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溃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溃缩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顾客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汽车全方位性能都有较高的要求,汽车的安全性能更是顾客重点关注的方面。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者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停止作用而向前倾,人体的胸部会和方向盘发生碰撞,对驾驶员胸部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为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汽车厂商会把与方向盘连接的转向柱设计成溃缩式,发生撞击时,转向柱会因受到外部挤压而发生溃缩折叠或者瞬间“折断”,从而拉开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增加生存空间。
3.在相关技术中,转向柱主要通过钢带的变形实现对溃缩机构的吸能,从而减少驾驶员因冲击受到的伤害。同时为了保证转向柱在溃缩到极限位置之前抵消冲击力,钢带各部分的结构有所差异,从而无法提供稳定的溃缩力,影响溃缩机构溃缩吸能效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溃缩吸能效果好、溃缩过程稳定且安全性高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及分别与上柱管、下柱管配合的溃缩组件,所述溃缩组件包括撕裂钢带及导向件,所述撕裂钢带设有固定钢带、绕曲钢带及位于所述固定钢带、所述绕曲钢带之间的撕裂槽,所述固定钢带与所述上柱管固定设置,所述绕曲钢带与所述下柱管固定设置,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上柱管上并与所述绕曲钢带相配合,在溃缩稳定阶段,所述撕裂槽的撕裂与所述绕曲钢带的形变同时发生。
7.进一步地,所述溃缩组件包括与所述绕曲钢带固定连接的滑动块,所述导向件设有导向槽及突伸入导向槽内的限位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在溃缩开始阶段,所述滑动块撞断所述限位块。
8.进一步地,所述溃缩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所述导向件的靠近所述下柱管的一端,所述绕曲钢带包括绕曲部及设在所述绕曲部两端的固定部及第一撕裂部,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绕曲部贴合,所述绕曲钢带在所述导向块的作用下发生形变。
9.进一步地,所述撕裂槽沿所述溃缩组件的溃缩方向设置;所述撕裂槽一端与所述第一撕裂部平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绕曲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带包括与所述第一撕裂部相连接的第二撕裂部及自所述第二撕裂部向所述下柱管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第二撕裂部与所述突出部上设有安装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配合槽,所述滑动块与所述配合槽过盈配合。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上柱管焊接固定,所述导向件包括底板及沿所述底板的两侧边缘垂直延伸的一对侧板,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底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容纳槽,所述第二撕裂部、所述撕裂槽及所述第一撕裂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溃缩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下柱管固定配合的基板和自所述基板的边缘垂直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滑动块过盈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下柱管设有下移槽,所述溃缩组件设于所述下移槽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在溃缩稳定阶段,撕裂槽的撕裂及绕曲钢带的变形同时发生,共同提高了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的能力,提供了稳定的溃缩力,提高车辆安全性,有效减少驾驶员在车辆碰撞中受到的伤害。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19.图1是本技术转向管柱溃缩机构的侧视图。
20.图2是图1中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分解后的侧视图。
21.图3是图1中溃缩组件安装至上柱管的立体图。
22.图4是图3中撕裂钢带的立体图。
23.图5是图3中滑动块与导向件配合的立体图。
24.图6是图3中导向件的立体图。
25.图7是图6中导向件的侧视图。
26.附图标号说明:上柱管、10;下柱管、20;下移槽、21;溃缩组件、30;撕裂钢带、31;固定钢带、310;第二撕裂部、3101;突出部、3102;安装孔、3103;绕曲钢带、311;第一撕裂部、3110;绕曲部、3111;固定部、3112;配合槽、3113;撕裂槽、312;导向件、32;导向槽、320;限位块、321;底板、322;侧板、323;容纳槽、324;滑动块、33;导向块、34;连接件、35;基板、350;固定板、351;固定槽、352。
具体实施方式
2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8.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9.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
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30.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包括上柱管10、下柱管20和溃缩组件30。溃缩组件30分别与上柱管10、下柱管20固定配合,上柱管10的下端设于下柱管20内。
32.溃缩组件30包括撕裂钢带31、导向件32、滑动块33、导向块34以及连接件35。撕裂钢带31的一部分固定在上柱管10上,同时撕裂钢带31通过滑动块33分别与导向件32、下柱管20及连接件35固定连接。导向件32焊接在上柱管10上,导向块34固定在导向件32靠近下柱管20的一端。连接件35安装在下柱管20上,并与滑动块33固定。
33.如图3至图4所示,撕裂钢带31设有固定钢带310、绕曲钢带311以及位于固定钢带310、绕曲钢带311之间的撕裂槽312。固定钢带310与上柱管10固定设置,绕曲钢带311通过滑动块33、连接件35与下柱管20固定设置。
34.绕曲钢带311包括绕曲部3111及设在绕曲部3111两端的固定部3112及第一撕裂部3110。绕曲部3111围绕导向块34设置并与其贴合,绕曲部3111与第一撕裂部3110在导向块34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固定部3112与滑动块33、连接件35相固定。固定钢带310包括与第一撕裂部3110相连接的第二撕裂部3101及自第二撕裂部3101向下柱管20延伸的突出部3102。
35.固定部3112的宽度与第一撕裂部3110、撕裂槽312及第二撕裂部3101的总宽度相等。固定部3112上设有配合槽3113,配合槽3113与滑动块33过盈配合。突出部3102的宽度大于第二撕裂部3101的宽度,第二撕裂部3101与突出部3102上均设有安装孔3103,突出部3102上的安装孔3103的直径相对较大。
36.第一撕裂部3110与第二撕裂部3101之间形成狭长的撕裂槽312,撕裂槽312处的厚度小于第一撕裂部3110及第二撕裂部3101的厚度。溃缩时,由于撕裂槽312处结构相对薄弱,因此第一撕裂部3110与第二撕裂部3101沿撕裂槽312逐渐发生断裂而分离。
37.具体地,撕裂槽312沿溃缩组件30的溃缩方向设置,撕裂槽312的一端与第一撕裂部3110、第二撕裂部3101平齐,另一端延伸至绕曲部3111,因此第一撕裂部3110与第二撕裂部3101可以完全分离。
38.导向块34的一端为平面端,另一端为圆弧端。平面端卡接在导向件32内,圆弧端位于导向件32外并与绕曲部3111的相贴合。在溃缩开始及稳定阶段,导向块34向下柱管20运动。由于绕曲钢带311的固定部3112相对于下柱管20固定,因此导向块34会抵顶绕曲钢带311,绕曲钢带311的第一撕裂部3110在导向块34的作用下逐步发生弯曲变形。
39.如图5至图7所示,导向件32包括底板322及自底板322的两侧边缘垂直延伸的一对侧板323。侧板323与上柱管10焊接固定,底板322上设有导向槽320,一对限位块321自导向槽320的侧壁突伸入导向槽320内。底板322与一对侧板323形成容纳槽324,撕裂钢带31的第一撕裂部3110、撕裂槽312及第二撕裂部3101位于容纳槽324内。
40.滑动块33位于导向槽320内并与其间隙配合。溃缩时,滑动块33与导向槽320发生相对移动,由于绕曲钢带311的固定部与滑动块3固定在一起,因此绕曲钢带311的第一撕裂部3110可沿固定的方向发生稳定变形。
41.如图1及图3所示,连接件35包括基板350和自基板350的边缘垂直延伸的固定板
351。基板350固定在下柱管20上,进而将滑动块33及撕裂钢带31的绕曲钢带311与下柱管20相对固定。固定板351设有固定槽352,固定槽352与滑动块33过盈配合。下柱管20设有下移槽21,溃缩组件30设于下移槽21内。
42.在溃缩开始阶段,上柱管10、导向件32、导向块34及固定钢带310向下柱管20移动,下柱管20、连接件35、滑动块33及绕曲钢带311保持静止。滑动块33先撞断导向件32的限位块321,提供溃缩力的峰值力。随着上柱管10、导向件32、导向块34及固定钢带310进一步溃缩,在溃缩稳定阶段,固定钢带310与绕曲钢带311之间的撕裂槽312发生撕裂,绕曲钢带311在导向块34的作用下开始形变。撕裂槽312的撕裂与绕曲钢带311的形变同时发生,提供稳定的溃缩保持力。
43.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在溃缩初始阶段,限位块321发生断裂提供初始溃缩力;在溃缩稳定阶段,撕裂槽312撕裂及绕曲钢带311变形同时提供溃缩力,增加了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吸能的能力。而且撕裂槽312撕裂及绕曲钢带311变形同时发生,在溃缩稳定阶段,具有两种不同形式的溃缩结构,撕裂钢带31的撕裂力及绕曲钢带311变形力共同提供稳定的溃缩力,提高了车辆安全性,有效减少驾驶员在车辆碰撞中受到的伤害。
4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柱管、下柱管及分别与上柱管、下柱管配合的溃缩组件,所述溃缩组件包括撕裂钢带及导向件,所述撕裂钢带设有固定钢带、绕曲钢带及位于所述固定钢带、所述绕曲钢带之间的撕裂槽,所述固定钢带与所述上柱管固定设置,所述绕曲钢带与所述下柱管固定设置,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上柱管上并与所述绕曲钢带相配合,在溃缩稳定阶段,所述撕裂槽的撕裂与所述绕曲钢带的形变同时发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组件包括与所述绕曲钢带固定连接的滑动块,所述导向件设有导向槽及突伸入导向槽内的限位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在溃缩开始阶段,所述滑动块撞断所述限位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所述导向件的靠近所述下柱管的一端,所述绕曲钢带包括绕曲部及设在所述绕曲部两端的固定部及第一撕裂部,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绕曲部贴合,所述绕曲钢带在所述导向块的作用下发生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槽沿所述溃缩组件的溃缩方向设置;所述撕裂槽一端与所述第一撕裂部平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绕曲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带包括与所述第一撕裂部相连接的第二撕裂部及自所述第二撕裂部向所述下柱管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第二撕裂部与所述突出部上设有安装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配合槽,所述滑动块与所述配合槽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上柱管焊接固定,所述导向件包括底板及沿所述底板的两侧边缘垂直延伸的一对侧板,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底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容纳槽,所述第二撕裂部、所述撕裂槽及所述第一撕裂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下柱管固定配合的基板和自所述基板的边缘垂直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滑动块过盈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管设有下移槽,所述溃缩组件设于所述下移槽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溃缩机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及分别与上柱管、下柱管配合的溃缩组件,溃缩组件包括撕裂钢带及导向件,撕裂钢带设有固定钢带、绕曲钢带及位于固定钢带、绕曲钢带之间的撕裂槽,固定钢带与上柱管固定设置,绕曲钢带与下柱管固定设置,导向件安装在上柱管上并与绕曲钢带相配合,在溃缩稳定阶段,撕裂槽的撕裂与绕曲钢带的形变同时发生。在溃缩过程中,撕裂槽的撕裂及绕曲钢带的变形同时发生,提供了稳定的溃缩力,提高车辆安全性,有效避免或减少驾驶员在车辆碰撞中受到的伤害。到的伤害。到的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

徐飞 李福海 卞建峰 李林 吴香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1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01:4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7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钢带   导向   管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