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装置及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光传输领域,尤指一种点胶装置及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小型移动终端上,配置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用于在将手机一类便携式产品放入口袋时,自动熄屏,避免误触;或者用于平板电脑在合上保护壳时,自动熄屏进入某一种状态。该传感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2110585787.2号专利申请揭示的接近感测的光收发系统,具体地,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下方,通过光发射单元发射光线、光线透过屏幕后经接近物反射后被光接收单元接收以判断接近物的距离,从而通知中央处理器做出相应的动作。但是该系统的光线传输需要在屏幕对应位置处设置较大面积的透光孔,可能产生较大的亮点,造成屏幕目视上的缺陷。若采用专用的光线传输介质可能省去光线发射单元直接收自然光反射后的光线来实现,或者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可以极大地降低对屏幕透视点的面积要求。光纤需要固定在模组内,而光纤极为纤细,光纤的外径为0.55mm,而固定所述光纤的固定孔内径为0.57mm,所述光纤需要通过胶水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并且要保证光纤与所述固定孔要保持较好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准确固定光纤的点胶装置及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胶装置,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中板及设于所述中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座中间向上凸出形成有立柱,所述中板中间对应所述立柱位置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上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容纳槽位置处开设有暴露洞,所述暴露洞的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一对定位孔,所述固定孔设有开放口,所述定位孔向下凸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下方。
5.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用于将光纤点胶固定于一固定架的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架被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立柱支撑于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下侧,所述固定孔包括主孔段及位于所述主孔段上侧敞口段,所述敞口段向上呈喇叭状开口。
6.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下侧位于所述敞口段上方,所述定位孔包括位于下端的定位孔段及形成于所述定位孔段上侧的渐变孔段,所述渐变孔段为向上呈喇叭状开口,所述光纤自所述渐变孔段向下装入并落入所述固定架的定位孔内,所述光纤的顶部被容纳于所述定位孔段内。
7.优选地,从所述暴露洞的开放口向所述敞口段注胶并固化以预固定所述光纤于所述固定孔内,拆下所述固定架后沿所述光纤外周注胶一圈。
8.优选地,所述立柱上方向上凸出形成有限位凸柱,所述固定孔的主孔段下侧形成有内径小于主孔段的限位段,所述限位凸柱向上进入所述限位段并支撑所述光纤下表面。
9.优选地,所述底座、中板与盖板上设有栓孔,通过栓条插入所述栓孔对三者进行定
位。
10.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镜头孔与定位部,所述盖板上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入所述镜头孔与定位部对所述固定架定位的固定架定位件。
11.优选地,所述开放口的弧长不超过所述定位孔总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纵向贯穿的纵向通槽,自所述纵向通槽向下继续凹陷的下凹部,所述暴露洞贯穿所述下凹部中间部分,所述暴露洞靠近所述纵向通槽一侧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光纤限位部,所述光纤限位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下悬部,在所述凸块纵向两侧贯穿形成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开放口位于所述定位孔的纵向外侧。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利用前述点胶装置来制造所述光纤传输模组,包括如下步骤:
13.s201、将所述中板组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将所述固定架装入所述中板的容纳槽内;所述底座上的立柱伸入所述穿孔内;
14.s202、将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中板上并将所述固定架固定于下方;
15.s203、将两段光纤自所述定位孔顶部的渐变孔段插入直至底部进入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内;
16.s204、通过所述暴露洞在所述定位孔纵向外侧的开放口向所述敞口段内点胶并固化胶水;
17.s205、将所述固定架从所述点胶装置上拆下;
18.s206、在所述固定架的敞口段上方沿所述光纤点胶一周后固化。
19.优选地,所述开放口的弧长不超过所述定位孔总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纵向贯穿的纵向通槽,自所述纵向通槽向下继续凹陷的下凹部,所述暴露洞贯穿所述下凹部中间部分,所述暴露洞靠近所述纵向通槽一侧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光纤限位部,所述光纤限位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下悬部,在所述凸块纵向两侧贯穿形成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开放口位于所述定位孔的纵向外侧,所述定位孔段与所述光纤的外径之差小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与所述光纤的外径之差。
20.本技术点胶装置及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所述盖板上设置一对设有开放口的定位孔,所述光纤上端部点胶时被限位于所述定位孔内以使所述光纤与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保持良好的同轴度。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2.实施例一
23.图1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组的立体图;
24.图2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5.图3为实施例一光纤传输模组的固定架的剖面图;
26.图4为实施例一光纤的立体图;
27.图5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28.实施例二
29.图6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的立体图;
30.图7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31.图8为实施例二点胶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32.图9为图8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0为图6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1为图6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35.图12为图11所示虚线圈的局部放大图;
36.实施例三
37.图13为实施例三脱模装置的立体图;
38.图14为沿图13所示c-c虚线的剖视图;
39.图15为实施例三脱模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光纤-10;导光体-11;外包层-12;涂层-13;固定架-20;镜头孔-21;导电片-22;固定孔-23;主孔段-231;敞口段-232;限位段-233;限位台阶-234;下开口-235;胶水-24;隔片-25;定位部-26;点胶装置-30;底座-31;底座板体-311;立柱-312;限位凸柱-313;栓孔-314,323,333,412,422;中板-32;容纳槽-321;穿孔-322;盖板-33;盖板本体-331;纵向通槽-332;下凹部-334;暴露洞-335;光纤限位部-336;凸块-3361;下悬部-3362;隔槽-3363;定位孔-3364;开放口-3365;渐变孔段-3366;定位孔段-3367;固定架定位件-337,338;脱模装置-40;底板-41;底板体-411;支撑柱-413;支撑块-414;下压板-42;下压板体-421;凸条-423;通孔-424。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3.本技术以图6所示x方向为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传输模组的产品结构、用于将光纤点胶固定于固定架20上的点胶装置、及用于将光纤传输模组从点胶装置的盖板33上取下的脱模装置。
44.实施例一
4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光纤传输模组包括固定架20及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固定架20内的光纤10。
46.所述光纤10包括导光体11及包裹于所述导光体11外的外包层12。所述导光体11作为光传输介质,所述外包层12包裹于所述导光体11外,所述外包层12不能导光。所述光纤10的外径为0.55mm,所述光纤10的两端均经过打磨抛光处理,导光效果良好。
47.所述固定架20包括贯穿的镜头孔20、成型于所述固定架20的镜头孔21内的导电片22、贯穿所述固定架20的一对固定孔23及形成于所述固定架20一端的定位部26。所述定位部26为形成于所述固定架20上的一种孔结构。
48.重点参阅图3所示,所述固定孔23包括主孔段231、位于所述主孔段231上方的敞口段232及位于所述主孔段231下侧的限位段233。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小于所述敞口段232的内径,所述限位段233的内径小于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所述固定孔23并排设置为一对,
所述敞口段232朝上呈喇叭状并作为拔模口。所述限位段233与所述主孔段231结合处形成有限位台阶234,所述限位段233底部形成有下开口235,所述下开口235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段233的内径。
49.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为0.60mm,所述光纤10从所述敞口段232上方放入所述主孔段231内,所述光纤10的下端的外包层12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234上而不会从所述限位段233下方掉落。
50.当所述光纤10进入所述固定孔23后,所述由于所述光纤10的外径与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的单边间隙有0.025mm,如此,若所述光纤10倾斜时,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孔23之间的可能最大单边间隙可能达到0.05mm。按照客户质量要求,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孔23之间的单边间隙不能大于0.03mm。
51.为提升所述光纤10与固定孔23的同轴度,在点胶固定所述光纤10之前,先在所述光纤10外层喷胶或增加一层pvd层形成涂层13,所述涂层13的厚度介于0.01-0.02mm之间,如此,所述光纤10的外径将增加0.02-0.04mm,所述光纤10的外径达到0.57-0.59mm。此时,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光纤10与所述主孔段231之间的间隙介于0.01-0.03之间,符合客户既定的质量要求。
52.所述光纤10装入所述固定孔23后,点胶装置将胶水沿所述敞口段232一周注胶,使胶水容纳入所述敞口段232外将所述光纤10固定于所述固定孔23内。
53.本技术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s101、提供注塑成型好的固定架20;
55.本步骤成型的固定架20包括有一对固定孔23,所述固定孔23包括有主孔段231、位于所述主孔段231上方的敞口段232及位于所述主孔段231下侧的限位段233。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小于所述敞口段232的内径,所述限位段233的内径小于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所述限位段233与所述主孔段231结合处上方形成有限位台阶234。
56.s102、提供光纤10,并在所述光纤10外增设涂层13;
57.所述光纤10外径为0.55mm,增设涂层13后的外径大于0.57mm,且小于0.59mm;所述主孔段231的内径为0.60mm。所述光纤10包括导光体11、包裹于所述导光体11外的外包层12,所述涂层包裹于所述外包层12的外表面上。
58.s103、将所述光纤10自所述敞口段232装入所述固定孔23内,所述光纤10底部周缘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234上;
59.所述光纤10的外包层12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234上。所述光纤10的上端突出于所述敞口段232上方。
60.s104、在所述敞口段232沿所述光纤10外周注胶将所述光纤10固定于所述固定架20的固定孔23内。
61.本技术光纤传输装置及光纤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所述光纤10外周设置涂层13,将所述光纤10的外径增大,使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孔23的最大间隙减小至0.03mm以内。以此提升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孔23的同轴度。
62.实施例二
63.请参阅图6至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点胶装置30的说明书附图,本实施例的点胶装置30包括底座31、装于所述底座31上的中板32及设于所述中板32上方的盖板33。
64.所述底座31包括底座板体311、自所述底座板体311中间向上凸出形成的立柱312及自所述立柱312上方向上凸出形成的一对限位凸柱313。所述底座板体311上还开设有栓孔314。所述限位凸柱313为圆形柱体,所述限位凸柱313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固定孔23的限位段233的内径,所述限位凸柱313向上进入所述限位段233内并支撑固定孔23内的光线10。
65.所述中板32中间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纳部分所述固定架20的容纳槽321、在所述容纳槽321内上下贯穿形成的穿孔322。所述固定架20固定于所述中板32的容纳槽321内后,部分所述固定架20位于所述穿孔322内并向下暴露于下方。
66.所述盖板33包括盖板本体331、在所述盖板本体331表面沿纵向开设有的纵向通槽332、自所述纵向通槽332一侧继续向下凹陷形成的下凹部334、贯穿所述盖板本体331形成的暴露洞335及形成于所述暴露洞335靠近所述纵向通槽332一侧内壁上的光纤限位部336。
67.所述暴露洞335是切除所述盖板本体331与所述下凹部334中间部分形成的。所述光纤限位部336形成于所述暴露洞335靠近所述纵向通槽332一侧内壁面上,且所述光纤限位部336的顶面与所述纵向通槽332的顶面平齐,且所述光纤限位部336的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本体331下表面。所述纵向通槽332下表面及所述暴露洞335远离所述光纤限位部336一侧的内壁面上向下延伸出所述盖板本体下表面的固定架定位件337,338。所述固定架定位件337插入所述固定架20的镜头孔21内进行定位,所述固定架定位件338对所述固定架20的定位部26进行定位,通过两个所述固定架定位件337,338实现对所述固定架20的精准定位。
68.所述光纤限位部336包括自所述暴露洞335内壁面凸出于所述暴露洞335内的凸块3361、自所述凸块3361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本体331下表面的下悬部3362及在横向两侧贯穿所述凸块3361形成的一对定位孔3364。
69.所述下悬部3362在一对所述定位孔3364之间开设有隔槽3363,所述隔槽3363用于收纳所述固定架20的一对固定孔23之间的隔片25。一对所述定位孔3364的纵向外侧均为开口结构并形成开放口3365,所述开放口3365使所述光纤10上端部分暴露于所述暴露洞335内。所述开放口3365的弧长不大于所述定位孔3364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定位孔3364包括位于上端的渐变孔段3366及位于所述渐变孔段3366下方的定位孔段3367,所述渐变孔段3366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定位孔段3367与所述渐变孔段3366下端圆滑过渡。所述定位孔段3367与所述光纤10的单边间隙不大于0.015mm。即所述定位孔段3367的内径介于0.55-0.58mm之间。
70.所述中板32与所述盖板33上对应于所述底座31的栓孔314位置处也开设有若干栓孔323,333,所述底座31、中板32与盖板33通过栓条穿越所述栓孔314将三者固定在一起。
71.通过本实施例将所述光纤10点胶固定至所述固定架20的固定孔23时,无需像实施例一那样在所述光纤10外表面喷胶来增加厚度。
72.本实施例二的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3.s201、将所述中板32组装于所述底座31上,并将所述固定架20装入所述中板32的容纳槽内;
74.本步骤所述底座31与所述中板32的结构在前面已进行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底座31的立柱312与限位凸柱313伸入所述穿孔322内。所述限位凸柱313进入所述固定架20的固定孔23的限位段233内并与所述限位台阶234平齐。
75.s202、将所述盖板33盖设于所述中板32上并将所述固定架20固定于下方;
76.本步骤中所述盖板33的定位孔3364下端的下悬部3362位于所述固定孔23的敞口段232内或上方,所述定位孔3364的外径小于所述敞口段232上部的内径。此时,所述隔片25进入所述下悬部3362中间的隔槽3363内。
77.s203、将两段光纤10自所述定位孔3364顶部的渐变孔段3366插入直至底部进入所述固定架20的限位台阶234上;
78.本步骤中,所述限位凸柱313向上支撑以保持所述光纤10保持平衡,以使尽量使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孔23保持较好的同轴度。此时,所述光纤10的顶部位于所述定位孔3364的定位孔段3367内使所述光纤10保持平衡与所述固定孔23保持更好的同轴度,以弥补所述固定孔23内径较大而可能造成同轴度较低的问题。
79.s204、通过所述暴露洞335在所述定位孔3364纵向外侧的开放口3365向所述敞口段232内点胶并固化胶水。
80.所述点胶装置的底座31、中板32与盖板33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点胶后,再通过uv光源照射所述点胶装置以使所述胶水固化。
81.s205、将所述固定架20从所述点胶装置上拆下;
82.本步骤中,将所述盖板33与所述固定架20一起从所述中板32一起取下后,再将所述固定架20从所述盖板33上取下来。
83.s206、在所述固定架20的敞口段232上方沿所述光纤10点胶一周后固化。
84.本技术点胶装置及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所述盖板33上设置一对设有开放口3365的定位孔336,所述光纤10上端部点胶时被限位于所述定位孔336内以使所述光纤10与所述固定架20的固定孔23保持良好的同轴度。
85.实施例三
86.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为实施例三脱模装置40的附图。在实施例二中步骤s205中,需要将所述固定架20及其上预固定的光纤10从所述点胶装置上取下。在取下过程中,由于所述盖板33的定位孔3364的定位孔段3367的内径与顶部容纳于所述定位孔段3367的光纤10的外径非常接近,导致所述光纤10顶部与所述定位孔段3367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非常小,通过人力往下拉所述固定架20,若向下的力量稍微偏移一点距离,会导致所述光纤10与所述定位孔段3367产生刮擦而损坏所述光纤10。
87.由此,需要一种专用的脱模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8.本实施例的脱模装置包括底板41、下压板42、支撑所述底板41与所述下压板42的套管43、套设于所述套管43外且支撑于所述底板41与所述下压板42之间的弹簧(未图示)。
89.所述底板41包括底板体411、自所述底板体411中间向上凸出形成的支撑柱413及自所述支撑柱413顶部向上凸出形成的支撑块414。所述下压板42包括下压板体421、自所述下压板体421沿横向或纵向向上凸出的一对凸条423及贯穿所述下压板体421且位于一对所述凸条423之间的通孔424。所述底板41与所述下压板42上还开设有供安装所述套管43的栓孔412,422。所述支撑柱413穿过所述下压板42的穿孔424并使所述支撑块414顶部向上超出凸条423的上表面。
90.所述盖板33倒置于所述凸条423上并通过一些定位结构相互定位,此时,所述固定架20位于所述光纤10附近的部分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块414上,再向下按压所述盖板33,使所
述固定架20带着所述光纤10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块414上,而所述盖板33则向下移动,使所述光纤10的头部自所述定位孔段3367脱离。进而,使本技术光纤传输装置的光纤10无损脱离所述盖板33的定位孔段3367。
91.本技术光纤传输模组的脱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2.s301、提供脱模装置40;
93.所述脱模装置40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94.s302、将盖板33及其上的光纤10倒置于所述点胶装置40的下压板42的凸条423上;
95.此步骤中,所述支撑柱413的支撑块414向上支撑所述固定架20,支撑位置以保持所述固定架20保持稳定平衡为准,特别是要使所述光纤10周围的固定架20被支撑住。
96.s303、向下按压所述盖板33,使所述光纤10脱离所述定位孔段3367而将所述光纤传输模组20自所述盖板33脱离;
97.本步骤中,所述盖板33需要向下平衡按压而使各个位置同步向下移动,同时压缩所述弹簧,而所述支撑柱413的支撑块414向上顶住所述固定架20,所述盖板33下移使所述定位孔段3367与所述光纤10脱离。
98.本实施例的脱模装置40通过使所述盖板33向下均衡下移,使所述盖板33的定位孔段3367在不刮擦的情况下让所述光纤10脱离。
9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中板及设于所述中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座中间向上凸出形成有立柱,所述中板中间对应所述立柱位置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上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容纳槽位置处开设有暴露洞,所述暴露洞的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一对定位孔,所述固定孔设有开放口,所述定位孔向下凸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用于将光纤点胶固定于一固定架的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架被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立柱支撑于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下侧,所述固定孔包括主孔段及位于所述主孔段上侧敞口段,所述敞口段向上呈喇叭状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下侧位于所述敞口段上方,所述定位孔包括位于下端的定位孔段及形成于所述定位孔段上侧的渐变孔段,所述渐变孔段为向上呈喇叭状开口,所述光纤自所述渐变孔段向下装入并落入所述固定架的定位孔内,所述光纤的顶部被容纳于所述定位孔段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暴露洞的开放口向所述敞口段注胶并固化以预固定所述光纤于所述固定孔内,拆下所述固定架后沿所述光纤外周注胶一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方向上凸出形成有限位凸柱,所述固定孔的主孔段下侧形成有内径小于主孔段的限位段,所述限位凸柱向上进入所述限位段并支撑所述光纤下表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板与盖板上设有栓孔,通过栓条插入所述栓孔对三者进行定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镜头孔与定位部,所述盖板上向下凸出形成有插入所述镜头孔与定位部对所述固定架定位的固定架定位件。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口的弧长不超过所述定位孔总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纵向贯穿的纵向通槽,自所述纵向通槽向下继续凹陷的下凹部,所述暴露洞贯穿所述下凹部中间部分,所述暴露洞靠近所述纵向通槽一侧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光纤限位部,所述光纤限位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下悬部,在所述凸块纵向两侧贯穿形成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开放口位于所述定位孔的纵向外侧,所述定位孔段与所述光纤的外径之差小于所述主孔段的内径与所述光纤的外径之差。9.一种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装置来制造所述光纤传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201、将所述中板组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将所述固定架装入所述中板的容纳槽内;所述底座上的立柱伸入所述穿孔内;s202、将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中板上并将所述固定架固定于下方;s203、将两段光纤自所述定位孔顶部的渐变孔段插入直至底部进入所述固定架的固定孔内;s204、通过所述暴露洞在所述定位孔纵向外侧的开放口向所述敞口段内点胶并固化胶水;
s205、将所述固定架从所述点胶装置上拆下;s206、在所述固定架的敞口段上方沿所述光纤点胶一周后固化。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传输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口的弧长不超过所述定位孔总弧长的三分之一,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纵向贯穿的纵向通槽,自所述纵向通槽向下继续凹陷的下凹部,所述暴露洞贯穿所述下凹部中间部分,所述暴露洞靠近所述纵向通槽一侧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光纤限位部,所述光纤限位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底部向下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下悬部,在所述凸块纵向两侧贯穿形成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开放口位于所述定位孔的纵向外侧。

技术总结


一种点胶装置,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中板及设于所述中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座中间向上凸出形成有立柱,所述中板中间对应所述立柱位置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上侧设有容纳槽,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容纳槽位置处开设有暴露洞,所述暴露洞的内壁面上向所述暴露洞凸出形成有一对定位孔,所述固定孔设有开放口,所述定位孔向下凸伸出所述盖板下表面下方。本申请可有效解决光纤与固定架的定位孔之间间隙较大而导致同轴度不够的问题。大而导致同轴度不够的问题。大而导致同轴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泽鹏 刘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9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8:2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80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光纤   盖板   纵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