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夏季雷暴雨频发,因人行横道线湿滑导致行人和非机动车侧滑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近期市政洒水作业较为频繁,交通标线湿滑的现象客观存在;部分地区人行横道线所使用的油漆在地面有2-3厘米的凸起,遇水湿滑的问题非常普遍。因此在雨雪天气或者洒水车过后路面较湿的情况下,交通标线湿滑极易造成人员受伤事故。同时,道路交叉口的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重复作用下轮迹处下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现象,其通常随着交通量的增加、重载超载车辆比例上升而日趋严重。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最大的特点是车辆频繁的制动启动,交通渠化严重且车辆停驻时间极长,与其他路段交通状况大为不同,此处的道路病害尤为明显,其中以车辙病害为主,出现在停止线前后部位。
3.目前,国际上将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三类,分别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和磨耗性车辙。结构性车辙是由于荷载过大而超出路面各层的强度承载能力,包括路基在内的整体结构下陷,形成结构性车辙,该类车辙易发生于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地区。失稳性车辙是由于温度较高条件下,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荷载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混合料抗剪强度,混合料发生流动变形而形成永久性车辙,该类车辙易发生于荷载较大或者有水平力存在区域。磨耗性车辙主要是由于车轮摩擦和自然因素持续不断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该类车辙在我国比较少见。
4.针对人行横道线雨天防滑问题,现有的方法是改用防滑性油漆涂料(从化学角度提高防滑性);采用高透水铺装结构,采用防滑透水砖,设计防滑结构(增加透水路径和从物理角度提高防滑性)。但从目前的安装和使用情况来看,新型防滑性油漆涂料因价格昂贵导致大规模使用困难;人行横道防滑或透水结构未考虑实际行车作用和季节等的影响,如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的车辆频繁制动和启动致使沥青路面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导致路面发生推挤和拉裂破坏,形成波浪、拥包和裂缝;由于信号控制等原因,车辆长时间停驻;夏季炎热季节,沥青路面极易发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兼顾原沥青路面耐磨性、耐久性与可视性等前提下,通过对道路交叉口处的人行横道进行结构设计以加大摩擦系数、提升防滑性和抗车辙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包括设于人行横道线上的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
8.所述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包括底基层、设于底基层上的钢筋混
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的两侧设有阶梯状约束构件,所述阶梯状约束构件上设有抗剪栓钉,所述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表面设有纵向刻槽;
9.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之间开设有刻槽,所述刻槽内填充有沥青填料,所述沥青填料包括基层、以及设于基层上方的面层
10.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所述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11.所述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约束构件的表面标高和沥青路面标高一致。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3.s1、钢筋混凝土板现浇施工:在人行横道处的底基层上现浇一块钢筋混凝土板,保证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的整体性能与刚度,单车道钢筋混凝土板长度l2=7~10m,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2=100mm;首先支模板;然后绑扎钢筋,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双向板设计,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单向板设计,板中短跨负筋、短跨底筋、长跨底筋、长跨负筋的直径d=8~12mm、间距l
间距
=70~200mm;再预埋单排抗剪栓钉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单排抗剪栓钉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两侧,且抗剪栓钉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上,抗剪栓钉高度h=100mm~200mm,抗剪栓钉埋入深度h3=1/2h~1/3h,抗剪栓钉中心与钢筋混凝土板边缘的距离l3=1/12l1,相邻两个抗剪栓钉的中心间距d3=d1+d2;最后养护、拆除模板;
14.s2、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现浇施工: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位于人行横道线处,单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长度l4=2.5~4.5m,宽度与d1一致,高度h1=100~170mm=h
面层
+h
基层-h2;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间距与d2一致;阶梯状约束构件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两侧,单个阶梯状约束构件长度l
约束
=1/2l1,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
约束
=h1=100~170mm,其中第一阶梯的长度l
阶梯1
=1/6l1,高度h
阶梯1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第二阶梯的长度l
阶梯2
=1/3l1,高度h
阶梯2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在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底板上现浇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首先支模板;然后预埋双排抗剪栓钉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双排抗剪栓钉位于人行横道线两侧、阶梯状约束构件上,抗剪栓钉高度h=100mm~200mm,埋入深度h3=1/2h~1/3h,相邻两个抗剪栓钉在人行横道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d3=d1+d2、在人行横道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l5=1/3l
阶梯2
,外侧抗剪栓钉中心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边缘的距离与l5一致;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混凝土块的顶标高与沥青上面层标高一致;最后养护、拆除模板;
15.s3、人工拉毛处理和刻槽施工:先在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制作细观构造,然后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刻槽施工,制作宏观构造;待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后进行人工拉毛处理,采用粗麻布、土工布或麻袋片在裸露于沥青路面上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纵向拖拉,以制作细观构造,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40%后再进行刻槽施工;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的纵向刻槽尺寸为槽深h4=2~5mm,槽宽d4=3~5mm,槽间距d5=15~30mm;刻槽时,锯片下降至与路面将要接触的状态调整方向角度,对齐事先划好的墨线,用锯片切割混凝土,同时控制刻
槽深度;刻槽施工完成后,注意及时进行路面清洗、养生;
16.s4、基层和面层铺设:铺设人行横道处的沥青结合料基层,完成基层的铺设后,按照桥面铺装的步骤对该处的面层进行摊铺,沥青铺设后需平整密实;首先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前清除路面基层上的杂物,保证路面基层的干燥、干净;其次,进行粘层、透层沥青的浇洒工作;最后摊铺沥青混合料;
17.s5、人行横道线喷漆:人行横道线长度l1=3~5m=l4+2*l
阶梯1
,宽度d1=400mm或450mm;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的间距d2=600~800mm;热熔标线施工时需设置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油污或其他有害物质,在水泥路面或旧的沥青路面施划标线需要预涂底油时,先喷涂热熔底油下涂剂,下涂剂干透再喷涂热熔涂料;人行横道线应顺直、平顺、光洁及均匀。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在人行横道线处设置防滑构件增加人行横道的粗糙度以提升抗滑性能;采用阶梯状约束构件提升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的整体性和抗车辙性能。
20.2、本发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能够对道路交叉口起到抗车辙的作用;采用抗剪栓钉能够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保证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
21.3、本发明通过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道路表面上的宏观和微观构造可以提供排水通道、提高人行横道的抗滑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22.4、本发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便于施工、维护、修补简单,可显著减少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中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的立体图;
25.图3为本发明中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a-a向剖面图;
27.图5为图3中b-b向剖面图;
28.图6为图3中c-c向剖面图;
29.图7为图3中d-d向剖面图;
30.图8为图4中e-e向剖面图;
31.图9为图4中f-f向剖面图;
32.图10为本发明中混凝土构件表面纵向刻槽平面示意图;
33.图11为本发明中混凝土构件表面纵向刻槽侧面示意图;
34.图12为本发明中钢筋混凝土板配筋示意图;
35.图13为本发明中钢筋混凝土板底筋按间距排布示意图;
36.图14为本发明中钢筋混凝土板负筋按间距排布示意图。
37.图中:1人行横道线、2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3钢筋混凝土板、4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5阶梯状约束构件、6抗剪栓钉、7沥青填料、8上面层、9中面层、10下面层、11基层、12底基层、13短跨负筋、14短跨底筋、15长跨底筋、16长跨负筋。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参照图1-14,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包括设于人行横道线1上的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2。
40.具体的,所述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2包括底基层12、设于底基层12上的钢筋混凝土板3,所述钢筋混凝土板3上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的两侧设有阶梯状约束构件5,所述阶梯状约束构件5上设有抗剪栓钉6,所述阶梯状约束构件5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表面设有纵向刻槽。
41.其中,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填充有沥青填料7,所述沥青填料7包括基层11、以及设于基层11上方的面层。
42.其中,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8、中面层9和下面层10,所述上面层8、中面层9和下面层1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43.所述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约束构件的表面标高和沥青路面标高一致。
44.如附图1所示,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位于道路交叉口的人行横道处,起到对交通参与者的提示防护作用和对道路的保护作用。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3~4m,n个车道宽度为d=n*d
车道
。人行横道线长度l1=3~5m,宽度d1=400mm或450mm;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的间距d2=600~800mm。交通荷载等级为重的沥青结合料基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底基层路面的路面厚度范围是:面层h
面层
=100~120mm,基层(沥青结合料)h
基层
=100~150mm,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h
底基层
=300~600mm,其中上面层h
上面层
=20~30mm,中面层h
中面层
=30~40mm,下面层h
下面层
=40~70mm。以一条车道为一个结构单元,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45.s1、钢筋混凝土板现浇施工:如附图2、附图4、附图9、附图12、附图13和附图14,在人行横道处的底基层12上现浇一块钢筋混凝土板3,保证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与刚度,单车道钢筋混凝土板长度l2=7~10m,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2=100mm;首先支模板;然后绑扎钢筋,短跨底筋14和长跨底筋15位于板的下部,短跨负筋13和长跨负筋16位于板的上部,下部配筋中短跨底筋14在下、长跨底筋15在上,上部钢筋中长跨负筋16在下、短跨负筋13在上,底筋自动形成网片,负筋只有两方向相交处形成网片、单向负筋不能形成网片、实际施工时需要分布筋帮助形成网片,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双向板设计,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单向板设计,板中短跨负筋、短跨底筋、长跨底筋、长跨负筋的直径d=8~12mm、间距l
间距
=70~200mm;再预埋单排抗剪栓钉6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单排抗剪栓钉6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两侧,且抗剪栓钉6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3上,抗剪栓钉6高度h=100mm~200mm,抗剪栓钉6埋入深度h3=1/2h~1/3h,抗剪栓钉6中心与钢筋混凝土板3边缘的距离l3=1/12l1,相邻两个抗剪栓钉6的中心间距d3=d1+d2;最后养护、拆除模板。
46.s2、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现浇施工:如附图2、附图3、附图4、附
图5、附图6、附图7和附图8,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位于人行横道线1处,单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长度l4=2.5~4.5m,宽度与d1一致,高度h1=100~170mm=h
面层
+h
基层-h2;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间距与d2一致;阶梯状约束构件5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4两侧,单个阶梯状约束构件5长度l
约束
=1/2l1,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
约束
=h1=100~170mm,其中第一阶梯的长度l
阶梯1
=1/6l1,高度h
阶梯1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第二阶梯的长度l
阶梯2
=1/3l1,高度h
阶梯2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在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底板上现浇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首先支模板;然后预埋双排抗剪栓钉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双排抗剪栓钉位于人行横道线两侧、阶梯状约束构件上,抗剪栓钉高度h=100mm~200mm,埋入深度h3=1/2h~1/3h,相邻两个抗剪栓钉在人行横道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d3=d1+d2、在人行横道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l5=1/3l
阶梯2
,外侧抗剪栓钉中心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边缘的距离与l5一致;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混凝土块的顶标高与沥青上面层标高一致;最后养护、拆除模板。
47.s3、人工拉毛处理和刻槽施工:如附图10和附图11,先在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制作细观构造,然后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刻槽施工,制作宏观构造;待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后进行人工拉毛处理,采用粗麻布、土工布或麻袋片在裸露于沥青路面上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纵向拖拉(垂直于行人通行方向、平行于行车方向),以制作细观构造,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40%(正常养生4~5天)后再进行刻槽施工;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的纵向刻槽尺寸为槽深h4=2~5mm,槽宽d4=3~5mm,槽间距d5=15~30mm;刻槽时,锯片下降至与路面将要接触的状态调整方向角度,对齐事先划好的墨线,用锯片切割混凝土,同时控制刻槽深度;刻槽施工完成后,注意及时进行路面清洗、养生;做到“刻一段、清洗一段、养生一段”。宏观构造在雨天减弱“滑水”和保证“干燥接触”、为轮胎和鞋底橡胶嵌挤作用提供滞阻摩擦力分量,槽齿部分细观构造提供粘着摩擦力分量。刻槽路面的摩擦性能明显高于非刻槽路面,尤其是雨天情况下,刻槽不仅能够为路面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道使路面积水随着路面横坡(1%~3%)流向集水井,而且能够保证轮胎、鞋底与路面间的接触,提高抗滑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48.s4、基层和面层铺设:如附图2和附图3,铺设人行横道处的沥青结合料基层,完成基层的铺设后,按照桥面铺装的步骤对该处的面层进行摊铺,沥青铺设后需平整密实;首先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前清除路面基层上的杂物,保证路面基层的干燥、干净;其次,进行粘层、透层沥青的浇洒工作;最后摊铺沥青混合料;
49.s5、人行横道线喷漆:如附图1和附图2,人行横道线长度l1=3~5m=l4+2*l
阶梯1
,宽度d1=400mm或450mm;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1的间距d2=600~800mm;热熔标线施工时需设置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油污或其他有害物质,在水泥路面或旧的沥青路面施划标线需要预涂底油时,先喷涂热熔底油下涂剂,下涂剂干透再喷涂热熔涂料;人行横道线应顺直、平顺、光洁及均匀。
50.本实施例中,人行横道线处的混凝土泽鲜明,能见度好,有利于夜间行车;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能够对道路交叉口起到抗车辙的作用;通过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的宏观和微观构造可以提供排水通道、提高人行横道的抗滑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采用抗剪栓钉能够抵抗行车荷载的
冲切力,保证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便于施工、维护、修补简单,可显著减少施工成本。
51.本发明中披露的说明和实践,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易于思考和理解的,且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或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人行横道线上的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所述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包括底基层、设于底基层上的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的两侧设有阶梯状约束构件,所述阶梯状约束构件上设有抗剪栓钉,所述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表面设有纵向刻槽;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填充有沥青填料,所述沥青填料包括基层、以及设于基层上方的面层;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所述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约束构件的表面标高和沥青路面标高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如下:s1、钢筋混凝土板现浇施工:在人行横道处的底基层上现浇一块钢筋混凝土板,保证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的整体性能与刚度,单车道钢筋混凝土板长度l2=7~10m,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2=100mm;首先支模板;然后绑扎钢筋,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双向板设计,l
长跨
:l
短跨
>1.5时按单向板设计,板中短跨负筋、短跨底筋、长跨底筋、长跨负筋的直径d=8~12mm、间距l
间距
=70~200mm;再预埋单排抗剪栓钉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单排抗剪栓钉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两侧,且抗剪栓钉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上,抗剪栓钉高度h=100mm~200mm,抗剪栓钉埋入深度h3=1/2h~1/3h,抗剪栓钉中心与钢筋混凝土板边缘的距离l3=1/12l1,相邻两个抗剪栓钉的中心间距d3=d1+d2;最后养护、拆除模板;s2、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现浇施工: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位于人行横道线处,单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长度l4=2.5~4.5m,宽度与d1一致,高度h1=100~170mm=h
面层
+h
基层-h2;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间距与d2一致;阶梯状约束构件位于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两侧,单个阶梯状约束构件长度l
约束
=1/2l1,宽度与单个机动车道宽度d
车道
一致,高度h
约束
=h1=100~170mm,其中第一阶梯的长度l
阶梯1
=1/6l1,高度h
阶梯1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第二阶梯的长度l
阶梯2
=1/3l1,高度h
阶梯2
=50~70mm=h
上面层
+h
中面层
;在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底板上现浇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首先支模板;然后预埋双排抗剪栓钉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双排抗剪栓钉位于人行横道线两侧、阶梯状约束构件上,抗剪栓钉高度h=100mm~200mm,埋入深度h3=1/2h~1/3h,相邻两个抗剪栓钉在人行横道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d3=d1+d2、在人行横道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间距l5=1/3l
阶梯2
,外侧抗剪栓钉中心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边缘的距离与l5一致;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阶梯状混凝土块的顶标高与沥青上面层标高一致;最后养护、拆除模板;s3、人工拉毛处理和刻槽施工:先在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制作细观构造,然后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刻槽施工,制作宏观构造;待混凝土表面水膜消失后进行人工拉毛处理,采用粗麻布、土工布或麻袋片在裸露于沥青路面上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纵向拖拉,以制作细观构造,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40%后再进行刻槽施工;阶梯状约束构件和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表面的纵向刻槽
尺寸为槽深h4=2~5mm,槽宽d4=3~5mm,槽间距d5=15~30mm;刻槽时,锯片下降至与路面将要接触的状态调整方向角度,对齐事先划好的墨线,用锯片切割混凝土,同时控制刻槽深度;刻槽施工完成后,注意及时进行路面清洗、养生;s4、基层和面层铺设:铺设人行横道处的沥青结合料基层,完成基层的铺设后,按照桥面铺装的步骤对该处的面层进行摊铺,沥青铺设后需平整密实;首先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前清除路面基层上的杂物,保证路面基层的干燥、干净;其次,进行粘层、透层沥青的浇洒工作;最后摊铺沥青混合料;s5、人行横道线喷漆:人行横道线长度l1=3~5m=l4+2*l
阶梯1
,宽度d1=400mm或450mm;相邻两个人行横道线的间距d2=600~800mm;热熔标线施工时需设置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油污或其他有害物质,在水泥路面或旧的沥青路面施划标线需要预涂底油时,先喷涂热熔底油下涂剂,下涂剂干透再喷涂热熔涂料;人行横道线应顺直、平顺、光洁及均匀。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单车道防滑人行横道路面处置结构单元包括底基层、设于底基层上的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上中间位置设有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的两侧设有阶梯状约束构件,阶梯状约束构件上设有抗剪栓钉,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与阶梯状约束构件表面设有纵向刻槽。本发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人行横道线防滑构件和阶梯状约束构件能够对道路交叉口起到抗车辙的作用;采用纵向刻槽可以提供排水通道、提高人行横道的抗滑性能;采用抗剪栓钉能够抵抗行车荷载的冲切力,保证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较好的整体性能。较好的整体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徐勋倩 李玉 季海萍 陈达楷 万国智 顾钰雯 单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8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3:5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8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行横道   构件   防滑   面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