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固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各核电厂经常发生海生物堵塞取水口的事件,特别是海生物爆发时此情况更为严重。为了保障核电厂的运行安全,各核电厂均对其取水工程进行安全改进,其中海生物拦截网的使用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措施。拦截网内的海生物及其它垃圾堆积在拦截网的尾部,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进行清理。垃圾的清理方式有多种,使用抽吸泵与拦截网尾部相连进行垃圾抽吸的方式是目前较为方便与可靠的一种。由于抽吸泵流量非常大,泵出口处的常规塑料垃圾收集篮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3.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包括连接外部水路的主管路、用以汇流的壳体和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5.所述主管路的末端分布有多个对称的分配管;所有的分配管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拦截网体且位于壳体内部,以方便共同排水;
6.所述分配管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壳体上;
7.每个所有分配管均配备一组拦截网跟换装置;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用于及时更换饱和的拦截网。
8.进一步的: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内部的用以截流分配管的闸板,以及卡接在安装板内部的网体。
9.进一步的: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带有两侧的限位耳的网兜;所述安装板内对称滑动设置有第二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端部能够通过安装板内的滑道将安装板上方的网兜推入拦截工位;所述安装板下方设置有用以限制网兜下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固定设置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限位壳内,所述限位壳内壁直径与所述网兜上端直径匹配;所述限位槽的上端设置有阻尼段;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上侧设置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路径不重合;所述第二齿条的端部与第二弹性伸缩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后方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部设置有限位单位;所述限位单元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运动,且更换网兜时,取消其限位。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下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通过第一弹簧和固定部纵向贯穿弹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第一弹簧自由时,限位杆能够位于第二
弹性伸缩杆自由端的运动路径上,用以限制其自由端的运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齿条上端固定设置有楔形的挤压块,且所述挤压块能够通过驱动部向下挤压限位杆,使限位杆脱离对第二弹性伸缩杆的限位。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下端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单向转轴,所述转轴上等角度设置有拨叉;两侧的拨叉之间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的且与壳体固定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下端设置有与壳体固定的用于挤压网兜的引流板;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分隔分配管的分壳体;所述导轨的末端对应的分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网兜的出网口;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饱和的网兜推至拨叉路径上的推动单元;所述驱动齿轮的端部与所述单向转轴之间通过驱动带传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单元包括开设在顶杆上端的让位部,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上的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设置弹性转动设置有撑块;所述撑块能够与顶杆侧壁贴合以限位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且所述撑块能够从让位部滑过,以取消对第一弹性伸缩杆自由端的限位;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上侧通过固定块弹性转动设置有用于推动网兜的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二推动块下侧与撑块上端的高度差大于让位部上端与顶杆上表面的高度差。
13.进一步的:所述分壳体之间设置有收集饱和网兜的收集件。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横向弹性滑动设置有楔形的调整块,以调整拨叉的位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网兜通过外设的限位机构纵向堆叠在安装板的端部,且最下方的网兜能够被推入分配管下端;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上端弹性转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在复位弹簧复位时能够通过转动越过最下方的网兜。
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下端设置有滚轮,以方便设备的转移。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本设计将主管流量分散成几份排出,同时降低水流速度,可实现多工位同时工作,满足泵的大流量抽吸,工位设为4个仅为示意,可实际按需增加或减少;由于拦截网的垃圾存储量很大,在抽吸过程中,当垃圾篮装满垃圾需要更换时,需要频繁的启停抽吸泵,工作效率低。本设计通过闸板,可随时关闭工作工位,实现不停机换垃圾收集网。
19.2、本发明通过拦截网更换装置利用水压判断网兜的饱和程度,并且通过网兜在路径上的移动为更换拦截网蓄力,从而可以达到自动更换网兜的效果;一方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更换拦截网的效率;另一方面,本更换装置不需要停机,也不需要封闭支流管道,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管压变化剧烈导致的水锤效应,从而能够保护好管道。
20.3、本发明通过本能发明通过撑块、第一弹性伸缩杆和第二推动块之间的配合,能够完整的完成一整套的网兜全自动不停机更换;并且,网兜更换过程中,没有引入外接动力源,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防止引入的电器元件遭受腐蚀。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拦截网抽吸原理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拦截网更换装置总体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拦截网更换装置单个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图4后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拦截网更换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拦截网更换装置中心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主管路、2-分配管、2-1-挡弧、3-闸板、4-网体、5-壳体、5-1-分壳、5-2-出网口、6-滚轮、7-安装架、8-收集件、9-固定板、10-网兜、10-1-限位耳、11-复位弹簧、12-拨叉、13-顶杆、13-1-让位部、14-第一齿条、15-单向转轴、16-驱动带、17-驱动齿轮、18-安装板、19-第一弹性伸缩杆、20-连接板、21-第二弹性伸缩杆、22-第二齿条、23-挤压块、24-导轨、25-限位壳、25-1-限位槽、26-调整块、26-1-固定块、27-引流板、28-第一推动块、29-阻尼段、30-撑块、31-第二推动块、32-固定部、33-限位杆、33-1-驱动部、34-第一弹簧、3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包括连接外部水路的主管路1、用以汇流的壳体5和安装架7;其特征在于:
33.所述主管路1的末端分布有多个对称的分配管2;所有的分配管2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拦截网体4且位于壳体5内部,以方便共同排水;
34.所述分配管2通过安装板18设置在壳体5上;
35.每个所有分配管2均配备一组拦截网跟换装置;所述滤网更换装置用于及时更换饱和的拦截网。
36.使用时,首先将由抽吸泵泵送来的海水通过分配管2分流,从而降低每个分配管2的流速和流量;在每个分配管2下端均设置一个拦截网更换装置,能够实现,拦截网的及时更换,且不会影响抽吸泵的抽吸过程。
37.实施例一
38.进一步的: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8内部的用以截流分配管2的闸板3,以及卡接在安装板18内部的网体4。
39.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8内部的用以截流分配管2的闸板3,以及卡接在安装板18内部的网体4。
40.使用时,当其中一个拦截网(即本实施例中的网体4)饱和时,通过闸板3关闭其对应的分配管2出水口,再人工完成网体4的更换,然后打开闸板3即可继续拦截。
41.本设计将主管流量分散成几份排出,同时降低水流速度,可实现多工位同时工作,满足泵的大流量抽吸,工位设为四个仅为示意,可实际按需增加或减少;由于拦截网的垃圾存储量很大,在抽吸过程中,当垃圾篮装满垃圾需要更换时,需要频繁的启停抽吸泵,工作效率低。本设计通过闸板3,可随时关闭工作工位,实现不停机换垃圾收集网。
42.实施例二
4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8下端的安装座35,所述安装座35上
通过第一弹簧34和固定部32纵向贯穿弹性设置有限位杆33;所述第一弹簧34自由时,限位杆33能够位于第二弹性伸缩杆21自由端的运动路径上,用以限制其自由端的运动;所述限位杆33的下端设置有驱动部33-1;所述第二齿条22上端固定设置有楔形的挤压块23,且所述挤压块23能够通过驱动部33-1向下挤压限位杆33,使限位杆33脱离对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限位。
44.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带有两侧的限位耳10-1的网兜10;所述安装板18内对称滑动设置有第二弹性伸缩杆21,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端部能够通过安装板18内的滑道将安装板18上方的网兜10推入拦截工位;所述安装板18下方设置有用以限制网兜10下移的限位槽25-1,所述限位槽25-1固定设置在与安装板18固定连接的限位壳25内,所述限位壳25内壁直径与所述网兜10上端直径匹配;所述限位槽25-1的上端设置有阻尼段29(阻尼段29能够使网兜10抵御一段时间的水压,防止网兜10直接顺着限位槽25-1下落,从而与顶杆13产生冲击);所述限位槽25-1内滑动设置有顶杆13;所述顶杆13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14,所述第一齿条14啮合有驱动齿轮17,所述驱动齿轮17上侧设置啮合有第二齿条22;所述第二齿条22与第一齿条14路径不重合;所述第二齿条22的端部与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端部通过连接板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0的后方通过复位弹簧11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与壳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自由端部设置有限位单位;所述限位单元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自由端运动,且更换网兜10时,取消其限位。
4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8下端的安装座35,所述安装座35上通过第一弹簧34纵向贯穿弹性设置有限位杆33;所述第一弹簧34自由时,限位杆33能够位于第二弹性伸缩杆21自由端的运动路径上,用以限制其自由端的运动;所述限位杆33的下端设置有驱动部33-1;所述第二齿条22上端固定设置有楔形的挤压块23,且所述挤压块23能够通过驱动部33-1向下挤压限位杆33,使限位杆33脱离对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限位。
46.由于抽吸泵是的功率是恒定的,当需要更换拦截网时,往往需要关闭抽吸泵,或关闭一部分管体,这会导致管压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引起水锤效应,对管体造成破坏。
47.使用时:首先将一个网兜10(即拦截网)安装至工位(即图9中附图标记10的位置),再将预备网兜10放置在安装板18的前端(如图4、5所示);当水流流过工位时,网兜10会对水流产生过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兜10内积累的杂物会越来越多,其出水的面积会变小,这会导致,网兜10整体受的压力增加,进而会导致网兜10的限位耳10-1部分顺着限位槽25-1并且克服顶杆13的力量,向下运动;与此同时的是:顶杆13带动第一齿条14向下运动,从而驱动驱动齿轮17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齿条22带动连接板20克服复位弹簧11的弹力向左移动(如如9结合图4);当连接板20向左移动时,由于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自由端被限位杆33限位,所以连接板20的向左运动最终会导致第二弹性伸缩杆21弹性缩短;随着网兜10的持续下移,当网兜10运动到限位槽25-1的最底端时,与此对应的是,第二齿条22上端的挤压块23运动到挤压驱动部33-1的位置,并且挤压驱动部33-1向下运动,直至限位杆33失去对第二弹性伸缩杆21的自由端的限位;当限位杆33失去限位的一瞬间;第二弹性伸缩杆21会在其内部的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从而推动预备网兜10快速进入工位;然后人工卸下位于限位槽25-1底端的饱和网兜10,取完网兜10后,由于饱和网兜10不再对限顶杆13向下挤压,所以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连接板20复位,从而带动第一齿条14复位,进一步的带动顶杆13复位从而再次回到起始位置,准备接住即将越过阻尼段29的网兜10。如此,即可完成一次
完整的切换。
48.上述的拦截网更换装置利用水压判断网兜10的饱和程度,并且通过网兜10在路径上的移动为更换拦截网蓄力,从而可以达到自动更换网兜10的效果;一方面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更换拦截网的效率;另一方面,本更换装置不需要停机,也不需要封闭支流管道,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管压变化剧烈导致的水锤效应,从而能够保护好管道。
49.此装置还包括防止水流溅射的滑动在分配管2内壁的挡弧2-1,其中挡弧2-1依靠重力下落遮挡,防止水流从网兜10的滑道溢出,从而防止滑道被杂物堵塞,其次,通过其楔形面也能使网兜10进入工位时,顶起挡弧2-1,防止挡弧2-1阻挡网兜10的落位。
5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25-1下端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10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壁的单向转轴15,所述转轴上等角度设置有拨叉12;两侧的拨叉12之间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10的且与壳体5固定的导轨24,所述导轨24的下端设置有与壳体5固定的用于挤压网兜10的引流板27;所述壳体5上端设置有分隔分配管2的分壳5-1体;所述导轨24的末端对应的分壳5-1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网兜10的出网口5-2;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饱和的网兜10推至拨叉12路径上的推动单元;所述驱动齿轮17的端部与所述单向转轴15之间通过驱动带16传动连接。
51.由于饱和网兜10内除了杂物之外,还有较多的夹在杂物之间的水分,不同于淡水,海水的腐蚀性更强,而且水分含量太多,也不利于后面杂物的集中处理;同时,人工在急流中取下网兜10,难度也较大。
52.使用时:
53.当网兜10落入到限位槽25-1底端使,首先通过推动单元将网兜10推到拨叉12的运动路径上;然后当顶杆13复位后再次被下压时,驱动齿轮17能够通过驱动带16带动单向转轴15转动,从而带动拨叉12逆时针转动(如图4);拨叉12转动时,即会带动网兜10沿着导轨24向上运动,从而在引流板27的作用下,将网兜10进行挤压,沥水;需要注意的是,拨叉12在单向转轴15的作用下,其只会单向转动;其次,由于顶杆13下降的速度较慢(和水中杂质的比例有关,但一定是慢于顶杆13的复位速度的),所以网兜10在引流板27上有较长的沥水时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排水,并且当拨叉12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通过出网口5-2排出网兜10。
54.本发明通过,拨叉12的设置,首先可以自动转动且增加网兜10的拦截力,其次,拨叉12能够有效的增加网兜10的沥水时间,从而自动除去饱和网兜10的剩余海水;从而进一步的保护外部的设备减少被腐蚀的风险,也能简化后续的杂物处理步骤。
55.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单元包括开设在顶杆13上端的让位部13-1,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板20上的第一弹性伸缩杆19;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自由端端部设置弹性转动设置有撑块30;所述撑块30能够与顶杆13侧壁贴合以限位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自由端,且所述撑块30能够从让位部13-1滑过,以取消对第一弹性伸缩杆19自由端的限位;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自由端上侧通过固定块26-1弹性转动设置有用于推动网兜10的第二推动块31;所述第二推动块31下侧与撑块30上端的高度差大于让位部13-1上端与顶杆13上表面的高度差。
56.使用时:
57.顶杆13在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伸缩杆19和第二弹性伸缩杆21均在蓄力,第一弹性伸缩杆19被撑块30和顶杆13限位;当顶杆13下降到让位部13-1与撑块30齐平时,撑块
30在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作用下,越过顶杆13,从而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自由端自由,从而使第二推动块31越过顶杆13上端部,将网兜10通过其限位耳10-1推入导轨24的端部,从而使网兜10进入拨叉12路径上。撑块30在接触让位部13-1时,顶杆13无法复位;当其越过让位部13-1后,顶杆13开始复位;同时顶杆13完全复位后,第一弹性伸缩杆19复位,并且由于顶杆13均不能限制第二推动块31和撑块30的向右运动(方向如图4,特征结合图6:其中图6中撑块30的状态已经是极限转角状态,撑块30端部只能朝着第一弹性伸缩杆19方向转动);因此,第一弹性伸缩杆19能够完全复位。
58.本能发明通过撑块30、第一弹性伸缩杆19和第二推动块31之间的配合,能够完整的完成一整套的网兜10全自动不停机更换;并且,网兜10更换过程中,没有引入外接动力源,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防止引入的电器元件遭受腐蚀。
5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19的自由端端部弹性滑动设置有楔形的调整块26,以调整拨叉12的位置。
60.由于拨叉12是利用单向轴承转动,而单向轴承的传动比例存在难以精准的情况,这就会导致限位耳10-1在极少的情况下可能直接撞击于拨叉12端部的情况,从而导致拨叉12难以一直稳定的工作;本部分,通过设计调整块26,能够将可能发生端部与限位耳10-1发生碰撞的拨叉12位置,逆时针调整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发生与限位耳10-1的碰撞(拨叉12的端部与调整块26碰撞没事儿,调整块26的斜面是实际上的危险区)。
61.进一步的:所述分壳5-1体之间设置有收集饱和网兜10的收集件8(此收集件8可以为传动带,也可以为一个箱体)。
62.进一步的:所述网兜10通过外设的限位机构纵向堆叠在安装板18的端部,且最下方的网兜10能够被推入分配管2下端;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21上端弹性转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28;所述第一推动块28在复位弹簧11复位时能够通过转动越过最下方的网兜10。
63.使用时,可以通过架体,限制住网兜10的水平自由度,使只有最下方的网兜10具备想左水平运动的自由度即可;第一推动块28与第二推动块31相似的,只能单向驱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第一推动块28复位。
6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7下端设置有滚轮6,以方便设备的转移。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包括连接外部水路的主管路、用以汇流的壳体和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的末端分布有多个对称的分配管;所有的分配管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拦截网体且位于壳体内部,以方便共同排水;所述分配管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壳体上;每个所有分配管均配备一组拦截网跟换装置;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用于及时更换饱和的拦截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横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内部的用以截流分配管的闸板,以及卡接在安装板内部的网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更换装置包括带有两侧的限位耳的网兜;所述安装板内对称滑动设置有第二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端部能够通过安装板内的滑道将安装板上方的网兜推入拦截工位;所述安装板下方设置有用以限制网兜下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固定设置在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限位壳内,所述限位壳内壁直径与所述网兜上端直径匹配;所述限位槽的上端设置有阻尼段;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上侧设置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路径不重合;所述第二齿条的端部与第二弹性伸缩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后方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部设置有限位单位;所述限位单元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运动,且更换网兜时,取消其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下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通过第一弹簧和固定部纵向贯穿弹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第一弹簧自由时,限位杆能够位于第二弹性伸缩杆自由端的运动路径上,用以限制其自由端的运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齿条上端固定设置有楔形的挤压块,且所述挤压块能够通过驱动部向下挤压限位杆,使限位杆脱离对第二弹性伸缩杆的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下端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单向转轴,所述转轴上等角度设置有拨叉;两侧的拨叉之间设置有用于转移饱和网兜的且与壳体固定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下端设置有与壳体固定的用于挤压网兜的引流板;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分隔分配管的分壳体;所述导轨的末端对应的分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网兜的出网口;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饱和的网兜推至拨叉路径上的推动单元;所述驱动齿轮的端部与所述单向转轴之间通过驱动带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单元包括开设在顶杆上端的让位部,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上的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设置弹性转动设置有撑块;所述撑块能够与顶杆侧壁贴合以限位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且所述撑块能够从让位部滑过,以取消对第一弹性伸缩杆自由端的限位;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上侧通过固定块弹性转动设置有
用于推动网兜的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二推动块下侧与撑块上端的高度差大于让位部上端与顶杆上表面的高度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壳体之间设置有收集饱和网兜的收集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杆的自由端端部横向弹性滑动设置有楔形的调整块,以调整拨叉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通过外设的限位机构纵向堆叠在安装板的端部,且最下方的网兜能够被推入分配管下端;所述第二弹性伸缩杆上端弹性转动设置有第一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在复位弹簧复位时能够通过转动越过最下方的网兜。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下端设置有滚轮,以方便设备的转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固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生物拦截网垃圾抽吸系统的固水分离装置,包括连接外部水路的主管路、用以汇流的壳体和安装架;所述主管路的末端分布有多个对称的分配管;所有的分配管的输出端均设置有拦截网体且位于壳体内部,以方便共同排水;所述分配管通过安装板设置在壳体上;每个所有分配管均配备一组拦截网跟换装置;所述滤网更换装置用于及时更换饱和的拦截网;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能够实现,拦截网的及时更换,且不会影响抽吸泵的抽吸过程。吸泵的抽吸过程。吸泵的抽吸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

范学强 黄跃洪 朱水平 钱刚 许超 许雪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路帆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08:1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96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网兜   弹性   伸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