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及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及炒制机。


背景技术:



2.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新茶的制作需要对其进行炒制达到杀青作用。
3.针对于对茶叶的炒制,现有的技术在进行炒制作业时,大多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炒制勺在锅内进行炒制,工作效率较低,且人工操作较为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及炒制机,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在进行炒制作业时,大多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炒制勺在锅内进行炒制,工作效率较低,且人工操作较为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包括呈现倒“l”形状的承载板以及安装于承载板板体上的用以进行茶叶炒制的炒制部,炒制部包括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竖向板块上的两个转动杆,择一转动杆的杆端与外接的驱动装置进行同轴连接,两个转动杆的杆体均设置有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
8.两个驱动齿轮与承载板上均偏心安装有可转动的活动轴,且承载板和驱动齿轮上均设置有通过活动轴连接的活动板,而两个活动板的相对端也通过活动轴进行活动连接,位于驱动齿轮上的活动轴上设置有炒制件
9.优选的,炒制件呈现类勺状,且炒制件为导热的金属材料注塑制成。
10.优选的,两个转动杆之间关于以承载板竖向板块的z轴延长线互相对称。
11.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上述的茶叶炒制机构,包括机箱,其中机箱的内部开设有一内槽,在该内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用以炒制部作业的炒制锅。
12.优选的,炒制锅的锅体外周设有一圈环形分布的刻齿,其机箱的顶部固设有一安装块,其中安装块上转动设置有一蜗杆,该蜗杆的三分之一的杆体为光滑状,且蜗杆的螺纹杆处与刻齿之间啮合传动。
13.优选的,蜗杆的光滑杆体处与择一转动杆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且两个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
14.优选的,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以进行加热的加热件。
15.优选的,内槽中分布有若干可转动的滚珠与炒制锅的锅底相接触用以辅助炒制锅的转动。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及炒制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设置的炒制部,由外接的驱动装置进行动力驱动,来带动其中一个转杆的转动,转动驱动期间,两个驱动齿轮之间会同步啮合进行转动,同步的在驱动齿轮上偏心安装的活动板以及炒制件,会进行规律性的循环的翻炒动作,方便操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翻炒,工作效率更高,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9.2、通过设置的带轮和蜗杆,利用转杆驱动期间,能够通过带轮之间的皮带传动,来驱动蜗杆的转动,由于蜗杆与刻齿之间可啮合传动状态,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炒制锅进行驱动,确保炒制锅底部的受热均匀,以及炒制的均匀效果。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炒制部的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的整体结构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25.图中:1、机箱;2、承载板;3、炒制部;301、转动杆;302、驱动齿轮;303、活动板;304、活动轴;305、炒制件;4、带轮;5、蜗杆;6、炒制锅;7、刻齿;8、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7.实施例一
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包括承载板2,该承载板2呈现倒“l”形状,并在承载板2板体上安装有用以进行茶叶炒制的炒制部3,该炒制部3包括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2竖向板块上的两个转动杆301,两个转动杆301之间关于以承载板2竖向板块的z轴延长线互相对称,同时选择其中一个转动杆301的杆端与外接的驱动装置进行同轴连接,该外接的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且两个转动杆301的杆体均设置有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302,由减速电机来驱动,能够进一步的促使其中一个转动杆301驱动,并受到驱动齿轮302之间的啮合,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个转动杆301同步转动;
29.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两个驱动齿轮302与承载板2上均偏心安装有可转动的活动轴304,承载板2上的活动轴304数量为两个并且互相对称,承载板2上的活动轴304设置在其横向板块的前侧板上,并且承载板2和驱动齿轮302上均设置有通过活动轴304连接的活动板303,处于相对上下位置的两个活动板303的相对端也通过活动轴304进行活动连接,位于驱动齿轮302上的活动轴304上设置有炒制件305,两个转动杆301同步转动的同时能够促使两个驱动齿轮302进行转动,以此能够控制炒制件305进行规律性的循环式运转,来进行对茶叶的翻炒,提高其工作效率;
30.进一步的,炒制件305呈现类勺状,且炒制件305为导热的金属材料注塑制成,该金属材料为铝或者铁其中的一种,能够确保炒制件305能够导热,加快对茶叶的炒制。
31.实施例二
32.如图3-4所示,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机箱1,机箱1通过底部的四个支脚放置在指定场地上,而且其中机箱1的内部开设有一内槽8,在该内槽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用以炒制部3作业的炒制锅6,炒制锅6的尺寸与内槽8的尺寸相适配,并且内槽8中分布有若干可转动的滚珠与炒制锅6的锅底相接触,来辅助炒制锅6的转动;
33.需要说明的是,在炒制锅6的锅体外周设有一圈环形分布的刻齿7。其机箱1的顶部固设有一安装块,该安装块上贯穿有一通口,其中安装块上的通口内转动设置有一蜗杆5,蜗杆5的三分之一的杆体为光滑状,三分之二的杆体为螺旋状,其中螺旋处与刻齿7之间啮合,而蜗杆5的光滑杆体处与其中一个转动杆301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4,且两个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利用转动杆301进行转动时,来带动带轮4的转动,以此通过蜗杆5的驱动,进一步的在啮合的状态下来进行炒制锅6的驱动,保证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受热均匀性,以及炒制部3炒制的全范围。
34.具体的,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用以进行加热的加热件,保证其茶叶炒制的正常作业。
35.本实施例工作时,通过将茶叶放置到炒制锅6内,外接电源,加热件将锅底进行预热,一段时间过后,由减速电机来驱动,能够进一步的促使其中一个转动杆301驱动,并受到驱动齿轮302之间的啮合,使两个转动杆301同步转动,同步的驱动齿轮302开始转动,能够控制炒制件305配合活动板303进行规律性的循环式运转,来进行对茶叶的翻炒,同步的,转动杆301转动同时,带轮4之间的皮带开始传动,使蜗杆5开始驱动,进一步的在与刻齿7啮合的状态下来进行炒制锅6的驱动,保证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受热均匀性,同时保证翻炒的均匀性,最后完成茶叶的炒制作业。
36.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包括呈现倒“l”形状的承载板(2)以及安装于承载板(2)板体上的用以进行茶叶炒制的炒制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部(3)包括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2)竖向板块上的两个转动杆(301),择一转动杆(301)的杆端与外接的驱动装置进行同轴连接,两个转动杆(301)的杆体均设置有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302);两个驱动齿轮(302)与承载板(2)上均偏心安装有可转动的活动轴(304),且承载板(2)和驱动齿轮(302)上均设置有通过活动轴(304)连接的活动板(303),而两个活动板(303)的相对端也通过活动轴(304)进行活动连接,位于驱动齿轮(302)上的活动轴(304)上设置有炒制件(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件(305)呈现类勺状,且炒制件(305)为导热的金属材料注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301)之间关于以承载板(2)竖向板块的z轴延长线互相对称。4.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炒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其中机箱(1)的内部开设有一内槽(8),在该内槽(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用以炒制部(3)作业的炒制锅(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锅(6)的锅体外周设有一圈环形分布的刻齿(7),其机箱(1)的顶部固设有一安装块,其中安装块上转动设置有一蜗杆(5),该蜗杆(5)的三分之一的杆体为光滑状,且蜗杆(5)的螺纹杆处与刻齿(7)之间啮合传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5)的光滑杆体处与择一转动杆(301)的杆体上均套有带轮(4),且两个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用以进行加热的加热件。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8)中分布有若干可转动的滚珠与炒制锅(6)的锅底相接触用以辅助炒制锅(6)的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及炒制机,包括呈现倒“L”形状的承载板以及安装于承载板板体上的用以进行茶叶炒制的炒制部,炒制部包括有转动安装于承载板竖向板块上的两个转动杆,择一转动杆的杆端与外接的驱动装置进行同轴连接,两个转动杆的杆体均设置有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与承载板上均偏心安装有可转动的活动轴,且承载板和驱动齿轮上均设置有通过活动轴连接的活动板,而两个活动板的相对端也通过活动轴进行活动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技术在进行炒制作业时,大多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炒制勺在锅内进行炒制,工作效率较低,且人工操作较为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的问题。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的问题。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珑森 许文胜 陈煜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黄山龙一湾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11:5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9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叶   蜗杆   制件   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