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
地址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爆
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在防爆电动车领域,因防爆标准的限制,单个电池箱的能量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用户为增加续航里程,常常采用多个电池箱组合使用。在多个电池箱组合应用时,为保证安全,对电池箱进行电子地址标识及管理,非常重要。例如配置有6只电池箱的防爆车,车辆启动时,必须核验连接上来的电池箱数量是否与标定数量相同,这要求每个电池箱必须主动上报自己的地址标识号,即箱号。当电池箱损坏更换时,应保持其地址标识与更换前完全相同。市场上流通的防爆电池箱不具有这个功能,通常需要人工管理,很容量发生差错,或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标识地址的技术方案,并通过can通信接口把自动标识的地址发给整车控制系统,这有效解决了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识别和安全管控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包含:锂电池组bats、电池管理系统bms、地址识别控制单元、dc/dc低压电源、
接触器km1、接触器km2、继电器k4、自复位启动开关k5及导线;其中,所述地址识别控制单元包含继电器k1、继电器k2、继电器k3及地址线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包含输入开关量信号的io1
端口、io2端口、io3端口及其上位电源端口vcc;所述地址线排包含add1、add2、add3三个24v+接线端口;
6.所述锂电池组bats通过采集导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1与电池箱总正端口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2与电池箱总负端口相连接;
7.所述接触器km1的前端与dc/dc低压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口相连接,所述接触器km2的前端通过继电器k4与dc/dc低压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口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两端并联连接自复位开关k5;所述dc/dc低压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供电端相连接,dc/dc低压电源的24v+并联连接于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上端,所述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下端分别对应连接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正端,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负端并联连接于dc/dc低压电源的负极gnd;
8.所述接触器km1~km2、继电器k4通过控制信号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电池箱的can通信端口通过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
9.进一步的,dc/dc低压电源为24v电源。
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含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所述dc/dc低压电源的输
出端与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的供电端相连接,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通过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可实现防爆电池箱地址的自动识别,无需人工管理,高效,省时省力,且不会造成差错以及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6.实施例1
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包含:
18.锂电池组bats、电池管理系统bms、地址识别控制单元、dc/dc低压电源(24v电源)、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接触器km1~km2、继电器k4、自复位启动开关k5及导线。
19.其中,地址识别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k1~k3、地址线排及导线;电池管理系统bms包含了输入开关量信号的io1~io3端口及其上位电源端口vcc;地址线排包含了add1~add3三个24v+接线端口。
20.锂电池组bats通过采集导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1与电池箱总正端口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2与电池箱总负端口相连接。
21.本实施例中,接触器km1的前端与dc/dc 24v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口相连接,接触器km2的前端通过继电器k4与dc/dc 24v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口相连接,继电器k4的两端并联连接自复位开关k5。dc/dc 24v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人机交互显示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dc/dc低压电源24v+并联连接于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上端,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下端分别对应连接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正端,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负端并联连接于24v电源的负极gnd。
22.接触器km1~km2、继电器k4通过控制信号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人机交互显示模块及电池箱的can通信端口通过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
23.本实施例中,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了以下步骤:
24.当用户按下自复位开关k5时,dc/dc 24v电源得电,输出24v,电池管理系统bms和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分别得电并工作,其中电池管理系统bms主动闭合继电器k4,实现dc/dc 24v电源的高压输入自锁,使自复位开关k5可以松开。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系统进行自检后,主动读取地址端口io1~io3的电平值,并根据下表1的规则进行地址计算:
25.表1
[0026][0027]
电池管理系统bms把计算的电池箱电子地址通过can通信接口上报给整车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收集到所有连接的电池箱电子地址后,与预先标定的电池箱地址数进行核对和比较,并根据策略反馈高压启动信号给电池箱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如果整车允许高压启动,则电池管理系统在执行相关单元功能后,将先后闭合接触器km1~km2,完成电池箱系统的高压启动。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锂电池组bats、电池管理系统bms、地址识别控制单元、dc/dc低压电源、接触器km1、接触器km2、继电器k4、自复位启动开关k5及导线;其中,所述地址识别控制单元包含继电器k1、继电器k2、继电器k3及地址线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包含输入开关量信号的io1端口、io2端口、io3端口及其上位电源端口vcc;所述地址线排包含add1、add2、add3三个24v+接线端口;所述锂电池组bats通过采集导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1与电池箱总正端口连接,锂电池组bats通过接触器km2与电池箱总负端口相连接;所述接触器km1的前端与dc/dc低压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口相连接,所述接触器km2的前端通过继电器k4与dc/dc低压电源输入端的负极端口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4的两端并联连接自复位开关k5;所述dc/dc低压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供电端相连接,dc/dc低压电源的24v+并联连接于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上端,所述地址线排的输入端口add1~add3下端分别对应连接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正端,地址控制继电器k1~k3的线圈负端并联连接于dc/dc低压电源的负极gnd;所述接触器km1~km2、继电器k4通过控制信号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电池箱的can通信端口通过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低压电源为24v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所述dc/dc低压电源的输出端与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的供电端相连接,人机交互显示模块hmi通过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标识控制电路,属于自动地址识别技术领域,电路包含锂电池组BATs、电池管理系统BMS、地址识别控制单元、DC/DC低压电源、接触器KM1、接触器KM2、继电器K4、自复位启动开关K5及导线;地址识别控制单元包含继电器K1、继电器K2、继电器K3及地址线排;电池管理系统BMS包含输入开关量信号的IO1端口、IO2端口、IO3端口及其上位电源端口Vcc;所述地址线排包含ADD1、ADD2、ADD3三个24V+接线端口。本实用新型通过CAN通信接口把自动标识的地址发给整车控制系统,这有效解决了防爆电池箱地址自动识别和安全管控的问题。控的问题。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连明 彭庆根 王有锁 罗涛涛 潘家清 胡明康 王枭雄 周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卓越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