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大型厂区内安装空压站,以便用气设备的运作,当用气设备处于工作闲置状态时,通过将对应的空压站内的空气压缩机行卸载运行,空气压缩机所做的功对于企业来说是无用功,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空气压缩机本身也是不佳的一种工况。
3.通过使用
软管将同种工作压力的空压站进行连接,从而提高运作中的用气设备的运作效率。
4.但上述方式中,不便于将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解决了不便于将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进行连接。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软管和连接组件;
7.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软管、第一
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电动阀门、第一
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排水器,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电动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之间,所述排水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
8.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保护箱,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于所述保护箱的内部。
9.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护箱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保温棉。
10.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
11.其中,所述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清洁组件。
12.其中,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电动气缸、连接杆、扭簧、安装板和清洁棉,所述电动气缸与所述保护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清洁棉。
13.其中,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子粘贴条和母粘贴条,所述母粘贴条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棉与所述子粘贴条固定连接,所述子粘贴条与所述母粘贴条拆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通过将所述空压站之间的双
向稳压溢流装置设置于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从而对气体进行缓冲,且保证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电动阀门不会被异物卡住,同时,可根据使用情况,直接开启所述第三阀门进行运作,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电动阀门对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中,高压端产出的过剩气体溢流到低压端作为使用补偿,稳定高压端的压力,又能在高压端出线严重故障时,将低压端产出的气体释放到高压端作为基本生产需要,获得以便连接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与空压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侧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21.101-第一软管、102-第二软管、103-第一阀门、104-第二阀门、105-第三阀门、106-电动阀门、107-第一过滤器、108-第二过滤器、109-排水器、110-保护箱、111-保温棉、112-显示器、201-电动气缸、202-连接杆、203-扭簧、204-安装板、205-清洁棉、206-子粘贴条、207-母粘贴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第一实施例为:
23.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与空压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软管101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软管102、第一阀门103、第二阀门104、第三阀门105、电动阀门106、第一过滤器107、第二过滤器108、排水器109、保护箱110、保温棉111和显示器112;
24.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软管1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101相连通,所述第一软管10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103和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二软管102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05,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所述第二过滤器108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101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过滤器107与所述第二过滤器108相连通,所述电动阀门106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所述第二过滤器108之间,所述排水器109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所述第二过滤器108相连通,将所述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设置于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第二过滤器108,从而对气体进行缓冲,且保证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和所述电动阀门106不会被异物卡住,同时,可根据使用情
况,直接开启所述第三阀门105进行运作,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三阀门105和所述电动阀门106对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中,高压端产出的过剩气体溢流到低压端作为使用补偿,稳定高压端的压力,又能在高压端出线严重故障时,将低压端产出的气体释放到高压端作为基本生产需要,获得以便连接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的效果。
25.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所述第二过滤器108均设置于所述保护箱110的内部,所述保护箱110将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所述第二过滤器108进行保护。
26.其次,所述保护箱110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保温棉111,所述保温棉111起保温作用。
27.同时,所述显示器112设置于所述保护箱110的外侧壁,可通过所述显示器112,对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三阀门105和所述电动阀门106进行控制。
28.所述保护箱110将所述第一软管101、所述第二软管102、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三阀门105、所述电动阀门106、所述第一过滤器107、所述第二过滤器108和所述排水器109进行保护,所述保温棉111起保温作用,将所述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设置于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第二过滤器108,从而对气体进行缓冲,且保证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和所述电动阀门106不会被异物卡住,所述第一过滤器107和第二过滤器108的尾端设置有所述排水器109,可排除多余的冷凝水,保证系统运行可靠,同时,可根据使用情况,直接开启所述第三阀门105进行运作,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三阀门105和所述电动阀门106对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中,高压端产出的过剩气体溢流到低压端作为使用补偿,稳定高压端的压力,又能在高压端出线严重故障时,将低压端产出的气体释放到高压端作为基本生产需要,获得以便连接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的效果,在所述显示器112中添加控制程序,可通过所述显示器112,对所述第一阀门103、所述第二阀门104、所述第三阀门105和所述电动阀门106进行控制。
29.第二实施例为:
30.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图5,其中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侧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电动气缸201、连接杆202、扭簧203、安装板204、清洁棉205、子粘贴条206和母粘贴条207;
31.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箱110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用于将所述显示器112进行清理,以便提供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的使用感。
32.其中,所述电动气缸201与所述保护箱1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箱110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杆202与所述电动气缸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20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02固定连接,所述扭簧203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20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04上设置有所述清洁棉205,控制所述电动气缸201运作,驱动所述连接杆202移动,所述安装板204受到所述保护箱110的外侧壁的挤压,使得所述扭簧203压缩,并具有回弹力,在所述扭簧203的回弹力下,所述清洁棉205对所述显示器112进行清理。
33.其次,所述母粘贴条207与所述安装板204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棉205与所述子粘贴条206固定连接,所述子粘贴条206与所述母粘贴条207拆卸连接,清理完毕后,可拆分所述
子粘贴条206和所述母粘贴条207,以便取下所述清洁棉205进行清理。
34.控制所述电动气缸201运作,驱动所述连接杆202移动,所述安装板204受到所述保护箱110的外侧壁的挤压,使得所述扭簧203压缩,并具有回弹力,在所述扭簧203的回弹力下,所述清洁棉205对所述显示器112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可拆分所述子粘贴条206和所述母粘贴条207,以便取下所述清洁棉205进行清理。将所述显示器112进行清理,以便提供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的使用感。
3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软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电动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排水器,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软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电动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之间,所述排水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保护箱,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于所述保护箱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护箱的内侧壁设置有所述保温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还包括清洁组件,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清洁组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电动气缸、连接杆、扭簧、安装板和清洁棉,所述电动气缸与所述保护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箱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清洁棉。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子粘贴条和母粘贴条,所述母粘贴条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清洁棉与所述子粘贴条固定连接,所述子粘贴条与所述母粘贴条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站之间的双向稳压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软管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软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电动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排水器,第一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电动阀门设置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之间,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电动阀门对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中,高压端产出的过剩气体溢流到低压端作为使用补偿,稳定高压端的压力,又能在高压端出线严重故障时,将低压端产出的气体释放到高压端作为基本生产需要,获得以便连接两个不同工作压力的空压站的效果。压站的效果。压站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吴明 顾婷婷 曹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爱景智能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