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卡隆酸,又叫卡龙酸,原主要用于生产丙肝蛋白酶抑制剂,目前是合成3cl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pf-07321332)的重要中间体,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该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但目前合成卡隆酸的路线均存在一定技术缺陷。
3.卡隆酸的通用合成路线如下:该路线起始物料为菊酸乙酯,生产厂家较少,价格较高,第一步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危险系数较高,大量含锰废渣难以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4102070575a公开了一种三步法合成卡隆酸的方法,第一步以甲基异丁烯甲酮为原料与(乙氧基羰基甲基)二甲基硫叶立德进行加成反应。其工艺相对复杂,原料价格相对偏高,且硫叶立德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工业化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不符合环保要求。
5.由此可见,开发新的卡隆酸合成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对于该药物实现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起始物料获取成本高、生产工艺繁琐且危险性高以及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物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工艺上创新性地合成关键三元环,具有工业化优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7.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强碱条件下,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 进行加成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ii,通过水解反应,合成卡隆酸;反应路线如下: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物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工艺上创新性地合成关键三元环,具有工业化优势。
8.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溶剂,并加入强碱,搅拌均匀,进行加成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蒈酮酸二乙酯,反应完毕,除去溶剂;反应路线如下:强碱作用下,甲酯(ⅱ)上α-碳失去质子,生成稳定碳负离子;接着与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上碳碳双键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新的碳负离子,其负电荷以分子内sn2机理进攻α-碳,氯离子离去,形成三元环结构。具体的反应机理如下所示:(2)向所得物料中加入水,加热进行水解反应,反应完毕,提取,得到白固体卡隆酸;反应路线如下:
9.优选地,步骤(1)中,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20~10℃。
10.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10~-0.5℃。
11.本发明团队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后发现,当反应温度大于10℃时,副反应增加,甲酯(式ii化合物)易与强碱发生副反应,产生式v化合物副产物。基于此,本发明将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0~-0.5℃,能够获得较高的反应速率,同时控制减少副产物的形成,提高反应转化率和产物纯度。
12.其中,r为ch3、c2h5、c3h7或c4h9。
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甲醇钠、乙醇钠、异丙基钠、叔丁醇钠、甲醇钾、乙醇钾、异丙基钾和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与强碱对应的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
14.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甲醇钠;所述溶剂为甲醇。
15.本发明团队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后发现,当所述强碱为甲醇钠,所述对应反应溶剂为甲醇时,因为两个原料(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均为甲酯,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高,副产物少。并且,相较于氢氧化钠而言,选择甲醇钠能够提高产物纯度,原因在于:氢氧化钠在有机溶剂里面溶解度太小,反应会很慢,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温度条件更苛刻,产生较多副产物,如化合物v。
16.其中,r为ch3、c2h5、c3h7或c4h9。
1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调节ph析出晶体。
18.更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调节ph至0~1析出晶体。
19.本发明团队基于产品性质研究和实验后发现,水解反应完毕控制溶液的ph值可直接获得卡隆酸产品,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萃取等操作,控制ph值在0~1能获得最高产率的产品,当ph过高时,卡隆酸会部分溶解在溶液中无法析出,导致收率降低。
20.本发明步骤(2)的操作直接向步骤(1)的物料中加入水,升温水解反应,再调节ph 值为0~1即得第二步卡隆酸,采用一锅法合成卡隆酸,第一步中间体蒈酮酸二乙酯不需任何分离、萃取、提纯操作,具有操作简单,收率高的特点,工业化放大设备需求少,操作方便,易于放大和生产。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卡隆酸的合成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强碱作用下,甲酯(ⅱ)上α
‑ꢀ
碳失去质子,生成稳定碳负离子,其与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上碳碳双键进行加成反应,得到新的碳负离子,其负电荷以分子内sn2机理进攻α-碳,氯离子离去,形成卡隆酸分子中关键的三元环结构。
22.2.本专利以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和甲酯(ⅱ)合成蒈酮酸二乙酯,进而合成卡隆酸,具有起始物料便宜易得,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易于工业化的特点。
23.3.一锅法合成卡隆酸,具有操作简单,收率高,易于工业化的特点。
24.4.采用控制ph值结晶的方法得到卡隆酸,避免常规技术中萃取、洗涤等复杂操作。
附图说明
25.图1是实施例1的卡隆酸液相图谱。
26.图2是实施例1的卡隆酸lc-ms图谱。
27.图3是实施例2的卡隆酸液相图谱。
28.图4是对比例2的卡隆酸液相图谱。
29.图5是对比例1的卡隆酸液相图谱。
30.图6是对比例3的卡隆酸液相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32.总实施例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溶剂,并加入强碱,搅拌均匀,进行加成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蒈酮酸二乙酯,反应完毕,除去溶剂;反应路线如下:(2)向所得物料中加入水,加热进行水解反应,反应完毕,提取,得到白固体卡隆酸;反应路线如下:
3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20~10℃。
34.更优选地,所述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10~-0.5℃。
35.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强碱甲醇钠、乙醇钠、异丙基钠、叔丁醇钠、甲醇钾、乙醇钾、异丙基钾、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与强碱对应的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中的一种。
36.更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甲醇钠,溶剂为甲醇。
3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调节ph析出晶体。
38.更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调节ph至0~1析出晶体。
39.实施例1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50g和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105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 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50g,控温-10~-0.5℃。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 4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所得物料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路线如
下:向所得物料中加入20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反应路线如下:产物白固体卡隆酸59.6g(理论产量69.3g),收率86%。卡隆酸的液相图谱如图1所示, lc-ms图谱如图2所示。保留时间5.025min为卡隆酸出峰时间,其纯度99.8%。
40.实施例2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25g和30%乙醇钠的乙醇溶液110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 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25g,控温-10~-0.5℃。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 4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所得物料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路线如下:向所得物料中加入20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反应路线如下:产物白固体卡隆酸28.1g(理论产量34.7g),收率81%,纯度99.2%。卡隆酸的液相图谱如图3所示。
41.通过对比实施例1,可以看出当所用强碱为乙醇钠,反应溶剂为乙醇时,收率较低,推测原因在于,当所述强碱为甲醇钠,所述对应反应溶剂为甲醇时,因为两个原料(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均为甲酯,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高,副产物少。
42.实施例3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10g、氢氧化钠6g、甲醇20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10g,控温0~10℃。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6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向所得物料中加入4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卡隆酸1.5g(理论产量13.9g),收率11%,纯度14.7%。
43.对比实施例1,可以看出当所用强碱为氢氧化钠时,收率较低,纯度较低。本发明团队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后发现,氢氧化钠在溶剂里面溶解度太小,反应会很慢,发生了副反应,生成了式v化合物副产物,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若使用氢氧化钠作为加成环化反应的强碱,需要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才能达到提高卡隆酸的工业效率的目的。
44.对比例1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10g和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21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 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10g,控温0~10℃。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4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向所得物料中加入4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卡隆酸10.5g(理论产量13.9g),收率76%,纯度96.7%。卡隆酸的液相图谱如图5所示。
45.对比实施例1,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大于-0.5℃时,得到的蒈酮酸二乙酯中间体减少,收率降低。推测原因在于,温度过高,导致甲酯易与强碱发生副反应,产生式v化合物副产物。
46.对比例2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10g和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21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 1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10g,控温10~20℃。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 3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向所得物料中加入4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 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卡隆酸9.1g(理论产量13.9g),收率66%,纯度40.0%。卡隆酸的液相图谱如图4所示。
47.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大于10℃时,得到的蒈酮酸二乙酯中间体减少,收率降低,纯度下降。推测原因在于,温度过高,导致甲酯易与强碱发生副反应,产生式v化合物副产物。
48.对比例3反应瓶中加入甲酯(ⅱ)10g和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21ml,混合搅拌均匀后,降温至 30℃,滴加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ⅰ)10g,控温30~40℃。滴毕,保持该温度范围继续反应 3h,反应完毕,将料液减压浓缩至干,向所得物料中加入40ml水,加热至65℃,回流反应 2h。反应完毕,降温至0~20℃,滴加浓盐酸,调节ph=0~1,降温至0~5℃,保温2h,过滤,干燥得到白固体卡隆酸1.7g(理论产量13.9g),收率9.4%。结果如图6液相图谱所示,已经没有卡隆酸主产物。
49.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2,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大于10℃时,得到的蒈酮酸二乙酯中间体减少,收率降低,纯度下降。推测原因在于,温度过高,导致甲酯易与强碱发
生副反应,产生式v化合物副产物。
50.通过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卡隆酸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物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绿环保,工艺上创新性地合成关键三元环,具有工业化优势。经液相图谱验证,卡隆酸纯度高,收率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易于工业化生产。
51.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强碱条件下,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进行加成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ii,通过水解反应,合成卡隆酸;反应路线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溶剂,并加入强碱,搅拌均匀,进行加成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蒈酮酸二乙酯,反应完毕,除去溶剂;反应路线如下:(2)向所得物料中加入水,加热进行水解反应,反应完毕,提取,得到白固体卡隆酸;反应路线如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20~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加成环化反应的温度为-10~-0.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甲醇钠、乙醇钠、异丙基钠、叔丁醇钠、甲醇钾、乙醇钾、异丙基钾和叔丁醇钾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与强碱对应的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甲醇钠;所述溶剂为甲醇。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调节ph析出晶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提取的方法是,滴加盐
酸调节ph至0~1析出晶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隆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大宗物料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酯为原料,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蒈酮酸二乙酯;然后通过水解反应得到卡隆酸。本发明工艺上创新性地合成关键三元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物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工业化优势。具有工业化优势。具有工业化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

张文灵 赵章启 钱刚 王青遥 王鹏 刘国杰 冉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国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07:4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6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强碱   所述   甲醇   收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