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扶手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扶手。


背景技术:



2.目前,扶梯是商场、超市、人行天桥等场所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行人可通过扶梯从一个楼层到达另一个楼层。扶梯包括楼梯以及位于楼梯两侧的扶手,其中,扶手一般由不锈钢或者合金铝制成,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安装在楼梯的两侧,并一般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玻璃。
3.现有技术中,扶手一般由面管和内部的底座固定连接后,通过螺栓与楼梯上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连接,在行人行走时为了节省力气,或者腿脚不便者能够减少危险,可以通过手扶面管来上下楼梯。
4.但是,扶手后续维护过程中拆卸十分困难,面管和底座很难分离,同时,夜间行走无法看清楼梯,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扶手,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卸十分困难和无法提供照明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扶手,包括:扶手面管、底座主体和发光机构;
7.所述扶手面管包覆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扶手面管与所述底座主体卡接,且所述扶手面管能够相对所述底座主体滑动,以使所述扶手面管与所述底座主体分离;
8.所述发光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发光机构与所述底座主体连接,所述发光机构用于提供光亮。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扶手面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起与所述扶手面管连接,所述底座主体上设置有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沿着所述底座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凹槽均与一个所述凸起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凸起均与一个所述凹槽卡接。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主体包括面管底座;
11.所述面管底座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有开口,所述发光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发光机构与所述容置槽连接;
12.所述面管底座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沿着所述扶手面管的安装方向向外,所述面管底座通过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扶手面管过盈配合连接。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主体还包括垫块和连接件;
14.所述面管底座上设置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嵌入槽内,所述垫块能够相对所述嵌入槽滑动,且所述垫块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嵌入槽连接。
发光机构;310-灯带;320-垫片;330-胶条;340-玻璃;400-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目前,扶手后续维护过程中拆卸十分困难,面管和底座很难分离,同时,夜间行走无法看清楼梯,容易发生危险。
44.有鉴于此,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扶手,包括:扶手面管100、底座主体200和发光机构300;扶手面管100包覆在底座主体200上,扶手面管100与底座主体200卡接,且扶手面管100能够相对底座主体200滑动,以使扶手面管100与底座主体200分离;发光机构300设置在底座主体200上,发光机构300与底座主体200连接,发光机构300用于提供光亮。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扶手,包括:扶手面管100、底座主体200和发光机构300;扶手面管100包覆在底座主体200上,扶手面管100与底座主体200卡接,且扶手面管100能够相对底座主体200滑动,以使扶手面管100与底座主体200分离,从而在维修保养时仅需
将端面卸掉后抽出扶手面管100即可;发光机构300设置在底座主体200上,发光机构300与底座主体200连接,发光机构300用于提供光亮,使行人在夜间行走更加安全,同时使扶手更加美观。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卸十分困难和无法提供照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拆卸简单,同时提供照明,夜间行走更加安全,同时更加美观的技术效果。
46.关于扶手面管100和底座主体200的结构和形状,具体的:
47.扶手面管100呈“u”字形,如图4所示,扶手面管100由一个水平和两个竖直方向的面板构成,两个竖直面板垂直设置在水平面板的两端,且两个竖直面板设置在同一侧,扶手面管100的竖直面板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扶手面管100的两个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反,且每个凸起的延伸方向互相靠近设置,在水平面板与竖直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以使使用者手扶扶手面管100的时候更加舒适,进一步地,底座主体200包括了面管底座210、垫块220和连接件230,面管底座210如图5所示,面管底座210右侧设置有一个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方向向下设置,容置槽的延伸方向向着面管底座21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在容置槽呈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棘齿,每个侧壁上的棘齿设置有多排,每排棘齿沿着容置槽的深度方向均匀布置,且每排棘齿的延伸方向为斜向上设置,两侧的棘齿均用于卡接发光机构300,使发光机构300更加牢固,而在面管底座210上方设置有一个水平的嵌入槽,嵌入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阻挡凸起,以防止嵌入槽内部的垫块220从嵌入槽内移出,垫块220呈矩形,垫块220伸入至嵌入槽内并与嵌入槽滑动连接,垫块220用于增加面管底座210的牢固,使面管底座210的强度更高,而在连接件230采用螺栓时,螺栓可以选择内六角螺栓,垫块2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在嵌入槽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螺纹孔,每个螺栓经通孔伸入后与嵌入槽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垫块220经螺栓与面管底座210连接牢固,同时在多个面管底座210连接时,相邻的面管底座210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垫块220和螺栓连接,使相邻的面管底座210连接更加牢固,在面管底座210的外表面的两侧上设置有两个凹槽和两个倾斜面,两个倾斜面向远离连接件230的方向竖直向下倾斜,以使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面管底座210的宽度递增,且两个倾斜面与凹槽的开口处连接,在扶手面管100安装的过程中,扶手面管100竖直向下,直至两个凸起与两侧的倾斜面开始抵接并过盈配合,使扶手面管100发生形变,两个凸起的距离变大,直至两个凸起分别卡入两侧的凹槽内,此时扶手面管100恢复形变,而为了固定扶手面管100,在扶手面管100下方设置了一个限位凸起,从而限制了扶手面管100继续向下移动,使扶手面管100固定牢固。
48.关于立柱400的结构和形状,具体的:
49.立柱400竖直设置,立柱400可以设置在每个嵌入槽的螺纹孔下,立柱400可以通过每个螺栓与螺纹孔连接后与立柱400连接,同时,立柱400上可以设置有竖直贯通的通道,立柱400通过竖直贯通的通道套设在地面的竖直连接柱上,使立柱400更加牢固,同时更加美观。
50.关于发光机构300的结构和形状,具体的:
51.发光机构300包括了灯带310、垫片320、胶条330和玻璃340,如图1和图2所示,灯带310采用细长状的安全电压灯带310,在容置槽内设置有两个水平方向的卡槽,灯带310设置在上方的卡槽内且沿着面管底座210的长度方向延伸,灯带310的颜可以设置为可变,在夜间使用更加美观,同时,在下方的卡槽内设置有一个垫片320,垫片320采用透光材质,垫片320也呈细长状,使灯带310的光线要经垫片320后照射到玻璃340上,而垫片320用于防
止昆虫、水分和灰尘进入灯带310处,提高灯带310的使用寿命,且在容置槽侧壁的棘齿处,两端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胶条330,胶条330可以采用橡胶材质,两个胶条330靠近容置槽侧壁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棘齿,每个胶条330上的棘齿与容置槽侧壁上的棘齿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在两侧的胶条330安装时,胶条330上的棘齿与容置槽侧壁上的棘齿卡接,从而防止胶条330脱落,在两个胶条330互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抵接爪,两个胶条330的抵接爪与玻璃340过盈配合连接,以使玻璃340的两端通过胶条330与容置槽内壁抵接,胶条330能够给玻璃340减震,防止玻璃340破碎,同时还能固定玻璃340,其中,玻璃340采用透明钢化玻璃340,并一端伸入至容置槽内,容置槽内的灯带310照出的光亮,经垫片320后照射在玻璃340的一端,通过玻璃340的折射使灯带310的灯光更加动感,视觉效果更好。
52.在实际的拆卸过程中,将扶手面管100扣在面管底座210上,通过竖直向下压力扶手面管100,直至两个凸起与两侧的倾斜面开始抵接并过盈配合,使扶手面管100发生形变,两个凸起的距离变大,直至两个凸起分别卡入两侧的凹槽内,此时扶手面管100恢复形变,在拆除过程中,扶手面管100可以从侧面直接抽出,通过凸起与凹槽的滑动使扶手面管100与面管底座210分离,或者,在扶手面管100内与面管底座210之间的空隙中插入扳手,撬动扶手面管100使其形变,从而使凸起与凹槽分离,使扶手面管100与面管底座210分离,再通过扳手拧下螺栓,就可以对灯带310、玻璃340等其他零件检修和维护,十分方便。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面管、底座主体和发光机构;所述扶手面管包覆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扶手面管与所述底座主体卡接,且所述扶手面管能够相对所述底座主体滑动,以使所述扶手面管与所述底座主体分离;所述发光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发光机构与所述底座主体连接,所述发光机构用于提供光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扶手面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起与所述扶手面管连接,所述底座主体上设置有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沿着所述底座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凹槽均与一个所述凸起相对设置,每个所述凸起均与一个所述凹槽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包括面管底座;所述面管底座内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有开口,所述发光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发光机构与所述容置槽连接;所述面管底座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沿着所述扶手面管的安装方向向外,所述面管底座通过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扶手面管过盈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体还包括垫块和连接件;所述面管底座上设置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嵌入槽内,所述垫块能够相对所述嵌入槽滑动,且所述垫块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嵌入槽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垫块和所述嵌入槽上各设置的一个通孔,所述螺栓分别与所述垫块和所述嵌入槽连接,所述螺栓用于固定所述垫块和所述嵌入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棘齿;所述棘齿沿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棘齿的凸起方向沿着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设置,所述棘齿与所述发光机构连接,所述棘齿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包括灯带;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灯带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灯带与所述容置槽卡接,所述灯带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开口,所述灯带用于提供光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灯带和所述开口之间,所述垫片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垫片与所述容置槽卡接,所述灯带能够透过所述垫片向所述开口处照射光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机构还包括胶条和玻璃;所述胶条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胶条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胶条与所述容置槽连接;所述玻璃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玻璃沿着所述面管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玻璃与所述胶条过盈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灯带能够经所述垫片照射到所述玻璃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所述底座主体的表面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底座主体连接,所述立柱用于支撑所述底座主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扶手,涉及扶手的技术领域,包括:扶手面管、底座主体和发光机构;扶手面管包覆在底座主体上,扶手面管与底座主体卡接,且扶手面管能够相对底座主体滑动,以使扶手面管与底座主体分离,从而在维修保养时仅需将端面卸掉后抽出扶手面管即可;发光机构设置在底座主体上,发光机构与底座主体连接,发光机构用于提供光亮,使行人在夜间行走更加安全,同时使扶手更加美观。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卸十分困难和无法提供照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拆卸简单,同时提供照明,夜间行走更加安全,同时更加美观的技术效果。同时更加美观的技术效果。同时更加美观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欧阳健锋 杨家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广铝铝型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07: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9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手面   底座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