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
3.公告号为cn20781962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减速电动机,其结构包括支撑板、小电箱、底座、支撑杆、后盖、固定螺孔、吊孔、固定阀块、密封圈、转动杆、机体,后盖嵌入安装在机体上,固定螺孔与后盖为一体化结构,吊孔设于机体上,固定阀块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密封圈与机体相贴合,机体包括转子、前轴承、定子、压力弹簧、制动轮、后轴承。
4.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后盖通常保护的是电机的散热风扇,需要对散热风扇进行维修时,操作人员需要将后盖上一圈多个固定螺孔内的螺栓给拆卸下来,才能将后盖取下,整个取下后盖还有安装后盖的过程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电机后盖的拆卸和安装,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本体上的后盖,所述电机本体上固定套设有抵接环,所述后盖沿平行于抵接环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电机本体上,所述抵接环朝向后盖的一侧侧面上同轴固定有密封环,所述后盖朝向密封环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与密封环匹配的密封槽,所述后盖朝向密封环的一侧侧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槽将环形槽包围在内,当后盖移动至抵接在抵接环上时,所述密封环嵌入密封槽内,所述环形槽呈密闭设置,所述后盖上连接有螺栓,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所述螺栓的一端穿设螺孔并螺纹连接在电机本体上;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环形槽和螺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且靠近后盖的风口处,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单向阀仅供环形槽的气体流向外界,当螺栓将后盖与电机本体固定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环形槽的一端不与外界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上时,只需安装一个螺栓,当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上后,这个唯一的螺栓同时堵住螺孔,使得环形槽只能与第二通道连通,由于第二通道远离环形槽的一端靠近后盖的风口处,由于风口处的空气流速比较大,会造成风口处的气压小,此时环形槽内的气压大于风口处的气压,环形槽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流出外界,环形槽内空气减小导致气压减小,后盖周围的大气压能够更好的将后盖盖合在电机本体上。
8.优选的,还包括驱动件一、第一弹簧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转轴和多个叶片,所述转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在后盖上,多个叶片沿
第一轴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轴沿第一轴的轴线方向始终滑动连接在第一轴上,所述电机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驱动第二轴朝向靠近主轴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轴外壁上设有单键,所述主轴靠近后盖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轴以及单键匹配的轴键槽,所述驱动件一驱动转轴进行转动,当后盖完全安装在电机本体上时,所述转轴与主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轴以及单键伸入轴键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散热风扇设置在后盖上,能够在后盖安装的同时,将散热风扇安装在主轴上,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轴始终朝向主轴一侧移动至抵接在主轴上,通过驱动件一驱动第一轴和第二轴转动,使得第二轴以及单键转动至正对轴键槽,然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轴以及单键能够完全伸入轴键槽内,从而实现第二轴与主轴的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一包括滚轮和联动件,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后盖上,当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的过程中,所述滚轮用来抵接在电机本体的外壁上并跟随后盖的移动而转动,当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的过程中,所述滚轮通过联动件带动第一轴转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的过程中,滚轮抵接在电机本体上并随着后盖的移动而移动,此时滚轮能够转动,然后转动的滚轮通过联动件带动第一轴进行转动。
12.优选的,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一传动带、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棘轮齿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沿垂直于第一轴的轴线方向转动连接在后盖上,所述第一杆同轴固定连接在滚轮上,所述第一传动带绕卷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上,所述第三杆沿平行于第一轴的轴线方向转动连接在后盖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三杆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二锥齿轮上,所述内棘轮齿轮同轴安装在第三杆上,所述第二传动带绕卷在内棘轮齿轮上以及第一轴上,当滚轮转动时,所述第三杆通过内棘轮齿轮带动第一轴转动,当第一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轴无法通过内棘轮齿轮带动第三杆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转动后,通过第一杆和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二杆进行转动,第二杆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带动第三杆转动,第三杆通过内棘轮齿轮和第二传动带带动第一轴转动,使得第二轴能够自动与主轴进行连接,此时令第二轴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电机运行时,主轴的转动方向会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主轴转动带动第一轴与第二轴转动,第一轴转动无法通过内棘轮齿轮带动第三杆转动,从而电机的运行不对滚轮的转动造成影响。
14.优选的,还包括驱动件二,所述叶片包括固定片和移动片,多个固定片沿第一轴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片远离第一轴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隐藏槽,所述移动片沿垂直于第一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隐藏槽内,所述驱动件二用来驱动移动片在隐藏槽内滑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不同功率的电机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叶片,驱动件二通过驱动移动片在隐藏槽内滑动,来改变叶片的长度大小,对于一些小功率的电机,通过适当调整叶片的长度,能够在达到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叶片带给电机的负载,从而减小电机的耗电量。
1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二包括初步锁定装置和完全锁定装置,所述初步锁定装置包括转盘、多个第二弹簧和多根拉绳,多个第二弹簧分别对应多个隐藏槽,第二弹簧位于隐藏槽内并驱动移动片始终朝向远离固定片一侧移动,所述转盘同轴套设并转动连接在第一轴上,多根拉绳分别对应多个移动片,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移动片上以及转盘上,所述转盘上沿周向方向依次设有凸条,所述固定片上或者第一轴上开设有与凸条卡接配合的多个凹槽,当第一轴停止转动且凸条嵌入对应凹槽内时,所述移动片呈静止状态,所述完全锁定装置用来在第一轴转动过程中完全锁定移动片在隐藏槽内的位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转盘,转盘转动带动多根拉绳拉动移动片进行移动,当移动片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使得凸条卡接在对应凹槽上,此时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移动片保持不动,通过对转盘的初步锁定,能够方便操作人员随时转动转盘,对移动片的位置进行调整。
18.优选的,所述完全锁定装置包括多个锁定块和多个第三弹簧,所述第一轴外壁上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槽,多个锁定块分别对应多个第一槽,所述锁定块沿垂直于第一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一槽内,多个第三弹簧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锁定块上,当第一轴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三弹簧驱动锁定块始终位于第一槽内;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多个锁定槽,所述锁定槽用来供锁定块的端部伸入,当凸条嵌入对应凹槽内时,所述锁定块正对锁定槽,当第一轴转动过程中,所述锁定块伸入锁定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轴带动第一轴转动时,锁定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移动至正对的锁定槽内,从而实现对转盘的完全锁定。
20.优选的,所述锁定块靠近锁定槽的端部由远离锁定槽至靠近锁定槽呈渐缩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锁定块的端部呈渐缩状,使得锁定块能够更好的进入锁定槽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环形槽、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操作人员将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上时,只需安装一个螺栓,这个唯一的螺栓堵住螺孔,使得环形槽只能与第二通道连通,由于第二通道远离环形槽的一端靠近后盖的风口处,由于风口处的空气流速比较大,环形槽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流出外界,环形槽内空气减小导致气压减小,后盖周围的大气压能够更好的将后盖盖合在电机本体上;通过设置移动片和固定片,对于不同功率的电机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叶片,驱动件二通过驱动移动片在隐藏槽内滑动,来改变叶片的长度大小,对于一些小功率的电机,通过适当调整叶片的长度,能够在达到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叶片带给电机的负载,从而减小电机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后盖和电机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25.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26.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6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29.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本体;11、主轴;111、轴键槽;12、抵接环;121、密封环;13、移动槽;2、后盖;211、密封槽;212、环形槽;213、螺孔;2131、螺栓;2132、密封垫;221、第一通道;222、第二通道;23、移动块;3、散热风扇;31、转轴;311、第一轴;3111、第一滑槽;3112、第一槽;312、第二轴;3121、第一滑块;3122、单键;32、叶片;321、固定片;3211、隐藏槽;322、移动片;33、第一弹簧;34、驱动件二;35、初步锁定装置;351、转盘;3511、凸条;3512、锁定槽;352、第二弹簧;353、拉绳;36、完全锁定装置;361、锁定块;362、第三弹簧;37、避让槽;4、驱动件一;41、滚轮;42、联动件;421、第一杆;422、第二杆;423、第三杆;424、第一传动带;425、第一锥齿轮;426、第二锥齿轮;427、内棘轮齿轮;4271、内轮;4272、外棘轮;4273、弹性片;4274、棘爪;428、第二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机。
33.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和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本体1一端的后盖2。电机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主轴11,电机本体1呈圆柱形设置,电机本体1与主轴11同轴设置。电机本体1靠近后盖2的一端同轴固定套设有抵接环12,后盖2内壁上固定有移动块23,电机本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移动块23匹配的移动槽13,后盖2通过移动块23和移动槽13的配合沿平行于抵接环12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电机本体1上,当后盖2完全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时,后盖2与抵接环12相互正对的一侧侧面相互抵接贴合在一起。
34.参照图1、图2,为了增加后盖2与抵接环12之间的连接强度,抵接环12朝向后盖2的一侧侧面上同轴固定有密封环121,后盖2朝向密封环12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与密封环121匹配的密封槽211。后盖2朝向密封环121的一侧侧面还开设有环形槽212,环形槽212与密封槽211同轴设置,密封槽211将环形槽212包围在内。当后盖2移动至抵接在抵接环12上时,密封环121嵌入密封槽211内,此时环形槽212呈密闭设置。
35.参照图3、图4,后盖2上连接有螺栓2131,后盖2外壁上开设有供螺栓2131穿设的螺孔213,螺栓2131的一端穿设螺孔213并螺纹连接在电机本体1上。后盖2为了电机的散热,后盖2远离电机本体1的一端为风口处且呈镂空状。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221和第二通道222,第一通道221的两端分别连通环形槽212和螺孔213,第二通道222的一端连通环形槽212,第二通道222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且靠近后盖2的风口处,第二通道222内设有单向阀仅供环形槽212的气体流向外界。当螺栓2131将后盖2与电机本体1固定后,螺栓2131将螺孔213封堵,第一通道221远离环形槽212的一端不与外界连通。为了使螺栓2131能够更好的封堵住螺孔213,螺栓2131端头上固定有密封垫2132来封堵住螺孔213。
36.参照图3、图4,操作人员将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时,只需安装一个螺栓2131,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后,这个唯一的螺栓2131同时堵住螺孔213,使得环形槽212只能与第二通道222连通,由于第二通道222远离环形槽212的一端靠近后盖2的风口处,由于风口处的空气流速比较大,会造成风口处的气压小,此时环形槽212内的气压大于风口处的
气压,环形槽212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流出外界,环形槽212内空气减小导致气压减小,后盖2周围的大气压能够更好的将后盖2盖合在电机本体1上。
37.参照图3、图4,后盖2上连接有散热风扇3,散热风扇3包括转轴31和多个叶片32,转轴31包括相互同轴设置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第一轴31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远离电机本体1的端部上,多个叶片32沿第一轴311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311的外壁上。第一轴311位于主轴11长度方向的一侧,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时,第一轴311与主轴11同轴设置。
38.参照图1,电机本体1上自带有缝隙通道,散热风扇3产生的风力能够通过缝隙通道达到电机本体1的散热片上,后盖2的设置不会对电机本体的散热造成影响。
39.参照图3、图4,第一轴311朝向主轴1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111,为了防止第一轴311与第二轴312之间发生转动,第二轴312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滑块3121,第一轴311和第一滑块3121沿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3111上。第一滑槽3111内设有第一弹簧33,第一弹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槽3111底壁上以及第二轴312上,第一弹簧33始终呈压缩状态并驱动第二轴312朝向靠近主轴11一侧移动。
40.参照图2、图4,为了使第二轴312连接在主轴11上跟随主轴11一起转动,第二轴312外壁上固定有单键3122,主轴11靠近后盖2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轴312以及单键3122匹配的轴键槽111。后盖2上设有驱动件一4,驱动件一4驱动第一轴311进行转动。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的过程中,转轴31与主轴11始终保持同轴设置,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第二轴312始终朝向主轴11一侧移动至抵接在主轴11上,通过驱动件一4驱动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转动,使得第二轴312以及单键3122转动至正对轴键槽111,然后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第二轴312以及单键3122能够完全伸入轴键槽111内,从而实现第二轴312与主轴11的连接。
41.参照图3、图5,驱动件一4包括滚轮41和联动件42,滚轮41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滚轮41的转动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的过程中,滚轮41用来抵接在电机本体1的外壁上并跟随后盖2的移动而转动,同时滚轮41能够通过联动件42带动第一轴311进行转动。
42.参照图3、图5,联动件42包括第一杆421、第二杆422、第三杆423、第一传动带424、第一锥齿轮425、第二锥齿轮426、内棘轮齿轮427和第二传动带428,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转动连接在后盖2内,第一杆421同轴固定连接在滚轮41上,第二杆422的转动轴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杆421的转动轴线方向,第一传动带424绕卷在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上。第三杆423沿平行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第一锥齿轮425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杆422上,第二锥齿轮426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三杆423上,第一锥齿轮425啮合连接在第二锥齿轮426上。
43.参照图3、图5,内棘轮齿轮427包括内轮4271、外棘轮4272、弹性片4273和棘爪4274,内轮4271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三杆423,外棘轮4272转动连接在内轮4271上,外棘轮4272的棘齿朝向内轮4271一侧,弹性片4273固定在内轮4271和棘爪4274上,弹性片4273驱动棘爪4274朝向外棘轮4272一侧移动并啮合连接在棘轮上,内棘轮齿轮427只能实现单向转动。当滚轮41转动时,第三杆423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带动第一轴311转动,当第一轴311转动时,第一轴311无法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带动第三杆423转动。
44.参照图3、图5,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的过程中,滚轮41抵接这电机本体1的外壁
并跟随后盖2的移动而转动,通过第一杆421和第一传动带424带动第二杆422进行转动,第二杆422通过第一锥齿轮425和第二锥齿轮426的啮合带动第三杆423转动,第三杆423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和第二传动带428带动第一轴311转动,使得第二轴312能够自动与主轴11进行连接,此时令第二轴312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电机运行时,主轴11的转动方向会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主轴11转动带动第一轴311与第二轴312转动,第一轴311转动无法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带动第三杆423转动,从而电机的运行不对滚轮41的转动造成影响。
45.参照图6、图7,叶片32包括固定片321和移动片322,多个固定片321的一端沿第一轴311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311的外壁上,固定片321远离第一轴31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隐藏槽3211,移动片322沿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隐藏槽3211内,第一轴311上设有驱动件二34,驱动件二34用来驱动移动片322在隐藏槽3211内滑动。
46.参照图2、图7,对于不同功率的电机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叶片32,驱动件二34通过驱动移动片322在隐藏槽3211内滑动,来改变叶片32的长度大小,对于一些小功率的电机,通过适当调整叶片32的长度,能够在达到散热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叶片32带给电机的负载,从而减小电机的耗电量。
47.参照图6、图7,驱动件二34包括初步锁定装置35和完全锁定装置36,初步锁定装置35包括转盘351、多个第二弹簧352和多根拉绳353,多个第二弹簧352分别对应多个隐藏槽3211,第二弹簧352位于对应隐藏槽3211内,第二弹簧35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隐藏槽3211底壁上以及移动片322朝向隐藏槽3211底壁的一侧侧面上,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移动片322在第二弹簧352的作用下大部分伸出隐藏槽3211。
48.参照图2、图7,转盘351同轴套设并转动连接在第一轴311上,多根拉绳353分别对应多个移动片322,拉绳353的一端固定在转盘351外壁上,拉绳353的另一端从固定片321内部伸至隐藏槽3211并固定在移动片322上。为了使拉绳353能够尽量在同一竖平面上运行,固定片321上相应位置开设有避让槽37供转盘351转动。转盘351远离电机本体1的一侧侧面上沿周向方向依次固定有凸条3511,避让槽37内壁上对应位置开设有与凸条3511卡接配合的多个凹槽。当凸条3511卡接在对应凹槽上,同时电机的第一轴311刚转动起步时,移动片322均能保持呈静止状态。完全锁定装置36用来在第一轴311转动过程中完全锁定移动片322在隐藏槽3211内的位置。
49.参照图2、图7,操作人员通过转动转盘351,转盘351转动带动多根拉绳353拉动移动片322进行移动,当移动片322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使得凸条3511卡接在对应凹槽上,此时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移动片322保持不动,通过对转盘351的初步锁定,能够方便操作人员随时转动转盘351,对移动片322的位置进行调整。
50.参照图6、图7,完全锁定装置36包括多个锁定块361和多个第三弹簧362,第一轴311外壁上沿第一轴311的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槽3112,多个锁定块361分别对应多个第一槽3112,锁定块361沿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一槽3112内,多个第三弹簧362分别对应多个第一槽3112,第三弹簧362位于对应第一槽3112内,第三弹簧36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槽3112底壁上以及对应锁定块361上。
51.参照图6、图7,转盘351朝向第一轴311的一侧侧面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锁定槽3512,锁定槽3512的数量比锁定块361的数量多,锁定槽3512用来供锁定块361远离第三弹簧362的端部伸入,当凸条3511嵌入对应凹槽内时,锁定块361始终正对某个锁定槽3512。锁
定块361靠近锁定槽3512的端部由远离锁定槽3512至靠近锁定槽3512呈渐缩状。
52.参照图2、图7,当第一轴311停止转动或者转动速度较慢时,第三弹簧362驱动锁定块361始终位于第一槽3112内,当第一轴311正常转动时,锁定块36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克服第三弹簧362的弹力移动至正对的锁定槽3512内,实现对转盘351的完全锁定。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机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时,只需安装一个螺栓2131,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后,这个唯一的螺栓2131同时堵住螺孔213,使得环形槽212只能与第二通道222连通,由于第二通道222远离环形槽212的一端靠近后盖2的风口处,由于风口处的空气流速比较大,会造成风口处的气压小,此时环形槽212内的气压大于风口处的气压,环形槽212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流出外界,环形槽212内空气减小导致气压减小,后盖2周围的大气压能够更好的将后盖2盖合在电机本体1上,同时安装后盖2的过程中,散热风扇3能够同时实现与主轴11的自动连接。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和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本体(1)上的后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抵接环(12),所述后盖(2)沿平行于抵接环(12)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电机本体(1)上,所述抵接环(12)朝向后盖(2)的一侧侧面上同轴固定有密封环(121),所述后盖(2)朝向密封环(12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与密封环(121)匹配的密封槽(211),所述后盖(2)朝向密封环(121)的一侧侧面开设有环形槽(212),所述密封槽(211)将环形槽(212)包围在内,当后盖(2)移动至抵接在抵接环(12)上时,所述密封环(121)嵌入密封槽(211)内,所述环形槽(212)呈密闭设置,所述后盖(2)上连接有螺栓(2131),所述后盖(2)上开设有供螺栓(2131)穿设的螺孔(213),所述螺栓(2131)的一端穿设螺孔(213)并螺纹连接在电机本体(1)上;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221)和第二通道(222),所述第一通道(221)的两端分别连通环形槽(212)和螺孔(213),所述第二通道(222)的一端连通环形槽(212),所述第二通道(222)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且靠近后盖(2)的风口处,所述第二通道(222)内设有单向阀仅供环形槽(212)的气体流向外界,当螺栓(2131)将后盖(2)与电机本体(1)固定后,所述第一通道(221)远离环形槽(212)的一端不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一(4)、第一弹簧(33)和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风扇(3)包括转轴(31)和多个叶片(32),所述转轴(3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所述第一轴(311)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多个叶片(32)沿第一轴(311)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311)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轴(312)沿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始终滑动连接在第一轴(311)上,所述电机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主轴(11),所述第一弹簧(33)设置在第一轴(311)和第二轴(312)上并驱动第二轴(312)朝向靠近主轴(11)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轴(312)外壁上设有单键(3122),所述主轴(11)靠近后盖(2)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轴(312)以及单键(3122)匹配的轴键槽(111),所述驱动件一(4)驱动转轴(31)进行转动,当后盖(2)完全安装在电机本体(1)上时,所述转轴(31)与主轴(1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轴(312)以及单键(3122)伸入轴键槽(1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一(4)包括滚轮(41)和联动件(42),所述滚轮(41)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的过程中,所述滚轮(41)用来抵接在电机本体(1)的外壁上并跟随后盖(2)的移动而转动,当后盖(2)安装在电机本体(1)的过程中,所述滚轮(41)通过联动件(42)带动第一轴(31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件(42)包括第一杆(421)、第二杆(422)、第三杆(423)、第一传动带(424)、第一锥齿轮(425)、第二锥齿轮(426)、内棘轮齿轮(427)和第二传动带(428),所述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沿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所述第一杆(421)同轴固定连接在滚轮(41)上,所述第一传动带(424)绕卷在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上,所述第三杆(423)沿平行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转动连接在后盖(2)上,所述第一锥齿轮(425)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杆(422)上,所述第二锥齿轮(426)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三杆(423)上,所述第一锥齿轮(425)啮合连接在第二锥齿轮(426)上,所述内棘轮齿轮(427)同轴安装在第三杆(423)上,所述第二传动带(428)绕卷在内棘轮齿轮(427)上以及第一轴(311)上,当滚轮(41)转动时,所述第三杆(423)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带动第一轴(311)转动,当第一轴(311)转动时,所述第一轴(311)无法通过内棘轮齿轮(427)带动第三杆(42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二(34),所述叶片(32)包括固定片(321)和移动片(322),多个固定片(321)沿第一轴(311)的周向方向均匀固定在第一轴(311)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片(321)远离第一轴(31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隐藏槽(3211),所述移动片(322)沿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隐藏槽(3211)内,所述驱动件二(34)用来驱动移动片(322)在隐藏槽(3211)内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二(34)包括初步锁定装置(35)和完全锁定装置(36),所述初步锁定装置(35)包括转盘(351)、多个第二弹簧(352)和多根拉绳(353),多个第二弹簧(352)分别对应多个隐藏槽(3211),第二弹簧(352)位于隐藏槽(3211)内并驱动移动片(322)始终朝向远离固定片(321)一侧移动,所述转盘(351)同轴套设并转动连接在第一轴(311)上,多根拉绳(353)分别对应多个移动片(322),所述拉绳(35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移动片(322)上以及转盘(351)上,所述转盘(351)上沿周向方向依次设有凸条(3511),所述固定片(321)上或者第一轴(311)上开设有与凸条(3511)卡接配合的多个凹槽,当第一轴(311)停止转动且凸条(3511)嵌入对应凹槽内时,所述移动片(322)呈静止状态,所述完全锁定装置(36)用来在第一轴(311)转动过程中完全锁定移动片(322)在隐藏槽(3211)内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锁定装置(36)包括多个锁定块(361)和多个第三弹簧(362),所述第一轴(311)外壁上沿周向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槽(3112),多个锁定块(361)分别对应多个第一槽(3112),所述锁定块(361)沿垂直于第一轴(311)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在对应第一槽(3112)内,多个第三弹簧(362)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锁定块(361)上,当第一轴(311)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三弹簧(362)驱动锁定块(361)始终位于第一槽(3112)内;所述转盘(351)上开设有多个锁定槽(3512),所述锁定槽(3512)用来供锁定块(361)的端部伸入,当凸条(3511)嵌入对应凹槽内时,所述锁定块(361)正对锁定槽(3512),当第一轴(311)转动过程中,所述锁定块(361)伸入锁定槽(3512)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361)靠近锁定槽(3512)的端部由远离锁定槽(3512)至靠近锁定槽(3512)呈渐缩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后盖,所述电机本体上固定套设有抵接环,所述后盖朝向密封环的一侧侧面开设有环形槽,当后盖移动至抵接在抵接环上时,所述环形槽呈密闭设置,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螺孔,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环形槽和螺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且靠近后盖的风口处,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单向阀仅供环形槽的气体流向外界。操作人员将后盖安装在电机本体上时,唯一的螺栓在连接电机本体的同时堵住螺孔,由于风口处的空气流速比较大,环形槽内的空气经由单向阀流出外界,后盖周围的大气压能够更好的将后盖盖合在电机本体上。电机本体上。电机本体上。


技术研发人员:

许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翱隆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10: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9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电机   后盖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