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内凸台环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内凸台环件是一种外形为环件,内孔中部有一圈内凸台的
环形产品,根据其使用的高温环境要求,一般需要经过锻制加工,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但由于该零件的形状复杂,常规锻造成形难度大。
3.目前常规的制造方法一般是:先将产品整体锻制为一规则环形的
坯料,然后再机械加工出内凸台,最后加工至最终要求的尺寸。但是,这种方法机械加工时余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造成加工应力较大,最终尺寸精度难以控制;经过锻制和机械加工两道工序,产品流线不连续,需要控制的因素多,进而导致质量不稳定。因此需寻求一种新的成形方案,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6.步骤一、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平压部和凸压部,将坯料放入下模中;
7.步骤二、通过平压部将坯料下压入下模内,使坯料上表面与下模上表面齐平,同时使坯料下部成形;
8.步骤三、翻转上模,通过凸压部下压坯料,使坯料上部成形,使坯料上表面仍与下模上表面齐平。
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0.1.相比现有技术需要两道工序,本方案只需要一道工序,需要控制的质量因素较少,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1.2.相比现有技术,坯料成形后尺寸更接近产品,加工产生的余量大幅度减少,成形速度快,节省时间。
12.3.上模第一次下压时,平压部表面平整,不会对坯料产生侧向力,不易将坯料挤出下模外,提高了坯料成形尺寸的精度、减少了产生的余量;由于平压部表面平整,对坯料产生的下压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坯料成形后环件部分的密度更均匀,进而提高坯料下部成形的质量。
13.4.上模第二次下压时,由于上模质量不变,对坯料下部产生的下压力与第一次相近,由于上模两次下压的极限位置不变,都是坯料上表面与下模上表面齐平时停止,第一次下压时坯料下部已经成形,因此第二次下压对坯料外侧的影响较小,避免了坯料外侧二次
受力,坯料外侧的密度变化较小,成形质量更稳定;由于坯料第一次下压被压至与下模上表面平行,凸压部侧面对坯料上部的侧向力被下模内侧壁抵消,不易将坯料挤出成形下模外,不会降低坯料成形尺寸的精度,也不会增加产生的余量。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二和步骤三中:下模包括定位柱,上模上设有与定位柱滑动连接的定位孔,定位孔竖向贯穿平压部和凸压部,平压部和凸压部下压坯料时,定位孔均穿过定位柱。如此设置,上模两次下压时,均通过定位柱进行导向,保证上模竖直下压,对坯料产生的下压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坯料各个部位的密度更均匀,进而提高坯料下部成形的质量。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一中,下模的安装步骤为:下模还包括环形
底座和环形侧模,使环形侧模穿过定位柱,环形侧模和定位柱之间留有缝隙,将环形底座穿过定位柱并放置在缝隙中,环形底座、环形侧模和定位柱围合形成下模槽,下模槽能使坯料下部成形。如此设置,相较于借助夹具或者螺栓连接下模的各部分,本方案在安装下模或下模脱模时,直接使环形底座和环形侧模穿入或穿出定位柱,更加方便快捷。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一中:锻制坯料成环形后,将坯料在始锻温度下加热、保温,再将坯料放入下模槽内。如此设置,将坯料在始锻温度下加热、保温后,使坯料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一致,防止内外温差导致裂纹;保证坯料在放入下模槽时还具有足够的温度,以保证坯料具有足够的塑性,以便于上模下压成形。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平压部能覆盖下模槽。如此设置,保证平压部能与环形侧模上表面接触进而控制上模下压的高度,第一次下压时坯料下部已经成形,第二次下压到同一高度时,上模对坯料下部产生的影响较小,成形质量更稳定;上模和下模槽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防止坯料被挤出下模槽,保证坯料成形尺寸的精度,减少产生的余量。
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三中:定位柱上部半径小于下部半径,定位柱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内凸台阶,凸压部与内凸台阶挤压坯料形成内凸台。如此设置,上模第二次下压时,凸压部与内凸台阶相互配合,挤压坯料内侧,提高坯料内侧的密度,使内凸台快速成形,方便快捷,使内凸台成形后拥有比其他部分更高的密度,进而使内凸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尺寸比其他部分小而容易损坏。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定位柱下部外侧形成下部外扩的外侧斜面,环形侧模内侧形成下部内扩的内侧斜面。如此设置,外侧斜面和内侧斜面形成下口收窄的环形孔,安装下模时,环形孔对环形底座产生导向作用,以便于下压环形底座后,将环形侧模和定位柱抵紧,进而使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坯料成形过程中结构产生滑动,避免影响成形尺寸精度和成形质量;环形底座与环形孔组成下模槽,上模第一次下压时,由于下模槽下部截面面积比上部小,坯料优先填满下模槽下部,防止在坯料填满成形槽前,坯料上部就被挤出下模槽,减少了余量,提高了成形精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的坯料剖面图;
21.图2为实施例的上模第一次下压时的剖面图;
22.图3为实施例模具的上模第二次下压后的剖面图;
23.图4为内凸台环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坯料1、上模2、平压部3、凸压部4、定位孔5、内凸台环件6、定位柱7、环形底座8、环形侧模9、下模槽10、外侧斜面11、内侧斜面12、内凸台阶13。
26.实施例
27.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一、准备如图2所示的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下模包括定位柱7、环形底座8和环形侧模9,使环形侧模9穿过定位柱7,环形侧模9和定位柱7之间留有缝隙,将环形底座8穿过定位柱7并放置在缝隙中,定位柱7下部外侧形成下部外扩的外侧斜面11,环形侧模9内侧形成下部内扩的内侧斜面12,外侧斜面11和内侧斜面12形成下口收窄的环形孔,环形孔对环形底座8产生导向作用,下压环形底座8,将环形侧模9和定位柱7抵紧,并使环形底座8、环形侧模9和定位柱7下表面齐平,此时外侧斜面11和内侧斜面12底部均与环形底座8上表面连接,环形底座8与环形孔组成下模槽10,即环形底座8、环形侧模9和定位柱7围合形成下模槽10,下模槽10能使坯料1下部成形,定位柱7上部半径小于下部半径,定位柱7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内凸台阶13;如图1所示,锻制坯料成环形,将坯料1在始锻温度下加热、保温,再将坯料1放入下模槽10内;如图2所示,上模2包括平压部3和平压部3上的凸压部4,平压部3能覆盖下模槽10,凸压部4能容纳在下模槽10内,上模2上开有能与定位柱7滑动连接的定位孔5,定位孔5竖向贯穿平压部3和凸压部4;
29.步骤二、如图2所示,使上模2的平压部3朝下,将定位孔5穿过定位柱7,将坯料1下压入下模槽10内,直至平压部3与环形侧模9上表面接触,使坯料1上表面与环形侧模9上表面齐平,坯料1填充在下模槽10内,进而使坯料1下部成形;
30.步骤三、如图3所示,翻转上模2,使上模2的凸压部4朝下,再次将定位孔5穿过定位柱7,再次将坯料1下压,直至平压部3与环形侧模9上表面接触,使坯料1上表面仍与下模上表面齐平,凸压部4与内凸台阶13挤压坯料1形成内凸台,进而使坯料1上部成形内凸台环件6,内凸台环件6如图4所示;
31.步骤四、依次取出上模2、环形侧模9、环形底座8,再从定位柱7上取下内凸台环件6,根据使用需求加工,调整内凸台环件尺寸,形成最终产品。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平压部和凸压部,将坯料放入下模中;步骤二、通过平压部将坯料下压入下模内,使坯料上表面与下模上表面齐平,同时使坯料下部成形;步骤三、翻转上模,通过凸压部下压坯料,使坯料上部成形,使坯料上表面仍与下模上表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和步骤三中:下模包括定位柱,上模上设有与定位柱滑动连接的定位孔,定位孔竖向贯穿平压部和凸压部,平压部和凸压部下压坯料时,定位孔均穿过定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下模的安装步骤为:下模还包括环形底座和环形侧模,使环形侧模穿过定位柱,环形侧模和定位柱之间留有缝隙,将环形底座穿过定位柱并放置在缝隙中,环形底座、环形侧模和定位柱围合形成下模槽,下模槽能使坯料下部成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锻制坯料成环形后,将坯料在始锻温度下加热、保温,再将坯料放入下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压部能覆盖下模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定位柱上部半径小于下部半径,定位柱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内凸台阶,凸压部与内凸台阶挤压坯料形成内凸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柱下部外侧形成下部外扩的外侧斜面,环形侧模内侧形成下部内扩的内侧斜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内凸台环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内凸台环件随形成形锻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平压部和凸压部,将坯料放入下模中;步骤二、通过平压部将坯料下压入下模内,使坯料上表面与下模上表面齐平,同时使坯料下部成形;步骤三、翻转上模,通过凸压部下压坯料,使坯料上部成形,使坯料上表面仍与下模上表面齐平。本发明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减少加工时余量。减少加工时余量。
技术研发人员:
张明桥 付朝政 万隆 赵晓光 傅明娇 李卓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