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
背景技术:
2.截流井作为一种末端控制手段,在黑臭水体治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常用的是传统截流井,其本身存在诸多缺点,截流效果并不理想。
3.1、设计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传统的截流井一般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提升式截流井内部还会有潜污泵。设计时需要结构、电气以及给排水三个专业的相互配合,设计工作量较大。施工时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耗时长,对工人的数量、要求也相对较高)。
4.2、不能有效防止河水倒灌。(当雨季时河水水位较高,淹没了排放口时,槽式截流井完全不能防止河水倒灌,堰式、槽堰结合式截流井仅可一定程度上挡住河水倒灌。目前常用的防倒流措施为设置鸭嘴止回阀或橡胶拍门。两者均为橡胶结构,这两种防倒灌方式都有易老化、易泄露、需经常维修更换等缺点)。
5.3、不能有效区分初期雨水与后期干净雨水。(传统截流井因其构造的限制,只能根据截流井内水深高度和流量大小来截流或溢流,无法区分初期雨水和后期干净雨水。因此截流井设置数量越多,雨天时污水管网冒溢风险越大)。
6.因此,发明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截流井本体、智能控制柜、液压主机、摄像头、雨量计及通风管,
所述智能控制柜设置在截流井本体外,所述液压主机、摄像头、雨量计及通风管设置在智能控制柜旁,且与其电性连接,所述截流井本体包括装配式筒体,所述装配式筒体内部设置有电液动刀闸阀、压力提升系统、检修平台、爬梯、静压差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所述装配式筒体筒壁上设置有一个进
水区、一个出水区、一个重力式出水区和一个提升式出水区;
9.所述进水区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软接头与管网连接,所述进水区一侧设置有提篮格栅和提篮格栅安装附件;
10.所述出水区一侧设置有
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软接头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出水区一侧设有电液动下开式堰门;
11.所述重力式出水区一侧设置有重力式出水口,所述重力式出水口通过软接头与污水管网连接,所述电液动刀闸阀安装在重力式出水口上;
12.所述提升式出水区一侧开有提升式出水口,所述提升式出水口通过软接头与污水管网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压力提升系统包括两台潜水排污泵和压力管路,所述压力管路连接
提升式出水口,所述压力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和闸阀。
14.优选的,所述装配式筒体包括混凝土沉井、下部混凝土顶管、上部混凝土顶管、混凝土顶盖、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底板和溢流堰板。
15.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
16.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沉井、下部混凝土顶管、上部混凝土顶管和混凝土顶盖相互之间分别通过承插钢环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截流井本体顶部设置有两个设备吊装口和一个检修口,两个所述设备吊装口分别位于进水区和出水区上部。
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9.1、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采用的是预制装配式沉井施工方式,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而且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截流井相比有如下优点:
20.a、可以直接作为沉井使用,免去了钢板桩支护,节省造价;
21.b、建设工期短,直接把在工厂中预制好的混凝土沉井、下部混凝土顶管、上部混凝土顶管、混凝土顶盖等构件直接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大部分都是用机械进行作业,取代了好多手工作业,从而节省时间;
22.c、节能环保,可持续,现在国家一直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装配式构筑物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才得以迅速发展。装配式构筑物诸多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如钢模板,木模板等,这样就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工厂中生产好的预制构件直接运输到工地进行装配,所以在施工现场减少了施工噪音,同时还避免了尘土飞扬,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3.d、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大都是机械自动化作业,安全性高,在工地进行预制构件的装配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操作,因此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减少安全隐患;
24.e、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
25.f、便于施工,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装配式构筑物的大部分作业是可以在室内进行操作的,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26.g、分节段结构形式,有利于实现截流提升井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27.2、配合智能控制柜,在任意可联网的pc端及手机app均可实现远程监控截流井的报警、运行、未开机状态等信息,具有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看、远程操控、报警、数据统计、视频接入等功能,从而实现无人值守,降低运维成本的目的;
28.3、通过设计雨量计、液位浮球和静压差液位计等,实现了实时监控、反馈水位,从而自动切换模式、自动启停,大大提高了截流井的智能化程度;
29.4、通过设计电液动刀闸阀、电液动下开式堰门,优化了整个截流井,使得其操控更为方便、运行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剖面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截流井本体1、智能控制柜2、液压主机3、摄像头4、雨量计5及通风管6,所述智能控制柜2设置在截流井本体1外,所述液压主机3、摄像头4、雨量计5及通风管6设置在智能控制柜2旁,且与其电性连接,所述截流井本体1 包括装配式筒体11,所述装配式筒体11内部设置有电液动刀闸阀18、压力提升系统19、检修平台20、爬梯21、静压差液位计22和浮球液位计23,所述装配式筒体11筒壁上设置有一个进水区12、一个出水区13、一个重力式出水区14和一个提升式出水区15;
34.所述进水区12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22,所述进水口122通过软接头121 与管网连接,所述进水区12一侧设置有提篮格栅123和提篮格栅安装附件 124,提篮格栅12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过滤管网中较大的杂质,从而保证筒内设备的安全;
35.所述出水区13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32,所述出水口132通过软接头131 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出水区13一侧接通有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
36.所述重力式出水区14一侧设置有重力式出水口141,所述重力式出水口141通过软接头142与污水管网连接,所述电液动刀闸阀18安装在重力式出水口141上;
37.所述提升式出水区15一侧开有提升式出水口151,所述提升式出水口151 通过软接头152与污水管网连接。
3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力提升系统19包括两台潜水排污泵191和压力管路192,所述压力管路192连接提升式出水口151,所述压力管路192上设置有止回阀193和闸阀194,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193和闸阀 194使用寿命较长,能够长时间使用,不需要经常维修更换;
3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配式筒体11包括混凝土沉井111、下部混凝土顶管112、上部混凝土顶管113、混凝土顶盖114、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底板115和溢流堰板118;
4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底板115上设置有集水坑116;
4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沉井111、下部混凝土顶管 112、上部混凝土顶管113和混凝土顶盖114相互之间分别通过承插钢环117 连接,建设工期短,根据装配式构筑物的定义可知,装配式构筑物是把在工厂中预制好的构件直接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大部分都是用机械进行作业,取代了好多手工作业,从而节省时间;
4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机械作业,所述截流井本体1 顶部设置有两个设备吊装口16和一个检修口17,两个所述设备吊装口16分别位于进水区12和出水区13上部。
43.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工作时主要有如下三种模式:
44.一是晴天截流模式,雨量计5无降雨信号,污水通过进水口122进入截流井本体1内,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关闭,电液动刀闸阀18打开,潜水排污泵191根据设定的水位自动
开启,将污水截流至污水管网;
45.二是初雨截流模式,与晴天截流模式类似,雨量计5记录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关闭,初期雨水通过进水口122进入截流井本体1内,电液动刀闸阀18打开,潜水排污泵191根据设定的水位自动开启,将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管网;
46.三是雨季直排模式,随着降雨量增加,雨量计5反馈降雨强度,截流井本体1内水位持续上升,当达到预设的水位时,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打开,电液动刀闸阀18关闭,潜水排污泵191停止工作,雨水直接从进水口122经过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然后从出水口132流出,从而实现雨季直排的功能;
47.同时,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的控制柜2内配置应急功能,即雨天停电能够自动打开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防止上游产生内涝。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截流井本体(1)、智能控制柜(2)、液压主机(3)、摄像头(4)、雨量计(5)及通风管(6),所述智能控制柜(2)设置在截流井本体(1)外,所述液压主机(3)、摄像头(4)、雨量计(5)及通风管(6)设置在智能控制柜(2)旁,且与其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本体(1)包括装配式筒体(11),所述装配式筒体(11)内部设置有电液动刀闸阀(18)、压力提升系统(19)、检修平台(20)、爬梯(21)、静压差液位计(22)和浮球液位计(23),所述装配式筒体(11)筒壁上设置有一个进水区(12)、一个出水区(13)、一个重力式出水区(14)和一个提升式出水区(15);所述进水区(12)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22),所述进水口(122)通过软接头(121)与管网连接,所述进水区(12)一侧设置有提篮格栅(123)和提篮格栅安装附件(124);所述出水区(13)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32),所述出水口(132)通过软接头(131)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出水区(13)一侧设有电液动下开式堰门(133);所述重力式出水区(14)一侧设置有重力式出水口(141),所述重力式出水口(141)通过软接头(142)与污水管网连接,所述电液动刀闸阀(18)安装在重力式出水口(141)上;所述提升式出水区(15)一侧开有提升式出水口(151),所述提升式出水口(151)通过软接头(152)与污水管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提升系统(19)包括两台潜水排污泵(191)和压力管路(192),所述压力管路(192)连接提升式出水口(151),所述压力管路(192)上设置有止回阀(193)和闸阀(19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筒体(11)包括混凝土沉井(111)、下部混凝土顶管(112)、上部混凝土顶管(113)、混凝土顶盖(114)、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底板(115)和溢流堰板(1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15)上设置有集水坑(11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沉井(111)、下部混凝土顶管(112)、上部混凝土顶管(113)和混凝土顶盖(114)相互之间分别通过承插钢环(11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本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设备吊装口(16)和一个检修口(17),两个所述设备吊装口(16)分别位于进水区(12)和出水区(13)上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包括截流井本体、智能控制柜、液压主机、摄像头、雨量计及通风管,所述智能控制柜设置在截流井本体外,所述液压主机、摄像头、雨量计及通风管设置在智能控制柜旁,且与其电性连接,所述截流井本体包括装配式筒体。本实用新型装配式一体化截流提升井采用的是预制装配式沉井施工方式,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而且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截流井相比具有建设工期短、可以直接作为沉井使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持续发展等优点。持续发展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王杨飞 田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舒朋士环境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