火30s,步骤2循环40次,60℃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当反应引物tm值小于60℃时,扩增包括:s1:95℃预变性3min;s2:95℃变性10s,退火温度30s,72℃延伸30s,步骤2循环40次,72℃反应时,检测荧光信号;(25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以标准质粒拷贝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测得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嗜烃菌样品进行定量时,根据样品的ct值,即可在标准曲线中得到样品中嗜烃菌基因拷贝浓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9。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数量的多少判断嗜烃菌菌浓和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根据嗜烃菌菌浓和剩余油的关系,判断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嗜烃菌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对应关系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在试验油藏注水井中注入嗜烃菌,其中:嗜烃菌注入浓度为log功能基因拷贝数在8~9;(42)在油井产出液中检测嗜烃菌的浓度,检测周期为3-5d,检测次数8-10次;(43)根据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以及步骤(3)确定的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确定试验油藏的剩余油。9.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试验油藏的至少一个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其中:油水井的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对应的油水井措施如下表所示:产出液中嗜烃菌浓度与油水井措施对应关系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烃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玉米浆干粉2.5-4.5g/l、磷酸二氢钾0.5-1.5g/l、硝酸钠0.2-0.5g/l、微量元素液15-20ml/l,余量为水,其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葡萄糖10-15g/l、蛋白胨1.2-2.4g/l、磷酸二氢钾0.6-1.2g/l、氯化钠0.1-0.4g/l、微量元素液10-26ml/l,余量为水,其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多糖功能菌激活体系包括淀粉5-15g/l、豆粉水解液1-5g/l,磷酸氢二钾0.4-1.2g/l、氯化钙0.1-0.3g/l、硫酸镁0.05-0.2g/l,微量元素液15-30ml/l,余量为水,其中:微量元素液包括:n(ch2cooh)
3 4~5g/l、mncl2·
4h2o 0.1~0.2g/l、kal(so4)
2 0.01~0.02g/l、nacl 0.5~2g/l、na2moo
4 0.01~0.05g/l、fecl2·
4h2o 0.2~0.6g/l、cocl2·
6h2o 0.05~0.2g/l、zncl
2 0.05~0.2g/l、cacl
2 0.01~0.03g/l、h3bo
3 0.01~0.03g/l。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凝胶包括聚丙烯酰胺2-4g/l、氯化铬0.3-0.6g/l、柠檬酸0.02-0.05g/l。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弱冻胶包括聚丙烯酰胺3-6g/l、氯化铬0.5-0.8g/l、柠檬酸0.05-0.08g/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趋向性判断剩余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藏的筛选;(2)模拟实验;(3)嗜烃菌菌浓与剩余油关系的确定;(4)试验油藏剩余油的确定。一种强化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上述方法确定试验油藏的至少一个油水井的剩余油,并根据试验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相对应的油水井措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方法准确、简便且可靠;(2)针对不同剩余油饱和度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保证了现场的效果;(3)方法安全环保;(4)现场应用以后油藏单井产量提高20%以上,含水降幅5%以上,井组平均增油超过1万吨,提高了油藏采收率。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技术研发人员:

曹功泽 刘涛 赵红雨 赵润林 郑新 高阳 谭晓明 宋欣 陈琼瑶 张吉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1.09.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9:3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油藏   剩余   浓度   饱和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