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雨棚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铁路客站中需要搭设雨棚,用于为在客站中的旅客遮风挡雨,以及方便旅客上下车。在雨棚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先搭建支撑结构,随后在支撑结构上安装屋面。支撑结构一般根据客站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取,如在小型客站中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立柱的施工方式,在中大型客站中一般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方式。
3.近年来,由于全预制装配式的施工方式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具有综合性强、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施工方式是将混凝土雨棚中的各个构件进行预先浇筑,随后吊装所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至施工现场进行对位安装。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一方面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为整体浇筑预制,导致其构件体积大和重量大,吊装困难,且落点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清水混凝土浇筑模板多为一体式的结构,但是站台空间有限,模板安装极为不便,尤其是雨棚的顶部,现有一体式模板浇筑完成后脱模工序繁杂,且极易损坏已浇筑好的清水混凝土表面,严重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预制各个构件,所述构件包括混凝土矩形柱、混凝土树状梁柱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
7.s2:在地基上浇筑承台垫层,在所述承台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承台;
8.s3:将混凝土矩形柱吊装到位,并将混凝土矩形柱与混凝土承台现浇固定;
9.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
10.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11.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吊装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与混凝土树状梁柱;
12.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13.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之间;
14.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至混凝土树状梁柱上,在所述顺轨向钢主梁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
15.进一步的,所述s2具体包括:浇筑承台时,在所述承台中预埋若干连接钢筋以及若干矩形箍筋,若干所述连接钢筋位于所述承台的中心位置,若干所述矩形箍筋位于所述连
接钢筋的四周并将所述连接钢筋包围。
16.进一步的,s3具体为,吊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到位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中心位置预埋的连接钢筋进行半灌浆套筒连接,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完成连接后绑扎所述矩形箍筋,二次浇注混凝土,使所述混凝土矩形柱与所述承台形成整体。
1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包括若干支撑单元、若干顺轨向连接单元以及若干垂轨向连接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承台、与所述承台连接的混凝土矩形柱、以及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连接的混凝土树状梁柱,若干所述支撑单元沿轨道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连接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连接沿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
18.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树状梁柱分为连接柱以及横梁,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连接,所述横梁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延伸,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所述第一侧梁以及所述第二侧梁用于与顺轨向连接单元以及垂轨向连接单元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包括钢框架组件,所述钢框架组件包括顺轨向钢主梁以及垂轨向钢次梁,所述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在宽度方向上预埋有预留接头,所述顺轨向钢主梁与所述预留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垂轨向钢次梁与所述顺轨向钢主梁固定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包括混凝土矩形主梁,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侧梁连接,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侧梁连接,所述第一侧梁以及第二侧梁在长度方向上预埋有钢筋以及开设有键槽。
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
22.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具有若干顶部排水管,所述顶部排水管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顶部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具有下端,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中预埋有底部排水管,所述底部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5.1.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与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站台雨棚相比较,钢以及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能有效减轻站台雨棚的自重,一方面使得混凝土矩形柱的承载压力变小,混凝土矩形柱的截面尺寸变小后依然可以实现稳定的承载,雨棚整体更轻盈;另一方面方便各个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避免了全预制装配式雨棚混凝土板落点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利用钢框架组件作为顶棚支撑,钢框架组件具有结构轻巧、跨度大以及安装速度快的优点,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从而改善相关技术中施工难度大的缺陷。
26.2.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对比于装配式钢结构的立柱,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具有防火性较好,风振影响小的优点;同时,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柱又作为预制件,无需在施工现场中进行现浇,免去了搭设脚手架、支设模板、绑扎
钢筋以及浇筑混凝土的工序,有效节省人力和物力,无论在小型还是中大型客站中都能进行运用,适用范围广泛。
27.3.混凝土树状梁柱以及混凝土矩形柱中具有排水管,在使用的同时能保证排水问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雨棚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中承台以及混凝土矩形柱的连接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中混凝土矩形柱以及混凝土树状梁的连接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雨棚的应用示意图;
35.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中混凝土树状梁与垂轨向连接单元的连接主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支撑单元;11、承台;111、连接钢筋;112、矩形箍筋;12、混凝土矩形柱;121、半灌浆套筒;13、混凝土树状梁;131、连接柱;1311、第一连接部;1312、第二连接部;1313、排水槽;132、横梁;1321、第一侧梁;1322、第二侧梁;1323、顶部排水管;1324、预留接头;2、顺轨向连接单元;21、顺轨向钢主梁;22、垂轨向钢次梁;3、垂轨向连接单元;31、混凝土矩形主梁;311、挤压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1.实施例一:
4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s1:预制各个构件,构件包括混凝土矩形柱12、混凝土树状梁13柱、混凝土矩形主梁31;
44.具体地,对各个构件进行预制,根据实际需要预制若干混凝土矩形柱12、混凝土树状梁13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31,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混凝土矩形柱12、混凝土树状梁13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31以外,还需要预制与准备其他用于连接的构件,如半灌浆套筒121、挤压套筒311、各类钢筋以及接头等。
45.s2:在地基上浇筑承台11垫层,在承台11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承台11;
46.具体地,在施工现场的地基上浇筑承台11垫层,浇筑承台11垫层的目的是用于改善土基的水稳状态,即提高地基结构的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为了方便混凝土承台11与后续构件进行连接,在浇筑混凝土承台11时,在混凝土承台11的中心位置预埋连接钢筋111,具体可以是以混凝土承台11的中心为基准点作矩形分布,同时在混凝土承台11的中心位置预埋矩形箍筋112,矩形箍筋112将连接钢筋111包围。
47.s3:将混凝土矩形柱12吊装到位,并将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现浇固定;
48.具体地,将预制好的混凝土矩形柱12吊装至混凝土承台11的上方并调整位置,随后将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进行现浇固定连接。在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进行现浇固定连接后,对混凝土承台11以及混凝土矩形柱12的连接位置进行二次浇筑,二次浇筑需要覆盖浇筑全部的灌浆套筒,通过二次浇筑,能使得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的连接强度更高。
49.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13到位并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混凝土树状梁13柱;
50.具体地,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树状梁13吊装至混凝土矩形柱12的上方并调整位置,对混凝土树状梁13进行支撑,随后对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混凝土树状梁13的连接位置进行现浇固定。
51.s5:重复以上工序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52.具体地,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客运站台内的顺轨向雨棚柱全部完成。雨棚柱包括垫层、混凝土承台11以及混凝土树状梁13。
53.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31吊装到位并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31与混凝土树状梁13柱;
54.具体地,将混凝土矩形主梁31吊装到位,随后对混凝土矩形主梁31进行支撑,具体可以是使用支架对混凝土矩形主梁31进行支撑,随后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31与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连接点,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混凝土树状梁13柱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混凝土树状梁13柱固定。完成现浇固定后,拆除对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支架支撑。
55.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56.具体地,重复s7步骤,即吊装混凝土矩形主梁31完成相邻混凝土树状梁13柱之间的连接,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
57.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13之间;
58.具体地,吊装钢框架组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13之间进预定位,随后对钢框架组件进行支撑,便于后续连接。
59.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21至混凝土树状梁13柱上,在顺轨向钢主梁21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22。
60.具体地,钢框架组件包括顺轨向钢主梁21以及垂轨向钢次梁22,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横梁132上预埋有预留接头1324,通过钢框架组件连接两榀混凝土树状梁13时,先焊接顺轨向钢主梁21的一端至其中一榀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预留接头1324上,再焊接顺轨向钢主梁21的另一端至另一榀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预留接头1324上。完成两根顺轨向钢主梁21
的焊接后,再将垂轨向钢次梁22焊接至顺轨向钢主梁21上,完成钢框架组件的安装。重复步骤直至装配式雨棚搭建完毕。
61.s11:安装屋面。
62.实施例二:
6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包括若干支撑单元1、若干顺轨向连接单元2以及若干垂轨向连接单元3。支撑单元1包括承台11、与承台11连接的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与混凝土矩形柱12连接的混凝土树状梁13柱,若干支撑单元1沿轨道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设置,顺轨向连接单元2连接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垂轨向连接单元3连接沿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
64.参照图3和图4,具体地,承台11呈长方体型,承台11现浇固定在地基的垫层上,承台11上预埋有连接钢筋111以及矩形箍筋112以方便与混凝土矩形柱12进行现浇固定。连接钢筋111位于承台11的中部,连接钢筋111以承台11中部为基准呈矩形分布,矩形箍筋112包围连接钢筋111。混凝土矩形梁大体呈长方体型,混凝土矩形梁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与承台11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梁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于与混凝土树状梁13现浇固定连接,混凝土矩形柱12用于与承台11现浇固定的一端预埋有半灌浆套筒121,半灌浆套筒121用于与连接箍筋进行现浇连接,同时,半灌浆套筒121与承台11之间具有接缝灌浆层。当混凝土矩形梁与承台11进行现浇固定后,还会进行二次浇筑形成加固台,二次浇筑将全部的矩形箍筋112覆盖,加固台会包围承台11以及覆盖矩形箍筋112。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矩形柱12截面的长为800mm,宽为600mm。
65.混凝土树状梁13柱分为连接柱131以及横梁132,连接柱131位于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下方,横梁132位于混凝土树状梁13柱的上方。连接柱131的截面呈“y”字型,连接柱131的中部中空,连接柱131具有下端和上端,连接柱131的下端与混凝土矩形柱12现浇连接,连接柱131下端与混凝土矩形柱12具体可以通过灌浆套筒进行现浇连接。连接柱131上端的两侧具有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从连接柱131的下端向两侧延伸,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具有弧度,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与横梁132连接,横梁132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延伸,横梁132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用于与顺轨向连接单元2以及垂轨向连接单元3连接。为了方便定位,第一侧梁1321用于与垂轨向连接单元3的一端预埋有钢筋,第一侧梁1321用于与垂轨向连接单元3的一端开设有键槽。同样的,第二侧梁1322用于与垂轨向连接单元3的一端预埋有钢筋,第二侧梁1322用于与垂轨向连接单元3的一端开设有键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上的钢筋沿着第一侧梁1321的边缘呈长短设置,即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上的钢筋沿着第一侧梁1321边缘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长短间隔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与垂轨向连接单元3进行连接定位,继而方便后续的现浇。
66.参照图5和图6,装配式雨棚在使用遇到降雨时需要及时进行排水,为此,在横梁132中具有若干顶部排水管1323,顶部排水管1323的一端与外界连接,顶部排水管1323的另一端与排水槽13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排水管1323有两根,其中一根顶部排水管1323位于横梁132长度方向的一侧,另一根顶部排水管1323位于横梁132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顶部排水管1323的上方与外界连接用于雨水流入,顶部排水管1323的下方贯通横梁132。同
时,第一连接部1311靠近第二连接部1312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1313,第二连接部1312靠近第一连接部1311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1313,排水槽1313具有弧度,顶部排水管1323与排水槽1313连通,从顶部排水管1323流入的雨水会进入至排水槽1313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排水效果,可以在排水槽1313中继续安装排水管,排水管与顶部排水管1323连通。连接柱131具有下端,连接柱131的下端中预埋有底部排水管,底部排水管与排水槽1313连通。排水槽1313会将雨水导流至底部排水管中。底部排水管可以与市政排水系统如排水渠连通,使得雨水可以及时排放。
67.回看图1和图2,顺轨向连接单元2包括钢框架组件,钢框架组件包括顺轨向钢主梁21以及垂轨向钢次梁22。顺轨向钢主梁21用于连接两个混凝土树状梁13柱。具体地,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在宽度方向上预埋有预留接头1324,一根混凝土树状梁13柱上预埋有四个预留接头1324,两个预留接头1324位于混凝土树状梁13柱宽度方向的一侧,另外两个预留接头1324位于混凝土树状梁13柱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顺轨向钢主梁21与预留接头1324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焊接。垂轨向钢次梁22与顺轨向钢次梁主梁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焊接,垂轨向钢次梁22具有弯曲弧度,垂轨向钢次梁22的弯曲弧度与混凝土矩形柱12的弯曲弧度相同。设置顺轨向钢主梁21以及垂轨向钢次梁22对支撑单元1进行连接,同时作为雨棚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不但结构紧凑,安装简便,同时支撑强度足够,能长时间进行使用。
68.参照图7和图8,垂轨向连接单元3包括混凝土矩形主梁31,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单元1的第一侧梁1321连接,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单元1的第二侧梁1322连接。为了方便进行定位和连接,混凝土矩形主梁3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预埋有钢筋以及开设有键槽,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两端通过挤压套筒311与相应的横梁132进行连接。混凝土矩形主梁3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所预埋的钢筋与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的钢筋相对应,即混凝土矩形柱12主梁上的钢筋沿其边缘的长度方向呈长短间隔设置,方便连接定位和安装使用挤压套筒311。
6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各个构件,所述构件包括混凝土矩形柱(12)、混凝土树状梁(13)柱以及混凝土矩形主梁(31);s2:在地基上浇筑承台(11)垫层,在所述承台(11)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承台(11);s3:将混凝土矩形柱(12)吊装到位,并将混凝土矩形柱(12)与混凝土承台(11)现浇固定;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13)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混凝土树状梁(13)柱;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31)吊装到位进行支撑,现浇固定混凝土矩形主梁(31)与混凝土树状梁(13)柱;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13)之间;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21)至混凝土树状梁(13)柱上,在所述顺轨向钢主梁(21)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浇筑承台(11)时,在所述承台(11)中预埋若干连接钢筋(111)以及若干矩形箍筋(112),若干所述连接钢筋(111)位于所述承台(11)的中心位置,若干所述矩形箍筋(112)位于所述连接钢筋(111)的四周并将所述连接钢筋(111)包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吊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到位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中心位置预埋的连接钢筋(111)进行半灌浆套筒(121)连接,待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完成连接后绑扎所述矩形箍筋(112),二次浇注混凝土,使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与所述承台(11)形成整体。4.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撑单元(1)、若干顺轨向连接单元(2)以及若干垂轨向连接单元(3),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承台(11)、与所述承台(11)连接的混凝土矩形柱(12)、以及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连接的混凝土树状梁(13)柱,若干所述支撑单元(1)沿轨道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2)连接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3)连接沿垂直于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撑单元(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树状梁(13)柱分为连接柱(131)以及横梁(132),所述连接柱(131)与所述混凝土矩形柱(12)连接,所述横梁(132)沿垂直于轨道的方向延伸,所述横梁(132)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所述第一侧梁(1321)以及所述第二侧梁(1322)用于与顺轨向连接单元(2)以及垂轨向连接单元(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顺轨向连接单元(2)包括钢框架组件,所述钢框架组件包括顺轨向钢主梁(21)以及垂轨向钢次梁(22),所述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在宽度方向上预埋有预留接头(1324),所述顺轨向钢主梁(21)与所述预留接头(1324)固定连接,所述垂轨向钢次梁(22)与所述顺轨向钢主梁(21)
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轨向连接单元(3)包括混凝土矩形主梁(31),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单元(1)的第一侧梁(1321)连接,所述混凝土矩形主梁(3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单元(1)的第二侧梁(1322)连接,所述第一侧梁(1321)以及第二侧梁(1322)在长度方向上预埋有钢筋以及开设有键槽。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1)具有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以及第二连接部(1312)与所述横梁(1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312)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1313),所述第二连接部(131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131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32)具有若干顶部排水管(1323),所述顶部排水管(1323)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顶部排水管(1323)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槽(1313)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1)具有下端,所述连接柱(131)的下端中预埋有底部排水管,所述底部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1313)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雨棚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雨棚施工方法及其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各个构件;S2:浇筑承台垫层,浇筑混凝土承台;S3:将混凝土矩形柱吊装到位并现浇固定;S4:吊装混凝土树状梁到位并现浇固定;S5:完成垂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7:将混凝土矩形主梁吊装到位进行支撑并现浇固定S8:完成顺轨向相邻雨棚柱施工;S9:吊装钢框架至相邻两榀混凝土树状梁之间;S10:焊接钢框架的顺轨向钢主梁至混凝土树状梁柱上,在顺轨向钢主梁之间焊接垂轨向钢次梁。钢以及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能有效减轻站台雨棚的自重,使得混凝土矩形柱的承载压力变小,方便各个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制构件的吊装与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

靳小飞 严晗 张胜超 陶瑜 张松甫 钟立博 葛红云 路立娜 王羽 宋宝仓 李金辉 张邦旭 史雅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建工集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18:2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矩形   所述   雨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